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子性善论既然是以善为性论,那么他首先要说明人有善性。对于这个问题,他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在超越层面,孟子肯定人的善性来自天的赋予。他曾引《诗》曰:“天生然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此诗的本意并不是讲性善,但孟子既引用此《诗》说明性善,自然就不应从《诗》的本意去理解,而应从孟子的引用意去理解,按照孟子的理解,以上四句是说,天降生众民,赋予其善性,有一事必有一事之法则;民既然乘持其善性必喜好这美德。故在孟子看来,善性来自天,是天的赋予。孟子的时代,人们认为天具有道德属性,所谓“诚者,天之道也”,而人的性又是天的赋予,所谓“天命之谓性”,这样人人便生而具有善性了。不过今天人们眼里的天、往往是自然之天,是牛顿物理学意义上的天,与孟子的时代大不相同,故对于天赋予人善性会感到不好理解,但这并不影响对孟子性善论的理解,因为孟子强调天赋予人善性是一个超越的命题,而不是知识的命题:其所反映的是理性的事实,而不是经验的事实。而且孟子在溯源于天,肯定善有形上、超越的源头之后,又强调人有善性亦有事实的根据,可以在经验世界中得到显现与证明。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段文字常常被学者看作是孟子对性善的证明,此乃大误。人性善是对人性的全称判断,是说人性的全部内容及表现都是善的,这显然是不能靠有限的举例来证明的,若要举人性可以为善之例来证明性善,同样也可举人性可以为不善之例来证明性恶。你若举雷锋助人为乐证明人性为善,别人也可举盗贼偷人财物证明人性为恶;你若举梁山伯与祝英台对爱情忠贞不渝、别人也可举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成奸、毒害亲夫证明人性为恶。这样的举例可以是无限的,对于证明性善实际没有任何意义。其实,孟子以上论述只是要证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也就是人皆有善性,而人皆有善性与人性是善虽有联系,但所指显然是不同的。人皆有善性是说人性中皆有善的品质和禀赋,皆有为善的能力,但不排除人性中还有其他的内容,所以即使为不善,也不能否认善性的存在。人皆有善性当然也不可以通过有限的举例来证明,但由于它近乎一种事实,实际上是任何人都难以否认的,孟子只需要举出“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这一特殊事例,就可以说明人确有本心或善性的存在。大凡一个人的善行无非有两种可能,一是发自于内,是本心的呈现;二是来自于外,是为了达到某种世俗、现实的目的。前者是真正的善,由这种具体的善行可以反推它一定有内在的根源,也就是善性存在;后者虽符合一般人们对善的理解,但道德力量却大打折扣,不属于孟子所理解的善。孟子上文所说的“怵惕恻隐之心”,是在“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也就是在没有任何目的和预期的心理状态下突然发生的。它显然是发自于内,而不是来自于外:它是发自“不忍人之心”即内在善性,而不是出于外在的世俗目的,如讨好孩子父母、邀取乡党美誉或讨厌孩子啼哭。所以,从“怵惕恻隐之心”的显露,最足以说明人确有“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内在善性的存在。而孟子举出此例,其用意在于使每个人都可以置身其中,设身处地,反省到自己亦必生“怵惕恻隐之心”,并援之以手,更进一步反省到自己以往的生活中亦有过众多类似的经历,从而洞见内在善性的存在。的确,任何人在其生活中都会有本心的呈现,这恐怕是谁也否定不了的。既然否定不了,那就应该承认,人确实皆有善性存在。假如有人认为自己确实从未产生过同情心、羞恶心、是非心、恭敬心,那么孟子的回答是“非人也”,认为他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了,故不在讨论范围内。
    (摘编自梁涛《如何理解孟子的性善论》)材料二:
          孟子将爵位分为“人爵”和“天爵”,前者指权势和地位,后者指内在的善性。每个人都想变得尊贵,却往往忽略了自己本来就具有的比生命还尊贵的善性。在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中,人的服从天爵,只要人们尊崇仁义,培养善性,便会获得相应的地位,赢得他人尊重,可见,在孟子那里,性善不仅是人生信念,还是实现社会公正的价值基础。现实中人与人是不平等的,但人们一直没放弃过对平等的追求。在儒家内部,首先对平等问题作思考的是孟子,而孟子肯定人格平等,又是建立在性善论的信仰上的。孟子将善性看作人的价值所在,而善性又是上天平等地赋予每个人的,只要培养善性,“人皆可以为尧舜”,这样便从根本上保障了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可能。不仅如此,性善论还使人们获得了人生之乐。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积极行善时,总能感到一种“乐”,当很多人有这种“乐”的时候,社会就和谐了。这说明善才是人真正的性,虽然成为君子,善人还需经过后天努力,但成为君子、善人是符合人本性的,是人扩充、实现善性的结果。
    (摘编自关全《浅议孟子性善论及其价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性善论是孟子对人性的一个重要判断,所谓“性善”即孟子所说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也就是说人性的底色原本就是善的。
    B.性善论可以从“人皆有善性”的角度来理解,即人性中都有善的品质和禀赋,也有为善的能力,当然也可能存在着不善的元素。
    C.孟子所谓的“不忍人之心”,来源于“怵惕恻隐之心”,也就是内在的善性,它发自于内,而不是来自于外,因而是真正的善。
    D.孟子将内在的善性视作“天爵”,并赋予其等于人爵的地位,即在引导人们去尊崇仁义,培养善性,从而营建合理的社会秩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一个人性可为善的例子不能证明人性善,但举十个人性可为善的例子就可证明人性善。
    B.今人眼里的“天”与孟子时代的“天”虽然有所不同,但这并不影响对孟子性善论的理解。
    C.作者梁涛认为,既然不能否定生活中有本心的呈现,那就应该承认人皆有善性的存在。
    D.由发自本心的善行,可以反证出善性的存在,这是对“人有善性”论的绝佳证明。
    (3)下列对材料一论说技巧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善于从常人的误解中抽丝剥茧,层层辨析,然后导出自己的见解,这样说理既拓展了行文的容量,也增强了说服力。
    B.说理时注意对“道德之天”与“物理之天”、“人有善性”与“人性是善”等概念的区分,这使论述更趋严谨合理。
    C.以孟子所引用的《诗》为论说的抓手,巧妙地将《诗》的本意和孟子的引用意统一为“性善”的意思,颇见创意。
    D.在论证结构上,先提出要论证的观点,再将论据切分成两个层面,条分缕析,层层深入,思路清晰,行文饱满有力。
    (4)从材料一看,孟子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证“人有善性”的?
    (5)根据材料二,概括“性善论”的社会价值。

    组卷:5引用:2难度:0.6

(二)文学类阅读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英)狄更斯
          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我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事。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于是在我十岁那年,我就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小童工了。
          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坐落在河边,位于黑衣修士区。那地方经过后来的改建,现在已经变了样了。当年那儿是一条狭窄的街道,街道尽头的一座房子,就是这家货行,街道曲曲弯弯直达河边,尽头处有几级台阶,供人们上船下船之用。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都己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凡此种种,在我的心里,已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此时此刻眼前的情景了。它们全都出现在我的眼前,就跟当年那倒霉的日子里,我颤抖的手被昆宁先生握着,第一次置身其间时见到的完全一样。
          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跟各色人等都有生意上的往来,不过其中重要的一项是给一些邮船供应葡萄酒和烈性酒。我现在已经记不起这些船主要开往什么地方,不过我想,其中有些是开往东印度群岛和西印度群岛的,我现在还记得,这种买卖的结果之一是有了许多空瓶子。于是有一些大人和小孩就着亮光检查这些瓶子,扔掉破裂的,把完好的洗刷干净。摆弄完空瓶子,就往装满酒的瓶子上贴标签,塞上合适的软木塞,或者是在软木塞上封上火漆,盖上印,然后还得把完工的瓶子装箱。这全是我的活儿,我就是雇来干这些活儿的孩子中的一个。
          连我在内,我们一共三四个人。我干活儿的地方,就在货行的一个角落里。昆宁先生要是高兴,他只要站在账房间他那张凳子最低的一根横档上,就能从账桌上面的那个窗子里看到我。在我如此荣幸地开始独自谋生的第一天早上,童工中年纪最大的那个奉命前来教我怎样干活儿。他叫米克•沃克,身上系一条破围裙,头上戴一顶纸帽子。他告诉我,他父亲是个船夫,在伦敦市长就职日,曾戴着黑色天鹅绒帽子参加步行仪仗队。他还告诉我,我们的主要伙伴是另一个男孩,在给我介绍时,我觉得他的名字很古怪,叫粉白•土豆。后来我才发现,原来这并不是这个孩子起初的名字,而是货行里的人给他取的诨名,因为他面色灰白,像煮熟的土豆般粉白。粉白的父亲是个运水夫,还兼做消防队员,以此受雇于一家大剧院。他家还有别的亲人——我想是他的妹妹吧——在那儿扮演哑剧中的小鬼。
          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我把这些天天在一起的伙伴跟我幸福的孩提时代的那些伙伴作了比较——更不要说跟斯蒂福思、特雷德尔那班人比较了——我觉得,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人的希望,已在我胸中破灭了。当时我感到绝望极了,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深深地感到羞辱。我年轻的心里痛苦地认定,我过去所学的、所想的、所喜爱的,以及激发我想象力和上进心的一切,都将一天天地渐渐离我而去,永远不再回来了,凡此种种,全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之中,绝非笔墨所能诉说。那天上午,每当米克•沃克离开时,我的眼泪就直往下掉,混进了我用来洗瓶子的水中。我呜咽着,仿佛我的心窍也有了一道裂口,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似的。
          账房里的钟已指向12点30分,大家都准备去吃饭了。这时昆宁先生敲了敲窗子,打手势要我去账房。我进去了,发现那儿还有一个胖墩墩的中年男子,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这位就是。”昆宁先生指着我说。
    “这位,”那个陌生人说,语调中带有一种屈尊俯就的口气,还有一种说不出的装成文雅的气派,给我印象很深,“就是科波菲尔少爷了。你好吗,先生?”
          我说我很好,希望他也好,其实,老天爷知道,当时我心里非常局促不安,可是当时我不便多诉苦,所以我说很好,还希望他也好。
    “感谢老天爷,”陌生人回答说,“我很好。我收到谋得斯通先生的一封信,信里提到,要我把我住家后面的一间空着的屋子——拿它,简而言之,出租——简而言之,”陌生人含着微笑,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说道,“用作卧室——现在能接待这么一位初来的年轻创业者,这是本人的荣幸。”说着,陌生人挥了挥手,把下巴架在了衬衣的硬领上。
    “这位是米考伯先生。”昆宁先生对我介绍道。
    “啊哈!”陌生人说,“这是我的姓。”
    “米考伯先生,”昆宁先生说,“认识谋得斯通先生,他能找到顾客时,就给我们介绍生意,我们付他佣金。谋得斯通先生已给他写了信,谈了你的住宿问题,现在他愿意接受你做他的房客。
    “我的地址是,”米考伯先生说,“城市路,温泽里。我,简而言之,”说到这儿,他又带着先前那种文雅的气派,同时突然再次露出亲密的样子,“就住在那儿。”
          我朝他鞠了一躬。
    “我的印象是,”米考伯先生说,“你在这个大都市的游历还不够广,要想穿过这座迷宫似的现代巴比伦,前往城市路,似乎还有困难——简而言之,”说到这儿,米考伯又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你也许会迷路——为此,今天晚上我将乐于前来,以便让你知道一条最为便捷的路径。”
          我全心全意地向他道了谢,因为他愿不怕麻烦前来领我,对我真是太好了。
    “几点钟?”米考伯先生问道,“我可以——”
    “8点左右吧。”昆宁先生回答。
    “好吧,8点左右。”米考伯先生说,“请允许我向你告辞,昆宁先生,我不再打扰了。”
          于是,他便戴上帽子,腋下夹着手杖,腰杆儿笔挺地走出来。离开账房后,他还哼起了一支曲子。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让“我”感到“咄咄怪事”,表现了“我”内心的震惊、悲愤和无助。
    B.“在我如此荣幸地开始独自谋生的第一天早上”,表明“我”虽处境恶劣,但对能自食其力又感到欣喜与满足,“我”年纪虽小,但敢于面对残酷现实。
    C.“我说我很好,希望他也好”,面对陌生的米考伯用屈尊俯就的口气、装成文雅气派的问询时,“我”的表现反映了局促纠结中怀有希望的复杂心理。
    D.作者通过叙写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用劣等商品换取钱财,雇佣童工做最低级的工作等事实,揭露并批判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黑暗现实。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插入大段米克•沃克的讲述,可表现伙伴都出身社会底层,为下文写“我”因被抛弃。做了童工而感到痛苦、羞辱做好铺垫。
    B.“我呜咽着,仿佛我的心离也有了一道裂口,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似的”运用了比喻、夸张手法,表现“我”遭人遗弃而去做童工的痛苦与羞辱。
    C.为塑造“我”这一艺术形象,作者运用心理描写表现“我”复杂的内心世界,又用肖像、动作、语言等描写手段来丰富“我”这一人物形象。
    D.用第一人称叙事,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我”抒发感情,展示心理,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使小说情感更加贴近读者。
    (3)小说对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塑造米考伯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组卷:30引用:4难度:0.4

三、语言文字运用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信息技术创新       ,数字经济发展应运而生,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全球发展正在全面迈向泛数字化、泛网络化阶段。大数据、人工智能不断取得突破,同时也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和生产力发展的深度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的数字经济和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从一穷二白走到世界前列,比如“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就是这样的       。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脚印,厚积薄发,光荣绽放。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内主要互联网企业、IT龙头企业等纷纷进入云计算领域,我国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共享经济等互联网经济领域也取得广泛成功。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特别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使得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不仅要实现简单的数据交互,更要实现数据整合与加工再造,为工业、建筑、交通等更多产业信息化提供支撑,为更多智慧城市领域发展提供示范,为更多人民美好生活和健康生活需求提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日新月异 信息化 典型 保障
    B.沧海桑田 信息化 典范 保证
    C.沧海桑田 现代化 典型 保证
    D.日新月异 现代化 典范 保障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B.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C.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D.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特别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
    B.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
    C.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特别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使得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
    D.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使得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

    组卷:32引用:13难度:0.6

四、写作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了在限定的知识范围内比出考生水平的高下,考试命题越来越偏,评分标准越来越细;为了争夺极其有限的公务员名额,大量大学生放弃专业学习,日夜刷公务员考试试题;为了赢得仅有的一个晋升机会,公司职员在业绩相当的情况下,比拼谁下班更晚;为了证明在执行上级指示,有关部门不断地发文、开会,提出各种琐细的要求,忙碌而无用;为了在有限的耕地上提高农作物产量,农民不断地精耕细作,却作用寥寥;为了进一步挖掘红学研究的空间,有人在研究曹雪芹是胖是瘦……这些做法或是“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是“无意义的精益求精”,或是“没有发展的增长”,被统称为“内卷化”现象。
          对于这种愈演愈烈的“内卷化”现象,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24引用:5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