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第3课 蜀道难》2022年同步练习卷(3)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解答题

  • 1.读《蜀道难》一诗,回答下列问题。
    (1)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问君西游何时还”,这里的君是指入蜀的友人。
    B.“又闻子规啼夜月”,暗含古代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即子规)的典故。
    C.作者描绘“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D.作者大肆渲染了旅愁及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目的在于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
    (2)诗中反复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句子,作者的用意是
     

    A.诗人一开篇就以此句极言蜀道之难,用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豪放的基调;以下反复出现,使它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那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B.诗人反复使用这样的句子,是为了突出蜀道之难,加大全诗的气势。
    C.诗人以这句诗作为发语词,以便为下面写各个景点作铺垫。
    D.在诗的感情转折处,诗人用此句拓展出蜀道上的奇丽景色。
    (3)下列有关《蜀道难》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这首诗诗人展开丰富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4)诗歌夸张地说自蜀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后来五丁力士拽蛇导致地崩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有什么作用?
    (5)文中以“六龙回日”的神话,用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援来衬托什么?
    (6)“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7)剑阁位置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不乏据险作乱的先例。写蜀道人事之难,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蜀道难》中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9)《蜀道难》热烈奔放的情感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组卷:3引用:1难度:0.6

二、默写题

  •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用“五丁开山”的传说给蜀道的开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强调蜀道的来之不易。
    (2)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手法,以人仿佛能触摸星辰、内心惶恐来写蜀道之高的两句是“
     
     
    ”。
    (3)李白《蜀道难》中,通过连绵高耸的山峰、崖壁上的奇树极力地渲染蜀道周围环境凶险的句子是“
     
     
    ”。
    (4)李白《蜀道难》中写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场景的句子是“
     
     
    ”。
    (5)李白《蜀道难》中写蜀道盘旋曲折的句子是“
     
     
    ”。
    (6)李白《蜀道难》中用黄鹤不能飞过、猿猴无法“攀援”,表明蜀道之高的两句是“
     
     
    ”。

    组卷:104引用:1难度:0.9

三、翻译题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难求    信:
     

    (2)势五岳掩赤城    拔:
     

    (3)安能摧眉折腰权贵    事:
     

    (4)连峰天不盈尺    去:
     

    组卷:4引用:1难度:0.6

四、选择题

  •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组卷:8引用:1难度:0.8

四、选择题

  • 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32引用:1难度:0.5

五、延伸拓展

  • 13.阅读李白《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中的“路”与“蜀道”有何不同?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对此有何审美启发?

    组卷:0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