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本部分共30道题,1-20题每题1分,21-30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判断支原体是原核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

    组卷:29引用:4难度:0.7
  • 2.烫发时,先用还原剂使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再用卷发器将头发固定形状,最后用氧化剂使角蛋白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  )

    组卷:679引用:149难度:0.9
  • 3.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24引用:3难度:0.7
  • 4.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都与水有关。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11引用:2难度:0.7
  • 5.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下列相关叙述不能为“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观点提供支持的是(  )

    组卷:46引用:6难度:0.7
  • 6.如图为胰腺腺泡细胞合成并分泌胰淀粉酶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组卷:27引用:5难度:0.6
  • 7.在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的基础上,科研人员用药物抑制细胞能量转化、蛋白质合成途径,发现对膜蛋白的运动无显著影响;但当降低温度时,膜蛋白的扩散速率降低为原来的
    1
    20
    -
    1
    10
    。下 列关于细胞膜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组卷:24引用:4难度:0.7
  • 8.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碘浓度比血液中高20-25倍,则其吸收碘的运输方式属于(  )

    组卷:13引用:5难度:0.7
  • 9.用2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组卷:31引用:4难度:0.7
  • 10.下列科学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组卷:22引用:5难度:0.6
  • 11.在洗涤剂中添加碱性纤维素酶可大大提高对衣物 的洗涤效果。研究人员从某芽孢杆菌菌株中分离 纯化出一种碱性纤维素酶,探究其催化作用的 最适pH和温度,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18引用:4难度:0.7
  • 12.为探究酶的特性,某实验小组设计下表所示的实验。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试管  反应物  实验处理  结果检测
    稀豆浆10mL 淀粉酶溶液1mL 蛋白酶溶液1mL 双缩脲试剂
     甲 + - + 水浴保温10 min +
     乙 + + - +
    注:“+”表示加入,“-”表示未加入。

    组卷:22引用:5难度:0.7

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0分)

  • 36.科研人员对有丝分裂过程中线粒体的分配机制进行研究。

    (1)图1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模式图。
    ①图1中,染色体:DNA=1:2的细胞包括
     
    (填字母)。
    ②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后,蛋白D变为激活状态且会结合到线粒体的特定位置,随后观察到线粒体的数量增加。据此推测,激活的蛋白D的作用是
     

    (2)科研人员用细胞松弛素(可抑制细胞骨架的形成)处理分裂期的细胞并染色,与未处理的正常细胞比较,可观察到线粒体分布情况如图2。
    ①图2显示,
     
    ,这说明细胞骨架保证了有丝分裂过程中线粒体的正确分布。
    ②已有研究表明肌动蛋白M19上有细胞骨架和线粒体膜蛋白的结合位点。为探究细胞骨架与线粒体分配的关系,科研人员抑制M19的表达,检测细胞骨架和线粒体分布情况。
    a.细胞骨架不能形成正确的“绳索状结构”
    b.细胞骨架正常形成“绳索状结构”
    c.线粒体分布与细胞松弛素D未处理组相同
    d.线粒体分布与细胞松弛素D处理组相同
    若发现
     
    (填字母),结合②的结果,可说明M19将线粒体锚定在细胞骨架上,且细胞骨架形成“绳索状结构”以保证线粒体的均匀分布,最终较为均等地分配至子代细胞中。
    (3)有丝分裂中,遗传物质经过
     
    ,线粒体等细胞器也发生,从而在细胞的亲子代之间保持遗传的稳定性和子代细胞之间物质分配的均质性。

    组卷:48引用:2难度:0.5
  • 37.本学期,同学们经历了一段较长的居家学习生活。在此期间,某同学在居家时完成如图实验,请评价其实验报告的优点和不足,并针对不足提供修改建议。
    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材料和用具:
    新鲜菠菜叶2~3片、小苏打(可配制为NaHCO3溶液以提供CO2)、凉开水、注射器、打孔器等。
    方法步骤:
    ①用打孔器制备直径为0.5 cm的圆形小叶片30片。
    ②将10片圆形小叶片置于注射器中,吸入凉开水抽气2~3次,使圆形小叶片细胞间隙的气体逸出,小叶片大部分会沉到水底。重复操作制备3组,分别放入装有凉开水、质量分数为2%和5%小苏打溶液的一次性纸碗中。
    ③将3组装置置于阳光充足的窗台上静置30min,统计圆形小叶片上浮数量,结果如下表。
    装置
    时间
    凉开水 2%小苏打溶液 5%小苏打溶液
    0min 2片 2片 1片
    30min 2片 6片 5片
    结论:2%小苏打溶液中圆形小叶片光合作用强度最高。

    组卷:10引用:2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