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二(上)周测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10 13:30:1

一、现代文阅读

  •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做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2000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亡、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内心的幸福。老子认为,“知足之足,常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尽伦”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尽制”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强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才能体现自己的幸福。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
          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时运不济、屡遭困顿也不改志向,而是坚忍不拔地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因为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为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在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
    (摘编自《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材料二:
          在我国公众持有的各种幸福观中,有两种十分流行。一种可谓之为资源占有幸福观,它把幸福等同于占有资源(金钱、财富、权力等等),认为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越幸福。另一种把幸福看作是感性欲望(物质欲望)的满足,以为感性欲望越是得到满足、获得的享受越多越是幸福。这种物质享受幸福观比前一种幸福观更为流行,为更多的人所奉行。
          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都是偏颇的幸福观,已经导致和可能导致人生与社会问题。资源占有幸福观最大的问题是会导致人生异化,即将作为幸福条件的占有资源当作了幸福本身,并受控于占有欲,从而损害人生和社会。占有一定的资源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条件,但它只是幸福的条件而不是幸福本身。一旦将资源占有当作人生目的加以追求,当作幸福本身,那么占有欲望就会不断膨胀,最后充斥整个心灵,人不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而成为不断膨胀的贪欲的奴隶。
          物质享受幸福观的问题不在于追求物质享受,而在于仅局限于此而忽视了人的其他需要的满足,这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人的需要或欲望有不同的层次,物质需要是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除此之外,人还有情感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等。所有这些需要都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心理才能平衡与和谐,否则就会产生心理问题,甚至会患上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作为唯一追求,必然会导致这样的恶性循环;欲望得不到满足会感到痛苦、郁闷、愤懑,得到满足又会感到无聊,于是又会求更多、更强烈的欲望的满足,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心灵不能承受欲望之重。
          如果我们不能将幸福理解为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幸福呢?或者说,幸福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能通过努力奋斗逐步使其人性闪耀善和美的光辉,人格完善而高尚,个性获得健康而丰富的发展,生活充满乐趣、充满创意和充满魅力。显然,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状态就是人的幸福状态。
    摘编自江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幸福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的言论虽各不相同,但其观点完全一致。
    B.材料一引用《礼记•大学》的观点,说明了个人发展要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
    C.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都是偏颇的,后者危害程度大于前者。
    D.将幸福理解为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容易导致人生和社会问题。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是幸福的重要内容,但与之相比较,精神快乐更重要。
    B.先秦诸子认为,认清幸福的本质,领略精神的高贵,就会自觉修身行道。
    C.追求物质欲望满足的人,必然会导致心理上的恶性循环,让心灵不堪重负。
    D.将资源占有当作幸福本身和人生目的来追求的人,会成为贪欲的奴隶。
    (3)下列材料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北京快递小哥刘阔起早贪黑、风雨无阻,2019年送出去5万多件包裹,为大家生活带来了便利。虽然一直奔跑在送快递的路上,但是他觉得特别骄傲。
    B.有人谈退休后的理想,说:只要有几位能常相聚的老友,有一位长相厮守的老伴,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老巢”,有一份稳定的劳保,余生足矣!
    C.习近平说: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D.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静成说:“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攻克疑难疾病后让病人好转时的难以言表的成就感。”

    组卷:1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梦应声而碎
    【印度】阿米尔•萨利姆  闻春国译
          这是一条无穷无尽的路。我不知道它会将我引向何处,我只是沿着它一直奔跑。我奔跑,不是因为想要这样,而是我不得不跑。这是一条漫长的路,现在的我已经跑得筋疲力尽,可我还得拼命地奔跑。
          这里是纽约,一座高楼林立、妄自尊大、繁杂喧闹、傲慢无礼的城市。几天前,我作为一个非法移民来到这里。我带着我的梦想走进了另一个梦——纽约:这是我曾经的梦想。
          到了这里,我无处安身。环顾四周,我茫然一片:这里的一切与我格格不入。然而,当我抬头仰望天空,这一念头又很快消失。噢,云彩!是的,那天上的云彩和我离开家乡时并没有什么两样,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同一片云天。对于它们,我并不陌生,它们是我的云彩。
          想到这,我的心一下子释然了。有云彩的地方,就是我的世界。我开始在街头闲逛,在“大苹果城”没有人管理的街道上到处流浪。在这里,我能看到这座令人眼花缭乱的大都会的另一面:到处都是难以自拔的吸毒者,还有那些非官方宣称的无足轻重的老人——他们如今无人问津……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死神。
          我不想看到我的梦想就是这一番光景,离开此地,来到了繁华闹市。这便是我犯下的第一个错误。毕竟,在国际刑警眼里,我只是一个非法移民。
          在某一瞬间,我想我应该让他们知道我为什么要来这里,这样他们才会让我在这里待下去。我要告诉他们,我想挣很多很多的钱,然后我就回到我的祖国。我要回到那个金钱万能的社会。在那里,只要你拥有金钱,你就会拥有一切。如果我有了钱,我也会拥有一切的。
          当然,他们才不管你这些呢!他们凭什么让我夺走他们的财富呢!这里是他们的国度。
          我在一条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突然感觉有人在盯着我。在我看他时,他把目光转向别的地方。噢,国际刑警!我溜进人群,消失在他的视野里。这是我犯下的第二个错误:我让他们怀疑我。我有点害怕,却又不知道如何是好。
          在随后两天,我东躲西藏。紧接着,我又犯了最致命的错误。我碰到了一个同胞,他告诉我可以给我找一份工作。身无分文的我爽快答应,但随后又婉转地回绝了——他要我一起贩毒。我可不能这么做!我只想通过合法的方式去挣钱。我拒绝了他,他转眼消失。我转过身来,发现一直跟踪我的那位国际刑警站在大街的一角盯着我。我还没来得及迈出第一步,他就闪到墙后不见了。
          我呆呆地站在那儿——这下可不妙了!他们肯定以为我已经参与了毒品交易……可他们不了解实情……我这一辈子总是遭人误解……我必须告诉他们:我不是他们想象的那种人。
    “嗨,你!出来跟我谈谈。该死的,我就站在这儿……你想知道我是谁吗?好吧,你过来,我会告诉你我是谁……即便你没有梦想,你又何必要夺走别人的梦想呢?告诉我,我就站在这里,你这个卑鄙小人……”
          然而,没有人在听。
          夜幕降临,可纽约是一个不夜城。这里万家灯火,宛如成千上万只萤火虫落在上面,河水也被映照得五彩缤纷。天空中浓云密布,随时都可能下雨。那一片片云彩仍是那么美丽、安详,那么令人遐想。我的梦想、我的云彩和我相聚在一起。生活看来是完美的,可平静的背后往往暗藏着危险。
          在我的左边,在大桥的一个角落,有一个人正在粉碎我的梦想。还是那位国际刑警,只是他不再是独自一人。他知道,光凭他一人无法赶走我的梦想。他们朝我走来,但这时我不愿意跟他们谈了。他们想把我遣送回国。我不想两手空空地回去,我想出人头地。
          所以,我还得拼命地奔跑。我跑到了桥的另一角,他们在后面追逐我。我头也没回,一个劲地往前跑。我在不停地跑,他们在不停地追。我在大街小巷里穿行,试图甩掉他们,可他们快步如飞。天上开始下起雨来。在雨中奔跑,我可是不在话下。从前,我曾在雨中奔跑过,那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只是那时候我是为了赢得她的爱,这一次我却是为了逃命。
          如果我不跑,对其他任何人应该都没有影响——也许,这就是我不想再跑下去的原因,我只是在为自己而跑。那么好吧,我就停下来,跟他们正式谈谈。我放慢脚步,他们拐进大街。我正要停下脚步,就听见一声枪响。他们射中了我的腿。我转身想要站起来,他们又开了一枪。这一次射入了胸膛,差一点击中我的心脏。我又一次倒下。
          纽约暗了下来。我看不到黑夜里的云彩,可我知道它们在天上看着我。它们似乎在为我的痛苦而流泪。我觉得自己像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如今,除了痛苦,我一无所有。我就要离开这里的云彩,离开我所有的梦想。我想在永远闭上眼睛之前,低头看看我的心,那里有我的梦想;我再抬头看看天空,那里有我的云彩;然后,我又环顾四周……那是你们的世界。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最后描述“我觉得自己像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如今,除了痛苦,我一无所有”,可见这样痛苦的生命,毫无价值,无足可观。
    B.小说以“我”在“无穷无尽的路”上“奔跑”作为开篇,其“奔跑”既有为逃避国际刑警追捕的现实含义,也有为生计而疲于奔命的象征意味。
    C.纽约是一座高楼林立、妄自尊大、繁杂喧闹、傲慢无礼的城市,当“我”发现“这里的一切与我格格不入”,“我”感到绝望。
    D.“我”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而且所犯之错一个比一个严重,这些正是导致“我”最终不幸的根本原因。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反复出现“云彩”和“梦想”,虚实相间,“我”的梦承载于天上的云,天上的云象征着我的梦。
    B.小说对“我”的塑造,较多地采用了心理独白的方式,更凸显出主人公投诉无门、孤独无依的窘迫境况。
    C.小说中的“我”最终选择停下来并非偶然,在前文已有伏笔做了铺垫,使在矛盾中挣扎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
    D.在传统的线性的叙事结构中,情节一般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展开,依靠一条主线层层推进,本篇小说按照这样的叙事结构顺叙展开。
    (3)小说主人公“我”是一个悲剧人物,请根据小说内容分析“我”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本篇小说原载于《青年参考》,发表时名为《我的梦应声而碎》;后被《视野》转载,转载时改名为《那是你们的世界》,你认为这两个题目哪一个更好,请根据小说简述你的理由。

    组卷:3引用:1难度:0.5

二、基础知识检测

  •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4引用:2难度:0.6
  •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组卷:4引用:2难度:0.6

三、语言文字应用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眷恋杭州,首先是因为杭州的山水。杭州山水最佳处,自然是西湖了。______这个词,用在西湖身上,再恰当不过。西湖东面是平畴,南、西、北三面环山,众星捧月般拱卫着一泓碧水,所以杭州有“三面云山一面城”。由于湖面的大小,山峦的高低,与人类的审美最佳值高度契合。
          西湖湖面总面积六平方公里多一点,可谓不大不小。湖太小,对岸景色 ______,便没了神秘感。而湖太大,无边无际,一片苍茫,失去了想象空间,也就同样没有了美感。
          西湖三面的山体也很配合,高度从五十米至四百多米依次抬升,错落有致,叠巘清嘉,______,无论是在湖边漫步还是湖中荡舟,随便睃上一眼,风景便争先恐后扑入眼帘,绝不用踮着脚尖望眼欲穿去寻求。试想,如果一座高山陡然而起,像一道墙壁一样一下子阻断了视线,那又会是什么感觉?
          由于湖上终日水气氤氲,周围的山峦在烟岚中永远影影绰绰、缥缥缈缈、如梦如幻,让你的脑海里便不由自主漫出这样一个念头:山那边到底有什么?这个念头,一定轻柔而又固执地挠着你的心,引诱着你无论如何要去一探究竟。
          张岱对雪天的西湖情有独钟,就我而言,更喜欢雨中的西湖。
          杭州四季多雨,一般情况下,三五天就会下上一场。除了台风季节,杭州的雨大多不急不慢,潇潇而下,优哉游哉地轻弹湖面,让密密麻麻的雨脚激起阵阵雾岚,把远远近近的山水罩进绵绵薄纱。湖边多垂柳,长长的柳丝 ______地扎进水里,风拂过,缥缈若约,这时的湖面,会更显迷蒙。
          此时,撑把伞在湖边闲步,是不是有一种一脚踏进了仙境的感觉?
    (节选自劳罕《最是杭州品不够》,有删改)(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得天独厚 一览无余 绵亘不绝 疏落有致
    B.天高地厚 一目了然 绵延不绝 参差不齐
    C.得天独厚 一目了然 绵延不绝 参差不齐
    D.天高地厚 一览无余 绵亘不绝 疏落有致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西湖东面是平畴,南、西、北三面环山,众星捧月般拱卫着一泓碧水,所以杭州有“三面云山一面城”。湖面的大小,山峦的高低,与人类的审美最佳值高度契合。
    B.西湖东面是平畴,南、西、北三面环山,众星捧月般拱卫着一泓碧水,所以杭州有“三面云山一面城”之说。湖面的大小,山峦的高低,与人类的审美最佳值高度契合。
    C.西湖东面是平畴,南、西、北三面环山,众星捧月般拱卫着一泓碧水,所以杭州有“三面云山一面城”之说。由于湖面的大小,山峦的高低,与人类的审美最佳值高度契合。
    D.西湖东面是平畴,南、西、北三面环山,众星捧月般拱卫着一泓碧水,所以杭州有“三面云山一面城”。由于湖面的大小,山峦的高低,与人类的审美最佳值高度契合。
    (3)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作用,与文中“三面云山一面城”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苏炳添没有摘金夺银,但他的体育精神备受认可,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苏神”。
    B.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被捧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这种现象的蔓延是发人深省的。
    C.孔子是以读书人的形象彪炳千秋的,可真实的孔子无论从身形、力气、武功,还是将兵杀伐都可以用“勇武矫健”来形容。
    D.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般舒展的屋顶和出檐。

    组卷:1引用:1难度:0.5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今年3月5日16时54分将迎来“惊垫”节气。至此,冰雪消融,①    ,正式步入“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的时节。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每年公历3月5日或6日交“惊蛰”,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曾叫“启蛰”,因避汉景帝刘启名讳而改名“惊蛰”,说的是温暖的气息使蛰虫②    ,开始四处活动。“惊蛰”的另一个意义是春天的真正开始,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将迎来浓浓春光。
    “惊蛰”过后,气温和地温都在不断升高,土壤解冻,降水增多。“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耕生产由南向北渐次展开。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农民就有这样的认识,③  
    (1)在下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提取文中重要信息,为“惊蛰”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5个字。

    组卷:12引用:7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