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 三峡》2021年同步练习卷(15)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课内阅读
-
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甲]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A]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欣然起行 欣然: ②属引凄异 属引: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康乐以来 B.相与步于中庭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五色交辉 疏条交映 D.四时俱备 有时见日
A.[甲]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层层叠叠的岩石和山峰,遮天蔽日,从正午到半夜,都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理解:此句是对三峡的整体描绘。“隐天蔽日”从正面写出悬崖峭壁的高峻,“不见曦月”从侧面体现了三峡的雄伟。
B.[乙]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理解:此句是作者的夜游感慨,月夜常有,竹柏也常见,只有作者和友人张怀民这样的闲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美妙。
(4)两篇文章中[A][B]两处画线语句,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组卷:131引用:3难度:0.5 -
2.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略无阙处(
②自非亭午夜分(
③虽乘奔御风(
④哀转久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4)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
(5)春冬之时,三峡清奇秀脱,深幽隽逸,趣味良多。请从第3段中找出一处描写“趣景”的句子,并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组卷:17引用:1难度:0.5 -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略无阙处 ②清荣峻茂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组卷:13引用:2难度:0.7 -
4.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沿溯阻绝
②属引凄异
(2)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早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组卷:27引用:2难度:0.5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画横线实词的含义:①沿溯阻绝 ②属引凄异 ③回清倒影 ④略无阙处
A.何陋之有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鞭数十,驱之别院
(3)下面一段文字是对我国享有盛名的“三峡景观”的描绘,其中搭配和衔接不恰当的一句是
A.有人说,三峡像一轴展不尽的山水画卷。
B.也有人说,三峡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长廊。
C.依我们看,三峡倒更像一部辉煌的交响乐。
D.它由“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这三个具有各自不同旋律、节奏的优美的画面组成。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组卷:67引用:2难度:0.7 -
6.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
③良多趣味(
④属引凄异(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作者写三峡秋天的景象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4)从全文看,文末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组卷:9引用:1难度:0.5 -
7.文言文阅读,回答问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沿溯阻绝
②素湍绿潭
③属引凄异
④不以疾也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B.全文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
C.文章用“寒”“肃”“哀”等词,写出三峡的秋天充满了清幽秀丽之美。
D.本文多用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请概括三峡景物的总体特征,并另写一句本文之外的描写山或水的诗词。组卷:95引用:2难度:0.9 -
8.(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虽乘奔御风 猛浪若奔 B.良多趣味 此皆良实 C.飞漱其间 其真无马邪 D.属引凄异 召令徒属曰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的语言精准凝练,如:“隐天蔽日”中的“隐”“蔽”写出了山峰高耸入云、遮天蔽日的特点。
B.选文先总写概貌,重点写山,再分写四季、重点描写每个季节水的特点,景物特征鲜明,历历如绘。
C.选文既写了柏树生于山峰的静景,又写了悬泉瀑布冲荡于山峰之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D.选文作者对三峡描写比较客观,作者情感没有直接表述出来,但我们仍能体会到作者的欣赏之情。组卷:122引用:2难度:0.5 -
9.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②则素湍绿潭
③良多趣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记述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
B.本文结尾引用渔歌,渲染了三峡秋季萧瑟、凄清的氛围,以及渔民生活的艰辛。
C.文章分别按照四季变化的顺序对春冬之景、夏水、秋景进行具体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三峡山光水色的热爱。
D.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用语言简意亥,描写情景交融,生动传神。组卷:5引用:1难度:0.5
二、对比阅读
-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乙)《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①,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象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①纡曲:迂回曲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或王命急宣 或:
②属引凄异 引:
③至峡口百许里 许:
④此其一也 此: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象类
B.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象类
C.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象类
D.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象类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冷冷不绝。
(4)乙文中的“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这句话,与《三峡》一文中的哪些句子意思相同?请简要分析二者写法上的相同之处。组卷:11引用:1难度:0.2 -
11.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①,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其石采色形容②,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③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节选自袁山松《宜都记》)
【注】①纡曲:迂回曲折。②形容:形态。③践跻:登临。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或王命急宣
②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对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两处。
猿 鸣 至 清 山 谷 传 响 泠 泠 不 绝
(4)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写猿,甲文重在写猿声凄异,突出三峡秋天景色的凄美,乙文重在写猿声不断,突出三峡的勃勃生机。
B.甲文从猿鸣声中侧面表现出人们生活的不幸,寄托了作者的哀思,乙文写出了作者在旅行过程中看到各种景象的欣喜之情。
C.甲乙两文都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来记叙三峡,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甲文作者没有去三峡,而是在乙文的基础上加工而成《三峡》,但是甲文却能将不同的语言转化为不同的情调,把强烈的意趣统一起来。
(5)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峡的水,但水的特点不尽相同,请你结合两个文本内容,指出不同之处。组卷:54引用:2难度:0.5 -
12.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 溯:
②属引凄异 引:
③不及返顾 顾:
④遂从三姑又上半里 遂: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组卷:9引用:1难度:0.5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迭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有删减。)【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
②属引凄异
③哀转久绝
④黄牛如故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3)【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
(4)【甲】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何作用?组卷:54引用:2难度:0.5
二、对比阅读
-
38.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二)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开,暗彻山南,有门像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文,类牙形,并以物像受名。此二山,楚之西塞也。水势急峻,效郭景纯《江赋》曰:“虎牙桀竖①以屹翠②。荆门阙竦而盘薄③,围渊九回以悬腾,湓④流雷响⑤而电激者也。”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有改动)【注】①桀竖:像小木桩一样竖立。②翠(如):险峻。③盘薄:宏大而雄伟。④湓(pén):水涌溢。⑤响(hǒu):轰鸣。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有时朝发白帝/野芳发而幽香
C.空谷传响/行深山巨谷中
D.故渔者歌曰/温故而知新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有人评说段(一)的写景“次序分明”,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语段(一)描写三峡景致的层次思路。
(4)语段(一)和语段(二)末尾都有引用之语,请分别简析其作用。组卷:446引用:4难度:0.4 -
39.文言文阅读。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灔澦堆③。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灔澦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甲]文段的作者是
(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
②不以疾也
③林寒涧肃
④发大溪口
(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4)[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灔澦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
(5)[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6)[甲][乙]两个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组卷:64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