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课 沁园春·长沙》2021年同步练习卷(33)
发布:2024/12/19 1:0:1
一、单选题
-
1.下列是关于诗歌意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1引用:3难度:0.7 -
2.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具有较强的暗示性,带有特定的意蕴。请仔细品读下列诗句,选出其中“柳”意蕴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组卷:30引用:4难度:0.7
二、诗歌鉴赏
-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日夜湓亭望月【注】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本诗作于元和十三年(818)中秋夜,时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已被贬为江州司马,居于浔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样是在八月十五的明月之夜,去年诗人在皇家街园曲江杏园边赏月,今年就被贬到江州,境遇改变,令人感慨。
B.颈联“西北望乡”“东南见月”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何处是”“几回圆”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苦之情。
C.“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表现出诗人历经磨难之后极其复杂的心理状态,耐人寻味。
D.全诗慨叹物是人非。今昔殊异,表达了诗人谪居生活的愁闷,其感情基调与《琵琶行》一脉相承。
(2)本诗中“月”这一意象,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组卷:39引用:29难度:0.5 -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①
祖咏②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请长缨④。【注】①蓟门:在今北京西南,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②祖咏:开元十二年进士,因为性格不偶流俗,不被当朝重用。③投笔吏:汉人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④请长缨:汉人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缨: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的“惊”字指震惊、震撼,体现出了边防地带的豪壮景象带给诗人的深切感受。
B.首联的呈现出当年燕昭王为招聘贤才所修筑的黄金台,这里有屯驻的营盘,笳鼓喧喧。
C.颈联描写沙场烽火、海畔云山,月光、火光交织成一片,表现出了塞上壮伟异常的景象。
D.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前六句写“望”之所见,尾联写“望”后之感,格调低沉、悲凉。
(2)此诗是如何体现边塞诗的特点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组卷:24引用:5难度:0.6
二、诗歌鉴赏
-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初夏行平水①道中
陆游
老去人间乐事稀,一年容易又春归。
市桥压担莼②丝滑,村店堆盘豆荚肥。
傍水风林莺语语,满园烟草蝶飞飞。
郊行已觉侵微暑,小立桐阴换夹衣。【注】①平水:陆游家乡浙江绍兴以东四十里,以产茶著称。②莼:一种水生植物,可食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从抒发感慨的议论提起,衬托出诗人叹老嗟卑的悲愤之情。
B.莼菜滑腻,豆荚鲜美,颔联二句颇能表现时令特点与江南水乡的地方特色。
C.傍水林中,声声莺语随着阵阵清风传来,初夏之景让人心生愉悦之情。
D.全诗虽无“喜”“乐”等字眼,但诗人欣喜之情却溢于画面之中,令人读之心醉神怡。
(2)诗中颈联“傍水风林莺语语,满园烟草蝶飞飞。”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组卷:11引用:4难度:0.6 -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明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
(2)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D.颔联颈联对仗工整,完全符合律诗要求。
(3)这首诗如何借助意象来抒发情感的?组卷:13引用:3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