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8年内蒙古包头四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五)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绿色发展”及相关概念辨析
    沈满洪
          什么是“绿色发展”,在概念上说,当前还还不是很明晰。
          首先,“绿色发展”与“绿色经济”是否为同一个概念?“绿色经济”主要针对绿色产业和绿色消费,“绿色发展”则包括绿色理念、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环境、绿色资源、绿色科技、绿色制度等的变化。“绿色发展”比“绿色经济”具有更加宽泛的内涵。
          其次,“绿色发展”与“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有什么区别?
          从含义广狭角度看,三个概念之间具有包容关系:“绿色发展”含义最广,“循环发展”其次,“低碳发展”最窄。“绿色发展”既要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又要求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循环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减量化、再使用和再资源化,这三个原则也正是“绿色发展”所追求的。“低碳发展”主要针对碳减排和碳循环利用,它仅仅是循环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三个概念各有侧重:“绿色发展”针对生态危机和环境危机,旨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循环发展”针对资源危机,旨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低碳发展”针对气候危机和能源危机,旨在建设气候舒适型社会。
          由于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都逐步发展。例如,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使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这是典型的绿色经济;上市公司新安化工,依靠自己的科技成果实现了原来作为废气排放的氯甲烷的回收,回收一吨的成本是200多元,而氯甲烷的市场价格是每吨2000多元,这是典型的循环经济;陕北窑洞可以做到冬暖夏凉,大大节省了能源消耗并减少了碳排放,这是典型的低碳经济或低碳建筑。对于这种情况,政府所要做的就是鼓励和倡导。
          我们也看到另外一些不良现象。黑色经济--对社会而言是黑色的,但对企业而言是经济的。线性经济,如一些小造纸、小印染、小制药企业等。高碳经济,如火电就是高碳能源,虽然火电内部成本低,但是发展火电会增加外部成本。之所以存在上述现象,首先是技术障碍,也就是科技创新尚未达到既绿色又经济、既循环又经济、既低碳又经济的水平。其次,也与制度障碍有关,由于错误的发展观和错误的政绩观,使得黑色经济、线性经济、高碳经济没有得到遏制。
    (选自《文汇报》2017年6月9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绿色发展”与“绿色经济”,不是同一个概念,“绿色发展”的内涵更宽泛。
    B.从含义广狭角度看,“绿色发展”与“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三者是完全包容的。
    C.“绿色发展”的概念就是既要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又要求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D.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的逐步发展,必将带来新的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阐述了“绿色发展”及其相关一些概念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侧重点。
    B.文章运用例证分析法阐述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情况。
    C.文章运用对比分析法阐述了我国目前还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模式。
    D.文章采用总分式,先总说“绿色发展”,再分说与它相关的一些概念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色发展”涉及绿色理念、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环境等多个领域的变化。
    B.“绿色发展”和“循环发展”一样,都只有减量化、再使用和再资源化这三个原则。
    C.“绿色发展”跟“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不同,它侧重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D.只有从技术与制度两方面抓起,才能根除黑色经济、线性经济和高碳经济的发展。

    组卷:12引用:3难度:0.9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4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蛛丝和梅花
    林徽因
          真真地就是那么两根蛛丝,由门框边轻轻地牵到一枝梅花上。就是那么两根细丝,迎着太阳光发亮……再多了,那还像样么。一个摩登家庭如何能容蛛网在光天白日里作怪,管它有多美丽,多玄妙,多细致,够你对着它联想到一切自然造物的神工和不可思议处;这两根丝本来就该使人脸红,且在冬天够多特别!可是亮亮的,细细的,倒有点像银,也有点像玻璃制的细丝,委实不算讨厌,尤其是它们那么洒脱风雅,偏偏那样有意无意地斜着搭在梅花的枝梢上。
          你向着那丝看,冬天的太阳照满了屋内,窗明几净,每朵含苞的,开透的,半开的梅花在那里挺秀吐香,情绪不禁迷茫缥缈地充溢心胸,在那刹那的时间中振荡。同蛛丝一样的细弱,和不必需,思想开始抛引出去;由过去牵到将来,意识的,非意识的,由门框梅花牵出宇宙,浮云沧波踪迹不定。是人性,艺术,还是哲学,你也无暇计较,你不能制止你情绪的充溢,思想的驰骋,蛛丝梅花竟然是瞬息可以千里!好比你是蜘蛛,你的周围也有你自织的蛛网,细致地牵引着天地,不怕多少次风雨来吹断它,你不会停止了这生命上基本的活动。此刻……“一枝斜好,幽香不知甚处。”……
          拿梅花来说吧,一串串丹红的结蕊缀在秀劲的傲骨上,最可爱,最可赏,等半绽将开地错落在老技上时,你便会心跳!梅花最怕开;开了便没话说。索性残了,沁香拂散同夜里炉火都能成了一种温存的凄清。
          记起了,也就是说到梅花,玉兰。初是有个朋友说起初恋时玉兰刚开完,天气每天的暖,住在湖旁,每夜跑到湖边林子里走路,又静坐幽僻石上看隔岸灯火,感到好像仅有如此虔诚的孤对一片泓碧寒星远市,才能把心里情绪抓紧了,放在最可靠最纯净的一撮思想里,始不至亵渎了或是惊着那“寤寐思服”的人儿。那是极年轻的男子初恋的情景,--对象渺茫高远,反而近求“自我的”郁结深浅--他问起少女的情绪。
          就在这里,忽记起梅花。一枝两枝,老枝细枝,横着,虬着,描着影子,喷着细香;太阳淡淡金色地铺在地板上:四壁琳琅,书架上的书和书签都像在发出言语;墙上小对联记不得是谁的集句;中条是东坡的诗。你敛住气,简直不敢喘息,巅起脚,细小的身形嵌在书房中间,看残照当窗,花影摇曳,你像失落了什么,有点迷惘。又像“怪东风着意相寻”,有点儿没主意!浪漫,极端的浪漫。“飞花满地谁为扫?”你问,情绪风似地吹动,卷过,停留在惜花上面。再回头看看,花依旧嫣然不语。“如此娉婷,谁人解看花意,”你更沉默,几乎热情地感到花的寂寞,开始怜花,把同情统统诗意地交给了花心!
          最叫人惜的花是海棠一类的“春红”,那样娇嫩明艳,开过了残红满地,太招惹同情和伤感。但在西方即使也有我们同样的花,也还缺乏我们的廊庑庭院。有了“庭院深深深几许”才有一种庭院里特有的情绪。如果李易安的“斜风细雨”底下不是“重门须闭”也就不“萧条”得那样深沉可爱;李后主的“终日谁来”也一样的别有寂寞滋味。看花更须庭院,常常锁在里面认识,不时还得有轩窗栏杆,给你一点凭藉,虽然也用不着十二栏杆倚遍,那么慵弱无聊。
          当然旧诗里伤愁太多:一首诗竟像一张美的证券,可以照着市价去兑现!所以庭花,乱红,黄昏,寂寞太滥,时常失却诚实。西洋诗,恋爱总站在前头,或是“忘掉”,或是“记起”,月是为爱,花也是为爱,只使全是真情,也未尝不太腻味。就以两边好的来讲。拿他们的月光同我们的月色比,似乎是月色滋味深长得多。花更不用说了;我们的花“不是预备采下缀成花球,或花冠献给恋人的”,却是一树一树绰约的,个性的,自己立在情人的地位上接受恋歌的。
          所以未恋时的对象最自然的是花,不是因为花而起的感慨,--十六岁时无所谓感慨,--仅是刚说过的自觉解花的情绪。寄托在那清丽无语的上边,你心折它绝韵孤高,你为花动了感情,实说你同花恋爱,也未尝不可,--那惊讶狂喜也不减于初恋。还有那凝望,那沉思……
          一根蛛丝!记忆也同一根蛛丝,搭在梅花上就由梅花枝上牵引出去,虽未织成密网,这诗意的前后,也就是相隔十几年的情绪的联络。
          午后的阳光仍然斜照,庭院阒然,离离疏影,房里窗棂和梅花依然伴和成为图案,两根蛛丝在冬天还可以算为奇迹,你望着它看,真有点像银,也有点像玻璃,偏偏那么斜挂在梅花的枝梢上。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梅花的分析,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追求,全开的梅花索然寡味,不如含苞枝头的可爱可赏,不如将开未开时的怦然心动,甚至还不如凋谢后的香散凄清。
    B.回忆“残照当窗,花影摇曳”的情景时。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借用古诗句。在与梅花的对话中,让人感受到了花的寂寞,表达了对梅花的同情。
    C.文中用李清照和李煜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东方诗歌中不同于西方表达感情的方式的理解,由此发现了中国古诗文中“廊庑庭院”对于表达感情的重要意义。
    D.东西方文化中用花来表达爱情时,东方文化将花当做爱人,对花动了情,因而更加感人,而西方文化则是将花作为献给爱人的礼物。
    (2)为什么说“一首诗竟像一张美的证券,可以照着市价去兑现!”请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3)本文标题“蛛丝与梅花”在构思方面有什么巧妙之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组卷:3引用:1难度:0.5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7年3月,由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与搜韵站共同打造的《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正式上线,仅两天,络点击量就达220万次。登陆平台,点击诗人名字,就可看见他一生行迹的文字版和路线图,点击路线图中的任一个地点,能看到他在这里的生活轨迹,留下的作品,该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这之前,文学研究几乎没有利用过大数据,该地图一次通了历史的时空隔阂,将唐宋诗人请出了“格子间”。
          这并非王兆鹏第一次将大数据和文学连接在一起。上世纪90年代,他就利用大数据给唐诗宋排名次,结果遭到一片骂,但王兆鹏却还是选择相信数据,他觉得在将来的文史研究中,作品的好坏评价“必须要有数据作支撑。”该地图还引起了海外研究者的关注,哈佛大学相关项目组也发来邮件,希望合作共享数据。
    (摘编自翁佳妍《用一张地图,将唐宋诗人请出“格子间”》)        材料二:
          我们生活在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摆脱数据的大数据时代。数据越多,人们做出的分析就越多;人们分析得越多,制造的烟幕弹也就越多。因此不能单看数据的表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美国交通部关于对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和美国西部航空公司的飞机晚点率统计分析为例:

    自1987年起,美国交通部就要求航空公司上报每个月的晚点记录。在最近的报告中,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是表现最好的一家,晚点率最低。在竞争对手纷纷倒闭的情况下,形势一片大好。但1991年的夏天,美国西部航空公司却宣布破产,这与分析人员统计分析有关。
          分析人员统计分析时只关注四个对象:客机、到达机场、客机数量和晚点频率,而忽视了天气条件、载客率等,又加之在统计平均数时,对某些指标进行过度加权后,两个公司的平均晚点率就完全走向了反面。
    (摘编自美国冯启思《对“伪大数据”说不:走出大数据分析与解读的误区》)【注】统计学认为,在统计中计算平均数等指标时,为了考虑到每个数量在总量中所具有的重要性不同可以给予不同的权数,这样的做法就叫加权,即对各评价因子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事实上,没有重点的评价就不算是客观的评价。
          材料三:
          近日,《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据绍,《方案》旨在运用大数据概念和技术创新农业监测统计工作的思路和办法,推动大数据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等环节的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试点省份包括:天津、上海、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新疆,当前由于农业数据的共享开放不足,导致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数据碎片化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大量存在。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认为,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农业生产要素实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摘编自《<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公布:打破信息孤岛共享涉农数据》)(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1数据支持以下结论:整体上,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正点到达的表现要胜过阿拉斯加航空公司。
    B.图2 数据支持以下结论:美国西部航空公司在每个机场的正点到达率均低于阿拉斯加航空公司。
    C.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最终走向了破产,这与分析人员所关注的评价对象不够全面有着一定的关系。
    D.为了统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我们不能够在加权后进行平均数的统计,否则统计结果会有偏差。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这是国内文学研究领域首次利用大数据的个案。
    B.王兆鹏的研究引起了哈佛大学相关项目组的关注,这说明海内外的文学研究者对于大数据的利用还是有一些共识和期待的。
    C.冯启思认为数据越多,人们的分析就越多,烟幕弹也就会更多,所以不能只关注数据的表象,要敢于对“伪大数据”说不。
    D.从《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的试点省份分布来看,说明我国当下利用大数据推进农业发展的侧重点应该放在西部地区。
    E.大数据的使用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使得一些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因此利用大数据是行业发展的前提。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在信息化的当下我们该怎么对待大数据研究。

    组卷:5引用:8难度:0.7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 4.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曾祖忱,晋徐州刺史。祖权,黄门郎。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迁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子俊,早卒。
    (节选自《宋书•羊欣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欣本书,因此弥善 工:善于,擅长
    B.高祖、太祖并不识之 恨:遗憾
    C.欣尝领军将军谢混 诣:到……去
    D.中散大夫 除:罢免
    (2)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
    B.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
    C.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
    D.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欣原本就擅长书法,在学习了王献之的字后,他的书法更有长进了。
    B.隆安年间,由于朝政逐渐混乱,羊欣在家中悠闲度日,不再做官。
    C.羊欣拒绝为元显写字,元显就任命他担任本由寒门担任的职务,羊欣却因高门任卑职而怒形于色。
    D.羊欣年轻时性格沉静,不与人争强斗胜,言笑和美,容貌举止俱佳。
    (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迁以为楚台殿中郎。
    ②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

    组卷:4引用:3难度:0.7

四、写作(6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 12.有人说,规则束缚了自由;也有人说,规则保障了自由;规则与自由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请以“规则与自由”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组卷:12引用:2难度:0.5
  • 13.任“鲲鹏逍遥”,庄子也无法想象“蛟龙”(载人潜水器)“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纵横驰骋;任于谦慨叹“凿开混沌得乌金”,也无法预测到可燃冰的价值;科技改变历史,更改变生活。无论是“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网络购物、共享单车),还是“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无人驾驶、智能搜索、虚拟siri等),人们和智能科技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试想50年后,智能科技会怎样改变人们的生活。请充分发挥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题目自拟,想象合理,有细节。

    组卷:9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