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安阳三十九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植物作为自然界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密切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且具有丰富文化意涵。古今中外不乏植物散文佳作,唐代白居易的《养竹记》,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等皆为可观;外国屠格涅夫的《玫瑰》纪伯伦的《石榴》等颇有韵致;中国现当代植物散文创作蔚为大观,郭沫若、冰心、叶圣陶等作家都写有不少植物散文。相比以“人”为中心的“人的文学”传统,以“物”为中心的植物散文自古以来将植物作为起兴的方式,托物言志的手段,植物的工具性、背景性功能被发挥到了极致。
植物种类繁多,但散文多写常见的树木、花草,较为冷僻的植物极少获得表现。选材时,作家多选择具有“尖端状态”的植物予以艺术化处理,使植物特性与文章情感、思想高度统一。
古人言:“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植物散文多对植物外形特征、生长规律予以表现,通过类比、象征等方式关联人类的日常生活,情感体验。秦牧认为“选材,对于写好一篇散文是十分重要的”。植物散文佳作多追求思想感情与植物形象的深度融合。如果随意选材,抒发狭小的感触,格调注定不高。古人言:“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外物能够引发作家的个人感情,感情融入实物,付诸笔墨,即成文章。
文学的特点是“以情动人”,植物散文除了描摹植物特征美、属性美,另一鲜明特点便是作家感情与植物的深度融合。散文中的植物通常被意象化,作家对亲情、爱情、友情的守护,对故乡、童年的思念,对国家、民族、时代之情的表达,都借助植物意象得以呈现。故乡的代表性植物,可以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如孙犁的《菜花》和张洁的《挖荠菜》等;与时代政治高度契合的植物,可以表达个体的时代精神和爱国热情,如郭沫若的《银杏》和茅盾的《白杨礼赞》等。当植物与作家情感建立密切的指涉关系,自然属性的植物就拥有了本体之外的文化意涵。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意为只有深入了解事物内在的基本原理、法则,认真总结,才能得到知识,获得智慧。植物遵循自然法则,人通过对植物的观照和理解,也能够获得有益启示。植物的自然之道与人类的生存之道可以联通,人类奉行的某些准则在植物身上亦有体现。
散文“不善于对社会重大题材作正面的表现,而喜欢就日常见闻的小题目作侧面的暗示”。植物虽是“小题目”,暗示的道理却可以宏大、深刻。植物形态各异,性状不同的自然特点,往往能与人类世界的某些道理、法则相贯通,能够对人的日常生活有所启迪,推动人类理性意识的发展。植物总是向人类展现其惊人的生命力,震撼人的心灵,激发人的生命意识,加深人类对生命的理解。植物的悲剧命运、生态环境遭遇的破坏、保护植被取得的成果,都刺激了人类生态意识的发展。
当“具有特性的植物—作家的情感—植物蕴含的哲理”形成“物—情—理”叙事模式时,当一味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言植物必言生态成为定法时,植物散文创作必处于观念先行的套路之中,严重阻碍其健康发展。过度的比附与煽情,肤浅的寄寓与说理,不仅加重了植物散文的同质化倾向,也严重削弱了作品的独创性和生命力。只有明晰植物散文的特点,发扬其取材广泛、以情动人、富有理趣的长处,脱离选材随意化,抒情过度化、说理浅表化的窠臼,植物散文的格调与价值才能上一个新台阶。
(摘编自张伟《中国现当代植物散文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植物是自然界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经常因其饱含丰富意涵而密切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
B.在种类繁多的植物中,给予了艺术化处理的常见的树木、花草等被作者称为“尖端状态”的植物。
C.植物的自然之道与人类的生存之道实现联通后,人类奉行的准则在植物身上会有具体体现。
D.植物虽小,但仍可以包含大道理;虽不常对重大题材作正面表现,但也能推动理性意识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引用秦牧的话,巧妙地论证了植物散文佳作多追求思想感情与植物形象深度融合的观点。
B.本文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从植物散文的选材特点,蕴含的情感、理趣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C.作者论述了故乡的代表性植物能抒发乡情,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写西北笔直高大的白杨树就是此类。
D.最后一段指出植物散文创作的套路和瓶颈,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办法,卒章显志,提出本文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人”为中心的传统文学是以“人的文学”作为主要内容,很少有人会用植物作为起兴或托物言志的方式和手段。
B.散文的主体形象要有独特的个性,这样才能以情动人,才能实现作家感情与植物特点的深度融合。
C.“物格而后知至”理论意味着创作时要把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了解植物的特性和个人反思总结相结合。
D.植物的悲剧命运总是向人类展现其惊人的生命力,震撼人的心灵,引起人类对自身生命的思考。组卷:2引用:4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上海出台新政策:在沪各研究所、各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就可直接落户。6月27日,浙江杭州出台政策,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毕业两年内可“先落户后就业”。在中央稳岗位保就业的政策大背景下,各地纷纷降低落户门槛,目的是先帮助高校毕业生安顿下来,后续进行就业创业。
今年6月以来,包括武汉、福州、合肥等在内的多个城市还拿出“真金白银”帮助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武汉对中小微企业吸纳应届毕业生就业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照每人1000元标准分别给予企业和个人一次性就业补贴;合肥对于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并签订劳动合同、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按照1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扩岗补助,并按照3000元/人的标准给予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补贴;在福州,毕业3年内,有意在当地求职、创业以及实习、见习的全日制高校外地生源毕业生,均可申请最长不超过一年的免费住宿……
上述城市还为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一次性创业补贴、场地支持、创业担保贷款,对于毕业年度灵活就业的毕业生给予社保补贴等。
近年来,武汉、重庆、西安等新一线城市以较大力度的就业、创业、住房政策等吸引高校毕业生,已经产生一定效果。麦可思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2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2021届本科生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为27%,较2017届增加了3个百分点。
(摘编自《促进大学生就业如何打好政策组合拳》,《中国青年报》2022年7月8日)材料二: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创历史新高。
纾解就业“痛点”,打通就业“堵点”,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比如,针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要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又如,针对一些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岗位,要提供技能培训,给予补贴支持;再如,针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要全力支持,在创业补贴,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方面予以倾斜。无论从实习、应聘到入职、创业,还是从高校、企业到政府,应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努力做到政策精准、落实精细、服务精心。
高校毕业生应保持平实之心,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发展方向。面向未来,要与时俱进调整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自觉把职业选择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摘编自《护航大学生就业,要精准、精细、精心》,“人民网”2022年6月14日)材料三:
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影响,今年,直播带岗方式架起了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成为促进就业的主要形态,原本的应急之举现已是人力资源市场的常规活动。与普通网络招聘相比,直播带岗往往聚焦某一个行业或专业。
对求职者来说,直播带岗能够提供相对精准的岗位信息,节约了大量时间精力,更重要的是,可以纵向和横向比较,从而找到适合自身定位的职位。对招聘方来说,直播带岗能够缓解线下招聘无法如期进行的问题,用时15分钟左右就能把企业基本情况、岗位要求直观描述出来。
直播带岗,尽管具备信息容量大、岗位选择多、反馈速度快等优点,但是与带货促销不同,带岗基本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何让直播带岗合乎招聘者和求职者的需求,仍需不断改进技术手段和运作方式,提高就业成功率。直播带岗拉近了求职双方的距离,拓展了就业渠道,不过实现就业的关键仍然是要达到岗位所需的技术要求,符合用人单位期待的工作能力。
(摘编自《直播带岗搭建就业新桥梁》,《经济日报》2022年7月8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留住人才以建设城市,推动经济发展,很多城市愿意拿出一定数量的补贴,或者提供创业担保贷款。
B.武汉、重庆等新一线城市坚持中央稳岗位保就业的政策,2021届本科毕业生在新一线城市就业比例有所提升。
C.今年大学生就业的“痛点”是脱贫和低保家庭等对象,“堵点”是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岗位缺少技能培训。
D.高校毕业生要从实际出发,保持平常心,否则就不能客观看待自己和用人单位的关系,不利于找到合适的岗位。
(2)根据材料三,下列对“直播带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直播带岗能够节约时间和精力,方便求职者纵向和横向比较,对行业描述直观,优于线下招聘。
B.直播带岗曾经是疫情发生后促进就业的应急之举,今年成了实现就业的常规活动和主要形式。
C.如果直播带岗合乎招聘者和求职者的需求,就能实现技术手段和运作方式的改变,提高就业成功率。
D.直播带岗具备信息容量大、岗位选择多、反馈速度快等优点,因此能更好地达到岗位所需的技术要求。
(3)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今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解决策略。组卷:1引用:2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庭教师
萧红 二十元票子,使他做了家庭教师。
这是第一天,他起得很早,并且脸上也像愉悦了些。我欢喜地跑到过道去倒洗脸水。心中埋藏不住这些愉快,使我一面折着被子,一面嘴里任意唱着什么歌的句子。我想他应该吃些点心吧,八点钟他要去教书,天寒,衣单,又空着肚子,那是不行的。
但是还不见那提着膨胀的篮子的人来到过道。
郎华做了家庭教师,大概他自己想也应该吃了。当我下楼时,他就自己在买。他仿佛是一个大蝎虎样,贪婪地,为着他的食欲,从篮子里往外捉取着面包、圆形的点心和“列巴圈”,他强健的两臂,好像要把整个篮子抱到房间里才能满足。最后他付过钱,下了最大的决心,舍弃了篮子,跑回房中来吃。
还不到八点钟,他就走了。九点钟刚过,他就回来。下午太阳快落时,他又去一次,一个钟头又回来。他已经慌慌忙忙像是生活有了意义似的。当他回来时,他带回一个小包袱,他说那是才从当铺取出的从前他当过的两件衣裳。他很有兴致地把一件夹袍从包袱里解出来,还有一件小毛衣。
“你穿我的夹袍,我穿毛衣,”他吩咐着。
于是两个人各自赶快穿上。他的毛衣很合适。唯有我穿着他的夹袍,两只脚使我自己看不见,手被袖口吞没去,就是这样,我觉得很合适,很满足。
电灯照耀着满城市的人家。钞票带在我的衣袋里,就这样,两个人理直气壮地走在街上,穿过电车道,穿过扰嚷着的那条破街。
一扇破碎的玻璃门,上面封了纸片,郎华拉开它,并且回头向我说:“很好的小饭馆,洋车夫和一切工人全都在这里吃饭。”不一会,小小的菜碟摆上来。我看到一个小圆木砧上堆着煮熟的肉,郎华跑过去,向着木砧说了一声:“切半角钱的猪头肉。”
那个人把刀在围裙上,在那块脏布上抹了一下,熟练地挥动着刀在切肉。我想:他怎么知道那叫猪头肉呢?很快地我吃到猪头肉了。后来我又看见火炉上煮着一个大锅,我想要知道这锅里到底盛的是什么,然而当时我不敢,不好意思站起来满屋摆荡。
“你去看看吧。”
“那没有什么好吃的。”郎华一面去看,一面说。
正相反,锅虽然满挂着油腻,里面却是肉丸子。掌柜连忙说:“来一碗吧?”
我们没有立刻回答。掌柜又连忙说:“味道很好哩。”
我们怕的倒不是味道好不好,既然是肉的,一定要多花钱吧!他看看我,我看看他。
“这么多菜,还是不要肉丸子吧,”我说。
“肉丸还带汤。”我看他说这话,是愿意了,那么吃吧。一决心,肉丸子就端上来。
破玻璃门边,来来往往有人进出,戴破皮帽子的,穿破皮袄的,还有满身红绿的油匠,长胡子的老油匠,十二三岁尖嗓子的小油匠。
脚下有点潮湿得难过了。可是门仍不住地开关,人们仍是来来往往。一个岁数大一点的妇人,抱着孩子在门外乞讨,仅仅在人们开门时她说一声:“可怜可怜吧!给小孩点吃的吧!”然而她从不动手推门。后来大概她等到时间太长了,就跟着人们进来,停在门口,她还不敢把门关上,表示出她一得到什么东西很快就走的样子。忽然全屋充满了冷空气。郎华拿馒头正要给她,掌柜的摆着手:“多得很,给不得。”
靠门的那个食客强关了门,已经把她赶出去了,并且说:“真她妈的,冷死人,开着门还行!”
郎华为着猪头肉喝了一小壶酒,我也帮着喝。同桌的那个人只吃咸菜,喝稀饭,他结账时还不到一角钱。接着我们也结账:小菜每碟二分,五碟小菜,半角钱猪头肉,半角钱烧酒,丸子汤八分,外加八个大馒头。
走出饭馆,使人吃惊,冷空气立刻裹紧全身,高空闪烁着繁星。
“吃饱没有?”他问。
“饱了。”我答。
经过街口卖零食的小亭子,我买了两纸包糖,我一块,他一块,一面上楼,一面吮着糖的滋味。
“你真像个大口袋。”他吃饱了以后才向我说。
同时我打量着他,也非常不像样。他的帽子仅仅扣住前额,后脑勺被忘记似的,离得帽子老远老远的独立着。很大的头,顶个小卷沿帽,最不相宜的就是这个小卷沿帽,在头顶上看起来十分不牢固,好像乌鸦落在房顶,有随时飞走的可能。别人送给他的那身学生服短而且宽。
走进房间,像两个大孩子似的,互相比着舌头,他吃的是红色的糖块,所以是红舌头,我是绿舌头。比完舌头之后,他忧愁起来,指甲在桌面上不住地敲响。
“你看,我当家庭教师有多么不带劲!来来往往冻得和个小叫花子似的。”
当他说话时,在桌上敲着的那只手的袖口,已是破了,拖着线条。我想破了倒不要紧,可是冷怎么受呢?
长久的时间静默着,灯光照在两人脸上,也不跳动一下,我说要给他缝缝袖口,明天要买针线。
关了灯,月光照在窗外,反映得全室微白。两人扯着一张被子,头下破书当作枕头。隔壁手风琴又咿咿呀呀地在诉说生之苦乐。
马蹄打在街石上嗒嗒响声。每个院落在想象中也都睡去。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写道,因为郎华有了工作,“我”心中特别愉快,嘴里唱着歌,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B.本文的语言直率质朴、不加雕饰,这种风格和作者的代表作《呼兰河传》一样,都显示了其创作技巧的成熟。
C.文章结尾两段的环境描写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巧妙地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渲染出冷清、幽静的氛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D.文章写一对年轻人,也提到“满城市的人家”“洋车夫和工人”“小油匠”等,以此展示了中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劳苦大众的艰难生活。
(2)文章写两人吃饭时遇到抱着孩子的妇人在乞讨并对这一场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3)有评论说,萧红描绘年轻情侣艰窘的生活,但处处洋溢着乐天知命和奋发进取的精神。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组卷:12引用:3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送入太空。这意味着,我们离实现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越来越近。
2022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30年来,①_____。“神舟”问天、“嫦娥”揽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我们把对宇宙的无尽探索②_____,不断在穹顶之上刷新中国速度,创造中国奇迹,谱写中国航天新篇章。
自2003年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开始,我国的每一次载人飞行都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问天逐梦的时候,不仅在于每一位航天人旷日持久的付出,更在于飞天时分。飞天一瞬激动人心,殊不知,③_____,背后都是无数航天人潜心科研攻关、勇攀科技高峰的辛勤奋斗。在实验室、在发射场、在茫茫大漠,中国航天人用汗水和智慧、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格局和境界、用对祖国的忠诚热爱和对“航天梦”“强国梦”的不懈追求,铸就了中国航天的一次次壮举。这一次,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仍将继续谱写飞天乐章,创造飞天奇迹。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以中国航天为代表,很多大国重器的名字都充满了诗意,体现了传统智慧与未知探索的“浪漫”,比如,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就取自中国古代传说,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表达了中国人“奔月”的决心。请你举出两例大国重器的名字,并分析其文化渊源及内涵。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组卷:2引用:1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我是云南的,云南怒江的。怒江泸水市,泸水市六库。六库傈僳族,傈僳族是这样叫……”自云南小伙在快手上喊麦走红之后,大家纷纷填上各地方言,来介绍自己的家乡,流量疯涨。然而,也有人对此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他们认为,不少小镇喊麦青年以怪异的言行举止来博取眼球,是靠着“审丑”崛起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种审美品位的倒退,是对地方文化的亵渎。
材料二:文艺应回到现实大地,回到生活沃土,回到文艺自身规律和审美品质中来,回到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回到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回到新时代的文化价值观中来。
——李震《审美畸变与培元固本》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以“文化与审美”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0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