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新疆喀什二中高一(下)期初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23 9: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5秒的音乐视频所形成的娱乐速食性,并不构成人们批评抖音的绝对理由,抖音的15秒选择与当下什么都注重快速的追求是一致的。短短几十年,人类在技术上拥有了比此前成百上千年更多的突破。从秒拍、美拍到抖音,只是科技发展的自然走向,而抖音也是一款并不比其他产品更独特的消遣载体。那么,在讨论抖音的时候,我们应该讨论什么?
          无疑,抖音的用户极易从软件使用中获得快乐,“停不下来”是许多青少年共同的反应。这种心理并非是简单地满足于消磨时间。针对某一特定对象,获取时间的短暂有时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在“体量/时间=效率”的公式推导下,耗费时间越短一定收获越多,那一瞬间对快乐的感受也最浓烈。自然地,“看抖音视频--快乐”形成了奇妙的因果联系,而15秒的超速获取就成了打开大众快乐心情世界的超短密码。这样的交换划算吗?看起来似乎毋庸置疑。
          然而,我们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是,无数个15秒的叠加恰恰成了杀死时间的利器,高速和短暂为我们织出了21世纪最大的陷阱。这也是2018年4月抖音视频正式上线“反沉迷系统”的根本原因。无论是90分钟的时间提示功能,还是单日2小时的时间锁功能,其共同指向的都是用户在这款产品上消耗了自己大量的时间。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关闭软件之后会产生巨大的空虚感。这种反应,正好说明快乐感觉的延续需要更大的时间成本,真正的乐趣究竟是瞬时的陶醉还是应当以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延伸时长及深度为衡量标准?对现代人来说这是一个难题。
          网络时代,人们对快乐的理解更趋多元,“发笑”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标准,很少再有人认同哲学上“所有快乐中最伟大的快乐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说法。同样都是对对象的迷恋,从表面上来看,我们对抖音的追捧似乎和法国哲学家卢梭提到的那种“消遣”无异;“……让我沉浸其间,甚至没有时间去遐想。我那么迷恋,近乎精神失常,以至自己想起来都要发笑。然而我兴致并未稍减,因为在这样的境况中,我只会无拘无束地听从我的喜好。”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大概是人类最一致的理想了,但某种喜好为何吸引我?我们缺少的恰恰是能够告诉自己这一点的理智。
          人们对喜好的培养无法建立在外界环境的强制之上。通过抹杀、取消娱乐产品的方式控制普通用户的兴趣必然行不通,已经开始走向成年的“00”后们,本就生在一个娱乐的时代,更不用提无数的娱乐软件、平台是如何通过变现在普通用户身上实现了巨富的梦想。而这种单向商业价值只会促使更多的商家投入到相似产品的开发中。我们理性地认识抖音,不代表全盘否定或者断然拒绝,而是要实现抖音或者其他无数个同类产品价值的转化。如今的抖音15秒也在不断尝试和真实的生活增加联系,有时间限度的“展示”功能在一部分人那里成了宣传品牌的重要途径,如取得巨大轰动的“西安城市名片”正是利用抖音进行的一次正向创意。
          从实践的角度说,今天的人们在科技与自我之间呈现出了迷失的状态。当人类无法抗拒技术的魅力或牵引时,我们起码应当选择更有益的态度,来思考如何利用技术为自己的生活创造价值。
    (摘编自误卉《抖音的时间成本与大众的快乐密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抖音和其它网络娱乐产品一样,是一种消遣载体,它让用户极易从使用中获得快乐。
    B.针对用户在抖音上消耗了自己大量的时间,抖音视频已经正式上线“反沉迷系统”。
    C.今天的人们对快乐虽然有着多元的理解,但都比不上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快乐。
    D.现实中,我们无法通过抹杀、取消娱乐产品的方式来控制用户对抖音视频的喜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否定了用娱乐速食性来批评抖音的说法,同是提出如何让看待抖音的问题。
    B.文章引用法国哲学家卢梭的话旨在论证人们在对对象的迷恋时要保持一定的理性。
    C.文章用“西安城市名片”事例论述抖音在增强与真实生活相联系的方面有了积极尝试。
    D.文末指出人们当下的迷失状态,提醒人们用有益的态度去思考科技为生活创造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抖音里15秒的视频可以让人们用超短时间达到收获强烈快感的目的,这种交易划算。
    B.抖音视频满足了我们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的需求,与卢梭提到的那种“消遣”是不一样的。
    C.关闭抖音视频后会产生巨大的空虚感,这说明抖音视频只是瞬间的陶醉,并不值得拥有。
    D.越来越多的商家投入到抖音相似产品的开发的原因是他们看到了其中存在的商业价值。

    组卷:13引用:18难度:0.8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当前,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成为改革的热点和受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生涯规划教育要求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
          实行新高考以后,学生学会选是其在高中阶段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初期的最基本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
          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材料二:
          高中阶段的学生要对自己的潜能和职业有个大致了解,但还要意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学生在设计职业发展时,不应该只是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自己是否有适合某种工作的能力。因为未来是多变的,能够适应这个变化很重要。这一方面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性格、兴趣、能力等职业生涯规划测试,参照老师、家长和朋友对学生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找到想从事的职业和能从事的职业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以往,高中生在进行学科逃择和填报志愿时往往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实用主义影响,关注最多的不是未来的发展,而是薪酬、升职等利益问题,最终选择一些热门专业。但这些热门专业未必是热门职业。而且等学生毕业的时候,这些专业是否依然热门都是未知数。因此,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和职业生涯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意义感,避免学生因盲从利益趋向而做出的并不明智的专业选择。
          据调查和统计,在影响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变量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年级、学校性质、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职业生汪规划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年级越高,成绩越好,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水平越高。
    (节选自搜狐网《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材料三

    材料四
    “一到每年的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变成了热线,其中十有八九是查询转专业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高考考试生报志愿时会感到迷茫:“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有超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如是说:“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进而进行客观的、主动的选择。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
    (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有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1)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清晰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这都是学生学会选择的具体表现。
    B.高中生要充分认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在设计职业发展时要认真思考自己是否有适合该种工作的能力。
    C.超过70%的大学生由于他们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住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志愿,因此进入大学后想重新选择专业。
    D.生涯规划教育调研报告显示,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认知到自身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认知到自身不具备创新意识的学生数量多于不具备合作意识的学生数量。
    (2)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自身能力、性格、优劣势、身处环境等的认知是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对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要求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的生涯。
    B.职业生涯受学业成绩、学校性质、父母受教育程度等维度的影响,因此,学业成绩优异、名校毕业、家庭环境良好的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强于普通学生。
    C.在张慧英看来,只要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结合对社会的了解,尽早地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能获得幸福生活,实现自身价值。
    D.对于重庆市某重点中学被采样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总体上有较好的自我认知意识,对自身的个性、兴趣和能力都有较为清晰的自我认识。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新高考背景下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组卷:1引用:3难度:0.7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蒲公英的歌唱
    曾颖
          教育局来信了。
          老周拿着那个印着火红大字的牛皮纸信封,如拿着一颗不知道该怎么拆卸的炸弹。作为一个民工子弟学校的校长,他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隆重的事情。此前,教育局找他,都是一个电话,内容大多是让他协助调查邻校的打架事件,或者就是严斥他那只有半个篮球场大的校园体育设施不达标……
          他硬着头皮打开信封,以最坏的打算读完那封短短的信。信上说:“六一儿童节将至,请贵校组织节目,参加区上的文艺汇演。”
          犹如死刑犯,原以为接到的是执行判决,但居然被无罪释放了。老周差点没跳起来,把信反复读了几遍,确信不是自己眼花了,眼泪夺眶而出。
          一份演出通知,犯得着如此激动吗?如果你知道老周和他的学校几年来的遭遇,就一点也不奇怪了。由于办学场地不达标,他的学校始终没有被教育部门承认。如今,这份通知就是教育部门对他的承认。
          他当即召集老师们开会,把这天大的好消息告诉大家。大伙听了,也高兴了一阵。光高兴没用,得想出个好节目,才不辜负上级。当务之急,是找老师。他进城到艺术馆去请那里的老师帮忙。老师们一听说他连三百元一小时的课时费都付不起,就断然拒绝了他。整整一天,他得到的结果都一样,不同的只是有人听他说完而有人只听他说了一半或更少。
          晚上,错过末班车的老周走在雨后的大街上,心情像他的影子一样灰暗。就在此时,从远处桥洞下传来凄凉的吉他声,他好奇地走了过去,看见琴声起处,一个长发男人坐在桥墩旁,脚边乱七八糟地躺着一堆酒瓶。
    他走过去,那人没有理会,继续弹着吉他唱着歌。那歌大意是,一个失去女儿的父亲在大地上流浪,再也找不到那个可爱的小天使。老周也是一个女儿的父亲,这首歌特别能引起他的共鸣。听着听着,老周不觉已是泪流满面。
          因这眼泪,他们接上了话,聊了起来,聊累了唱,唱累了喝,喝足了继续聊。两个男人像一对受伤的动物彼此舔着伤口。到天明时,老周大体明白对方是音乐家,因为女儿得了脑癌不治身亡而痛不欲生,四处漂泊想摆脱痛苦,而且,老周还知道并坚信,这是老天可怜他,给他送来了排练节目的老师。
          他扛着老天送来的老师回到学校。等了一整天,那个男人才醒过来。虽然依旧不太清醒,但大致能明白老周的请求,答应了。
          老师的衣着不正常,言语举止不正常,但一触碰到音乐就正常,而且可以说是才华横溢。在和老周几夜的酩酊大醉之后,老师写了一首歌,歌词大意是,一棵不知父母是谁的蒲公英在星空下寻找人生的答案,发出为什么只有美丽的鲜花才有明天的感叹。但最终,蒲公英看到了普照的阳光,寻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它落地生根,开枝散叶,长成一株美丽的生命。
          老周很喜欢这首歌,曲调很美,意境与孩子们的心境相契合。蒲公英的困惑,也是他们的困惑。最令他喜欢的是结局,他希望他的学生们都能历尽艰难最终迎来光明。
          没有伴奏,音乐家设计了无伴奏童声合唱。经过几天的排练,杂乱失控的声音便被天籁般流畅和谐的演唱代替。仓库改造的学校,有史以来第一次传出了悠扬的歌声。
          为了配得起这歌声,老周花血本为孩子们订制了城里孩子穿的校服,浅蓝的裙子,白色的衬衣,把小家伙们包装得鲜亮整齐。为此,他推迟了给老师们发工资的时间,但老师们并没像以往那样不高兴,纷纷说:“这事,值得。”
          演出那天,一个家长开着金杯车把孩子们送到剧场门口,音乐家也破天荒理了发,换了身干净衣服。看着二十几天的辛苦终于结出了果实,老周脸红红的,眼亮亮的,微笑着,一语不发。
          当老周带着他的队伍走进剧场签到时,负责签到的张科长很困惑地问:“你们怎么来了?”
    “我们接到通知来的。”老周既兴奋,又有些惴惴地递上通知。
          科长把通知捻过来,像检验伪钞一般仔细看了一遍,然后一拍脑门:“发错了,这是谁干的?明明是通知你们关闭学校,怎么装成文艺汇演的通知了?”
          老周像被太阳晒过的泡泡糖,软软的。
          远处飘来一阵蒲公英的吟唱,那是他的孩子们在做最后一次练习,周围路过的人们都感叹:“这歌真好听啊!
    (选自《小小说》)(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开头颇具匠心,“教育局来信了”,既交代了整个故事的起因,又造成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写老周找老师帮忙却遭到冷遇的情节,体现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资金紧张,主要是借此表达了对对弱势群体漠不关心者的不满。
    C.音乐家的歌声里有对孩子的“爱”,听完音乐家的故事,老周坚信音乐家是“天可怜他,给他送来了排练节目的老师”。
    D.小说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如“一把兴奋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心情像他的影子一样绝望”“老周像被太阳晒过的泡泡糖”等。
    (2)请概括小说中老周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3)小说以孩子们的歌唱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组卷:1引用:4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请概括慕课的四个特点。(每条不超过6字)
          慕课(MOOCs),即大规模网络在线公开课程,完全不同于近十年兴起的教学视频和网络公开课,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成千上万个学习者通过教与学联系起来的大规模线上公开课程。它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它的授课充分运用动画、视频、微课程和小测试等手段,使教学深入浅出,更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线上你问我答,亦学亦师,形成强大的线上学习社区,极大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教学、学生间的协同学习。

    组卷:55引用:17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荀子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老子说:上善若水。
    佛家说:心存善念。
    ……
    请以“说善”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5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