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第7课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2024年同步练习卷(5)

发布:2024/10/17 3:0:2

一、填空题

  • 1.辨词填空。
    (1)神志•神智
    这两个词语都表示人的精神状态,都是名词,但在词义上有细微的区别。“神志”指人的知觉和理智。“神智”指人的精神智慧。
    ①待
     
    镇定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就会讲述一个真正令它们惊诧不已的传奇故事。
    ②注射剂十分灵效,立竿见影,病人立刻止住了疼痛,恢复了
     

    (2)度过•渡过
    “度过”常用于时间方面。如青年时代、季节、节日、光阴、岁月等。“渡过”常用于江河湖海,有时也用于困难、难关、危机等。
    ①鲤鱼们的一生就在这浅浅的水池中
     

    ②帮助他人顺利
     
    难关,自己又何尝不是幸福的呢?
    (3)自鸣得意•自命不凡
    这两个词语都有“认为自己很不一般”的意思,都属于贬义词。但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自命不凡”,自以为很了不起,不平凡。
    ①我常想,我们就像
     
    地在池中游动的鲤鱼。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的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②平凡或许可怕,但
     
    更可怕。因为一旦如此,就意味着他已经完全丧失了自我的认知能力。

    组卷:4引用:2难度:0.7

二、现代文阅读

  • 2.阅读课文《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自“童年时的第二件事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到“对于更高的维数可能是解决统一场论的关键这一点,我不理解”,回答各题。
    (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因斯坦对科学执着的探索精神和崇高的献身精神,引导“我”走上理论物理的研究征途。
    B.“他的未完成的论文”就是爱因斯坦关于统一场论的论文,该理论能解释所有的自然规律。
    C.作者为了说明爱因斯坦相对论问题的难以理解,文中写了自己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阅读有关他和他的理论的书籍。
    D.“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说明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自己的学说很难得到实验的证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
    (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部分第1段回忆了自己八岁时听到的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意在引出自己选择理论物理的原因。
    B.节选部分第2段一连使用了三个问句,这三个问句范围由小到大,由具体细微到笼统概括,体现了作者逻辑思维的严谨、周密。
    C.本文虽然是一篇科普文,但有传记的特点,文章叙事生动。作者讲述的童年的故事细致、完整、感人至深。
    D.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引人入胜。节选部分第1、2段中一再用“伟大科学家”“他”,而不直接点明其人。
    (3)“畅游在茶园池水中的鲤鱼和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一句中“可能”为什么不能换用肯定的说法?

    组卷:5引用:2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朱东润自传      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
          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
    (朱东润《关于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
          ②朱先生确是有儒家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当年有所大学的中文系开传记研究课,课程内容却是韩愈、柳宗元的古文,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心献身传记文学的研究。
    B.“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这样的表述与其说写出了自己过去的经历,不如说反映了朱东润写自传时的心态。
    C.朱东润虽然认可国外的传记文学,但却担心“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传》作为写作范本。
    D.出于自己的现实关怀来选择传主,是朱东润传记文学创作的一贯原则。有学者总体上对此表示理解,但在态度上略有保留。
    E.朱东润虽然认为“传叙文学”的说法更加科学,但为了避免常会发生的分类麻烦,还是在自传中采用了“传记文学”的说法。
    (2)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4)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组卷:10引用:4难度:0.6

三、解答题

  • 4.“我”童年的第一件趣事与“我”的成长有什么关系?

    组卷:0引用:4难度:0.7

三、解答题

  • 12.联系《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全文讨论: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应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组卷:1引用:2难度:0.5
  • 13.“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是指谁,他的哪些地方作者迷住了?

    组卷:2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