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发布:2024/10/18 0:0:1

一、基础积累(共8分)

  •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石树围屋虽靠山朝水,但充满江南水乡的灵秀。①          ,流经新妙湖奔向浩瀚的鄱阳湖。屋后山峦迭翠,翠竹成荫。抬眼望去,雨后的阳储山云雾飘渺宛如仙境,山上的茶叶绿得喜人,似绿色的海洋。站在村前眺望,(肥壮/肥沃)的水田绿油油,一望无际。好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虽然经历了近300年的风风雨雨,围屋依然不失当年的雄姿大气,亦如建造时的精致美好。廊檐门窗,(富丽堂皇/雕梁画栋),通道幽深,迂回曲折,进得圈内,如入迷宫。②          。村民透过天井,看风霜雨雪,看日月更替。往事如烟,沧海桑田,一代代人把岁月镌刻进大宅院的年轮。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阳湖(pó) 山峦迭翠
    B.望(tiào) 云雾飘渺
    C.成(yīn) 宛如仙境
    D.刻(juàn) 沧海桑田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肥壮 富丽堂皇
    B.肥壮 雕梁画栋
    C.肥沃 雕梁画栋
    D.肥沃 富丽堂皇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屋前清亮的小河环村流过 ②一处大宅院就是一个村庄
    B.①屋前清亮的小河环村流过 ②一个村庄就是一处大宅院
    C.①屋前环村流过的小河清亮 ②一处大宅院就是一个村庄
    D.①屋前环村流过的小河清亮 ②一个村庄就是一处大宅院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石树围屋虽靠山朝水,可充满江南水乡的灵秀。
    B.石树围屋靠山朝水,因此充斥江南水乡的灵秀。
    C.石树围屋因靠山朝水,充斥江南水乡的灵秀之气。
    D.石树围屋靠山朝水,充满江南水乡的灵秀之气。

    组卷:4引用:1难度:0.9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移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有删改)【注】①巳:巳时,约为上午九时至十一时。酉:酉时,约为下午五时至七时。②是夕好名:七月十五这天夜晚,人们喜欢这个名目。③燎:火把。④皂隶:衙门的差役。⑤靧面:洗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得有此人 更:更加
    B. 客:客居
    C.皂隶喝道 去:离开
    D.之浅斟低唱者出 向:原来
    (2)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二鼓以前。
    A.蒙辞军中多务。
    B.其境过清。
    C.去六月息者也。
    D.而安陵五十里之地存者。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都写夜游西湖,【甲】文重点描写西湖看雪景的经历和见闻;【乙】文描写了西湖七月半白天的热闹与晚上清幽的情景。
    B.【甲】文中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形象;【乙】文第一段中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的角度写出了场面的嘈杂,表达了作者游西湖愉悦的心情。
    C.两文描写的季节大不相同,故游览人一多一少,对比鲜明。
    D.【甲】文用“独往”表现作者孤高的情趣,【乙】文一方面表现形形色色的人物享受西湖美好生活的乐趣,一方面写文人雅士在众人散尽后享受西湖月夜的清雅情趣。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组卷:9引用:1难度:0.5

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

  •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听蝉
    聂鑫森
          ①年近古稀的高小蝉,还是那么喜欢听蝉的鸣叫声。
          ②酷夏的中午,太阳火辣辣的,社区安静极了,蝉就叫得格外急格外响亮。
          ③她家住在五楼,楼前楼后栽的是垂柳,蝉声听得很真切。她可以近听,也可以远看。不远处是一个健身坪,放置着单杠、双杠、秋千架、拉力器之类的健身器具,住在一楼的人家,往往把洗了的被单、衣服、裙子晾晒在上面。
          ④她是一个国画家,专攻工笔花鸟草虫,出版过画册多种,在国内外举办过很有影响的个人美展,声名赫赫。她画的蝉最为人称道,不但工细,还带着一种女性的柔情和清高自许。唐代骆宾王《狱中咏蝉》,她是百读不厌,“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俨然是她的心语。
          ⑤父亲赐她的姓名是高小禅,她在画蝉有体悟后,改为高小蝉。她爱画蝉、听蝉。她恋过爱,但至今仍是无牵无挂一个人。“性本洁来还洁去”,天下肯定有好男子,只是她没有碰到过!一晃她就退休了,退休和在职对她来说,都一样,每日要做的事依然是画画和读书。夏秋时节,多一件事:不午睡,听蝉。听蝉时,她的眼睛看着健身坪晾晒的衣物,特别是女性的裙子,美丽的款式和色彩,给她很多联想,脸上便泛起淡淡的红晕。
          ⑥这天中饭后,高小蝉又坐在窗前听蝉。社区的路上没有车轮声,健身坪上除了晾晒衣物的各种色块,静寂无人。“知——知;知——知……”
          ⑦忽然,高小蝉看见一个男子走进了健身坪。他蓄着平头,粗胳膊粗腿;上穿黑汗衫,下穿蓝布工作裤。他在衣物之间慢慢巡走,顺便翻动一个一个的色块。当那汉子拿起一条粉红色的连衣裙,高小蝉飞快地用手机拍了下来。她想:他是冒着烈日来为妻子收晒干了的裙子。汉子把裙子折好,夹在腋下,飞快地走了。
          ⑧下午,高小蝉在一张画好的《柳蝉图》下方的草地上,添了很小的一个粉红色块,依稀可看出是一条裙子,这构图很柔美。
          ⑨暮色四合时,高小蝉出门散步,走到健身坪时,听到三五成群的人在议论:有人偷走了女人的一条粉红色连衣裙,女人偷裙子是贪小便宜,男子偷裙子恐怕是变态。
          ⑩高小蝉突然觉得热血冲向头顶,她最恨这种男人!急匆匆回到家里,她将手机拍的照片,发给了社区物业管理办公室的负责人!
          ⑪两天后,派出所依照高小蝉的实拍照片,把案子破了。作案人叫刘禾,是住在社区外出租屋的一个农民工,靠在码头当装卸工的菲薄工资养活一家三口。妻子带着个才一岁的孩子,没法子去干活赚钱。民警去查抄赃物时,出租屋内家徒四壁,妻子病歪歪的,孩子也是蔫蔫的。汉子主动拿出裙子,哭着说:“妻子跟着我受苦,过几天是她的生日,我想送条裙子作礼物。可我买不起,连孩子要买奶粉都没有钱,我就动了偷裙子的念头。我认错,我认罚,只是莫让我去坐牢,我一天不赚钱,他们母子就惨了。”
          ⑫汉子没有被抓去拘留。
          ⑬高小蝉闻说此事后,心痛彻骨。她不知道她错在哪里,拍照前的钦佩和发寄照片时的愤怒,是出于什么莫名其妙的心境?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她让这个家庭小小的美好愿望破灭了。现在她再听蝉声,是另一种心情,正如古诗词所言,是“风急蝉声哀”,是“不堪蝉鬓影,来对白头吟”。她不想再画蝉了,也不想再听蝉了。
          ⑭隔三差五,高小蝉去刘禾家送奶粉送肉食送水果,和刘禾的妻子聊家常,逗一逗那个可爱的孩子。
          ⑮有一次去刘家,高小蝉当着刘禾小两口的面,说:“我想请你们帮个忙,不知行不行?”
          ⑯刘禾说:“高老师,我们非亲非故,你对我们太好了,你只管吩咐。”
          ⑰高小蝉说:“我是一个孤老婆子,我想请刘夫人,每隔三天,到我家来搞一次卫生,算一个工作日,九点钟来,下午四点归,在我这里吃中饭,日工资两百元。”
          ⑱刘禾说:“她带着孩子,怎么能做事?再说搞卫生没多少事可做,你定的工钱太高了。”
          ⑲“她做事时,孩子由我来带。工钱就这个数,不能再少。明天就开始吧。”
          ⑳高小蝉觉得日子过得有意思了,刘禾夫妇叫她“高妈妈”,孩子结结巴巴叫她“奶奶”,她突然有了“家”的感觉。
          ㉑转眼就立秋了,“秋老虎”厉害,到处火流奔涌。高家的客厅里开着空调,窗户紧闭,很凉爽。刘禾的妻子在揩抹地板,高小蝉抱着孩子退让着站到窗户边。孩子突然用手指着窗外,哇哇地叫。
          ㉒高小蝉惊奇地问:“他说什么?”
          ㉓“高妈妈,他听见蝉叫了,高兴哩!我们住的出租屋旁边,也有柳树也有蝉叫。”
          ㉔“这孩子,听力不错——”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23年2月,有删改)(1)高小蝉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他蓄着平头,粗胳膊粗腿;上穿黑汗衫,下穿蓝布工作裤。他在衣物之间慢慢巡走,顺便翻动一个一个的色块。
    (3)“蝉”这个意象在小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4)有人说第㉑-㉔段是闲话,因为文章到⑳段已经让我们看到一个美好的结局,建议删除这几段。你认为删掉和保留哪个效果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组卷:16引用:1难度:0.5

五、写作(4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土地与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时候/当道路与道路被水截断了的时候/智慧的人类伫立在水边/于是产生了桥/苦于跋涉的人类/应该感谢桥啊/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连系/桥是河流与道路的爱情/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站/桥是乘船者与步行者挥手告别的地方。
    (艾青《桥》)      “桥梁”是架在水面上或空中以便行人、车辆等通行的构筑物,也比喻能起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
    (《现代汉语词典》)
          桥,在你面临悬崖峭壁时,能帮助你横渡天险;在你面临急流险滩时,能帮助你到达彼岸;当你迷失方向而驻足不前时,能引领你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景……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选好角度,题目自拟;
    (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组卷:4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