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白泽湖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性质。乡土社会不是人治的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无法”并不影响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从现代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但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与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机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苦父的经验。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了,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的服于成规罢了。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因为我们是礼治社会。
    B.礼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有的可能是残醋的,但只要合于礼的就是合式的。
    C.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受拘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
    D.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先由普遍的看法引出本文的观点;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再次强调了礼治的特征。
    B.第二段举了旧小说里杀人来祭旗的事例,最终是为了证明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C.文章引用“颜渊问仁”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礼不是靠外在权力来推行,而是人的主动服从。
    D.本文要论证的中心是礼治和法治的不同,为了论证这一中心,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论证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治靠传统来维持社会秩序,所以即便“无法”也并不意味着无序。
    B.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们,只要按照传统去做,生活就有可能过得安稳;反之就可能受挫。
    C.礼因为缺乏变化,只能在乡土社会发挥作用,而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其效力无从发挥。
    D.如果人们在教养中养成了对礼的敬畏感,就不会出现不好、不对,不合、不成的现象。

    组卷:74引用:19难度:0.9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的情况说明,在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的同时,水污染防治还存在着问题和短板,一些地方发展过程中环境基础设施欠账较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包括水污染防治在内的各种环境问题治理,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水污染防治,需要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需要加强对排污企业监管,促使排污单位落实治污主体责任;需要倍加重视保障生态用水,把生态用水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满足重要水体的生态用水底线需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要求。接下来,我们更应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让母亲河、母亲湖永葆生机活力,让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铺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摘编自刘毅《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人民日报》2021年5月21日)材料二:
          水环境污染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最复杂且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是水污染的两个主要来源,点源污染由于其排放时间、地点和成分基本已知,随着公众意识和监管力度的提高,污染问题正逐步得到有效控制。相对于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治理难度大等特点。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2017年农业源COD、氨氮、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占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49.8%、22.4%、46.5%和67.2%,农业面源已成为水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过量的氮、磷等面源污染物进入水体,是造成湖泊、水库和海湾富营养化和有害藻类“水华”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太湖约58%和40%比例的总氮和总磷来自于农业产生的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已严重威胁我国水环境安全,治理工作亟待加快推进。
    (摘编自吴丰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中国环境报》2021年4月5日)材料三: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滋润”广大群众的美好生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就水情看,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河道断流、湖泊萎缩、水质污染、用水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仍然存在。治水关键在治污,水污染治理必须继续攻坚克难。随着治理的推进,污染成因简单的、容易治的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剩下的还有不少矛盾尖锐、牵涉利益广泛的“龙须沟”。啃下这些硬骨头,要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铁拳重腕出击。既要治大江大河,也要治小微水体;既要在流域重要断面上发力,也要追根溯源,实现源头治理。在治理方法上,坚持突出精准。江河流域水系复杂,致污原因多样,只有摸清污染来源、成因,才能制定科学举措,实现药到病除。提升治水能力,还要坚持节水优先,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问题表现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是水生态建设的科学方法论。一方面,要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系统治理、统筹谋划,另一方面跨行政区、跨流域的协同治理也应重视起来。
    (摘编自王浩《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人民日报》2021年03月23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的情况表明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重大成就,也存在水污染防治的不足,问题的明确有利于今后的工作。
    B.加强水污染防治既是生态保护问题又是重要民生问题,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就会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就基本实现。
    C.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的详实数据充分证实农业面源污染是威胁水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亟需推进。
    D.水污染治理“根子在岸上”,启发我们要借助系统思维来解决水环境问题,注重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视保障生态用水及其底线需求,可维护或改善现有生态系统的平衡,是科学的治水方法,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
    B.水环境点源污染问题正得到有效控制,是因为点源污染排放时间、地点和成分基本被认识,并且公众意识和监管力度在不断提高。
    C.我国水污染治理工作复杂且具有挑战性,表现在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河道断流、湖泊萎缩、用水供需矛盾突出等方面。
    D.水污染防治工作中需要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的原则,切不可单方面追求经济发展而牺牲水生态。
    (3)请结合材料给当前我国水生态环境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组卷:6引用:3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会跳舞的鸡蛋
    刘公
          村里最有学问的当是朱夫子,平时不管谈论什么事情,开口古语说,闭口圣人云村里人都说,如果还有科举,朱夫子肯定能连中三元。
          朱夫人十月怀胎,除夕夜分娩,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两个孩子相隔一个多时辰来到世间,一个生在大年三十的亥时,另一个生在了新年正月初一子时。
          谁大谁小?朱夫子让后出生的当哥哥。村人奇怪。
          朱夫子说:“晚生一个时辰恰巧到了下一年,哥哥小一岁也理所当然。”
          朱夫子解释道:“虽是同胞兄弟,坐胎还是有先后,先进去坐胎的当然是哥哥,他在里面,所以后出来后进娘胎的在外面,所以先生出来。”
          村人哈哈大笑。
          朱夫子摇晃着头一本正经:“宋人洪迈所著的《容斋随笔》里《双生子》说得很清楚,其双生也,质家据见立先生,文家据本意立后生。并且商周时期就有这种认识了,我本文家弟子,怎能不按先贤所言排序长幼呢?”
          人们眨巴着眼睛面面相觑。既然有出处,肯定是不会错的。
          朱夫子的双胞胎儿子渐渐长大,“弟弟”却不甘愿当弟弟:“别人家双胞胎都是先出生的是哥哥,再说我都大他一岁了,怎么能是弟弟?”
          奈何,在夫子面前是没法讲理的,慢慢地就形成了叛逆性格,顽皮不羁,不爱读书,更不爱听夫子唠,总能为丁点儿小事和夫子杠上一番。
          气得夫子点着他背影:“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后来,邻里在教孩子时也乐于装成有学问的样子,半土半文地训斥:“你不听老子的话,你就是朽木,你跟老子耍脸子,你就是不可教也的粪土之墙!”
          这个“不可教也”的“弟弟”刚长成和夫子一样高,突然远走,再无音信。
          夫子很是不安,怕他在外面不学好。
          过了几年,淞沪会战结束后,国民政府突然送来了勋章和嘉奖状,告知已经是少尉军官的“弟弟”在与日寇激战中英勇牺牲。
          朱夫人哭得昏厥过去,要夫子去上海把儿子的尸骨找回来。
          夫子倒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总算没有辱没门庭,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几天后,一队穿灰布军装纪律严明的抗日武装经过村头,夫子让“哥哥”跟上队伍走了。
          村人惊叹:“你真舍得再把这个儿子送去战场?”
          夫子慷慨激昂地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男儿自以身许国!”
          在朱夫子送子参军的影响下,更多青壮年投身抗日洪流,村里除了老人妇女,就是未成年的孩子。
          夫子思索了一天一夜后,决定开办义学,教村里孩子认字读书。
          夫子说:“兵荒马乱总会过去,孩子们是国家社稷崛起的希望,不能荒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白天孩子们要帮家里干农活,晚上夫子就在祠堂内点燃几盏油灯授课,他希望孩子们回家后继续自习读书。买来煤油和书籍、纸笔一起分给每个孩子。
          夫人问:“直接给钱不行吗?”
          夫子坚决地摇头:“不行,给了钱,贫困人家会挪作他用,不舍得买灯油。”
          夜里,他挑着油桶,深一脚浅一脚地沿街走,对着有灯光的窗户喊:“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加油,加油咧!”
          叫开门,再额外给灯里加煤油。
          村人称赞:“您这奖励的法子好!”
          朱夫子嘿嘿一笑:“我这是效仿来的,湖广总督张之洞的父亲张瑛老大人厚爱学子,深知很多穷家子弟晚上舍不得点灯耗油,故此每到深夜,他都会派人挑着桐油篓巡城,见谁在挑灯夜读,便给他添两勺灯油,以示鼓励。”
    “哦。”村人都恍然大悟,原来“加油”是这么来的呀!
          夫子的义学越办越红火,学生又增加了许多。
          时间一长,给众多学生买书和“加油”成了大开销,夫子花光了家中的积蓄。
          他准备卖掉五亩良田,去汉口直接购一批煤油和纸笔回来。
          村人说:“你真舍得。”
    “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但愿孩子们都读书成才,报效国家。”
          村人问:“祖业田产不留给后人?”
          夫子嘿嘿一笑:“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村人问:“这至理名言又出自哪里?”
    “这是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林大人说的,字字珠玑呀!”
          朱夫子卖田助学的消息传出去,远近的富户争相出高价竞买。
          卖田的钱拿回家,夜里来了蟊贼,翻箱倒柜之际,被夫子发现反锁屋内后大声呼喊,闻讯赶来的村人将蟊贼擒住,一看,是邻村的一个无赖。
          夫子分开众人,气呼呼地朝他鼻子、眼眶、太阳穴连击三拳。
          蟊贼的鼻孔淌出血:“你是斯文人,君子动口不动手嘛!”
          夫子狰狞着脸大骂:“你个浑蛋,偷走买灯油纸笔的钱,就是偷走了孩子们的未来,偷走了我们民族的希望,他们学习不好,你会毁掉一批国家的栋梁啊!天杀的,老子打你是轻的,不弄死你,就已经便宜了你的狗命!”
          村人都惊住,原来急了眼,夫子也动粗。
          事后,有人问:“您从没跟人打过架,不过那三拳好像很有章法。”
          夫子儒雅地笑笑,一板一眼地说:“《水浒传》里面有一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我那三拳的祖师爷。”
          嘿,朱夫子的一言一行真是都能引经据典!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双生子》中排序长幼的观点明确,质家尚实,据所见立先出生的为兄;文家取意,据原初之意立后出生的为兄。朱夫子以文家自居,所以借后者佐证。
    B.朱夫子在村里是最有学问的,很有影响力;在家里拥有绝对权威,不容辩驳,这是儿子形成叛逆性格、顽劣不羁的原因,小说对这种教养方式有所批判。
    C.小说在朱夫子为学生添灯油的情节中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细节生动感人;关于“加油”的来历的叙述,让读者增长了见识,且感动油然而生。
    D.小说标题“会跳舞的鸡蛋”,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意蕴丰富,喻指学问渊博、特立独行的朱夫子,也指经受经典传统文化熏陶的生命永葆生机。
    (2)有人认为朱夫子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品格,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3)本篇小说颇有特色,请分析文中引经据典的作用。

    组卷:8引用:3难度:0.5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 8.阅读下面的文段,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下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
          ①严冬之下,有人热衷“低温养生”,尝试冬泳、洗冷水澡等。专家表示,所谓的“低温养生”注重的是自然环境下低温对人体的调节。如果通过冷水澡、冬泳、穿得少来人为地降低体温,有时不仅无法达到长寿的目的,反而损害健康,特别是老人、儿童等体质较弱或患心脑血管疾病、怕冷体质的人,一味地追求低温,易导致感冒、冻伤等不适症状。
          ②某些低温习惯有助于身体健康,比如饮食方面,低温能减少高温烹饪时致癌物出现的几率,又能最大限度保存食物中的养分,低温烹饪应以细火烹煮为佳,注意适当低温烹调。
          ③睡个“低温觉”也有利于养生。人的体温晚间9点至11点开始下降,凌晨1点至3点降到低谷。夜间休息的时间正好是“低温养生”的好时机。因此,每天应该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组卷:4引用:5难度:0.9

六、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是年青毛泽东等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画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这是史铁生与命运抗争的自画像;“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是苏轼对于人世的看法,也是自己人生的真实画像。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问题。
          作为已经步入高中的你,又面临选课的人生前途抉择,要“如何为自己画像”?请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9引用:8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