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五中高二(上)开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6 1:30: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法律与文学”是滥觞于美国法学院的一个激进的法理学派。他们的研究围绕着两个基本问题展开:文学中的法律和作为文学的法律。前者讨论的主要是讲述所谓“法律故事”的文学文本对法律学界的价值。后者则侧重讨论文学批评理论对法律文本的作用。
          谈及“文学中的法律”,有教养的法律专家,总觉得文学可以填补法律的不足。这是因为它上演的是一幕幕具体、生动而典型的,直接诉诸读者的伦理意识和同情心的“人间喜剧”。例如,没有哪一部法律史可以像狄更斯的《荒凉山庄》那样深刻地揭露出十九世纪英国大法官法庭,那令当事人家毁人亡的繁复程序。而在诸如《偶林外史》和《红楼梦》这样的中国古典小说中,也有不少针对古代法律制度的颇具批判性的情节。
          可是文学名著中的法律故事有个特点,就是法律往往做了助纣为虐的工具,司法执法者更鲜有正面的形象。从古希腊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笔下黄蜂般贪婪、丑态百出的雅典陪审员,到莎士比亚的名句“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律师杀个精光”;从卡夫卡《流放地》里那架荒诞恐怖、不听指令自行审判一切的杀人机器,到加缪的“局外人”默而索“被控杀人,只因在母亲下葬时没有哭而被处决”;从窦娥的六月雪到林冲的“逼上梁山”。在这些文学作品的叙事过程中,古今中外的司法制度无不残害忠良,从业人员个个都是贪官污吏。倘若这样的作品能唤醒法律家读者的同情心和道德责任感,促使他在运用法律解决纠纷时“想象他人别样的宇宙”,读法律故事便是件大好事,值得提倡。
          但文学真的能够提供法律从业者所需的具体的理想与智慧吗?文学中的法律故事再上纲上线,也无非是说它能够如史诗一样,表现一般的真或人性的本质矛盾;对于法律家面临的一个个具体的伦理问题,例如律师的保密义务与维护公众利益的冲突这样的问题,却不可能讲出具体的道理。
          不同于“文学中的法律”,“作为文学的法律”的核心问题则是指向法律文本的传统阅读策略的。“法律与文学”论者认为,法律的制定、解释与使用不可能完全陷入“客观”的“理性”分析,而必须考虑当事人和社区公众主观上的阶级、种族、性别等意识导向和心理承担。现代书面记载的法律的各个环节,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文本的阅读而运作的。因此论者强调,“文学理论”有关文本阅读的相关学术讨论应该得到法律学界的重视。
          但是,该学派的学者也注意到,法官在解释法律时,一般都尽量避免明显地背离业已“确立”的立法意图和基本原则。因此,仅就法律从业者专业化的法律解释而言,法律文本似乎并没有“降格”到文学文本而开放阅读。与基本上属于个人活动的文学解释不同,现代法律的解释在多数情况下离不开国家权力的支持,必然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文学故事尽可以批判法律制度、暴露为之扭曲的人性,但对于已经占领并支配着我们这个“文本世界”的代表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法治话语而言,文学解释只能是一个“反叙事”的角色;反衬出法律解释的所谓的“理性”和“科学”。
    (摘编自冯象《木腿正义:法律与文学论集》)材料二;
          由于“法律与文学”本身的特点,它很难像法理学的其他流派一样引介到中国来。
          引介“作为文学的法律”是有困难的。因为这不仅需要了解西方的文学作品和有关的西方法律文本,还需要了解一整套西方的文学批评理论,将之与中国法律相结合。但是,这里有许多问题。
          一方面,中国没有类似英美国家那样的判例法传统。因此,她既没有那么多可以作为故事并且是法律学界共同并长期关注的司法案例,也没有那种长期受共同关注而可以作为文学作品阅读的精彩司法意见。而当不同人运用不同理论分析不同文本的时候,我们就根本看不出理论的意义。
          另一方面,由于制度差异,法律解释的问题在中国和其在美国法律中具有的司法意义有所不同。美国宪法极少修改,而社会却在不断变化。要用一个长期固定的文本解决不断出现的新案件,“解释”自然就成为一个各方利益攸关的问题。相比之下,中国的立法体系被赋予了更多的主动权,有权直接“规定”或“具体化”其含义,未必需要在原有意义上进行“解释”。法律语词在一个文化元素杂糅的移民国家,才会变得含义模糊,需要更多的解释;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对传统儒家文化和新时代民族精神极具认同感的社会,法律解释的任务就没有那么重要,相关执法部门大可不必那样倚重法律解释。
          于是,美国“法律与文学”学派的双股剑还没出手,“作为文学的法律”这一柄就在中国卷了口,剩下的一柄是“文学中的法律”。也许这比较容易?毕竟中国是一个文学传统悠久的国家!但是,同西方文学相比,中国文学长期以抒情为主。抒情性作品更侧重个人感触,主观性较强;而以小说、话本和戏剧为代表,更能反映社会风貌的叙事文学则相对较少,且发生时间晚近,尚且需要一定的经典化过程。
    “法律与文学”运动是附着于西方经典文学文本之上的。而知识与理论实践的地方性,在文学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其长期没能真正进入中国的最根本原因。
    (摘编自苏力《在中国思考法律与文学》)(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本身的批判性和它对人性的探寻,在法治话语面前,可以说毫无用处。
    B.法理学其他流派被引介到中国时,不需要处理知识与理论实践的本土化问题。
    C.具有被法律界长期共同关注的判例是使文学理论对法律阐释产生价值的前提。
    D.材料二将国内外的法律体系进行了比较,意在凸显我国法律体系的制度优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律从业者即使研究文学作品中一幕幕具体的“人间喜剧”,也未必就能将“情感与理智”结合起来,认识到理论的不足。
    B.专业化的法律解释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学阐释,因为现代法律的解释并不是完全个人化的,应尽量遵循代表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已确定的立法意图与基本原则。
    C.在中国,相较于缺少判例传统和制度条件的“作为文学的法律”,“文学中的法律”只要经过相关叙事性文学作品的经典化过程,就能被更容易地引介到中国。
    D.“法律与文学”运动长期没能进入中国的重要原因就是该学派所依托的西方经典文学文本具有突出的地方性特征。
    (3)下列属于“作为文学的法律”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A.通过分析宋代官吏“司法”判决书写作中有明显文学追求或有“玩文学”之嫌疑的“花判”,探究中国古代司法判决的风格与精神。
    B.通过分析鲁迅的经典小说《阿Q正传》中所涉及的民法问题,指出用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分析涉法文学的诸多弊端。
    C.用“以文证史”“诗史互证”的方法,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发掘出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有关的史料,完善中国法治史研究的文献基础。
    D.以“琼瑶诉于正《宫锁连城》抄袭《梅花烙》”一案为例,分析具体司法程序中对此类作品进行著作权侵权判定的有效方法。
    (4)材料一对例证法的运用颇具特色,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红楼梦》能否作为中国法理学界引介“法律与文学”学派相关理论的文本依托?请结合材料和《红楼梦》的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组卷:4引用:1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龙须沟(节选)
    老舍
    [提示]话剧《龙须沟》以主人公程宝庆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解放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的故事为主线,描述了北京一个小杂院四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节选部分的故事发生在1950年初夏。
    [娘子由外面匆匆走来。
          二春    娘子,看见二嘎子没有?
          娘子    怎能没看见?他给我看摊子呢!
          大妈    他荒里荒唐的,看摊儿行吗?
          娘子    现在,三岁的娃娃也行!该卖多少钱,卖多少钱,言无二价。小偷儿什么的,差不离快断了根!
          (低声)听说,官面上正加紧儿捉拿黑旋风。一拿住他,晓市就全天下太平了,他不是土匪头子吗?
          哼,等拿到他,跟那个冯狗子,我要去报报仇!能打就打,能骂就骂,至不济也要对准了他们的脸,啐几口,呸!呸!呸!偷我的东西,还打了我的爷们!
    [程疯子慢慢地由屋中出来。
          二春    疯哥,你在家哪?
          疯子    有道是,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娘子    又是疯话!我问你,你这两天又怎么啦?
          疯子    别瞪眼!我就怕吵架!我呀,有了任务!
          二春    疯哥,给你道喜!告诉我们,什么任务?
          疯子    民教馆的同志找了我来,教我给大家唱一段去!
          二春    那太棒了!多少年你受屈含冤的,现在民教馆都请你去,你不是仿佛死了半截又活了吗?
          娘子    对啦,疯子,你去!去!叫大家伙看看你!王大妈,二姑娘,有钱没有?借给我点!我得打扮打
    扮他,把他打扮得跟他当年一模一样的漂亮!
          疯子    我可是去不了!
          二春    怎么?怎么?
          娘子    怎么?怎么?
          疯子    我十几年没唱了,万一唱砸了,可怎么办呢?
          娘子    你还没去呢,怎就知道会唱砸了?
          疯子    还有,唱什么好呢?
          二春    咱们现编!等晚上,咱们开个小组会议,大家出主意,大家编!
          疯子    难办!难办!
    [四嫂夹着一包活计,跑进来。
          四嫂    娘子,二妹妹,黑旋风拿住了!拿住了!
          娘子    真的?在哪儿呢?
          四嫂    我看见他了,有人押着他,往派出所走呢!
          娘子    我啐他两口去!
          二春    走,我们斗争他去!把这些年他所作所为都抖漏出来,教他这个坏小子吃不了兜着走!
          娘子    疯子,你也来!
          疯子    (摇头)我不去!
          娘子    那么,你没教他们打得顺嘴流血,脸肿了好几天吗?你怎这么没骨头!
          疯子    我不去!我怕打架!我怕恶霸!
          娘子    你简直不是这年头儿的人!二妹妹,咱们走
          二春    走!(同娘子匆匆跑去)
          疯子    (独自徘徊)天下是变了,变了!你的人欺负我,打我,现在你也掉下去了!穷人、老实人、受委屈的人,都抬起头来;你们恶霸可头朝下!哼,你下狱,我上民教馆开会!变了,天下变了!必得
    去,必得去唱!一个人唱,叫大家喜欢,多么好呢!
    [狗子偷偷探头,见院中没人,轻轻地进来。
          狗子     (低声地)疯哥!疯哥!
          疯子    谁?啊,是你!又来打我?打吧!我不跑,也不躲!我可也不怕你!你打,我不还手,心里记着你;这就叫结仇!仇结大了,打人的会有吃亏的那一天!打吧!
          四嫂    (从屋中出来)谁?噢!是你!(向狗子)你还敢出来欺负人?好大的胆子!黑旋风掉下去了,你不能不知道吧?好!瞧你敢动他一下,我不把你碎在这儿!
          狗子     (很窘,笑嘻嘻地)谁说我是来打人的呀!
          四嫂    量你也不敢!那么是来抢?你抢抢试试!
          狗子    我已经受管制,两个多月没干“活儿”了!
          四嫂    你那也叫“活儿”?别不要脸啦!
          狗子    我正在学好!不敢再胡闹!
          四嫂    你也知道怕呀!
          狗子    赵大爷给我出的主意,教我到派出所去坦白,要不然我永远是个黑人。坦白以后,学习几个月,
          出来哪怕是蹬三轮去呢,我就能挣饭吃了。
          四嫂    你看不起蹬三轮的是不是?反正蹬三轮的不偷不抢,比你强得多!我的那口子就干那个!
          狗子    我说走嘴啦!您多担待!(赔礼)赵大爷说了,我要真心改邪归正,得先来对程大哥赔不是,我打过他。赵大爷说了,我有这点诚心呢,他就帮我的忙;不然,他不管我的事!
          四嫂    疯哥,别光叫他赔不是,你也照样儿给他一顿嘴巴!一还一报,顶合适!
          狗子    这位大嫂,疯哥不说话,您干吗直给我加盐儿呢!赵大爷大仁大义,赵大爷说新政府也大仁大
    义,所以我才敢来。得啦,您也高高手儿吧!
          四嫂    当初你怎么不大仁大义,伸手就揍人呢?
          狗子    当初,那不是我揍的他。
          四嫂    不是你?是畜生?
          狗子    那是我狗仗人势,借着黑旋风发威。谁也不是天生来就坏!我打过人,可没杀过人。
          四嫂    倒仿佛你是天生来的好人!要不是而今黑旋风玩完了,你也不会说这么甜甘的话!
          疯子    四嫂,叫他走吧!赵大爷不会出坏主意,再说我也不会打人!二四嫂那不太便宜了他?
          疯子    狗子,你去吧!
          四嫂    (拦住狗子)你是说了一声“对不起”,还是说了声“包涵”哪?这就算赔不是了啊?
          狗子    不瞒您说,这还是头一次服软儿!
          四嫂    你还不服气?
          狗子    我服!我服!赵大爷告诉我了,从此我的手得去作活儿,不能再打人了!疯哥,咱们以后还要成
    为朋友呢,我这儿给您赔不是了!(一揖。搭讪着往外走)
          疯子    回来!你仲出手来,我看看!(看手)啊,你的手也是人手哇!这我就放心了!去吧
    [狗子下。
          四嫂    唉,疯哥,真有你的,你可真老实!
          疯子    打人的已经不敢再打,我怎么倒去学打人呢!(入室)
    (有删改)[注]①民教馆:民众教育馆,负责开展群众文化活动。②“活儿”:偷窃。
    (1)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娘子不再担心小偷、地痞偷抢,放心让二嘎子看摊子,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风气正在转变、新秩序正在形成的社会现实。
    B.听到程疯子说去不了民教馆,二春、娘子同时连问“怎么?怎么?”,写出二人对程疯子的关切,也可看出邻里之间的和睦。
    C.“夹着一包活计,跑进来”,借四嫂上场动作,写其勤劳直爽特点,传达出她得知恶霸被抓的兴奋与向大家传递消息的急切。
    D.“低声地”“笑嘻嘻地”“一揖”等舞台说明交代了狗子向疯子道歉时的神态、动作,表现出狗子改造自己的自觉性与诚意。
    (2)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构思巧妙,借未出场的恶霸黑旋风串联多个场景,推动剧情发展,写出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打黑除恶带来的新变化,从而突出戏剧主题。
    B.剧中独白能多维度展现人物性格,程疯子独自徘徊时的一段话,写出了他对时代新变化的喜悦,更表现了他害怕恶霸、不敢当面斗争的懦弱性格。
    C.戏剧善用语言刻画人物,狗子上场时,疯子说“谁?啊,是你!”,四嫂说“谁?噢!是你!”,一字之差,一标点之别,尽显人物不同的内心情感。
    D.剧中的台词极具个性与地方特色,如“抖漏”“碎在这儿”“加盐儿”“玩完了”等,在展现人物性格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浓郁的北京味。
    (3)戏剧冲突是戏剧中矛盾的表现,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本文围绕程疯子写了哪些冲突?请简要概括。
    (4)现代文艺理论家周扬称赞“啊,你的手也是人手哇!”这句台词“有斤两”,请谈谈你对这句台词的理解。

    组卷:58引用:28难度:0.6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班)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著述意。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固又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迷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遗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诏以谴责兢,抵主者吏罪。
          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议者威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呜呼,古人所以致论于目睫也。
    (节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
    【注】①抑抗:缩小与夸张。②亹亹(weǐ):不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化常识看,句中的“永平”“建初”等年号表示时间,所以“固自永平中始”与“至建初中”后都应该断开。
    B.从句意看,“潜精积思二十年”是“诏的具体内容,所以“受诏潜精积思二十年”是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
    C.从语法角度分析,“重”形容词用作动词,作“当世”的谓语,与“其书”构成动宾结构,故“其书”后要断开。
    D.从句间关系看,“重其书”是“当世”“莫不讽诵焉”的原因,所以“莫不讽诵焉”前应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尧是传说中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史记》记载其为“五帝“之一,是儒家推崇的圣明君主。
    B.宾客是指古代同宗族出身的或投靠依附王侯贵族并为其效命的门客,文中指窦氏的族人。
    C.《汉书》是中国第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D.论是附在史传后面的评语,多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有时也是作者的讽喻或感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聪颖多才,年轻有为。他九岁时就能写诗作文,长大后博览群书,不拘泥于一家学说;刚成年就向刘苍荐才并被接纳。
    B.班固经历磨难,矢志修史。他被人举报私修官吏而遭遇了牢狱之灾;在班超营营救澄清冤情后,被皇帝召到校书部继续著书。
    C.班固潜心著述,享誉当时,他追溯记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撰写他们的本纪,人们称赞他与司马迁都具有优秀史官的才能。
    D.班固治家无方,牵连被害。班固疏于管教家人,因奴仆醉酒冒犯种兢而被其怀恨在心,后来遭到种兢挟私报复,被害致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著述意。
    ②会南匈奴掩破北庭,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5)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汉书》的优点和不足。

    组卷:13引用:5难度:0.4

  • 9.在《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大姐儿”生了痘疹后,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一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一面又拿大红尺头与奶子丫头亲近人等裁衣。外面又打扫净室,款留两个医生,轮流斟酌诊脉下药,十二日不放家去。”
    (1)这段话是小说中哪个人物安排的?
    (2)在这些处置措施中,哪些地方恰好符合了现代科学防疫知识?请简要分析。

    组卷:87引用:42难度:0.8

四、写作(60分)

  • 10.写作。
          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暴雨开始,这是郑州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大量房屋、农田被洪水淹没,交通瘫痪,很多人被困,也有许多人因为这场天灾失去了生命。微博热搜也从明星事件转换为“河南暴雨互助”话题,远在千里的人转发求救信息,就近的人参与到救援行动中,中国各地的人团结一心一直帮助河南人民抗灾,灾难面前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善良和互帮互助的团结力量。但救灾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类不和谐现象,一批“网红”打着救灾的旗号到灾区追求“流量”,既没有真心实意帮助救灾,反而给专业人员的救灾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
          救灾过程中有正能量也有负面信息,针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联系你的体验写一段文字。要求不少于800字。

    组卷:3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