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13 2:0:2
一、积累。(30分)
-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8引用:1难度:0.9 -
2.下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7引用:1难度:0.8 -
3.下列句子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10引用:1难度:0.8 -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23引用:1难度:0.7
二、阅读。(共40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前方
高沧海ㅤㅤ①游人如织。
ㅤㅤ②槐花村的指示牌从很远的地方就有,无论从哪个方向来,总有一双热情洋溢的手在拐弯处指明方向,它挂在路灯杆上,不断地提示着,前方二十公里,前方十公里,前方一公里,前方二百米。
ㅤㅤ③老爹打量一下天空,晴朗明净。
ㅤㅤ④有个男人扛了相机,他躺下,他蹲着,他半仰着上身,他站起来,镜头中老爹家的槐花,时而如一挂瀑布飞流而下,时而在太阳的光芒里隐藏全身,只留一个花瓣镶着金边,晶莹剔透。
ㅤㅤ⑤男人不尽兴,他攀上老爹家的树,树顶像一座座开满花朵的小山丘,从身边绵延而去;直到白雾缭缭绕绕的远处。男人张开胳膊,长长地喊一声:啊——
ㅤㅤ⑥老爹说,你快下来,快下来,惊了花。
ㅤㅤ⑦老爹张开手,像要接住落花一般,他果真就接到了几片零零碎碎飘落下来的花。老爹突然感到气愤,他对男人说,你走!
ㅤㅤ⑧男人很不解,不就是掉了几瓣花嘛,这满树的花!但他还是背上相机走了。
ㅤㅤ⑨眼看着男人摇摇摆摆真的走了,老爹一阵怅然。想好的呢,请这个男人拍一拍自己坐在槐树下或者站在槐树下的样子。一棵棵槐树上的花朵,像一串串小灯笼,就连树下的鸡窝鸭巢和吃饭木桌也都像开了花。现成的槐花蜜酒,现成的下酒菜,青皮鸭蛋,小葱配上嫩豆腐,槐花树下请这个男人对酌,自然而然就如槐树开花,涓涓而来。而此刻,他竟赶男人走了。
ㅤㅤ⑩老爹长叹一声。
ㅤㅤ⑪穿过熙熙攘攘的人流,老爹站在前方二百米的指示牌下,他似乎看到,儿子正从城里出发,前方五十公里,前方二十公里,前方一公里,前方二百米,儿子站在他面前说,爹。
ㅤㅤ⑫老爹抹抹脸,天空暗淡了许多,有些灰色的云块浩浩荡荡地压过来,平地上旋起来一股黄风,刮得老爹眯起眼。老爹心中一阵绝望,槐花花期,风吹花,雨打花,风雨过后,花期也就到了尾声。而城里的儿子,他还没来。
ㅤㅤ⑬灰色的云过去了,黄色的风顺着村庄的大路跑远了。也就是一袋烟的工夫,天空重现清澄,老爹长嘘一口气,还好,还好,风雨只是路过。
ㅤㅤ⑭天一直晴着,老爹的心却总是提着,按以往,立夏之前,一定会来一场风雨,立夏的风雨正在来的路上,前方二百公里,前方一百公里,前方五十公里,老爹隐隐地焦躁。
ㅤㅤ⑮城里的儿子终于在风雨之前来了。他带着一大家子人涌到老爹家门口时,老爹还以为又来了一拨游客。
ㅤㅤ⑯亲家公亲家婆也跟着来了,他们握着老爹的手说,槐花村,好,好!亲家婆像诗人一样说,槐花村值得来一次再来一次,是个可以来很多次的地方。
ㅤㅤ⑰老爹带领他们游览槐花村,他特意绕到田木大家,槐花村的槐树都开白花,田木大不知在哪儿淘来一棵开红花的槐树。有人悄悄掳走了大半棵树上的花瓣,田老头叉着腰守在槐树下,一脸怒气,看见老爹他也不愿理了。
ㅤㅤ⑱老爹邀请亲家用餐,亲家婆说,孩子们忙,明年再来聚。亲家公邀请老爹也要及早去城里做客一回才好,城里虽没有槐花,但城里有牡丹花园,有郁金香花展,不比乡下的槐花差。
ㅤㅤ⑲儿子走了,儿子只是在进家时喊了他一声爸,走时又说了声,爸,别送了,回吧。老爹心里酸溜溜的,龟儿子叫亲家公爸爸,比喊他爸顺溜多了。
ㅤㅤ⑳风雨敲窗,老爹饮下几盅去年酿的槐花蜜酒。最好的花期儿子看到了,亲家看到了,风来何妨,雨来又何妨?他数算着日子,这是五月,然后是六月、七月……到明年的槐花节还将是整整一年,他叹口气,翻一个身沉沉睡去,枕上隐约一片风雨一片簌簌落花声。
(1)小说情节一波三折,随着情节的推进,老爹的情感发生了诸多变化,请你阅读文章,完成下表。情节的变化 老爹的情感 男子攀树照相惊了槐花 ① 男游客被赶走后 老爹怅然长叹 儿子一直没来 老爹绝望焦躁 ② 老爹酸溜溜的
①也就是一袋烟的工夫,天空重现清澄,老爹长嘘一口气,还好,还好,风雨只是路过。(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一棵棵槐树上的花朵,像一串串小灯笼,就连树下的鸡窝鸭巢和吃饭木桌也都像开了花。(从修辞角度赏析)
(3)试从文章中找出一处对比手法,并品析其表达效果。
(4)文章最后一段包含老爹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5)文章以“前方”为题有什么好处?组卷:15引用:1难度:0.5
三、写作。(50分)
-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ㅤㅤ什么是穿透力?排除周围所有的纷纷扰扰,眼睛盯着你前行的路,就是穿透力。你可以穿透黑夜,看到星光;你可以穿透交通拥挤,走向高远;你可以穿透所有微信和微博的骚扰,坚持专注学习,这就是穿透力。
ㅤㅤ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和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
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不得抄袭、套作;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④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请以“XX”代替。组卷:5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