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市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发布:2024/12/1 4:0:2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到指定区域。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 1.我们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  )

    组卷:43引用:62难度:0.9
  • 2.下表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战争名称战争影响
    A.鸦片战争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遭破坏,俄国抢夺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C.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被迫割让香港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

    组卷:71引用:7难度:0.7
  • 菁优网3.2019年4月15日傍晚,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其标志性尖顶在烈焰下轰然倒塌(如图)。网友作诗:“巴黎悲失火,怎比百年前。圣母犹能圣,圆明不复园。”造成“圆明不复园”的罪魁祸首是(  )

    组卷:98引用:32难度:0.7
  • 4.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组卷:345引用:254难度:0.9
  • 5.有人用《增广贤文》中“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指(  )

    组卷:17引用:5难度:0.7
  • 6.“中国人口约为4亿5千万,列强要求中国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用意是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纳1两白银的‘罚金’,借此惩罚、侮辱所有的中国人。”该材料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  )

    组卷:286引用:86难度:0.5
  • 7.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组卷:69引用:22难度:0.5
  • 8.年代尺是记录历史年代所发生大事的记录工具。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近代史部分大事件年代尺,对其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菁优网

    组卷:80引用:3难度:0.5
  • 9.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因此,陈独秀认为救亡图存最重要的是(  )

    组卷:62引用:27难度:0.5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5题16分,26题10分,27题12分,28题14分,共52分)

  •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后,毛泽东等人发动群众,进行了武装暴动。在遭受较大损失后,毛泽东指着地图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去当山大王。”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二 据统计,中央红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文献材料三 抗战期间,中国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寇150余万,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中国战场还牵制了日军近80%的兵力,对日寇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军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行了十四年奋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团结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对敌作战12.5万次,歼灭日军52万余人,歼灭大部分伪军。
    ——摘编自危兆盖《论抗战精神》(1)材料一中的“紧急会议”是指哪次会议?毛泽东的“去当山大王”使中国走上了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简述长征精神的内涵。
    (3)根据材料三,“十四年奋战”的起点是什么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两个主要特点。

    组卷:4引用:1难度:0.4
  • 2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积久渐多,其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这些埠口,在中国封闭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这是一种既富于贪婪的侵略性,又充满进取精神和生命力的东西。……通过这些窟窿,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城乡社会的演变由此缓缓发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张謇(1853-1926年)既是清末民初实业界举足轻重的巨擎,也是慈善界的头面人物。作为近代中国儒商的代表,张謇早在戊戌维新期间就主张废科举、兴学校,……针对各地水灾不断,他认为不能单以赈灾作临时应付之策,以工代赈才是“办赈至善善策”。然而随着张謇的大生集团在一战结束后由盛而衰,其慈善事业也深陷困境,出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悲剧。
    ——摘编自虞和平《张謇: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材料三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
    菁优网
    (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生集团及其慈善事业“深陷困境”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黄金时代”阶段发展最快的两个行业。并归纳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组卷:9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4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