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省芜湖二十九中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7 1:0:1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山舞银蛇,
(2)《长沙过贾谊宅》中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发了诗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
(3)九年级课本中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作品:自强不息,是李白面对“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顿仍能高歌“组卷:20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你有你的抉择,我有我的抉择,家有家的抉择,国有国的抉择。亿万个抉择汇聚,世界方显参差多样,宇宙才真正博大浩渺。无论是大是小,每一次抉择,都是一次主动求变,正如每一棵破土的新芽,都带着穿透时光的倔强。在这条路上,我们 ,给灰心者做光,给失味者做盐。让软弱者挺起胸膛,让畏惧者不再彷徨,帮失意者重拾信心,向溺水者伸手施援,给悲恸者抚慰拥抱,令疲备者沉入酣眠,为无家可归者提供最后的依靠。这是我们共同的抉择。愿这一刻,时雪洗去尘gòu,惠风拂走阴yì。沐浴和煦阳光,聆听万物呼吸。时光酿成甘酒,属于每一个正奋斗抉择的你。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阴yì
尘gòu
悲恸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3)划线句中“惠风”的意思是
(4)填入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短语是
A.勇往直前
B.守望相助
C.如饥似渴
D.瞻前顾后组卷:3引用:1难度:0.8
二、阅读(55分)
-
7.阅读回答问题。
【甲】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乙】 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①枕路。是时范文正②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③。又新敖④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馀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地,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忽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官政一》)【注】①殍殣(piǎo jìn):饿死的人。②范文正:即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③鼎兴:大盛。④敖:同“厫”,粮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或异二者之为
②微斯人
③所以宴游及兴造
④以惠贫者
(2)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
(3)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②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4)【甲】文中范仲淹借古仁人之口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结合【乙】文,请具体说说范仲淹是如何把天下黎民的忧乐记挂在心间的。组卷:8引用:1难度:0.5
三、作文(5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时间是领悟最好的容器,总要到了某个时刻,一些人才会被悦纳珍视,一些情感才得以发觉珍惜,一些体验才能够真切获得,一些疑惑才得以清楚解答……
请以“如今,才知道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4)不少于600字;
(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组卷:61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