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2月份)
发布:2024/8/15 7:0:2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
1.默写。
(1)古诗蕴含丰富的哲理。如人们常用陶渊明《饮酒》(其五)中“
(2)古诗抒情方式各有不同。杜甫《春望》触景生情,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的诗句是“组卷:13引用:4难度:0.5 -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甲】 我们仔细 一只正在往洞外爬的幼虫。它或多或少总要带上点或干或湿的泥土。它的挖掘工具——前爪尖尖上沾了不少泥土颗粒;其他部位像是戴上了泥手套;背部也满是泥土,它就像是一个刚搦完朋沟的清洁工。这么多污泥看了让人惊讶不已,因为它是从一个很干zào的土里爬出来的。本以为会看见它满身的粉尘,却 它是一身的泥污。
【乙】 妈妈在喂婴儿喝粥之前,也都先用嘴唇去试试粥的凉热。雌性象态橡栗象也是以同样的慈母心这么去对待自己的幼虫。它把长鼻尖端伸到井底深处,看看里面的食物情况,然后再留下给自己的孩子。如果并底食物令它满意,它就把卵产下来;如果食物令它不满意,它就不再多往下钻探,弃之而去。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它钻了半天而弃之不用了。那是因为再钻下去也没有用处,并底的食物经仔细 不符合要求。为了自家孩子的第一口食物,这些象态橡栗象多么细心,多么挑tī啊!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挖掘 干zào 喝粥 挑tī
A.发现 鉴定 观察
B.观察 发现 鉴定
C.鉴定 观察 发现
D.鉴定 发现 观察
(3)法布尔的《昆虫记》有着“
(4)结合整本书的阅读,你觉得我们应该从法布尔的身上学得哪些精神品质?组卷:7引用:2难度:0.6
二、阅读(55分)
-
6.【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富贵不能淫》)【乙】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通而怨伺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敬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选自《汉书》)【注释】①郎:郎官,一种官职。②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丈夫之冠也
②往之女家
③乃募能使者
④去十三岁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3)根据【甲】文中孟子所言“大丈夫”的内涵,判断【乙】文中张骞是否为大丈夫。组卷:11引用:2难度:0.5
三、写作(55分)
-
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一个生命都充满了无限可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其实,你也可以……
请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④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不少于5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组卷:2引用:4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