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通典》云:“舞急转如风,俗谓之胡旋。”胡旋舞又称为团乱旋、团圆旋等,是从西域康居传入中原的一种民间舞蹈,与《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一道成为唐代最流行的三大乐舞。与传统中原舞蹈柔美、舒缓、婉约的风格不同,胡旋舞节奏迅疾、风格刚劲,白居易的诗句“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描述的正是女舞者“心应弦,手应鼓”翩翩舞胡旋的情景。
          ②也许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胡旋舞在唐代有多么流行。如果白居易所说的“臣妾人人学圈转”或许有文学家夸张的成分,那么《新唐书》《册府龟元》中,西域多国在开元年间屡献胡旋舞的记载更为可信。史料显示,唐代尤其是开元、天宝年间,胡风在中原地区盛行,各大乐坊的舞伎、街头巷尾的百姓,许多都是胡旋舞的爱好者,在大型游乐活动、节庆活动中,也必然少不了胡旋舞的身影。
          ③在唐代红极一时的胡旋舞已经失传,人们只能在影视作品和历史资料中领略其风采、想象其神韵。近日,《王者荣耀》与敦煌研究院合作,邀请青年舞蹈家共同创作,演绎了敦煌胡旋主题舞蹈《遇见敦煌》。借助当代艺术家的智慧和现代科技的力量,胡旋舞仿佛从敦煌壁画中走来,以鲜活灵动的方式与人们重逢,传统乐舞文化也因而走向更广阔的受众,寻找当代知音。
          ④敦煌莫高窟220窟的壁画《东方药师经变画》,场面恢弘、色彩瑰丽,望之有梦回盛唐之感。壁画上,舞伎脚踩圆毯、翻翩起舞,从飞动的舞巾中不难推断她们正在做急速旋转,令人想起唐代诗人对胡姬舞姿的描写,也印证了《新唐书•音乐志》中“胡旋舞,舞者立球(毯)上,旋转如风”的记载。
          ⑤对照《王者荣耀》推出的“遇见胡旋”皮肤作品,舞者赤足而立,上身穿紧身戎服短装,下身着绿色绫罗浑裆裤,衣带飘逸,流沙飞舞,跳起胡旋,急转如风,这种造型、气质全然不同于《王者荣耀》以往女性英雄皮肤的婉约之美,而是颇为硬朗,有英武之气,好像从《东方药师经变画》中走出来。服装“缠枝石榴捲草纹”的纹样配饰搭配垂蔓、菱格纹、圆叶纹、斜方格纹边饰等帷幔造型,臂有钏、腕戴镯,身饰璎珞、手持绸带,莲花型发冠中包含莫高窟中藻井元素,实战中弹出的“不鼓自鸣”来自敦煌乐舞中极具特,点的乐器图像,人物形象尽显敦煌乐舞文化的鲜明特征。在《王者荣耀》中,人们通过经典的人物形象、动作,遇见了敦煌、遇见了胡旋。
          ⑥一种流行极广的艺术形式中,往往包含着特定时代的文化密码。胡旋舞热烈、奔放、豪健,充满激情与生命力,它的精神气质与包容开放、昂扬向上、气象磅礴的大唐非常吻合。基于同样的理由,胡旋舞也应该属于自信从容地面向世界、蓬勃发展的当代。《王者荣耀》联合学者、艺术家推出“遇见敦煌”系列文艺作品,正是秉承当代人文化传承的自觉与情怀,对历史资源的挖掘与回望。
          ⑦除了传统乐舞、敦煌文化,近年来,《王者荣耀》与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越剧以及传统武术等都有精彩合作。传统文化正借助现代科技,绽放出非凡的魅力。
    (摘编自夕君《在<王者荣耀>上“遇见胡旋”:千年乐舞,在科技中新生》)(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胡旋舞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一种民间舞蹈,因舞姿急转如风而又被称为团圆旋。
    B.胡旋舞在唐代非常流行,这可以从白居易“臣妾人人学圜转”中得到证实。
    C.胡旋舞节奏迅疾、风格刚劲,在唐代传入中原后逐渐成为最流行的三大乐舞之一。
    D.胡旋舞已经失传,但舞蹈《遇见敦煌》让它从敦煌壁画中走出,重现在观众眼前。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胡旋舞走入中原民间,在很多场合、很多活动中都可以看到胡旋舞的表演。
    B.“遇见胡旋”皮肤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从服装纹样配饰搭配的帷幔造型,到发冠设计等,都与敦煌乐舞文化特征相符。
    C.胡旋舞热烈、奔放、豪健,它的精神气质与自信从容地面向世界的当代非常吻合。
    D.“遇见胡旋”皮肤作品舞者形象的造型、气质与《东方药师经变画》相仿,是大唐文化密码的体现。
    (3)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地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胡旋舞在唐代红极一时,可惜已失传,现代人可以从敦煌莫高窟的一些壁画上领略到它的风采。
    B.诸如胡旋舞这样的与当代精神气质吻合的传统文化形式,正借助现代科技,绽放出非凡的魅力。
    C.在《王者荣耀》“遇见胡旋”皮肤作品中,人们通过经典的人物形象、动作,遇见了敦煌、遇见了胡旋。
    D.《王者荣耀》联合学者、艺术家推出“遇见敦煌”系列文艺作品,是对历史资源的挖掘与回望。
    (4)简要分析文章的结构。
    (5)当今社会,传统文化似乎成了“流量密码”“财富密码”,许多商家或商品追求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称自己是“国潮(中国潮流)品牌”。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组卷:15引用:2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童年漫忆
    孙犁
    (一)听说书
          一年秋后,村里来了弟兄三个人,推着一车羊毛,说是会说书,兼有擀毡条的手艺。第一天晚上,就在街头说了起来,老大弹弦,老二说《呼家将》,真正的西河大鼓,韵调很好。村里一些老年的书迷,大为赞赏。第二天就去给他们张罗生意,挨家挨户去动员:擀毡条。
          他们在村里住了三四个月,每天夜晚说《呼家将》。冬天天冷,就把书场移到一家茶馆的大房子里。有时老二回老家运羊毛,就由老三代说,但人们对他的评价不高,另外,他也不会说《呼家将》。
          眼看就要过年了,呼延庆的擂还没打成。每天晚上预告,明天就可以打擂了,第二天晚上,书中又出了岔子,还是打不成。人们盼呀,盼呀,大人孩子都在盼。村里娶儿聘妇要擀毡条的主,也差不多都擀了,几个老书迷,还在四处动员:
    “擀一条吧,冬天铺在炕上多暖和呀!再说,你不擀毡条,呼延庆也打不了擂呀!”
          直到腊月二十老几,弟兄三个看着这村里实在也没有生意可做了,才结束了《呼家将》。他们这部长篇,如果整理出版,我想一定也有两块大砖头那么厚吧。
    (二)第一个借给我《红楼梦》的人
          我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十岁左右还在村里上小学的时候。我先在西头刘家,借到一部《封神演义》,读完了,又到东头刘家借了这部书。东西头刘家都是以屠宰为业,是一姓一家。刘姓在我们村里是仅次于我们姓的大户,其实也不过七、八家,因为这是一个很小的村庄。
          东头刘家有兄弟四人,三个在少年时期就被生活所迫,下了关东。其中老二一直没有回过家,生死存亡不知。老三回过一次家,还是不能生活,只在家过了一个年,就又走了,听说他在关东,从事的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勾当。
          老四在将近中年时,从关东回来了,但什么也没有带回来。这人长得高高的个子,穿着黑布长衫,走起路来,“蛇摇担晃”。他这种走路的姿势,常常引起家长们对孩子的告诫,说这种走法没有根柢,所以他会吃不上饭。
          他对孩子们尤其和气。有时,坐在他家那旷荡的院子里,拉着板胡,唱一段清扬悦耳的梆子,我们听起来很是入迷。他知道我好看书,就把他的一部《金玉缘》借给了我。
          哥哥嫂子,当然对他并不欢迎,在家里,他已经无事可为,每逢集市,他就挟上他那把锋利明亮的切肉刀,去帮人家卖肉。他站在肉车子旁边,那把刀,在他手中熟练而敏捷地摇动着,那煮熟的牛肉、马肉或是驴肉,切出来是那样薄,就像木匠手下的刨花一样,飞起来并且有规律地落在那圆形的厚而又大的肉案边缘,这样,他在给顾客装进烧饼的时候,既出色又非常方便。他是远近知名的“飞刀刘四”。现在是英雄落魄,暂时又有用武之地。在他从事这种工作的时候,你可以看到,他高大的身材,在一层层顾客的包围下,顾盼神飞,谈笑自若。可以想到,如果一个人,能永远在这样一种状态中存在,岂不是很有意义,也很光荣?
          等到集市散了,天也渐渐晚了,主人请他到饭铺吃一顿饱饭,还喝了一些酒。他就又挟着他那把刀回家去。集市离我们村只有三里路。在路上,他有些醉了,走起来,摇晃得更厉害了。
          对面来了一辆自行车。他忽然对着人家喊:
    “下来!”
    “下来干什么?”骑自行车的人,认得他。
    “把车子给我!”
    “给你干什么?”
    “不给,我砍了你!”他把刀一扬。
          骑车子的人回头就走,绕了一个圈子,到集市上的派出所报了案。
          他若无其事地回到家里,也许把路上的事忘记了。当晚睡得很香甜。第二天早晨,就被捉到县城里去。
          那时正是冬季,农村很动乱,每天夜里,绑票的枪声,就像大年五更的鞭炮。专员正责成县长加强治安,县长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他枪毙,作为成绩向上级报告了。他家里的人没有去营救,也不去收尸。一个人就这样完结了。
          他那部《金玉缘》,当然也就没有了下落。看起来,是生活决定着他的命运,而不是书。
          ……
          在我的童年时代,我痛苦地看到了严酷的生活本身。
    1978年春天
    (有删改)
    【注】①擀毡条:用羊毛、驼毛等擀制成毡子。②《金玉缘》:《红楼梦》程甲本系统的一种版本,全名《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得名于《红楼梦》中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缘。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盼呀,盼呀”,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用快节奏的短句,直接刻画了村民对“呼延庆打擂”这一情节期待的心理。
    B.弟兄三人的《呼家将》,“如果整理出版,可能有两块大砖头那么厚”,间接表明他们在村里做生意的时日之久。
    C.作者将弟兄三人作为集体形象来塑造,他们都擅长说书,兼有擀毡条的手艺,以说书作为招揽生意的手段。
    D.文章以平淡的语言,聚焦小时候自己听说书的个人记忆,以此勾连那个时代的生活状态,言浅意丰。
    (2)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在村里上小学时,想看《封神演义》《红楼梦》,都要从村里大户刘家借,说明当时村里整体文化环境的贫乏。
    B.家长们告诫孩子,刘家老四“蛇摇担晃”的走路姿势没有根柢,导致他吃不上饭,反映了家长们对刘家老四的轻视、排斥。
    C.哥哥嫂子对刘家老四不欢迎,是因为家里本来就不宽裕,刘家老四回来会加重家中的生活负担。
    D.“我”认为,刘家老四“在这样一种状态中存在”很有意义、很光荣,是因为“我”觉得他“顾盼神飞,谈笑自若”的样子鹤立鸡群。
    (3)简析刘家老四的形象。
    (4)“我痛苦地看到了严酷的生活本身”,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组卷:22引用:3难度:0.2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诗与画是艺术,而艺术是情趣的意象化或意象的情趣化。徒有情趣不能成诗,①         。情趣与意象相契合融化,诗从此出,画也从此出。
          诗的姊妹艺术,一是图画,一是音乐。拟诗于画易侧重模仿现形,易走入写实主义;②         ,易走入理想主义。这个分别虽是陈腐的,却是基本的。
          总之,诗与画因媒介不同,一宜于叙述动作,一宜于描写静物。“画如此,诗亦然”的老话并不精确。诗画既异质,则各有疆界,不应互犯。一切艺术,无论是诗是画,第一步,③         ,而这个完整的意象必恰能表现当时当境的情趣。情趣与意象恰相契合,就是艺术,就是表现,也就是美。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三段论是从两个前提推得一个结论的演绎论证,一般是用一个大前提和一个小前提推断出一个符合大前提的结论。仿照示例,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三段论。
    (示例)大前提:所有的偶蹄目动物都是脊椎动物。
    小前提:所有的牛都是偶蹄目动物。
    结论:牛是脊椎动物。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组卷:5引用:4难度:0.7

四、作文(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许多经典的语句产生于千百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
          大巧若拙。
    ——《老子》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请从以上两句中任选其一,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不少于800字。

    组卷:11引用:1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