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甘肃省陇南市高考语文二诊试卷
发布:2025/1/4 8:0:16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至今仍充满蓬勃生机与旺盛生命力,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了不起的奇迹。本固根深、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是铸就这一奇迹的重要基础。
先秦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创生期,奠定了此后几千年中华文化发展的基础。考古发现证实,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再到“多元一体”的过程。在这个过往中,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文化交流交融,推动中华民族最早的大家庭逐渐成形,国家由此诞生,“大同”社会理想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价值追求逐渐深入人心。在早期国家多成过程中,我们的先人积累了初步的国家治理经验,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最终以典章、思想的形式进行总结和传承。流传至今的夏商西周国家治理经验、乔秋战国子百家思想,是先秦时期历史文化的集中反映。
秦汉至宋元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发展期,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个时期走向成熟并迈向新的高峰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度的推广、官僚制度的健全,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形成国家治理的基本形态,为中国传统社会的长期延续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和文化支撑,贯穿其中的价值主线是对“大一统”的坚定追求。与此同时,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以文化人的文治主张、协和万邦的天下观等,也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完善。在追求“大一统”的历史中,民族精神世代相传,民族英雄史不绝书。
明清以降是中华文化的转型期,形成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丰厚遗产。这个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愈益深厚,“大一统”趋势愈益强化,新生社会因素愈益彰显。|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全新历史变局的出现和中国人民的抉择。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洲。面对新的时代变革,中华民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力,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甘沉沦,前赴后继,浴血奋斗,最终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积聚的爱国情怀、创造活力被激发出来并发扬光大,古老的中华文化从此获得历史性新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风风雨雨,特别是近代以后遭遇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了,而且不断浴火重生。今天,我们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中华民族为何能生生不息,长盛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具有独具特色、博大精深、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的有力支撑。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就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摘编自高翔《中国历史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优秀传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上几大古代文明都源远流长,从未间断,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成就了这一人类历史上了不起的历史奇迹。
B.文化交流交融逐渐形成中华民族最早的大家庭-国家,先人以典章、思想的形式总结和传承了初步的国家治理经验。
C.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度的推广、官僚制度的健全,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从成熟迈向高峰。
D.对“大一统”思想的坚定追求,使民本思想、文治主张、天下观等在实践中得到了丰富与完善,民族精神世代相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论证了一脉相承的中国历史文化赋予中华文明旺盛生命力的观点。
B.文章第二段论证早期中华文明形成过程时,先指出“考古发现证实”,后强调“流传至今”,增强了论证的严密性。
C.文章第四段列举1840年鸦片战争这一典型事例,证明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促使了中华文明的前进。
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运用设问,一问一答,重申中华文明昌盛的原因,进一步强化了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商西周时期的国家治理经验、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等,这些先秦中华文化奠定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基础,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B.“正己修身、为政以德,促进和谐稳定;施行仁政,改善百姓生活”的思想与文章中古代坚定追求的“大一统”思想有着相通之处。
C.爱国主义精神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使中华民族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为中华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D.中华民族近代以后遭遇了无数艰难困苦,不但没有倒下,而且不断浴火重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力量的支撑。组卷:9引用:4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实施。其中,生态环境部负责组织实施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观测网络建设两项任务,累计投入中央财政资金近4亿元,共267家科研院所的2000余名科研人员参加。“通过实施重大工程,基本摸清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状况。”崔书红说,全国划定32个陆地、3个海城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优先保护区域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29%,维管植物数占全国总种数的87%,野生脊椎动物占全国总种数的85%。同时,还发现新种和新记录种70余个,丰富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家谱”。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的作用逐步显现,构建了监管数据库,提升了科研能力和水平,支撑了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
如今,由社区或公益组织发起的保护行动明显增多:观鸟爱好者积极参与湿地鸟类的监测工作:“蔚蓝地图”等手机应用程序上线“生物多样性随手拍”等活动,吸引公众了解身边的物种……
人们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中受益,激发和增加了生态保护积极性。沙丘连绵,湖水湛蓝,沙柳、胡杨刚吐新绿,初夏的库布其国家沙漠公因七星湖景区风景怡人。经过30多年生态治理,曾经的不毛之地披上了绿装,绝迹多年的狼、狐狸、山鸡、野兔、苍鹰等野生动物,重回这里安家,生物种类增长了10倍。
——(摘编自孙秀艳《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进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材料二:
如何激发村民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热情,恢复青山绿水的美丽容颜?“白水江分局尝试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农村综合发展相结合,建立社区共管机制,鼓励通过签订合作保护协议,将权利与责任划分清楚,赋权社区开展保护行动,从而激发村民的责任心,共同保护国家公园周边自然资源。”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白水江分局局长刘兴明告诉调研组,“村民成立森林巡护队,对保护地进行巡护,制止乱砍、盗猎、乱采、滥挖,约定期满后评估保护效果,由白水江分局给予一定的补偿与奖励。”李子坝村村民任华章是森林巡护队的一员,他兴奋地说:“村里制定了巡护计划、资源管理制度和村规民约,我们不能再靠山吃山了,应该靠山护山养山!”
建立社区基金、成立茶业合作社、提供电炒茶机补贴、引入节柴灶……社区共管共建共享模式的实践不仅改变了李子坝村的面貌,也大大提高了村民们的主动保护意识及科学技能。
(摘编自兰亚妮《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如何“共赢”》)材料三:
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迈上新台阶,要将这一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提高社会各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和参与度。了解是保护的前提,让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公民自觉行动,不仅要做好在更大范围摸底数、建档案、强监测等方面的工作,还要让全社会对这一过程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科考,建立起各类生态系统、物种的监测观测网络,掌握生物多样性总体情况。近年来,从一碧千里的西江到浩荡奔腾的长江黄河,再的,不仅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现要依据,也为全社会了解、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营造了良好氛围。
开展科学考察,摸清生物家底,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构建完备的生物多样性保,不断提升生物多养平,物自然守住安全边界和底线,定能实现自然生态示是良性循环,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摘编自王浩《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生态环境部负责调查评估等任务。
B.通过实施重大工程,我们基本摸清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情况,优先保护区域面积大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29%。
C.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的作用逐步得到显现,科研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都得益于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
D.经过30多年生态治理,曾经的不毛之地披止了绿装,库布其国家沙漠公园七星湖景区的人们在保护中受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区或公益组织发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明显增多,手机应用程序上线“生物多样性随手拍”吸引了更多公众参与其中。
B.尝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农村综合发展相结合,签订合作保护协议,分清权利与责任,赋权社区,激发了村民的责任心。
C.李子坝村曾经靠出吃山,实施社区共管共建共享,改变了李子坝村的面貌,极大提高了村民的主动保护意识和科学技能。
D.三则材料都报道了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但是它们的报道方式各有特点,材料一、三侧重事实报道,材料二侧重理论阐述。
(3)如何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组卷:3引用:2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本一:
拾荒
陈彦
甲成也有电脑了,虽说是二手货,但又没人知道是从二手货市场买来的。他说是自己来时忘了带,家里才捎来的。可有一天发生的事,还是让他突然耳朵发烧,脸颊发烫了。
他初进学校的那一天,见姐姐捡拾地上的空瓶子,以为是做环保、讲卫生呢,没想到,姐姐还真是在捡垃圾卖钱。这是他做梦都没想到的事。他是去姐姐的宿舍找她时,无意中听同学说,姐姐去捡垃圾了。他的头嗡的一下给炸了。那是黄昏时分,他急忙奔到校园一些有垃圾场的地方,果然见到姐姐在低头捡拾。他飞起一脚踢翻了那个垃圾桶,姐姐一下怔在了那里。
“丢人不丢人?我们真的就贫困到这一步了吗?”
甲秀不知该如何回答弟弟的责问。
甲成步步紧逼:“你这几年一直告诉家里说在勤工俭学,原来挣的是这种丢人钱?与其丢这种人,我们还来这儿上的什么学?我都不知你咋想的。”
甲秀慢慢平静了下来。
甲秀说:“我想的可能比你多。我在走这一步时,可能比你更恨我自己,可最后还是这样做了。为什么?为了生活、为了不失去自己,为了赢得真正的尊严。”
“捡垃圾还有尊严?罗甲秀,你别再编织什么尊严的谎言了,你把罗家人的脸丢尽了,如果苦苦奋斗,从初中升高中,从高中进大学,就是为了到西京来捡垃圾,你何不留在塔云山放牛、喂猪、砍柴、拾粪、为人生儿育女呢?”
“我正是为了改变自己才拾垃圾。”
“你正是因为拾了垃圾,而从此不要再奢谈什么改变。”
甲秀还想解释:“甲成……”
“别说了,姐,这事没有任何商量。你必须从现在开始,结束这种卑贱的谋生方式,你若不听,我会立马从这个学校消失,你就等着瞧吧!”
甲成说完怒气冲冲地跑了。
甲秀已经软瘫在地上,她能受任何人的鄙视、贱看,但她受不了弟弟这一番如芒刺扎心般的指斥怒喝。她离开了垃圾桶,连装垃圾的袋子也没有力气捡起。她失魂落魄地向湖边走去。
暮色下,湖水中荡漾着远处路灯的微光。树影中,有三三两两的情侣在窃窃私语。甲秀坐在一个长条椅上,任眼泪从眼角一直流淌到脖根。
她在回忆两年前,父亲领着地第一次来西京上学的情景。那时她也是踌躇满志的,在走出大山的那一刻,她感到自己是要鱼化龙、蛹化蝶了。可就在走进校门的第一天,她就感到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差距。父亲为了让孩子缩小这个差距,一步步把她驮到这个平台上,可他怎么也想不到,一个从社会最底层奋斗上来的弱女子,在这里所经受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历练是怎样的惊心动魄啊!就在她走进宿舍的那一刻,当看见其他三个女孩的装束打扮、一应用具后,她和父亲驮着东西,半天不知往哪儿插脚。她们分明闻到了父亲身上的汗味,尽管出于礼貌,没有直接捂住鼻子,但那种乜斜的眼光,却让她一下就懂得了生命的层级与差距。也就在那一刻,她才第一次发现,才五十多岁的父亲,已经腰弯背驼了。也就在那一刻,她还发现,父亲过节才穿的好裤子已经磨烂了,屁股都快露在外边了。他把几千块钱血汗钱,让娘缝在裤腰上。在他小心翼翼拿出那一沓钱时,她就在暗下决心,再不能在爹娘鹭鸶一样干瘪的腿上剜肉了……
当第一次拾垃圾后,地就是跑到这里来痛哭流涕的,她难以想象爹娘知道自己是以这样的方式挣钱时,会是一种什么心情。她也尝试去餐馆端过盘子,可那太浪费时间,与学习冲突太大,只能集暑假期间干一两个月。唯有拾垃圾,得空便做,举手之劳。开始她也没想到会那么去做,可当有一天自己从宿舍楼清理垃圾,无意间卖给拾破烂的,竟然账了二十几块钱时,这事一下提醒了她,那天晚上,她开始了第一次拾荒。成果是那么显著,没费什么力气,也没费多少时间,竟然有了十几块钱的收入,够三天的伙食费。她先是感到一阵羞耻,甚至跑到湖边,长时间清洗自己的双手,但最终她还是坚持了第二次、第三次……
她坚定了拾荒的信心。
弟弟甲成考上大学后,甲秀真是为弟弟高兴,可也十分担心。她知道甲成的争强好胜,更知道甲成的人生期许。她最担心的是甲成经受不住人生落差的重击,因而,她在想方设法缩小着他与同学们的差距。她已拿出全部积蓄,为他买了二手电脑,再凑一凑,还准备在近几天再给他买一个手机。她希望让弟弟平稳度过这种巨大落差感带来的波动期。没想到弟弟毫不领情,她要再说那电脑是靠拾荒买来的,他一定会立即把电脑扔进垃圾箱,地深深感到了不被弟弟理解的委屈和痛苦。
秋天的夜晚,稍一起风,便透出阵阵凉意。她在想,是不是得停止拾荒了。甲成的脾气她是知道的,执拗起来,是什么事都能干出来的。她终于决定了,为了甲成,再不拾荒。与其非拾荒给他挣得一些物质补充,不如按他的精神需求终止拾荒。
甲秀突然感到一阵轻松。
——(选自陈彦长篇小说《西京故事》,有删改)文本二:
用小说为人民群众立传(节选)
巴陇锋
小说《西京故事》的人民性集中体现为,“为普通人立传”的创作主旨,为失语状态的底层群体代言的写作姿态,“温柔敦厚十诗总栖居”的人民性审美诗学,家国情怀和普世关怀兼具的人民梦想。
《西京故事》以人民性为先还表现为,寄“怜悯和同情”于底层人民,不惜为其“一掬同情之泪”。陈彦作品以人民性为第一考虑,为人民“代言”,为草根鼓与呼,毫不掩饰自己对权力寻租、社会诚信缺失的焦虑及对社会弱者的深切同情,这种“人民性”的“在场”实在难能可贵。
小说《西京故事》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家陈彦作品文本世界中“温柔敦厚十诗意栖居”的人民诗学理想。《西京故事》整部小说始于塔云山,终于塔云山,呈回环式封闭结构一领事上,第三人称零度叙事,不愠不火,自成一格。人物设置上,以进城打饼过活的罗家为中心,向外自然辐射到罗家房东西门锁一家及文庙村各色人等,延伸到罗家子女读书的大学。小说专注于对底层人民的精细铺陈,不但没有减弱小说的艺术力量,反而更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文字上,沉稳绵密的叙事语言和关中地域色彩浓郁的人物语言交相辉映,形成不显山不露水的老道文笔,但又时有胜景,堆叠成整部作品令人难以逾越和叹为观止的文本景观。表现手法上,劝百讽一,不仅“优等生”罗甲成反叛出走后获得精神重生,而且“富二代”“官二代”们也各个获得人们原谅;因此,国人温柔敦厚的审美理想对作家创作的深刻影响处处可见。
同一切优秀的小说一样,《西京故事》带给我们的不是故事的单一,而是生活本身的丰富、鲜活和纠结。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开篇先从电脑写起,“二手货”的细节写出了甲成的家庭经济状况,他撒谎说“自己来时忘了带”的表现既凸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也为下文的冲突埋下伏笔。
B.文本一既插叙了当初甲秀和父亲刚来大学时的窘迫遭遇,也插叙了甲秀开始拾荒时艰难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从社会底层奋斗上来的人所经受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历练。
C.《西京故事》寄“怜悯和同情”于底层人民,以人民性为第一考虑,为人民“代言”,为草根鼓与呼,毫不掩饰作家对某些社会问题的焦虑及对社会弱者的深切同情。
D.《西京故事》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事,不愠不火,自成一格,这种叙事手段及其专注于底层人民的写法不但没有减弱小说的艺术力量,反而更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2)甲秀、甲成姐弟俩在性格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文本二谈到的“人民性”在文本一中也有较为鲜明的体现,请结合两则文本,对小说的人民性加以分析。组卷:4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5时42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交会对接。此次载人飞行任务,不仅让“神十四”和“神十五”实现了“宇宙级同框”,也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首次航天员乘组在轨轮换。出色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离不开飞船上的诸多“神器”,不仅它们对飞船的成功发射具有重要作用,也与飞船在轨正常工作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在轨飞行时,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会周期性经过地球阴影区。因此,与空间站组合体“太空牵手”,稳定高效的照明非常重要。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研制的载人飞船舱内照明设备(近距离泛光照明)和交会对接照明设备(远距离透光照明),不仅为航天员提供舱内工作和生活照明,①_____。
在飞船的发射和返回过程中,航天员的身体被牢牢束缚在座椅上,即使各种设备近在咫尺,也是“鞭长莫及”。②_____?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研制的操纵棒可帮了大忙。操纵棒的把手是根据航天员手掌正常抓握状态赋型设计的,并且可无极伸缩,航天员可以根据现场条件,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调整其长度。
航天员的活动时刻都在产生二氧化碳。因此,③_____,是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统中的二氧化碳吸附药盘,可在航天员执行舱外任务时,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引号有不同的用法和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太空牵手”这一引号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组卷:10引用:2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9.阅读如图所示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作。
这幅漫画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根据你的感悟与认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