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5/1/8 0: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小说描写中的“风景”,是小说叙事中的细部元素。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景色、背景、环境及空间指涉的状态,是人为加工、记录和描绘叠加起来的景观及其独特存在。风景收录于人的眼中也投影到人的心灵底片,成为主体情感与精神的镜像。作家书写风景的过程,是与自然相拥、交融,实现叙述本体意义重构的过程,当然,也是在自然中发现自我、认知自我、确认自我甚至是净化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风景描写是作家灵魂的勘探仪,发现了怎样的风景、如何呈现风景、表现出与风景怎样的胶着度,是阐释作家精神向度和人文情怀的重要参照物。风景描写同时也是我们触摸作家的心灵脉搏、与其完,成灵魂共舞的诗学路径。当我们与作家及其笔下的人物在这条小径相逢、相拥时,风景描写便可能达到审美至境。在任何时代,风景都是文学文本中无可替代的叙事要素,风景描写的“流失”,不仅意味着叙事的缺憾,同时也是人类放逐自然、走向孤独、失去精神和灵魂伴侣的危途。
    (摘编自张学昕《书写能触摸到时代气息的大风景“》)材料二:
          如何写风景?刘勰给出了答案:“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规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他又说:“窥情风重是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甲)刘勰从他所处的时代和文学发展状况出发,对于如何写风景给出了“绘形描声“的答案。
          随着时代、文学的发展,风景描写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小说中风景描写的变化最为明显。月诗歌和散丈不同,中国古典小说并不擅长写景,其风景描写大都比较空疏和呆板。这是中国古典小说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它们大都出于讲述需要,风景描写退居于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的背后。现代小说踪合了时歌、散丈风景搦写的特长,开始吸纳风景描写。这是现代小说有别于古典小说之处。老舍在风景描写上卓有创见,他指出了风景描写的披立价值和意义,把风景描写从背景中独立由来,使之其有独立的审美意义。老舍认为,风景描写能使故事更衅明更明确,同时,风景描写与故亨本身是大伪长在一起的、不可分割。老舍关于风景描写与小说叙述相融会的论述,是风景描写的重大突破。
          时于中国现当代小说来讲,写风景不是照相式地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授影取形,而应该像刘勰所言,“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以人物的情感为写景的出发点,把风景描写作为人物形彘塑造的重要方法。中国古典小说写蒙,讲究从“看”出发。茅盾认为,一段风景描写,如果只是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去欣赏去描写,那么风景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点缀。而如果通过作品中人物的瑕睛、从人物当时的思想情绪出发,去写出人物对于风景的感受,那么风景描写的价值和意义就8冬出来了。这是中国小说关于风景描写最具有民族特色的部分,它和西方小说中风景描写更倾向照相式的呈现方式有根本性的区别。
          另外,风景描写还要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风景描写为作家笔下人物的性格、命运提供了重要表现力,正因为有了风景描写,各个地方的人物性格和环境之间才能构成和谐的统一体。
          风景描写不仅是文学中所展现出来的自然、人文景观,而且和创作主体的价值观念紧密相连,也是对于中国优秀文学传统的传承,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也极具够明的时代特色。
    (摘编自周新民《风景描写:根植于出乡巨变与民族文化》)材料三:
          风景描写具有有机性。所谓风景描写的有机性,就是在进行风景描写时,要充分地建立它与小说文本之间的有机联系。只有需要风景描写时,才能进行相关的艮景描写;风景描写是小说文本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鲁迅名篇《故乡》的开头:“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堡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乙)无论是天气的“阴晦”.还是那“呜呜”响着的“冷风”,抑或是“苍黄”的天空与“萧索”的荒村,所有故乡冬日景象的描写文字,都精准地切合于第一人称叙述者那无比悲凉的心境。所谓的景由情生、情景交融,就是这个意思。相反地,同样是鲁退的名篇《狂人日记》,我们就很难找到风景描写的话语。因为如此一种日记体与情绪感的小说,根本不需要风景描写。由此可见,作家不会无缘无故地进行风景描写,或者说只是为了风景描写而风景描写,风景描写都服务于作品的艺术追束。
    (摘编自王春林《风景描写要服务于作品的艺术追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只有被作家收录眼中并经过加工、记录和描绘,才有可能映照作家的情感与精神。
    B.有意识主动进行风景描写并凸显其独立价值和意义,是中国现代小说有别于中国古典小说的重要体现。
    C.以小说中的人物为观察视角,重在体现其对风景的主观感受,是中国小说风景描写最显著的民族特色。
    D.作家不会无缘无故进行风景描写,因此小说中出现风景描写就能达到景由情生、情景交融的审美至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没有风景描写,读者就缺少了一条了解作者心灵情感的路径。
    B.《边城》中有关湘西风情的描述可以佐证老舍关于风景描写的论述。
    C.小说作家要想提高风景描写的审美境界,就要大量阅读诗歌和散文。
    D.材料二和材料三论述的重点虽不相同,但是都阐述了如何描写风景。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龚自珍:“西出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堕几榻前,不关风雨晴晦也!”
    B.郭晓平:“风景话语打造的背后,是重塑现代主体一一‘人’的诉求。”
    C.余秋雨:“自然的最美处,正在于人的思维和文字难于框范的部分。”
    D.齐格蒙特•鲍曼:“如果花园要使自己超越自然力量的法则,那么园丁的塑造意志便不可或缺。”
    (4)请分别说明材料中画横线的两处文字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5)如欲针对风景描写只是小说的“修饰性闲笔”的观点写一篇驳论文,请结合材料,列出要点。

    组卷:10引用:4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口(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布姆的春天
    格尼
          过红绿灯时,央金一眼看见布姆。
          原本,央金没来由地喜欢布姆灵巧机智的小脑袋,每次相遇总轻轻敲她额头,她也顺势挽着央金的胳膊,将小脑袋靠在央金肩上。可是,自从布姆管央金借钱以后,央金有点烦她。
          钱是两年前借的,那次是布姆叫央金吃饭,结账时布姆说钱没带够,借两千块用。央金没多想,毫不犹豫用微信转了钱。央金以为布姆很快会还钱,现在不需要现金,不需要见面,手机操作随时能捋。但布姆没转,聚会时也不提,像忘了这码率。央金不好意思要,心想如果忘了总有一天会想起来。
          两年了,布姆还没想起。时间越久,央金越不好开口。有时候央金想算了吧,就当没有过这两千块。可是,人奇怪,钱如果被贼偷去,也就不惦记了,被借走,反而总想着还有一笔钱在那。两千块,时不时让人疼一下,梗一下。
          这次央金没有弓起食指,没有敲布姆额头,任由布姆挽着胳膊,小脑袋靠过来。“阿姐,哎呀呀,又碰到了。”
          布姆是去学校接孩子。
          她们走的步游道,四月的杨树鲜绿闪亮,挤着一树挨一树的樱花。河里激流翻滚•,水声轰隆,再急的河流终归还是河流,可令人愉悦,加上粉得令人心颤的樱花,以及婉转悠扬的鸟鸣,四月实在不是办开口要钱这类俗事的季节。她们在樱树下站着,布姆忙着拍照,央金到嘴边的话没说出口。
          央金拉着布姆离开了那棵樱树。
    “现在钱真不禁用,物价涨太凶,康定啥都贵,我们两个吃顿饭要几百块。”夹金忽然说出这话,像做了亏心事,脸自顾红了,就偏头看树丛。“哦哟,好多鸟。“
    “呀嘿嘿,没办法,感情太好了。”布姆尖细的笑声从轰隆隆的水声中钻出来。
          有心人在出脚的石墙投放了麦粒、米饭、玉米饼之类的食物,树丛中的鸟前来啄食。有几只画眉围一起吃玉米饼,一只麻雀挤过来,插空啄一口,但画眉们紧紧围着,很少有空隙。有只大点的画眉不时啄一口返身给麻雀。央金惊呼:“啊,好有爱哦。”布姆呆呆盯着那只麻雀。
    “它为啥非要去当讨口子吃人家的,这边这么多吃的。”央金捡起另一个玉米饼扔给麻雀,麻雀飞走了,又飞回来,还挤在画眉那,时不时蹭一下大画眉的尾巴。
          布姆没说什么,默默朝前走。央金以为布姆听明白了关于钱的事,这时该趁热打铁。央金追上布姆,用力咳了咳。布姆看起来有些忧伤。
    “当阿姐的要说你了,年纪轻轻还是要去做事,闲久了越想闲,懒下去要不得
    “阿姐地,我不轻松啊,要管娃娃,要管老人,阿妈眼睛更糟糕了,越来越离不开人,我就算在家里当保姆也算赚钱嘛。”
    “我现在就想多赚钱,房贷太凶了,每月两千元,两千元啊!”
    “不说那些烦心事了,说点开心的。风景这么好,看,这几棵樱花全开了,太漂亮了!”布姆松开央金胳膊,拿出手机拍照。央金无心看花,心想布姆再过来就直接说钱的事,有什么不好说的,借钱还钱,天经地义。
    “别拍了,有什么好怕的。”央金大声说。
    “阿姐,我需要春天,我要把春天装到手机里。啊,好安逸,太美了。”
    央金心里直叫苦,这还怎么说出口。
    “我看上一件风衣。”央金说。
    “看上就买。”
    “两千元。就是情歌广场旁边的铺子,上班路过天天看得见,太好看了。贵,贵死了,两千元,舍不得。”央金瞥见布姆的头低了低,忽然有点心疼,好像把布姆往悬崖上推。如果这时候布姆想起借钱的事,央金会觉得自己有点狠。但布姆想不起,央金又不甘心。
          央金等待着,伴随河水轰隆,等来的只是布姆持续不断的笑声。央金明白了,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这种人以后可以不交往了,那钱全当被偷了。但必须说出借钱的事。
          应歇歇脚了,央金坐在靠近转经筒的长椅上。转经筒每转一圈,会有铃声响起,叮——这声音宁静而悠远,像敞开一扇又一扇门,门外是铺满鲜花的草场,是广阔的海洋,是悠远湛蓝的天空。叮叮央金的呼吸渐渐平息。
          布姆说要买酥油,离开一会。一位转经累了的阿爷在央金旁边坐下来,一辆送外卖的摩托停在奶茶店门口,央金看见穿长衫的人也在那。老康定人都知道他是乞丐,从小到老行乞,央金曾给过他两次,第三次拒绝了,谁都知道他比工薪族有钱,他也与时俱进,不再拿盘子碗装钱,脖子上挂着一块正方形过塑的二维码。送外卖的小伙子在扫二维码,央金对阿爷说:“老讨口子又在骗人了,他是假穷。”
          阿爷说:“不要紧,慈悲心不管他是真的假的,他在要,就是需要。“
    “他没完没了,没个完的。”
    “慈悲心哪有完的呢?”阿爷笑着说。
          央金一愣,类似的话早听阿爸阿妈说过,什么时候忘记又是什么时候改变了呢。央金想,是啊,慈悲是没有终点的,哪怕脚步停下,手里的念珠还在转。
    “阿姐,阿姐”
          央金看见布姆站在面前,手里拎着两袋酥油。“你一袋我一袋,我要去接娃娃了,下次义碰见哦。”布姆的小脑袋灵巧地摇晃着,笑昧眯看着央金。
    “等我,等一下。”
          央金快步走进转经队伍,双眼微闭,一圈,两圈,三圈。
    “阿姐,快点……”
          央金又转了三圈才走出转经队伍,不紧不慢到布姆跟前,接过那包酥油。
    “急啥,今天是个好日子,好日子哪是急出来的。”
    “我必须走了,娃姓肯定等起了。”
          布姆走出十几米,央金喊:“等下,等下!”
          央金疾步追去,按住布姆的小脑袋,弓起食指在她额头敲了一下。布姆发着愣。央金转身要走,布姆拉住她。
    “阿姐,你晓得那只麻雀为啥自己有吃的非要当讨口子吗?它缺爱,我就是那只麻雀。谢谢阿姐,我的亲阿姐。”布姆转身走时又在央金脸颊啄了一口。
          央金想起布姆没有兄弟姊妹,五岁时阿妈生病去世,七岁时阿爸出了车祸,吃百家饭长大,直到结婚才有喊阿爸阿妈的机会。央金摸着热辣辣的脸颊,被啄过的地方湿漉漉的,像有泉水从那冒出来。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姆借钱不还引起了央金微妙的心理变化,见面时央金没有像以前那样亲昵地用食指敲布姆的额头,这为要钱作了铺垫。
    B.“央金拉着布姆离开了那棵樱树”,因为央金觉得在美的环境里要钱会大煞风景;但离开樱树后,央金要钱也没有心安理得。
    C.央金“房贷每月两千元”“风衣两千元”的语言提示越来越明显,但布姆只是发 出笑声,这种反差强化了读者的阅读期待。
    D.布姆想用一袋酥油消借央金的两千元钱,这反映了她狡黠的性格;但她在央金“脸颊啄了一口”,则是真心感激的体现。
    (2)关于文中画眉和麻雀的叙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人们自发地投放食物喂养画眉、麻雀等,暗示出人们热心善良的品性。
    B.麻雀很难获取众多画眉包围着的食物,映射了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的现实。
    C.麻雀被喂食的场景引发了布姆的身世孤苦之感,所以她看起来有些忧伤。
    D.麻雀的行为与后文布姆自称是“讨口子的麻雀”相呼应,利于揭示主题。
    (3)小说中围绕“转经”展开的相关叙述,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请简要分析。
    (4)请简要分析小说题目“布姆的春天”的意蕴。

    组卷:7引用:3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靖郭君小善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又窃以谏,靖郭君大怒,曰:“划而类,破吾家,苟可嫌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 不能止。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王大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靖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七日谢病,强辞,靖郭君辞不得,三日而听。当是时,靖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为沮。此齐貌辨之所以外生、乐患、难者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注]①靖郭君:即田婴,齐威王少子,齐宣王异母弟,孟尝君田文之父。“靖郭”是封邑,指古薛城;“君”是封号。②昭阳:楚国令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
    B.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
    C.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
    D.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①“王之不说婴甚”,此处“之”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与《氓》中“女之耽兮”中“之”用法相同。
    ②届,指宗庙,是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伶官传序》中“庄宗受而藏之于庙“的“庙“即为类似意思。
    ③大息,即叹息,与《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中的“太息”意思一致。
    ④颜色,与《屈原列传》“颜色憔悴”和《燕歌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中的两个“颜色”意义和用法相同。
    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与《孔雀东南飞》“谢家来贵门“两句中的“来”意义与用法相同。
    ⑥“趣难者也”中“趣”通“取”,与《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中的“趣”含意一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曾私下劝说靖郭君不要亲近齐貌辨,可靖郭君却表示只要能让齐貌辨顺心满意,即使家族覆亡也在所不惜。
    B.靖郭君与齐宣王的关系很不好,于是离开国都,搬到先王封给自己的薛地,并且拒绝了昭阳用多倍土地换取萍地的请求。
    C.齐貌辨为报答靖郭君的知遇之恩,不顾劝阻,带着必死之心去调解靖郭君与齐宣王的关系,虽受到处处刁难,但最终赢得齐宣王认可。
    D.齐宣王本来心怀愤怒,可是听了齐貌辨的一番劝说之后,不但消除了对靖郭君的嫌怨,还用隆重的礼节迎接其归来。
    (4)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
    ②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
    (5)齐貌辨成功调解齐宣王与靖郭君二人关系的策略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组卷:8引用:4难度:0.5

四、名著阅读(5分)

  • 8.酉汉刘向《说苑》中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阿Q生活的时代、社会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但“精神胜利法”依然存在,甚至在今天成为了一些人选择“躺平”不去努力奋斗、不再渴望成功的借口。请结合你阅读过的《阿Q正传》,从“精神胜利法”的实质出发,谈谈你对这种心态的看法。100字左右。

    组卷:2引用:3难度:0.7

五、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前人总结修改文章的做法,一是“吟于口”,通过反复诵读来检查修改;二是“待于时”,写好后先放一放,等有新的想法后再修改;三是“求于友”,与师友切磋交流,虚心向别人请教。
          这些修改文章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也颇具启示意义。请就其中你感受深刻的方面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4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