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石庄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9/10 0:0:8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行走,是一种jī jí的人生姿态。在自然中流连,听燕语呢喃A观星辰大海;在岁月中穿行,见证社会变迁,lǐng lüè时代风采;在经典中徜徉,感受文学魅力,纵观世间万象;在生活中追寻,感悟人生真谛,谱写生命华章……路在脚下,行者无疆。行走,让心灵伴随脚步,让生命遇见B(不期而至/不约而同)的美好,走向梦的远方!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请在A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A处的标点符号是
(3)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B处。
B处的词语是组卷:93引用:3难度:0.8 -
2.海韵中学组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参与。
(1)宣传组准备制作活动标语。你想推荐下面哪一句?请结合活动主题简述理由。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B.没有知识的旅行者,是一只没有翅膀的鸟。——萨阿迪
我推荐:
(2)策划组决定邀请家长参加活动启动仪式。请你根据要求,通知爸爸参加。
策划组组长:各位同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主题活动即将启动,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活动意义,我们准备邀请家长们后天下午两点在学校报告厅参加主题活动启动仪式。请同学们回去转告。
第二天晚上,爸爸出差回来,你向爸爸转告这件事。
你说:组卷:97引用:3难度:0.5 -
3.小舟同学读了《艾青诗选》中的《树》,做了摘抄并写了一段读书笔记,请你根据诗意把它补充完整。
树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注]本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初读诗歌《树》,觉得是一首写景状物诗,描写根须缠在一起,树干彼此独立的两棵树。
再读诗歌发现,虽然从表面看,树与树之间没有联系,但“在泥土的覆盖下”,根须是纠缠在一起的,这就给我们启示:(1)
第三遍读诗歌,我先了解了诗歌的背景: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尽管过去有外国人侮辱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但作者意识到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所以,我觉得这首诗歌的深刻主题应该是:(2)组卷:31引用:7难度:0.8
二、阅读理解。
-
8.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问题。
______的眼睛
李汉荣 ①在农家小院的正中,在光线最集中的地方,我的母亲端坐着,为我们做鞋,做枕头,缝补衣裳,在书包上绣花。此时,阳光投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灌注进母亲手里那小小的针眼。每一个针脚里,每一个图案上,都注满村庄正午的温情和深蓝。
②看着沐浴在天光里的母亲,看着跟随母亲的目光穿梭在生活经纬里的小小针线,我终于明白:我们贴身的衣服里和书包上,织进去的不只是母亲细密的眼神,还有来自几光年之外上苍的眼神。
③母亲八十多岁的眼睛,还保持着少女的清澈和纯真。而世间不少的人,涉世稍深或略有阅历,目光就少了清纯,蒙上了或世故或势利或狡黠的尘灰。莫非母亲有什么特殊的“养眼”之法?我想了解其中的缘由。
④那年,我回老家养病。我每天都在故乡的原野上走来走去,在清晨,在黄昏,在百万千万颗露珠的照拂里,在百万千万片绿叶的叮咛里,我的心里,我的眼睛里,哪怕藏匿得很深很隐蔽的细小杂念和灰尘,都被一一洗净。我身体里的病,也渐渐离我远去。我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无尘无垢,无嗔无痴,甚至有一点吐气如兰的意思了,连梦都是清洁的。这让我体会到:一个人若保持身体的洁净、心灵的洁净,保持每一个意识和念想的仁慈与洁净,那么,他将会从生命里领受到怎样单纯而又无比丰富的诗意!
⑤我在故乡的怀里、在母亲身边养病。病大约不好意思待在我逐渐变得干净、健康的身体里,我的身体里没有了毒素,也没有了病魔赖以存活的养料。病知趣地走了,我养好了身体,也养好了心。那次乡村静养,等于让我对乡村母亲的心灵养成做了一次田野调查。
⑥那么,母亲何以有那样洁净无尘的心,何以有那样洁净无尘的眼睛?我想,清晨或黄昏,原野上那无数颗透明的露珠,已经给出了一部分答案。我的母亲,一生善良、纯洁和真诚:她是用一生的田野劳作和行走,与无数颗露珠——与无数颗清澈的天地之眼,交换着心灵的语言,交换着眼神。就这样,上苍把最好的露珠,交给母亲保管,露珠一直滋养和化育着母亲的心,也明净了她的瞳仁。
⑦一个人若很少在露珠(包括具有露珠之透明品质的事物)面前停留,激赏、感动于那无邪的纯真,并反观、反省自己内心的不洁和阴影,同时让自己被尘世污染的身体和心灵,接受其消毒、清洗和映照,那么,他的内心和眼神,就少了某种天赐的清澈。一个人若很少将目光投向苍穹的星辰,却总是沉沦于欲望,锁定于功利,那么,他的心城必窄,眼神定然少了某种悠远和深沉。
⑧我的母亲,低头与露珠交换眼神,抬头与星辰交换眼神,俯仰之间,她都在吐纳天地精神。她识字不多却有天趣,她阅历不多却胸襟宽阔,因为宽厚的原野和澄明的天穹,就是她的心灵老师。
⑨一个好朋友曾对我说:“你注意到了吗?你妈妈的眼睛特别清澈,八十多岁了,还像少女的眼睛那么纯洁和深情。”他的父母去世较早,于是把我的母亲当自己的母亲对待。我的母亲是在86岁那年去世的。好朋友写了一篇短文,痛惜一位慈祥的母亲走了,人间少了一双清澈的眼睛。
⑩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里荡漾的是内心的光亮和情感的波澜,是一个人心灵世界的折射。想念一双眼睛,其实是想念一种纯洁的感情,缅怀一种干净的人生。
(摘自2020年5月8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请结合文章内容,在标题的横线上添加一个词或短语,并说明理由。
添加的词或短语:
理由:
(2)文章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分析这种写法。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母亲八十多岁的眼睛,还保持着少女的清澈和纯真。而世间不少的人,涉世稍深或略有阅历,目光就少了清纯,蒙上了或世故或势利或狡黠的尘灰。
(3)阅读④⑤两段,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详写自己在故乡养病。
(4)通读全文,说说你对第⑩段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想念一双眼睛,其实是想念一种纯洁的感情,缅怀一种干净的人生。
(5)“露珠”这一意象在本文中反复出现,作者赋予它怎样的内涵?你曾被哪种具有露珠品质的事物感动过?请写下你的体验。(80个字左右)
“露珠”的内涵:
体验:组卷:298引用:4难度:0.5
三、作文。
-
9.作文。
请以“清香润我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选材恰当,重点突出;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5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组卷:7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