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顺义区高考化学二模试卷
发布:2024/12/4 19:0:2
一、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下列是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组卷:76引用:2难度:0.8 -
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29引用:1难度:0.7 -
3.下列表示方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42引用:3难度:0.7 -
4.固体Na2S溶于水呈碱性且放出有臭味的气体,俗称“臭碱”。工业上可利用反应Na2SO4+2C
Na2S+2CO2↑来制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高温组卷:47引用:1难度:0.6 -
5.在给定条件下,下列所示物质间转化合理的是( )
组卷:85引用:2难度:0.8 -
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组卷:55引用:1难度:0.6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8分)
-
18.硒是人体所需微量元素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Ⅰ.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1)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硫的非金属性比硒强的原因是
Ⅱ.工业上从铜阳极泥(含有Se、Au、Ag、Cu、CuSe、Ag2Se等)中提取硒的过程如下:
(2)焙烧时,产物A的化学式为
(3)将甲酸(HCOOH)还原H2Se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H2SeO+2HCOOHSe+103℃
(4)常温下,H2SeO3电离平衡体系中含Se(+4价)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向亚硒酸溶液滴入氨水至pH=2.5,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还原时,进行了下述实验:向10mL 2.5mol•L-1亚硒酸溶液中先加入10mL氨水,再加入10mL甲酸溶液(甲酸浓度分别为5、7.5及10mol•L-1),加热至沸腾(103℃),反应10小时,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①曲线
②当氨水浓度在0~1.25mol•L-1之间,随着氨水浓度逐渐增大,亚硒酸还原率逐渐升高,其可能的原因是
(6)粗硒中硒含量测定:
在一定条件下,将0.1000g粗硒中的Se完全转化为H2SeO3溶液,用V1mL 0.1000mol•L-1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终点前加入KI淀粉溶液做指示剂,继续用V2mL 0.1000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至溶液蓝色消失。发生的反应:
H2SeO3+4S2O32-+4H+═Se+2S4O62-+3H2O;
H2SeO3+4I-+4H+═Se+2I2+3H2O;
I2+2S2O32-═2I-+S4O62-。则粗硒中Se的质量分数为组卷:30引用:1难度:0.5 -
19.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对电解氯化铜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电解约5min,阳极石墨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有刺激性气味,溶液蓝色稍微变浅;阴极石墨上附着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黄绿色;U型管变热,冷却后溶液仍为黄绿色。
①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测定电解5min时阳极溶液的pH=2.61,结合化学用语解释溶液pH减小的原因是
(2)探究阴极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原因
查阅资料:CuCl2溶液中存在平衡:Cu2++4H2O⇌[Cu(H2O)]2+((蓝色);Cu2++4Cl-⇌[CuCl4]2-(黄色)。
①甲认为,电解过程中,温度升高,促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CuCl4]2-浓度增大,导致溶液由蓝色变为黄绿色。但是他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否定了自己的假设,他的证据为
②乙认为,电解过程中阴极发生反应:Cu2++e-+Cl-═CuCl↓且Cl-移向阳极的速率远小于Cu2+在阴极放电的速率,导致阴极区>2,溶液由蓝色变为黄绿色,并通过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他的实验操作为:取2mL 0.1mol•L-1CuCl2溶液于试管中,加入c(Cl-)c(Cu2+)
(3)实验完成后,切断电源,小组同学忘记将电极从溶液中取出,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石墨上析出的铜消失了,仔细观察,并未看见固体沉积在U形管底部。对于“铜自动溶解之谜”,继续探究。
①丙认为,Cu与CuCl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CuCl2]-使Cu溶解:Cu2++2Cl-+Cu═2CuCl↓(白色);CuCl+Cl-⇌[CuCl2]-。他通过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他的实验方案为
②丁认为,还可能是石墨电极与附着的铜构成了原电池使电极上附着的Cu溶解。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证明了自己的假设,请将装置补充完整并写出该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电极b为:
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组卷:85引用:1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