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6/27 8:0:9
一、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1分)
-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美国青年亨利•戴维•梭罗遭受纷至踏来的人生打击后,独自来到了瓦尔登湖。看到瓦尔登湖瞬息万变的景色,让梭罗获得了心灵的平静与纯粹,也收获了沉静睿智的思想。瓦尔登湖是梭罗心灵的避难所,是他灵魂的净化地【甲】是他人生的能量站。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追溯着自己的瓦尔登湖。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选择归隐田园,过起了世外桃源;王维向往山林,远离凡间,过上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乙】的闲适生活;作家史铁生遭受瘫痪人生的劫难之后,到偏僻的地坛沉淀思想,思索关于生命的谜题,写下了《我与地坛》。他曾说【丙】在川流不息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他摇着轮椅一次次进入地坛,觉得地坛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地坛沉静而神秘,人在其中可以看清时间,正视磨难,领悟生命。
陶渊明的田园,王维的山林,史铁生的地坛,其实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瓦尔登湖。他们在心灵的秘境,(①)命运的羁绊,(②)生命的出口,(③)人生的正确通道。因为长久地沉浸自然的缘故,终与萦绕在身边的万物融为一体,具备了摆脱浮燥世俗的格局,以及超越喧腾凡尘的眼界。经过沉淀、滤净、思索,他们仿佛得到了某种神秘的指引,在人生的迷途中豁然开朗,大彻大悟。从此,一切都放得下,一切也拿得起。
大千世界,千姿百态,物竞风流。鲁迅以 ,诸葛亮以 ,司马迁以 ,文天祥以 ……无论是放下,还是拿起,都透着人生的真谛,也折射着人生的价值。
(1)下列字形及加点字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追溯(sù) 羁绊 纷至踏来 瞬息万变 B.折腰(shé) 喧腾 世外桃源 失魂落魄 C.劫难(nàn) 浮燥 川流不息 大彻大悟 D.萦绕(yíng) 偏僻 豁然开朗 融为一体 A.【甲】, 【乙】” 【丙】, B.【甲】; 【乙】” 【丙】:“ C.【甲】, 【乙】。” 【丙】:“ D.【甲】; 【乙】。” 【丙】,
①“铮铮忠骨”的姿态流芳千占
②“宁死不屈”的姿态彪炳史册
③“民族脊梁”的姿态长驻人间
④“忍辱负重”的姿态激励后人
A.①③④②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4)下列选项中语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看到瓦尔登湖瞬息万变的景色,让梭罗获得了心灵的平静与纯粹,也收获了沉静睿智的思想。(缺少主语,去掉“让”或者“看到”)
B.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选择归隐田园,过起了世外桃源(缺少宾语,句末加“的生活”)
C.地坛沉静而神秘,人在其中可以看清时间,正视磨难,领悟生命。(语序不合理,应改为“领悟生命,正视磨难,看清时间”)
D.因为长久地沉浸自然的缘故,终与萦绕在身边的万物融为一体,具备了摆脱浮躁世俗的格局,以及超越喧腾凡尘的眼界。(句式杂糅,去掉“的缘故”)
(5)文段中括号处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①)解脱 (②)探索 (③)探寻 B.(①)解脱 (②)探讨 (③)探索 C.(①)摆脱 (②)探寻 (③)探索 D.(①)摆脱 (②)探讨 (③)探寻 组卷:19引用:1难度:0.7 -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15引用:1难度:0.8 -
3.根据提示默写。
主题词 诗文名句 出处 阔大 (1)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相长 (2)是故 《虽有嘉肴》 静谧 (3)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坚守 (4)拣尽寒枝不肯栖,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赏识 (6)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韩愈《马说》 志气 书生意气,(7)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情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8) 组卷:6引用:1难度:0.8
二、第二部分阅读(39分)
-
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楠树湾访楠
杜文涛 ①水一程,山一程,河水越来越细,山越走越高。路先是水泥的,再是石子的,再走是泥土的,接着,连土都难看见,蛇形盘曲路径上只有一地地荒草。
②路的尽头便是我们要到达的地方。下车,抬头,一树蓊郁的浓墨重彩的绿,矗立在眼前。
③不用问,我知道,这就是那株楠树,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访的那株老楠树。
④眼帘里的楠,蓬勃鲜活地向上长着。疏密有致的枝柯,如虬蟠一般,弯曲地向四面躬着,向八方展着。树叶碧绿,纷呈舒展地迎着绯红的阳光。
⑤脚步往前踱着,树在眼帘里放大。树身浑圆庄重,要三四人牵手才可以环抱。树皮黝黑深褐,氤着久远的时光。树杈三头六拐处,寄生着一棵碗口粗的棕榈树。棕苞紧裹明黄,叶片形如雀尾。枝节的高处,停着几只鸟儿,它们步履轻盈,絮语浅浅。
⑥礼敬般地绕树一圈,再一圈。楠树高大,想窥到树梢的细节,头只能仰起。树梢顶上,接续上天空。我探出头去,想嗅嗅树叶的味道。忽然,我被树叶小心翼翼地抚摸了下脸颊。那叶片,凉凉的,滑滑的,有着木质的清香味,树脂的油香味,还有着山野的草木味。
⑦树侧,一条一步可越的小溪浅浅淌过,水一半隐入草里。这应该就是同伴们先前说的老楠树旁的楠树沟。这溪水顺着我们上山来的路,淌入郑家沟,郑家沟淌入滔河,滔河又淌入岚河,最终汇入汉江,汇入长江。
⑧树身上挂着古树保护的牌子。树名:黑壳楠;树龄:五百年;古树等级:一级;古树所在地:滔河镇构坪村。
⑨对视中的这棵树已500岁了。屈指回望,那应是明正德年间,一个线装书里刻镂过的年日。
⑩楠树旁,绵延着翻山越岭的一条古盐道,那是陕南进入巫溪大宁河畔盐泉众多盐道中的一条。蜿蜒盘曲、穿林涉水的盐道上,走过多少路人,经过多少骡马队,又飘过多少怅惘满怀的歌谣?
⑪古树让人遐思,古树下的火山石群也让人遐思。那群石横竖峙立,大如庐,小如牛,形态奇异,昂首有啸天之势,摆尾有起伏之韵。
⑫楠树凿石而生存,人踞石而筑屋。树旁百步外聚3户人家:有晏姓,崖面为庭院;有佘姓,依石砌庐舍;有余姓,临石建居室。
⑬文亭弟参加工作后一直在滔河乡镇,前两年曾在构坪包村,谙熟乡物乡人。知我喜看古树,便邀约我来看楠树。跨过楠树沟上的石条,步入篱笆遮拦的白菜地旁石板路,有黄狗迎我们吠叫,见了文亭却不再作声。
⑭我们站在路边说话,也看着地里丰润的景象。地畴里铺展着一地红苕,佘姓老汉正在刈割苕藤,准备着红苕的采挖。他身后稍远处,是一面收获过的烤烟地,那烟禾秆上,正开放着一束束粉红花朵,嫣红了半边山坡。
⑮听见人声,老汉抬头来看。文亭和老汉隔空说话。待看清人了,老汉把手中的镰刀往地垄上一丢,嚷叫“来了稀客”,便赶回来。
⑯文亭笑语相迎,老汉拭手接烟。闻声而来的,还有坎下两户人家的壮年男子。
⑰晌午的阳光炫目又暖身。我们闲话着楠树和楠树旁的事。山坳里传来隐隐的机器声。老汉说,那是准备修建西安到重庆高铁的钻机声,已经有一阵子了。那些测绘勘探的人都说着普通话,有时会过来找开水喝,人挺和善的。
⑱与楠树告别,与楠树旁的人告别。临上车时,我突然想起了什么“这个地方叫什么?”文亭和众人齐声说:“叫楠树湾!’
⑲楠树湾!一个楠树衍生的名字,一个如楠树一样古雅的地方!
(1)作者来到楠树湾看到老楠树,采用了独到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试结合选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观察方法 定点观察与① 观察角度 先② 景物特征 年深岁久却④
①枝节的高处,停着几只鸟儿,它们步履轻盈,絮语浅浅。
②待看清人了,老汉把手中的镰刀往地垄上一丢,嚷叫“来了稀客”,便赶回来。
(3)结合选文,说说第⑬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4)楠树湾旅游宣传处想请你在你的朋友圈里帮忙推荐楠树湾,助力本地旅游发展。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推荐理由。组卷:8引用:2难度:0.5
三、第三部分写作(50分)
-
10.材料一:中学生睡眠时间不足问题长期存在。4月2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强调了保证初中生必要睡眠时间,每天9小时:有条件的学校应保障必要午休时间;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就寝。通知提出作业、校外培训、游戏都要为学生睡眠“让路”。
材料二:与睡眠有关的词语,如鼾睡、沉睡、小憩、昏昏欲睡、酣睡如泥、南柯一梦安然入睡、高枕无忧、梦寐以求……
“睡”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可从下面三个任务中选择一个作文。可借助“参考角度”进行构思,也可另选角度。自拟题目;符合文体特征: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500字。任务 阅读(聆听)对象 写作目的 文本类型 参考角度 任务一 喜欢熬夜的同学们 说服 书信 睡眠的重要性/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助眠的方法… 任务二 全体同学 倡导 演讲稿 十睡眠的现状/睡眠的重要性/失眠的危害/睡眠的建议…… 任务三 文学杂志编辑 文学创作 故事 关于睡眠的故事/梦寐以求的追寻…… 组卷:27引用:2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