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重庆市巫山县大昌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5/1/7 15:0:3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以新创意和新设计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将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当代价值观相结合,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生趣和新生命。新型文化产品的创造不是简单重复再现传统文化,而是依托传统文化要素,以现代意识烛照传统、熔铸新思,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创造出文化新作。备受国际艺术界瞩目的艺术家蔡国强装置艺术作品《草船借箭》便是“中国资源的借取与活用”,“草船借箭”这一出自《三国演义》的经典故事,从古到今已经被不同形式艺术演绎,蔡国强以其新形式新创造再次引起关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不计其数的人物形象和动人情节,有画不完的题材、讲不完的故事、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需要当代人对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创造性开发,通过新型创意和崭新创造将其转化为新产品、新业态,推动当代中国文化产品的新生产。
          文化艺术与数字科技在创新结合上迎来新机遇,如何在数字内容构建中含蕴传达文化价值,服务当代人的精神养成和文明生发,在技术、商业与文化价值共赢中赢得大众,需要我们给出探索与解答。一方面要把握好数字经济历史性机遇,利用数字经济赋能传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传统文化内容数字化、网络化转化,实现文化产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以提高效率带动产能和品质提升,获得适应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环境下的更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利用好新技术手段、制作方式、传播载体的颠覆式变革,生产高质量网络原生文化内容,发展“新型内容产业”,如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直播、网络表演等新业态,适应年轻群体文化娱乐需要。其中关键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容与新形式要素结合好,实现技术要素、文化价值、商业利益的统一,真正推出数字文化精品力作。比如某网游产品2018年用户规模已经超过3亿,其中古代建筑、人物、服饰、音乐、场景等传统文化元素都在二次创作中获得新升华,如莫高窟经典“飞天”形象被打造成热门游戏造型,网络游戏已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二:
          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只有外部形式的创新是不够的,尤其在强调文旅融合的今天,文化的内涵、深度成为愈来愈显性的需求。这就需要将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积淀、美学意味与创新的传播意识相结合,在传统与现代、内部与外部之间形成有效的链接。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不仅有社会外部力量的加入,作为传统文化持守者的组织与个体也在立足传统、挖掘内涵的基础上,逐渐展现出由内向外的传播主体的创新意识。当我们流连于故宫精美的文创产品,或看到《古画会唱歌》在青少年中获得的传播效能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故宫博物院在梳理、保护、研究和历史文化挖掘上所做的工作,以及针对文创产品开发设计所进行的前期研究。这正是创新体验获得认可的保障与基础。从机构到个体,皆是如此。传统文化艺术内部与外部社会多种要素的合作探索,立足传统,与时代接轨,与大众的需求接轨,这是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重要一环。
          传统文化创新传播,是立足当下社会,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一盘大棋中,文博、非遗、文创产品、多元新文化体验以及相关教育活动,一起构建了当代社会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的生态系统。在这一生态谱系中,不同的部门和产业门类也在进行着自己的探索。
          从传播形态来看,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包含要素传播、作品传播和文化传播3种形式。日常生活中的文博文创产品就是要素传播的典型代表,这也是传统文化艺术进入日常生活的重要形式。而展览演出则是作品传播的主要形式,往往都以相对完整的产品展现在观众面前。以传统文化艺术为主题的各种线上线下文化活动则属于广义多元的文化传播。在行业发展中,这三种形式往往相互交织,相互补充。在《创意中国》中夺魁的风雷京剧团,其梨园三部曲《网子》《缂丝箭衣》《角儿》通过包含京剧元素的话剧这一形式,以戏曲行里的人、事、物为着眼点,将京剧人的坚守与情怀展示给观众、打动观众,通过要素、演出以及文化表达来推广戏曲文化。北京皮影剧团的影戏舞台剧《影戏传奇》将皮影戏艺术与真人表演结合,展示皮影艺术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且围绕演出设计系列文创产品和体验项目,既体现了对传统非遗的敬畏,也体现了非遗的动态性与活态性。更让人欣喜的是,在这些打动年轻观众的演出中,老一辈艺术家、非遗传承人与年轻的传承者在舞台上共同演绎展示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对外,这是传统文化的传播,对内,则是文化传承和精神延续。
          由于载体形态的差异,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有不同的路径,发展阶段也不尽相同。有的已经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并推动行业社会的发展,有的依然在起步探索。无论如何,让传统文化在构筑国人文化记忆的同时,成为“活”在当下的文化,这是传统文化面向当下、面向青年人展现、传播甚至传承其价值的过程,更是我们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形成的过程。
    ——(摘编自胡娜《传统文化传播创新呈现出时代特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需要将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当代价值观相结合,体现出现代意识、现代思想和时代内涵。
    B.生产高质量的网络原生文化内容,发展“新型内容产业”,需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价值内容与新形式要素之间的关系。
    C.精美的文创产品展现出由内向外的传播主体的创新意识,而现代新技术新手段则是创新体验获得认可的保障与基础。
    D.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形成的重要途径,其载体形态多样,发展阶段不同,体现鲜明时代特点。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传统文化有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这是创造新型文化产品的源泉,形式多样的新产品、新业态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基因。
    B.数字经济时代,只有推动传统文化内容数字化、网络化转化,才能传达传统文化价值,服务当代人的精神养成和文明生发。
    C.文创产品要获得传播效能,不仅需要外部形式上的创新,而且需要传统文化工作者进行梳理、保护、研究和挖掘等前期工作。
    D.北京皮影剧团的影戏舞台剧《影戏传奇》,体现了传统文化艺术三种传播形式间的相互交织和补充,有较好文化传播效能。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敦煌研究院以莫高窟8大元素为主题,发掘2000多个壁画细节,设计出别致的敦煌丝巾,并与电商合作推出数字创意活动,收获一种粉丝。
    B.“荣耀中国节”先后围绕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冬至5大节日,形成线上游戏活动+主题内容+城市线下活动+衍生品组成的新文创矩阵。
    C.为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宫推出了“闪耀星河”系列彩妆,其灵感源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一座用于测量日月星象以计时的“日月星晷仪”。
    D.西南4城市举办“国学经典诵读”大赛,从诗经到汉赋,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杂剧到近代国文,选手们在吟诵中展现中华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中央电视台与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合作,制作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对一件件文物进行梳理与总结,邀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作为“国宝守护人”,运用多样形式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不仅让文物“活”起来,而且让观众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以上传统文化创新传播实例进行评价。

    组卷:33引用:2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胖子和瘦子
    【俄】契诃夫
          在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
          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和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他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探头张望——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那是他的儿子。
    “波尔菲里!”胖子看到瘦子后激动地大声喊道,“真的是你吗?我亲爱的!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啦!”
    “我的老天爷!”瘦子惊呼道,“这是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打哪儿来的?”
          两位老朋友互相拥抱,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两个人都感到又惊又喜。
    “我亲爱的!”瘦子在吻完后开始说道,“真没有料到!简直喜出望外!喂,让我把你看个够!你还是那么帅,跟从前一样!还是那样气派,喜欢打扮!咳,你,天哪!噢,你怎么样?发财了吧?结婚了吧?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奈尔,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摘下帽子。
    “中学同班同学!”瘦子接着说,“你可记得,同学们当时怎么拿你开心的?给你起了一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特,因为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一本图书烧了一个洞。我的外号叫厄菲阿尔特,因为我喜欢告密。哈哈……当时都是小孩子哩!你别害怕,纳法奈尔!你走过来呀……噢,这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纳法奈尔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喂,朋友,你生活得怎么样?”胖子热情地望着朋友,问道,“在哪儿供职?做多大的官啦?”
    “我正在供职,我亲爱的!升了八品文官,已经做了两年了,还得了一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金不高……咳,去它的!我妻子给人上音乐课,我呢,工作之余用木料做烟盒。烟盒很精致!我卖一卢布一个。若是有人要十个或十个以上,你知道,我就给他便宜点。好歹能维持生活。你知道,原来我在一个厅里做科员,现在把我调到这里任科长,还是原来那个部门……往后我就在这里工作了。噢,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我亲爱的,再往上提,”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得了两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
          刹那间,瘦子脸色发白,呆若木鸡,但他马上满脸笑容,笑得脸都歪了。他的脸好像被火烫着了似的。他的身子好像在缩小,腰也弯了,好像矮了半截……他的那些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仿佛也在缩小,皱起了眉头……他妻子的长下巴拉得更长了。纳法奈尔站得笔挺,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
    “我,大人……非常高兴!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忽然间,青云直上,成了如此显赫的高官重臣!嘿嘿,大人!”
    “哎,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何必来这种腔调!你我是儿时朋友——何必来这一套官场里的奉承!”
    “哪儿行呢……您怎么能这么说,大人……”瘦子缩得更小,嘿嘿笑着说,“大人体恤下情……使我如蒙再生的甘露……这是,大人,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妻子路易莎,新教徒,某种意义上说……”
          胖子本想反驳他几句,但看到瘦子那副诚惶诚恐、阿谀谄媚、低三下四的寒酸相,几乎要呕吐了。他扭过脸去,向瘦子伸出一只手告别。
          瘦子只握了握他的三个指头,深深地鞠了一躬,媚笑着:“嘿!嘿!嘿!”他的妻子也满脸堆笑。纳法奈尔咔嚓一声,收脚敬礼,制帽也掉到了地上。一家三口都感到又惊又喜。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两次写道“又惊又喜”,第一次是写胖子和瘦子重逢时的惊喜,第二次是写瘦子一家得知胖子是高官时的惊喜。两次描写都含义丰富,耐人寻味,有讽刺之意。
    B.瘦子的妻子也瘦,下巴长长的,探头探脑,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她较少出门,没有见过什么世面,和瘦子同属社会小人物。
    C.胖子身上散发着“核烈斯酒和橙花的气味”,瘦子身上散发着“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作者用气味的对比,暗示两人身份地位的高低悬殊。
    D.本文通过两个老同学在车站邂逅的场景和对话,描绘了两个人的情绪变化,反映了俄国官场的等级森严和小官吏的卑躬屈膝,鞭挞庸俗畸形的社会心态。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不写具体时间,暗示了故事可能发生在任何时代。以胖瘦来称呼人物,则暗示了故事不是发生在特定人物身上。这样写更强调了故事的普遍性、广泛性。
    B.作者在故事开头刻画胖子的外貌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胖子嘴唇油光锂亮的模样,与后文对瘦子的相关描写形成对比。
    C.本文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和事,以小见大,小说情节曲折离奇,揭示胖子身份是情节发展的关键。结尾处对瘦子的妻子和儿子的描写发人深省。
    D.作者把瘦子得知胖子官阶前后的语言和行动变化进行对比描写,将他前后的神态和外貌进行漫画式夸张描写,写出了瘦子善于逢迎、趋炎附势的世俗心理。
    (3)契诃夫主张“努力使人物的心情在他们的行动中就清晰可见”。请以纳法奈尔为例,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其心理变化。
    (4)契诃夫为什么选择瘦子这样一个“可笑又可悲的小人物”作为小说的主角?请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组卷:8引用:3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河南特大暴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副热带高压气团相较往年向北偏移了一些,形成了一股东南风,一个原本在沿海的低涡,被吹到了河南。低涡有个特点,①          ,从而可能造成降雨。而低涡在河南,就是吸收了太多的水汽,才降下了暴雨。那这么多的水汽是打哪来的呢?台风“烟花”在海上发育,吸收了很多水汽,势力很大,②          ,所以控制不住那么多水汽。而甩出去的水汽,没了副高的阻挡,被低涡吸引,被东南风推动,蜂拥一般源源不断来到河南。水汽被吹到河南后,遇到了两个大麻烦:一是大陆高压在夏季气温高的时候,会堵在高空;二是太行山和伏牛山③          。就这样,一个堵上面,一个堵下面,形成了降雨。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它的表达效果。

    组卷:8引用:6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曾有一个年轻人,立志让中国人战胜饥饿,却一夜之间被人毁去了试验田里珍贵的秧苗,这个人是袁隆平;曾有一个年轻人,为了让中国的信息被世界看见,在北京推销他的互联网产品,却到处被拒之门外,这个人是马云。
    材料二:
          中国仅用了4周的时间就有效控制了疫情,动作之快令世界瞩目。中国为何能够有效抗击疫情?中国有钟南山这样无数的逆行者,还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制度,有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民族凝聚力。
    材料三: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下一个五年、更多的五年,更多精彩的故事,将由你我和这片土地上生长的千千万万名中国人一起抒写。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5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