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疆塔城地区乌苏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5月份)
发布:2024/12/9 7:0:2
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共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创造了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农家在两千多年前也就应运而生。秦汉以后农家人物层出不穷,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术文化派别。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曾说:中国“在三到十三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古代农学更是如此,其在农业技术、农学理论、农业思想等都曾居于世界前列。这一学术群体的研究涉及诸多领域,在中国科技史、经济史、思想史都有重要地位。但古代农家的学术贡献与其受到的关注却并不相符。
农家起源较早,正式形成于战国时期,其以农宣教,游学于各国之间,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形成独特的主张。如战国时农家代表人物许行“与民并耕而食,襄飧而治”的主张,就曾受到孟子的批评。秦汉以后农家的政治思想与儒家等主流思想相结合,而其总结和传播农业技术的功能得到强化。
作为学派,农家引起班固等史学家的注意,并载录史册,后世史志、私人书目等一直收录农家著作。但农家早期著作大多散佚,学派早期思想活动散见于诸子著述,后世史籍和书录在收录农家著作时也一直存在较大分歧,这给农家研究带来较大难度。由于农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与其他学派相比,以农家为对象的研究成果不多文化史的角度,其远不及儒家等显学深入和丰富;科技史角度,学术界对之关注亦不及医家和墨家;研究者在论及诸子百家时,对农家或一笔带过,或只字不提,且观点不二。总体上,农家文化研究相对滞后,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家的学术地位和文化影响。但梳理和研究农家思想却有着强烈而丰富的现实意义。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加速,但农业的基础地位并没有改变。在城乡二元化发展中,三农问题日益突出,而这些问题,古代农家都曾做过深入思考,他们从实际出发,关注民生疾苦,并切实解决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而不是理论层面“民贵君轻”价值观念的宣传,这与国家提出的“民生”思想有契合之处,值得深入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步伐逐步加快。但是随着“石油农业”弊端的显现,人们开始探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可持续农业”等模式。古代农家所总结的用养结合思想、循环利用模式、防治病虫害措施等对于上述农业模式都有重要借鉴意义。李文华先生就特别指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注重传统农业技术的把握和改进,从传统农业知识中学习有价值的生态模式、技术和方法。”
农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农业生产的成败,不仅取决于生产技术,还取决于农业政策、管理思想。古代农家在总结农业生产科技和经验的同时,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管理思想。赏思钢、徐光启、杨灿等,无不在其著作中强调集约经营、少种多收。在人多地少的矛盾日渐严重的国情下,提高土地利用率、集约经营思想对农业发展仍然具有启示作用。
古代农业能在农业技术和思想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与其端正的学术和务实的研究方法密切相关。农家在诞生之初就形成了谦虚严谨、甘为“冷门”的良好学风,在其后几千年中,后世学者始终秉持这种优秀学风。在当时学术风气学术道德等方面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的背景下,农家学风颇具借鉴意义。
(摘编自熊帝病文章《中国古代农家文化研究•绪论》)(1)下列关于“农家”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农家是中国古人为了探究总结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而形成的一个学术流派。
B.农家的思想主张和儒家背道而驰因此许行的观点才受到孟子的强烈批评。
C.记载早期农家思想的著作大量散佚,说明历史上的农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D.“养用结合、循环利用”等农家思想可以解决“石油农业”带来的种种弊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从历史悠久、思想先进、内容丰富等方面阐明农家思想的贡献。
B.文章合理地引用了李约瑟和李文华等名人的言论,有力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农家思想意义丰富,但历史上没得到足够重视,两相对比突出了本研究的意义。
D.作者从技术、思想、学风等多个角度阐释了现代人研究农家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研究的绪论,其写作目的是阐明进行古代农业文化思想研究的必要性。
B.以农学为代表的中国知识技术水平曾在长达千年的时段内居于世界领先位置。
C.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我们必须从传统农业中学习有价值的生态模式、技术和方法。
D.在新世纪梳理和研究古代农家文化思想对于树立文化自信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组卷:7引用:4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年,“大国重器”成为高频词,常出现在新闻报道和人们的言语表达中。经过新中国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国建成或正在建设一批大国重器。它们有的助力揭示宇宙奥秘,进一步推进人类认知;有的推动社会生产方式实现巨大跨越,促进社会财富快速增长;有的大幅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促进生活方式变革……
这些历经多年倾力打造的大国重器,在新时代具有更为广阔深远的影响力。它们植根于深厚的传统“天下观”,诞生于联系空前紧密的“地球村”,不仅成为新中国辉煌成就的显著标志,而且是增进中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纽带和重要载体。其中,被人们称为大国重器“三剑客”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即“中国天眼”、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空间站可谓最具国际范儿,是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先锋。
(摘编自《天眼、北斗、空间站,大国重器“三剑客”显国际范》,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4月19日)材料二:
由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第一建设公司主导研发的世界放大MYQ5000吨门式起重机,与“世界第一吊”徐工XGC88000-4000吨履带起重机首次“双剑合壁”,历时3小时30分钟,成功将4606吨抽余液塔吊装就位,一举刷新亚洲最重塔器吊装纪录,展现由中国装备制造、中国吊装的技术实力。
此次吊装的抽余液塔不仅是亚洲最重塔器设备,也是同类塔器中最高设备。此次吊装的抽余液塔,采用了整体制造、整体运输、整体吊装的一体化建设思路。在这之前,国内尚无4000吨级压力容器工厂整体制造的先例,更没有成熟的施工方案可供借鉴。在制造过程中,第一建设公司还组建了300多人的“超级焊将”国队,他们当中有公司劳动模范、河南省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克服了重重困难,托时8个多月,通过运用多机位火焰切割、超大型塔器环缝埋弧焊等8项关键技术,成功完成了任务,不仅有力保证了产品质量,缩短了制造工期,也降低了运输及安装风险。
(摘编自《大国重器“双剑合璧”,刷新亚洲纪录》,新浪财经2021年4月18日)材料三:
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近日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各国科学家可以通过在线方式向中国国家天文台提交观测申请。外国媒体对此予以广泛关注,认为此举展现了中国与国际科学界合作共赢的精神,“中国天眼”对于促进人类探索认知宇宙将发挥更大效能。
俄罗斯列格努姆通讯社报道称,“中国天眼”综合性能全球领先,拓展了人类观察宇宙的边界,可以探测脉冲星,扩展观测样本数量。“中国天眼”向全世界天文学家发出邀约,体现出中国坚持合作的理念,表明了中国与各国共建美好未来的想法。报道说,中国正迎来射电天文发展的黄金时期,可以通过重大的科学发现,“为人类探索认知宇宙作出贡献”。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中国向世界开放全球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令人瞩目,日本国立天文台教授小林秀行称,天文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望远镜等设备往往规模庞大,中国扩大研究设施的开放,有利于推动国际研究和交流。建造“中国天眼”等世界顶尖研究设施,证明了中国科技实力的迅速提升。
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的报道指出,“中国天眼”向国际天文学家开放,向世界分享研究设施和稳定可靠的服务,促进了国际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摘编自《外媒点赞“中国天眼”:为人类探索认知宇宙作出贡献》,腾讯网2021年4月6日)
(1)下列对“大国重器”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国重器”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具有很多重要作用,如有助于进一步推进人类认知,促进我国财富增长和生活方式变革等。
B.“大国重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是中国制造的实力与成就的代表,也是增进中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纽带和重要载体。
C.“大国重器”来之不易,是无数一线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打造出来的,凝聚着中国智慧,彰显了中国力量。
D.“大国重器”的惊艳问世,得到了外国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这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增强民族自信心。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国重器“三剑客”——中国天眼、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空间站可谓最具国际范儿,是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先锋。
B.世界最大门式起重机与“世界第一吊”履带起重机“双剑合璧”,一举刷新亚洲最重塔器吊装纪录,展现出中国制造非凡的技术实力。
C.“超级焊将”团队耗费8个多月的时间,成功制造了亚洲最重、同类中最高的塔器设备抽余液塔,这离不开8项关键技术的运用。
D.“中国天眼”对全球科学界开放,对于促进人类探索认知宇宙将发挥更大的效能,此举展现了中国与国际科学界合作共赢的精神。
(3)我国诸多“大国重器”的建设和亮相能为振兴中华带来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组卷:7引用:5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喜悦
何士光 秋深了,晴朗的早晨,鸭子一半浮在水田里,一半栖在田埂上,已显得那样清冷;余下来的,还没有干透的谷草个子,零落地立在那儿,也显得寂寥。几只白鹭倏地又飞起来,闪着白亮的翅膀,低低地划过田野……在这一片遥远的、被磅礴的大山围着的坝子上,又一个年头算是过去了!
一年一次的,年轻的媳妇惠回娘家的日子到了。一年只有一次,婆婆暗中是这样规定的;哪一天才能上路呢?她不知道,也不敢打听。没有想到,今年婆婆却爽爽快快地要她在今天就动身。日子太平了,田土里有收成,婆婆好像也很高兴。
大清早她就起来挑水,想把家里那一口石板砌的水缸挑满,来答谢婆婆的恩情。那时,雾罩还大得很,现在呢,远远的扁担山虽然还望不见,但晨雾却不再是沉重的一片,已经浮动起来,变得灰白,对面的林子和人家的剪影已经清晰地透出来。
她立在水井边,把扁担横在手腕上。看得出来,她什么也没有想,她的一颗心,只是同这田野的早晨一样新鲜喽。婆婆没有像往年一样,在她要回娘家的时候用难看的脸色待她。她今天能宽宽心心地上路,日子能这样地呈现在她的面前,她就喜悦不尽了。
只一会,她就担好水桶,轻盈盈地顺着窄窄的田埂往回走。太阳虽然还看不见,却让人感到它正朝这一片坝子上走来。雾气也浮转得更快,乱纷纷的,好像很紧张,很快抵挡不住太阳的光亮了。猛地,她觉得肩头一阵温暖,一片光亮已经像水一样漫过去,她家的瓦檐、壁板和窗棂,还有旁边的牛棚和谷草垛子,屋后的那一片杂树林子,都浸在浅黄色的光亮里了。
她担着水走进灶间的时候,婆婆正蜷在灶边,早饭快要好了,她正往灶膛里架柴草。惠连忙倒了水,赶过去说:“妈,我来!”4年前她嫁过来以后,就接替了做家务的位置。
灶膛里散出青烟,枝叶毕剥地响着,探出猩红的火舌来。“我来烧……你看……有哪样要收拾……”婆婆说,声音有些含糊不清,脸上还像往常那样没有一点表情。她的脾气乖戾,常常使人不安,但惠听得出婆婆今天这样说并不是使气。今年分组做活路了,大家都把季节抓得紧,忙不过来的时候,婆婆也高高兴兴地来帮她煮饭的。今天呢?却是要帮她早一点把饭煮好,来犒劳她一年的辛勤。她站着,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就到柴草棚子里去选了一捆树枝,给婆婆堆放在灶边。
早饭摆出来的时候,丈夫也回来了。今早上他好像很忙碌。一家人坐下来吃饭。菜有三碗,一碗红亮的、填了糯米粉的辣椒,一碗白净的、盐水浸渍的蒜瓣,一碗酸菜炒肉片。这比平常丰盛多了。大家都一声不响,没有交谈,只是婆婆吃完了的时候,惠就立即搁下自己的碗筷,起身为婆婆添饭,然后双手把盛好饭的碗送到婆婆的手上。
吃完了饭,她要洗碗,婆婆说把碗收拾在锅里好了。她要喂猪,丈夫先吃完,已经把木桶提在手里了。这么说,她空闲了?
该换衣裳了,但她还是不由得停了一停,才低着头,慢慢地走进自己的房间。她出嫁的那一年,用来压衣箱的衣裳,只有一件碎花灯芯绒上衣,一条蓝布长裤,一双浅蓝色纱袜,一双深棕色布鞋。这套嫁装她平时从来不穿,现在从红漆已经发暗的柜子里把它们一件件取出来,不一会就穿戴好了。
衣裳是用心浆洗过的,一走动就窸窣作响。她放轻脚步走出来。堂屋里的方桌上搁着一个细篾背篓。她心里一动,不禁偷偷地向背篓里瞥了一眼:好几只黄颜色的旧玻璃瓶里盛着包谷酒;还有用旧报纸一份份包起来的,则多半是砂糖。这一带的风俗,一瓶包谷酒或者一斤砂糖,就是一份带给亲戚的见面礼。要是这些全是婆婆用来打发自己上路的,就可以去看望许多家亲戚了。不知是为了偷看过背篓,还是为了动过这样过分的念头,她顿时觉得脸热心跳。
不一会,婆婆和丈夫从对面的房间里走出来。
“跟亲家说,”婆婆开始嘀嘀咕咕地吩咐她,“这回简单得很,等到正月间,再……”她的心一下子跳得更厉害,慌慌张张地连连点头。眼前的情形叫她不敢相信,因为这样的事情从来也没有发生过。婆婆很爱面子,但又很小气。她已经习惯了不在婆婆面前把喜悦表露出来,只是微微地红着脸,羞涩地低下头去……
终于,婆婆要她动身了。她最后点了一次头,轻轻地“嗯”了一声,往前去背那只背篓。“叫长顺……背嘛……”婆婆说。话还没说完,丈夫就一声不响地把棕丝编织的背篓系子抓在手里。
惠又心跳了。如果她暗暗地盼着什么,就是盼着丈夫和自己一道上路。不是为了恩爱,而是为了让自家的爹娘看见高兴,觉得婆家并没有亏待她,觉得他们当初并没有将她错嫁人家,于是很放心,脸上也光彩。
来到碎石铺的大路上了!经过整个上午的追逐,雾岚已经被赶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浮在那儿一动不动,留在近处的也变得像水一样透明,抖动着,融入阳光之中,浸着水田飞入家和山林,太阳高高地照着,一点也不骄矜,又宽阔又明净。
大路上没有人,但惠还是没有和丈夫并排走,一直落后那么一点点。他们也一直没有说话。她只见那只背篓不停地在眼前晃动,隔一会,她又高高兴兴地往前赶几步,跟上他。
一片晒谷场过去了,一座烘房出现在前面,丈夫的背篓仍在摇晃,而阳光还是那样明亮,天还是那样蓝……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婆婆脾气乖戾,不太好相处,一年只允许惠回娘家一次;为了讨婆婆欢心,能早点回娘家,勤快能干的惠大清早就起来挑水。
B.“田土里有收成”,“今年分组做活路了,大家都把季节抓得紧”等等,这些都指向了改革初期农村变化的现实,凸显了时代背景。
C.惠从红漆已经发暗的柜子里把用来压衣箱的从来舍不得穿的嫁衣,一件件取出来穿上,既表现了惠内心的喜悦,也折射出生活的艰辛。
D.小说围绕年轻媳妇惠回娘家展开情节,描写出女主人公细微而丰富心理感受,展现了时代变化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留下的印记。
(2)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较为突出,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3)有人评价何士光的小说擅长从生活琐事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内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组卷:12引用:4难度:0.6
第Ⅱ卷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热爱运动的你,懂得怎么喝水吗?漫画家高木直子在绘本中多次提及“我最期待跑完后能畅饮啤酒”。不少人会觉得在运动产生的各种“爽”之中,①
除了补充人体因为运动丢失掉的水分外,②
运动后如何科学饮水?了解误区后需要牢记两个原则:一是水温不能太烫,也不能太冰,最好在20到22摄氏度之间;二是运动前1小时可补充不超过500mL的水让身体逐步适应,运动过程中可每15分钟补充150mL左右的水,运动结束后再适度补充500mL左右的水。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梳理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概括相关语句,完成关于“运动后科学饮水”的思维导图,每空不超过8个字。
①
②
③组卷:81引用:20难度:0.3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观察这组漫画,按要求作文。
请在仔细观察这组漫画的基础上,理解漫画的寓意,结合现实生活,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明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组卷:25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