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2021年单元测试卷(26)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选题

  • 1.网络改变了世界,世界因网络而变得更加精彩,我们要积极地利用网络服务于学习、工作和生活。我们要积极地利用网络,是因为(  )
    ①网络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②网络推动了社会进步
    ③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有虚假、不良的信息危害着社会
    ④我们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组卷:16引用:3难度:0.7
  • 2.2021年2月19日,公安机关接群众举报,网民“辣笔小球”在新浪微博发布恶意歪曲事实真相、诋毁贬损5名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违法言论,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高度重视,立即开展调查,于2月19日晚将发布违法言论的仇某某抓获并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将其刑事拘留。这一案例启示广大青少年(  )

    组卷:54引用:4难度:0.8
  • 3.我们了解社会生活的途径包括(  )
    ①电脑或手机网络
    ②电视新闻
    ③走进农村或工厂
    ④步入商场或参观博物馆

    组卷:30引用:3难度:0.8
  • 4.2018年7月暑假刚开始,我区很多初高中学生就利用这段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生活,他们有的做交通志愿者、有的做售货员、有的做义工等。广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
    ①有利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有利于学生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③就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
    ④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组卷:11引用:3难度:0.7
  • 5.“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下列观点不能体现这句话意思的是(  )

    组卷:15引用:4难度:0.6
  • 6.古有“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近代中国有鲁迅先生为唤醒中华民族之灵魂“手不释笔”。反观今时今日、亿万国人不论年纪、性别,不论职业、身份,不论场合、地点,尽是“不释机”前不久发的《207中国移动消费者调研》指出,有近五成智能手机用户“手机重度依赖症候”,其中6成用户年龄介于18至34岁,他们每天看手机的次数超过50次。对于“手不释机”,我们应该(  )

    组卷:9引用:3难度:0.9
  • 7.网络作为高科技的产物,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网上购物、阅读、教学、发布政府信息等网络的力量已经遍及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这表明(  )

    组卷:5引用:2难度:0.7
  • 8.青少年要学会合理利用网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不浏览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
    ②不泄露他人隐私
    ③要学会“信息节食”
    ④为抵制不良诱惑,不上网

    组卷:38引用:7难度:0.8
  • 9.“从前的日色很慢,车马邮件也慢,人与人的交往可能要走遍万水千山;现在的生活很快,车马邮件也快,动动手指便与世界相连……”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网络以其迅猛之势占领着每一个人的生活。以下运用网络的说法或行为不可取的是(  )

    组卷:104引用:22难度:0.9
  • 10.“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这启示我们(  )

    组卷:8引用:1难度:0.8

二、简答题

  • 29.据悉,合肥市教育局根据已印发的《合肥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试行)》,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课程内容。研学旅行,是指学校组织,有计划的通过集体旅行的方式,使学生在于校园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对自然、文化、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和社会公共道德等的体验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
    (1)请你说说,学校在开展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和同学们在活动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2)研学旅行是一种亲社会行为,请另举两例亲社会行为,并说说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3)怎样才能培养亲社会行为?请你给同学们提三点合理化的建议。

    组卷:11引用:1难度:0.4
  • 30.中国互联网已经形成规模,互联网应用走向多元化。互联网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方式,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进程。
    某校学生会打算举办一次“我与互联网”的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信息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成为促进我国消费升级、经济社会转型、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推动力。同时,在线政务、共享出行、移动支付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成为改善民生、增进社会福祉的强力助推器。
    如图漫画:
    信息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种全新的,自下而上的“微公益”慈善模式,正受到公众尤其是网民的追捧。“微公益”作为公民社会责任感新的体现方式,越来越引发大家关注,越来越多的草根平民加入到这支队伍,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在新媒体技术搭建的现代化平台上,汇成温情脉脉的爱心洪流。
    (1)信息一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2)信息一和漫画共同说明了什么?
    (3)针对漫画反映的问题,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4)青少年积极参与“微公益”行动有何意义?

    组卷:16引用:2难度:0.2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