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文艺要热爱人民。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如果不爱人民,那就谈不上为人民创作。鲁迅就对人民充满了热爱,表露他这一心迹最有名的诗句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我讲要深入生活,有些同志人是下去了,但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并没有带着心,并没有动真情。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问题,拆除“心”的围墙,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
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曹雪芹如果没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做过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红楼梦》这种百科全书式巨著的写作。
(摘自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材料二:
作品在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里产生,在他生活的现实里生根立脚,但是它反映这些情况和表示这个背景的方式可以有各色各样。单就下面选的作品而论,也可以看见它的方式。
下面选了梅尧臣的《田家语》和《汝坟贫女》,注释引了司马光的《论义勇六劄子》来印证诗里所写当时抽点弓箭手的惨状。这是一种反映方式的例子。我们可以参考许多历史资料来证明这一类诗歌的真实性,不过那些记载尽管跟这种诗歌在内容上相符,到底只是文件,不是文学,只是诗歌的局部说明,不能作为诗歌的惟一衡量。也许史料里把一件事情叙述得比较详细,但是诗歌里经过一番提炼和剪裁,就把它表现得更集中、更具体、更鲜明,产生了又强烈又深永的效果。
反过来说,要是诗歌缺乏这种艺术特性,只是枯燥粗糙的平铺直叙,那末,虽然它在内容上有史实的根据,或者竟可以补历史记录的缺漏,它也只是押韵的文件,例如下面王禹偁《对雪》的注释里所引的李复《兵馈行》。因此,“诗史”的看法是个一偏之见。诗是有血有肉的活东西,史诚然是它的骨干,然而假如单凭内容是否在史书上信而有征这一点来判断诗歌的价值,那就仿佛要从爱克司光透视里来鉴定图画家和雕刻家所选择的人体美了。
下面选了范成大的《州桥》,注释引了范成大自己的以及楼钥和韩元吉的记载来说明诗里写的事情。
在当时并没有发生而且也许不会发生。这是另一种反映方式的例子,使我们愈加明白文学创作的真实不等于历史考订的事实,因此不能机械地把考据来测验文学作品的真实,恰像不能天真地靠文学作品来供给历史的事实。历史考据只扣住表面的迹象,这正是它的克己的美德,要不然它就丧失了谨严,算不得考据,或者变成不安本分、遇事生风的考据,所谓穿凿附会;而文学创作可以深挖事物的隐藏的本质,曲传人物的未吐露的心理,否则它就没有尽它的艺术的责任,抛弃了它的创造的职权。考订只断定已然,而艺术可以想象当然和测度所以然。
南宋的爱国志士最担心的是:若不赶早恢复失地,沦陷的人民就要跟金人习而相安,忘掉了祖国。不过,对祖国的忆念是留在情感和灵魂里的,不比记生字、记数目、记事实等等偏于理智的记忆。从韩元吉的记载里,看得出北方虽然失陷了近五十年,那里的人民还是怀念祖国。范成大的诗就是加强的表白了他们这种久而不变、隐而未中的爱国心,来激发家里人的爱国行动,所以那样真挚感人。
宋代的五七言诗虽然真实反映了历史和社会,却没有全部反映出来。有许多情况宋诗里没有描叙,而由宋代其他文体来传真留影。譬如后世哄传的宋江“聚义”那件事,当时的五七言诗里都没有“采著”,而只是通俗小说的题材,像保留在《宣和遗事》前集里那几节,所谓“见于街谈巷语”。这些诗人十之八九从大大小小的官僚地主家庭出身,经过科举保举,进身为大大小小的官僚地主。在民族矛盾问题上,他们可以有爱国的立场;在阶级矛盾问题上,他们可以反对苛政,怜悯穷民,希望改善他们的生活。不过,假如人民受不了统治者的榨逼,真刀真枪的对抗起来,文人学士们又觉得大势不好,忙站在朝廷和官府一面。
宋诗还有个缺陷,爱讲道理,发议论;道理往往粗浅,议论往往陈旧,也煞费笔墨去发挥申说。毛泽东同志《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以近代文艺理论的术语,明确地作了判断:“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
同时,宋代五七言诗讲“性理”或“道学”的多得惹厌,而写爱情的少得可怜。宋人在恋爱生活里的悲欢离合不反映在他们的诗里,而常常出现在他们的词里。如范仲淹的诗里一字不涉及儿女私情,而他的《御街行》词就有“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这样悱恻缠绵的情调,措词婉约,胜过李清照《一剪梅》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摘编自钱锺书《<宋诗选注>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和曹雪芹的创作实践表明,作家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这是优秀文艺作品问世的最重要的前提。
B.“诗史”的看法之所以是一个偏见,就在于它在承认诗歌艺术本色的基础上,强化了史在诗中的作用。
C.以历史上未真实发生的事为对象创作的诗歌,其价值不一定低于有史可依的诗歌,是否感人才是关键。
D.相比于宋人,唐人更常用形象思维写诗,通过比兴的手法表情达意,这也是唐诗蕴味胜于宋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文艺创作要反映人民生活和时代风貌,但两者的立论角度、材料观点和论证结构都不相同。
B.材料二质疑了“诗史”的价值,由此可以判断,后人对杜甫“善写时事”“实录”的说法是对杜诗价值的错误认识。
C.囿于作者的出身、立场等,宋诗不但没能全面真实反映人民的声音,还产生了爱讲道理、发议论、多讲道学等缺陷。
D.材料二先是认为宋诗能够反映现实生活,后又认为宋人没有将现实中的悲欢离合反映在诗歌里,前后观点相互矛盾。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红骆驼》是本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作品致敬核工业事业中的无名英雄,有正大之气,艺术价值高。
B.鲁迅熟悉辛亥革命前后民众的处境和心情,由此塑造出祥林嫂、闰土、阿Q等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C.导演马继红吃透主人公内心世界、深入实地开展拍摄,推出了“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彭德怀元帅》。
D.当人们纷纷感慨“未来已来”时,刘慈欣已经构建了雄浑阔大的宇宙图景,并投射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4)“尽美矣,又尽善矣”出自《论语》,是古今文学选本的公认标准,也是当前向外国推介中国诗歌的重要评选标准。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5)当代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时,怎样才能做到“扎根生活、扎根人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组卷:1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郝红梅在往自己的书包装那五块手帕的一刹那间,产生了邪念——她没有时间来检讨她这行为的全部危险与可怕,便很快瞥了一眼那个封火炉的售货员,见他脊背朝着她,就闪电般伸出手在柜台上的那叠手帕上面抓了一把。在她还没来得及将手中的赃物塞进自己书包的时候,那售货员大概是凭第六感觉也闪电般转过身来!
于是,一切都完了……这个叫金光明的售货员,把贼娃子很快带到门市后面,交给了主任侯生才。侯生才立即进行了审问。郝红梅痛哭流涕如实招了。
侯主任一听她是自己女儿一个班的同学,倒动了恻隐之心——说不定是他玉英的好朋友呢!他于是让金光明先把这女娃娃引到他的办公室去,他自己要到家里向女儿问问这姑娘的情况。
侯主任走了以后,金光明也要回去吃饭,就把郝红梅领进他的办公室,门一锁,屁股一拧就回了家。
侯主任回到家里,一问女儿,才知道这个女贼平时就不是个好东西!又听说她还把玉英的救命恩人孙少平哄闪了一回,这就更不能轻饶她了!
他打发女儿到学校去,立刻把领导找到这儿来。哼!什么东西!这种贼娃子,干脆甭给发毕业证书,还要给档案里写上一笔!听说还是地主成份,这不是阶级斗争的新动向吗?
女儿跛着脚走了以后,侯生才匆忙地扒了几口饭又返回到门市后面。
他来到门市后面一看,金光明办公室的门锁了。锁了?他狐疑地想:是不是金光明把这女贼放了?可能哩!光明也出身地主家庭,一个阶级的嘛!
侯生才不由自主地走到金光明门上,想在门缝里看一看人在不在里面。他还没弯下腰,就听见里面有哭声。在哩!就是的,他金光明岂敢把贼娃子放了!他不想端公家的饭碗子了?
侯生才这才又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洗了几个茶杯,等中学的领导人来处理这个行窃的女贼……这时候,侯玉英正领着孙少平往这里赶来了。
一路上,少平内心波涛汹涌。他没有想到,红梅在这即将离校的时候,给自己招致了如此严重的灾祸。他知道,这事一旦公开处理,红梅的一生就要被彻底毁灭了。他无法目睹活人的这种惨状。在他看来,一个人哪怕让汽车压得当场断气,也比背着个贼名活一辈子强。尤其对一个女人来说,这简直惨不可言!
他心急火燎地走在跛女子旁边。夜晚料峭的寒风吹拂着他烫热的脸颊。这时候,他觉得二门市后面关的不是郝红梅,而是他的妹妹兰香。他要奋不顾身地挽救她,就像他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了他身边走着的这个跛女子。他似乎看见红梅也象侯玉英一样,两只手揪着两把丛草,洪水已经淹没了半身,她绝望地呼喊着“救命!救命!”
“你坚持一会!我来了……”他在心里向她喊叫说。
跛女子走到太慢了!他真想一把扯住她的袖口,飞快地向二门市跑去。可又想也不能怨侯玉英走得慢——她腿不好!
路灯如同一些诡秘的眼睛,窥视着夜行的人。风摇动着街道两边的门环,发出“咣当咣当”的声响。冬夜中的原西城充满清冷和凄凉。但是,此刻,孙少平心中温热地想起,两年前,在这样寒冷的日子里,他总是和郝红梅在中学的饭场上不期而遇。那时候,两个穿戴破烂的乡下娃,曾多么难为情地躲避众人的嘲笑,偷偷地取回自己的两个黑面馍……一股辛辣的味道顿时涌上了他的咽喉与鼻管,使得两大滴热泪迅疾地冲出眼窝,洒落在脚下的石板街上……当孙少平跟着侯玉英来到二门市她父亲的办公室时,侯生才惊讶地问他们:“你们学校的领导哩?”
孙少平立刻说:“侯叔叔!这事不要经领导了,由我来处理!”
侯生才吃惊地看着这个严峻的青年,不知他怎处理这事呀?会不会先跑到隔壁,把这个耍弄过他的女学生捶一顿?少平马上接着说:“叔叔,我请求你的是,除过现在的几个人,这事决不能再让任何一个人知道。而且永远不能让人知道。你要对我起誓!我们村的金光明,你要把这话给他说到,因为你是他的领导,他会听你说的。”
“你要想想,郝红梅是我和你们家玉英的同学。她因为家穷,给同学送不起礼物,才犯了这个错误。你应该相信,她是一个好人。谁也不能伤害她!如果谁要是伤害了她,我就不会原谅,迟早会向伤害她的人算帐的!”
“你喝水!”侯主任一直震惊地听这个青年说话。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后生竟然这样来“处理”这件事。尽管他没听说过“起誓”这两个字——但他明白这是叫他赌咒发誓,不能断送这个贼娃子的名誉和前途。侯主任那颗精于计算的冷冰冰的心,此刻又一次让一片人情的烫水淹没了——他总为这个年轻人冒着生命危险抢救自己的女儿,心中很不平静了一段时间。
“叔叔,请你把这钱交给金光明。那十几块手帕还让红梅拿走。请记住,她没有偷!这手帕是她买的!”少平把自己身上剩余的钱掏出来,一边往办公桌上放,一边对侯主任说。“我知道哩!这手帕不是偷的!”侯主任硬把钱往少平手里塞,大方地说:“啊呀,这怎能让你出钱呢!既然这女娃娃是你和玉英的同学,这钱让我出!”
少平仍然把钱放下说:“就这样了。一会光明来了,把门打开,让红梅走。你几个不要过来,让我单独领她出去……”
“那好,那好,”侯主任感叹地说:“你这年轻人心肠真好!啊呀,现在没这种年轻人了……我年轻的时候,也和你一样,门上来个讨饭的,尽管玉英她妈关住门不让进来,但我总要掰半个馍打发这些可怜人……”
不一会,金光明来了。侯生才立刻把他拉到一边,在光明的耳朵边说了半天。金光明明白了。他走过来,亲热地在少平的肩胛上拍了拍,说:“人才!双水村的人才!”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郝红梅偷拿手帕时,运用了“瞥”“伸”“抓”“转”等一系列的动词进行细节描写,真实而有现场感。
B.小说中两次写到了“风”,风的寒冷与孙少平内心的炽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表现出了孙少平救人的焦灼心态。
C.侯生才的内心活动变化丰富,由“动了恻隐之心”,到“不能轻饶她”,最后还说“这钱让我出”,都和孙少平有关。
D.小说语言朴素简洁,不事雕琢,“贼娃子”“女娃娃”“烫水”等方言口语化的表达极具地方特色,蕴含人物情感。
(2)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心理描写的作用。
(3)有人指出:“在路遥的精神结构中,明显地体现着以儒家文化与道德作为衡量处世做人的价值标准和审美取向。”请据此分析孙少平这一形象。组卷:3引用:1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51分)(一)文言文基础(本题共6小题,12分)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各不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6 -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6 -
5.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题II(1小题,4分)
-
14.假设思维,就是针对某一话题进行假设描述或假设推理的一种思维方式。比如下面这段文字:
既然霍布新认为恶人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我们就要问:野蛮人是否也是一个强壮的孩子?如果我们承认他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如果这个人强壮的时候也像他柔弱的时候那样依赖他人,那么,什么过分的事他干不出来呢?他的母亲如果不及时喂他奶,他就会打她;如果他觉得他的弟弟招他讨厌,他就会掐死他;如果别人碰撞了他或打扰了他,他就会咬别人的腿。
——摘自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 请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写一段文字。
要求:(1)所写文字能运用这种思维方式;(2)主题突出、文意完整;(3)字数为50-80字(不含标点符号)。组卷:3引用:2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文课上,老师告诫同学们应该热爱读书,多读名著经典,引来学生讨论。
学生甲:“高中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实在没法安排课外时间阅读这些对高考帮助不大的闲书,国家都在提倡‘双减’,还是等高考完再读吧。”
学生乙:“现如今信息技术这么发达,电脑、手机、媒体等提供的知识、资讯丰富而有趣,何必孤独而又单调地抱着名著死啃,况且,现在的书籍又贵得吓人。”
学生丙:“我不赞成中学生阅读名著经典。《水浒》里满是打家劫舍,占山为王,少年人心性未定,难免不有样学样;《三国》中充斥了阴谋诡计,尔虞我诈,不能明辨是非阶段的孩子,容易受影响;《西游记》虽然看起来情节曲折,最容易勾起孩子阅读兴趣,但根本上讲述的是佛法和人生,孩子难以理解;至于《红楼梦》‘色、空、幻、灭’的主题,则可能会影响孩子对未来生活的预期。”
针对上述材料中的某一看法写一篇驳论文,体现你对当代中学生阅读问题的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在班会课上与班级同学进行交流。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2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