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毓龙路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发布:2025/1/2 2:0:2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
1.将掉在地上的物理课本捡回到课桌上的过程中,克服物理课本所做的功最接近( )
组卷:91引用:1难度:0.8 -
2.如图所示衣架的挂钩两侧等距离安装着四个夹子,将三条相同的毛巾按如图所示的各种挂法晾晒在室外的铁丝上,能让衣架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的是( )
组卷:506引用:12难度:0.5 -
3.教室里,一个开关同时能控制三盏日光灯,则这三盏日光灯的连接方式为( )
组卷:24引用:1难度:0.7 -
4.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海水却很凉爽;傍晚,沙子很快凉了,但海水却仍然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下,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的原因是( )
组卷:167引用:3难度:0.5 -
5.下列事例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组卷:36引用:3难度:0.8 -
6.如图所示,小明用两个不同的滑轮组,在相同时间内分别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了相同的高度,若两个滑轮组的动滑轮重分别为G动1和G动2,机械效率分别为η1、η2,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
组卷:95引用:3难度:0.7 -
7.如图所示,4种接线方法中,小灯泡肯定不能发光的是( )
组卷:303引用:4难度:0.6 -
8.一次体育课上,甲、乙两同学进行爬爬竿比赛,甲从某一位置匀速爬到竿顶用时8s,乙从同一位置爬到竿顶用时12s。若甲、乙两人体重相等,则他们爬竿功率之比为( )
组卷:152引用:7难度:0.5 -
9.智能锁由于方便快捷已备受青睐,某种智能锁有常规钥匙S1、指纹解锁S2、密码解锁S3三种开锁方式,若其中任一方式解锁失败后,锁定开关S均会断开而暂停解锁功能,S将在一段时间后自动闭合而恢复解锁功能。若用电动机M工作模拟解锁成功,则符合要求的模拟电路是( )
组卷:583引用:10难度:0.7
三、解答题:本题7小题,共52分。解答22、23题时应有解题过程。
-
28.如图甲是“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
(1)实验中,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应该 (相同/不相同)。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 ,若在连接好电路之后闭合开关,看到接在A点的电流表的指针向零刻度的左侧偏转,如图乙所示,这是由于 导致的。
(3)闭合开关后,他发现灯L1亮,L2不亮,小明猜想灯L2不亮的原因可能是:①灯L2灯座出现了短路;②灯L2发光太暗,为了验证他的猜想是否正确,小明把灯L2从灯座上拧下来后,发现灯L1仍发光,则他的猜想 (填序号)是合理的。
(4)排除故障后,他发现C、B两处的电流表示数分别为0.18A和0.16A,为什么两个电流表示数不同呢?小明认为电流先达到C处电流表,经过灯L2时被消耗了一些,因此到达B处电流表时会少一些。他的想法是 (正确/错误)的,最简便的验证操作是
A.换不同的灯泡做实验
B.将L1、L2对调位置
C.将两个电流表的位置对调
D.将电源正负极对调
(5)下表是某同学实验时测量的数据,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数值是 ,造成错误的原因是 (读数时看错量程/接线时接错量程)。实验次数 电流IA/A 电流IB/A 电流IC/A 1 0.3 0.3 1.5 2 0.2 0.2 0.2 3 0.4 0.4 0.4 组卷:89引用:1难度:0.5 -
2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变速自行车的奥秘变速自行车可以通过调节不同的“挡位”来应对不同的路面情况--需要爬坡时,可以降低挡位,此时会感觉自己骑起来“更轻松”,到了下坡时,可以提升挡位,此时会感觉自己“骑得更快”。这之中的奥秘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如图1所示是变速自行车的驱动结构,它与普通自行车的区别在于,它的后齿轮由多个半径不同的齿轮共同组成(普通自行车的后齿轮只有一个)。选择不同的挡位时,自行车的链条会调整到相应挡位的后齿轮上:选择低挡位时,链条调整到半径较大的齿轮上,选择高挡位时,链条调整到半径较小的齿轮上。
自行车的前齿轮和脚踏板构成一个轮轴型的杠杆结构,动力是人给脚踏板的蹬力,阻力是链条对前齿轮的拉力,动力臂是脚踏板到轴心的长度,阻力臂是前齿轮半径,此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因此是一个省力杠杆。自行车的后齿轮和后车轮构成另一个轮轴型的杠杆结构,动力是链条对后齿轮的拉力,阻力是地面给后车轮的摩擦力,动力臂是后齿轮半径,阻力臂是后车轮半径,此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骑自行车时,人踩脚踏板一圈,前齿轮跟着转动一圈,带动链条转动的长度为前齿轮的周长。与此同时,链条带动后齿轮转动,由于后齿轮的半径小于前齿轮,为了保证链条转动的长度相同,后齿轮必须转过的圈数大于前齿轮。后齿轮的半径越小,它转过的圈数就越多。后齿轮同时带动后车轮转动,它们转动的圈数保持一致。因此,后齿轮越小,脚踩一圈,后车轮转动的圈数越多,即自行车前进的距离越长。
在爬坡时,自行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较大,因此需要把后齿轮的半径(动力臂)调整得大一些,以达到相对省力的效果。在下坡时,自行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较小,此时为了让自行车更快前进,可以将后齿轮的半径调小。
(1)自行车驱动结构中,后齿轮和后车轮组成一个 (省力/费力/等臂)杠杆。
(2)请在图2中画出最省力时,人脚对脚踏板的力F(作用点面在脚踏板中心),以及这个力对应的力臂L。(提示:脚可以向各个方向用力踩脚踏板,脚踏板可以通过旋转来适应脚的用力方向。)
(3)爬坡时,应将链条调整至半径较 (大/小)的后齿轮上,从而达到相对省力的目的。
(4)前齿轮和后齿轮在共同工作时,其特征是
A.相同时间转过的圈数相同
B.相同时间带动链条转动的长度相同
C.相同时间转过的圈数和带动链条转动的长度均相同
D.相同时间转过的圈数和带动链条转动的长度均不相同
(5)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行驶时,后车轮所受的摩擦阻力约为20N,一辆自行车后车轮的半径约为35cm,若它此时链条挂在中间挡位的后齿轮上,其半径为5cm,由于前齿轮与后齿轮由链条连接,所以前、后齿轮受到的链条的拉力相同,若前齿轮的半径为10cm,脚踏板到轴心的长度为25cm,则自行车匀速行驶时,人蹬车的力至少应为 N。组卷:186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