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18 11:0:2
一、阅读(55分)
-
1.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安于低调是自信 ①当今社会,一个人似乎只有高调才会叫人看见,叫人知晓,叫人关注。高调必须强势,不怕攻击,反过来愈被攻击愈受关注,愈成为一时舆论的主角,干出点什么都会热销;高调不仅风光,还带来名利双赢,所以有人选择高调。但高调也会使人上瘾,高调的人往往离不开高调,像吸烟饮酒愈好愈降不下来,降下来就难受。可是媒体和网络都是“一过性”的,滚动式的,喜新厌旧的。任何人都很难总站在高音区里边,所以必须不断折腾、炒作、造势、生事,才能持续高调。
②有人以为高调是一种成功,其实高调只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活法。当然,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活法。于是,另一些人就去选择另一种活法——低调。
③这种人不喜欢一举一动都被人关注,一言一语也被人议论,不喜欢人前显贵,更不喜欢被“狗仔队”追逐,被粉丝死死纠缠与围困,被曝光得毫无隐私;他们明白在商品和消费的社会里高调存在的代价是被商品化和被消费。这样,心甘情愿低调的人就没人认识,不为人所知,但他们反而能踏踏实实做自己喜欢的事,充分地享受和咀嚼日子,活得平心静气,安稳又踏实。
④文化也是一样,也有高调的文化和低调的文化。
⑤首先,商业文化就必需是高调的,只有高调才会热卖热销,低调谁知道?谁去买?然而热销的东西不可能总热销,它迟早会被更新鲜更时髦的东西取代。所以说,时尚是商业文化的宠儿。在市场上最成功的是“时尚商品”。人说时尚是造势造出来的,里边大量五光十色的泡沫,但商业文化不怕泡沫,因为它只求当时的商业效应,一时的震撼与强势,不求持久的魅力。
⑥故而,另一种追求持久生命魅力的纯文化很难在当今时代大红大紫,可是它也不会为大红大紫而放弃一己的追求。它甘于寂寞,因为它确信自己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在市场称霸的社会中,恐怕作家是最沉得住气的一群人。他们平日不知躲在什么地方,很少伸头探脑,有时一两年不见,看似在人间蒸发了,却忽然把一本十几万或几十万字厚重的书拿了出来;他们笔尖触动的生活与人性之深,文字创造力之强,令人吃惊。待到人们去品读去议论,他们又不声不响扎到什么地方去了。惟其如此才能写出真正洞悉社会人生的作品来。
⑦作家天生是低调的。他们生活在社会深深的皱褶里,也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与性情里,所以看得见黑暗中的光线和阳光中的阴影,以及大地深处的痛点。他们天生不是做明星的材料,不会经营自己,只会营造笔下的人物;任何思想者都是这样:把自己放在低调里,是为了让思想真正成为一种时代的高调。
⑧享受一下低调吧——低调的宁静、踏实、深邃与隽永。低调不是被边缘被遗忘,更不是无能。相反只有自信才能做到低调和安于低调。
(1)下列对有关生活中的“高调”“低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调不仅让人风光,还带来名利双赢,会使人上瘾。
B.想要持续高调,必须不断折腾、炒作、造势、生事才行。
C.低调的人因为没有人关注、认识而只得去做自己的事。
D.低调的人不喜欢被曝光,他们选择了与高调的人不同的活法。
(2)下列对高调的文化和低调的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市场上最成功的是“时尚商品”,时尚是商业文化的宠儿,商业文化必需高调。
B.高调的商业文化只求当时的商业效应,不求持久的魅力,所以无惧“泡沫”。
C.低调的纯文化确信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而放弃追求外在的大红大紫。
D.作家是低调的,他们心甘情愿地在低调里创造出思想低调的文化作品。
(3)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低调”持怎样的观点态度。组卷:8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现在的孩子还会玩吗? ①我大概是个有些恋旧的人,经常会回到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站在小学校门口向内窥探里面的变化。十几年前,我还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成群结对的孩子,在放学后的操场上打球、跳绳、嬉戏;若是在二十几年前,偶尔还会看到一些游戏方式,各种各样,诸如丢沙包、跳皮筋、跳房子等,如果仔细观察,或许还能发现一些更为奇特的场景,例如无实物模拟游戏或动漫中的打斗、战斗情节,几个人以过家家的方式进行角色扮演等等。
②阳子是个情绪饱满且充满能量的儿童早期教育导师。在她的回忆中,小时候的游戏对自己的人生起了很大的作用,“我是新疆人,童年的我是在真正的伊犁大草原上长大的,那时候,我的生活就是带着小表弟在草原上疯跑,直到今天我都很感谢新疆的草原和天空,它让我很豁达,也很有耐心。”
③因为两家的父母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照料孩子,于是阳子就经常和表弟玩“妈妈照顾宝宝”的游戏。大概就是因为这样的经历,一个小姑娘在9岁时写下这样的作文,“我的梦想,是当个好妈妈”。这个梦想似乎一直伴随着阳子,她选择去读儿童教育,从英国读研回来了,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去出版社给孩子们写书、翻译绘本。当时市面上已经开始出现大量的引进版书籍和儿童产品,在积累了一些经验之后,阳子开始正儿八经地做起自己的专业——给孩子写课、写书,研发玩具和教具。
④然而,随着电脑、平板与海量辅导班的出现,现在的孩子看似在玩,但已经不会“玩”了。
⑤老韩是个“80后”,在一家儿童培训机构工作,每个周末清晨,老韩看着数以百计的家长把睡眼惺忪的孩子带到机构,然后一些家长开始百无聊赖地刷起小视频,还有些家长丢下孩子,匆忙赶去工作、应酬。每天晚上,他又看着这些疲倦的家长接走这些更加疲倦的孩子,心里也会嘀咕:他们学到自己想要的了吗?孩子们回家能交差吗?家长会不会满意?
⑥在机构中,老韩还有个发现,现在的孩子要比过去浮躁得多。他说:“专注力变差了。小孩们现在接触到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到处都是屏幕,他们习惯同时接受很多信息,家长也常常把平板电脑丢给孩子充当数字奶嘴,换得一时的清静,这些都让孩子难以长时间专注地坐在课堂里,任何动静都会让他们分心。”
⑦阳子现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10岁,小儿子3岁多,一家四口经常在一起玩桌游。阳子也常常带着孩子们出去玩,让他们在自然界中经历各种天气,看雨水在地上积成一个小水洼,看一堆叶子被风吹得七零八落,她试图以各种方法告诉自己的孩子这个世界有多好玩。
⑧每天5分钟,这是阳子设定的家长陪孩子一起玩的最低时间限。“很多人会觉得5分钟太少了,可你真的能坚持下来,并且和孩子一起认真玩5分钟,是件非常难的事”。无论是游戏还是玩具,都能在陪同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玩法,情感的沟通也会由此产生。
⑨曾经有个妈妈问阳子,能不能给她列出个一万块钱的玩具清单,阳子觉得这种提问方式让她很不舒服。她觉得好的玩具并不是能用价格来衡量的,“哪有一万块钱就能轻松买来的快乐呢?”
⑩在阳子看来,现在的儿童玩具和课程都很商品化,也很功利化,而且越来越昂贵。她希望孩子们能一起去做一些返璞归真的事,家长带着孩子们做些手工,重新开发一下家里的物件,玩一些创意游戏。阳子时常想起自己小时候上学,书包里一定要带上两样东西———个绳子,一个沙包,可以玩上很久很久。
⑪陶沙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教授,在她看来,沙包、铁环、翻绳、弹珠,把这些古早游戏放在今天的孩子们面前,他们也很难再去玩。社会和家长构成了孩子的学习空间和对象,时代变了,他们有了新的游戏材料和学习教具。
⑫“结构化的玩通常是在特定的环境、时间、空间里发生,往往有指导或说明,比如去上个兴趣课,去按照说明和图纸做个东西;非结构的玩有很多不确定性,方式和规则会随着人数、场景、素材发生变化,它的玩法也更多样,往往会让孩子产生更综合的感知。”陶沙认为,玩很重要,特别是非结构性的玩,自由的玩。
⑬时代在变迁,但孩子们爱玩的天性没有变。但愿,我们的孩子扔掉数字奶嘴,开始真正学会怎么玩。
(1)阅读第①段,简要概括作者以前看到的游戏场景的特点。
(2)阅读②③段,分析阳子小时候的游戏对他的人生起到的作用。
(3)阅读第④~⑥段,分析导致“现在的孩子看似在玩,但已经不会‘玩’了”的原因。
(4)阅读⑦~⑫段,说说作者认为家长应该怎样陪孩子玩。组卷:10引用:1难度:0.5
二、表达(65分)
-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①在社交媒体上,不少年轻人分享出自己“血脉觉醒”的种植时刻。他们喜欢在阳台种花种菜,耕耘自己的一份园地,不少还小有收获、成果颇丰。
②社交媒体时代之前,种花种菜似乎是专属于老一辈人的爱好。经历过快速城镇化的父母、祖父母们,比年轻人有着更深的土地情结。即便住到了城市里,他们中的不少人依然保留着见缝插针的耕种爱好。将楼顶改装成菜园、在家里繁育特色水果,是他们的习惯使然,也在某种程度上见证着中国人对土地生活化、日常化的理解。
③放眼更远的角落,喜耕耘、爱种植似乎是中国人的一门绝技。从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到本无耕地的南海岛礁,多恶劣冷僻的环境都无法阻挠开拓的心。躬耕种植的,可能是在南极的医生、驻外维和的官兵甚至陪读的留学生父母。可以说,有中国人在的地方,常能与繁花似锦、瓜果飘香相伴。
④当代年轻人生活压力大【A】节奏快【B】渴望在热闹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稳定宁静的精神力量。从选址、备料到育苗、栽培【C】从浇水、除虫到打丁顶、收获【D】花花草草的成长发育考验智慧,也自有规律。与物侯和植物对话的过程,常能生发出治愈与抚慰的力量,人与植物在此刻达成了“物质上我养活它,精神上它治愈我”的奇妙联结。
⑤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种花种菜不仅是美学所在、情思所寄,更是生活所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耕耘值得_____,广植新种、精耕细作的农技_____为人称道,日复一日的耕作保障着中国人的餐桌与味蕾。躬耕于方寸之间,见得“采菊东篱下”的_____“篱落疏疏一径深”的_____,耕耘在“种花家”的精神世界中占得一席之地。即便是阳台上的“螺蛳师壳里做道场”,也能创造出一份属于中国人的慰藉与浪漫。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A.耕耘 颇丰(pǒ) B.见缝插针 冷僻(pì) C.物侯 阻挠(ráo) D.一席之地 慰藉(jiè) A.同情 推进 快乐 安静 B.尊重 推广 快适 宁静 C.同情 推广 快适 安静 D.尊重 推进 快乐 宁静
当代年轻人生活压力大【A】节奏快【B】渴望在热闹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稳定宁静的精神力量。从选址、备料到育苗、栽培【C】从浇水、除虫到打顶、收获【D】花花草草的成长发育考验智慧,也自有规律。
A.、
B.,
C.;
D.……
(4)文中画波浪线的四个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历过快速城镇化的父母、祖父母们,比年轻人有着更深的土地情结。
B.可以说,有中国人在的地方,常能与繁花似锦、瓜果飘香相伴。
C.人与植物在此刻达成了“物质上我养活它,精神上它治愈我”的奇妙联结。
D.种花种菜不仅是美学所在、情思所寄,更是生活所需。
(5)将“在阳台种花种菜,是农耕传统与城市化结合的产物”这句话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A.②段开头
B.②段结尾
C.③段开头
D.④段开头组卷:15引用:1难度:0.5 -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进入中学已两月有余,有结识新老师新同学的欣喜,有受到批评、与同学闹矛盾的烦恼,有运动场上挥洒汗水的兴奋,有背负父母期待更优的压力……面对这些情感的连漪,你有些怎样的感悟呢?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以“初中生活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组卷:5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