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

发布:2024/9/19 2:0:8

一、(10分)

  • 1.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摆脱对于阅读的“误读”      ①近日,一则《水浒传》被举报的消息在互联网上引起关注。该举报者认为,《水浒传》中有滥杀无辜和丑化女性的内容,作者“三观不正”,作品是“毒小说”,不适合提供给学生阅读。
          ②《水浒传》这样的书是否“诲淫诲盗”,其背后是一个阅读观的问题。“诲淫诲盗”这个词中,“诲”意为教导,这揭示了一种观念,即将阅读当成一个受到书中内容教育的过程。阅读确实具有使人受到教育的功能,但与这种教育过程,并不是机械的必然关系。假如一个人读的书里有什么样的人,他就会变成什么样,那么书本中对不道德行为的描述,必定会将读者变得不道德——在这种机械的阅读观下,阅读会是一件极为可怕的事,毕竟哪怕是道德训诫的书本,若要教人向善,首先也要讲一讲什么是恶,可一旦描述了恶,在这个机械的阅读观下,也难保这些描述不会毒害阅读者。按照这个逻辑,想要打造一个绝不毒害人的水晶世界,恐怕禁掉一部《水浒传》也还是不够的。
          ③其实,《水浒传》中这些道德上不完美的人物们的故事,阅读它,反而有助于人的心智成长。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净化”理论认为,悲剧可以唤起人们怜悯、恐惧等情感,被唤起的情感得以净化,让人们对于美德产生新的体验。这个道理也可以用在《水浒传》上。《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本是天降的魔星,这已经意味着他们是超出规范的人,并不是作为道德模范被提出的。其故事有时让读者觉得爽快、佩服,有时又觉得同情、怜悯,有时甚至是厌恶、反感。读者可以在情感的激荡中,思考书中人物的功过,思考何为正义,还可以在和作者叙述立场的分歧中,了解古今价值观的异同,批判性地看待书本。这恰恰是时至今日青少年继续读《水浒传》的意义之一。
          ④阅读并不“可怕”,同时阅读也不应该被神化。近日,另一则颇有热度的关于阅读的消息,是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加入八年级语文阅读书目。这一变动,可能是为了借此引起初中生对我国经典的兴趣,然而不少学生读《经典常谈》时感到十分费力。有人为求效率,选择只读、记别人的知识点笔记,反而将原书弃之不顾,此举虽可能于考试得分有利,却背离了阅读课理念的初心。一个人从书本中获得的,总是和这个人当下的认知水平相匹配。初中生若有学力出众者,打算利用此书,结合课堂、课余读过的经典名篇,进一步了解经典原书,尚且可取;倘若对经典并无兴趣,也无接触渠道,只靠应付任务去阅读它,反而可能会引起厌倦的心思。如果认为阅读了名家好书,就能让阅读者从此脱胎换骨,这也是夸大了阅读的教育功效——它并没有那么神奇。
          ⑤相比阅读的教育功效,阅读对于身心健康的作用更加立竿见影,却往往被忽略了。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心智实验室”的一项研究表明,阅读6分钟,就可以使压力水平降低68%,这种效果比听音乐、喝茶或咖啡、散步都更加显著。只是为了放松身心去阅读并不是错误,也不可耻,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⑥回到《水浒传》,那些十几岁的学生,哪怕对于世路人情、江湖社会懵懵懂懂,可还是会因鲁提辖捉弄镇关西的手段忍俊不禁,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命运忧心不已。这种多样化的阅读体验,对于青少年而言不也是非常宝贵的吗?
    (1)下列不属于对阅读作用“误读”的一项是
     

    A.阅读书中描述的不道德行为会让读者也不道德。
    B.禁止有不道德内容的书籍才会让读者免受其害。
    C.读别人的知识点笔记可能对学生考试得分有利。
    D.阅读名家好书等经典作品能让阅读者脱胎换骨。
    (2)下列对“误读”产生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书本当作道德训诫的工具,机械对待善恶。
    B.错误看待阅读与教育的关系,轻视了阅读的教育功效。
    C.带着功利化的目的阅读经典,背离阅读课理念的初心。
    D.忽视阅读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未能放松身心享受阅读。
    (3)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认为阅读《水浒传》会给青少年带来哪些正面影响。

    组卷:20引用:1难度:0.5

二、(20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坚持等待的人      ①在浙江横店,有一群被称为“横漂”的群众演员,他们工作很辛苦,有时需要在夏天穿着厚厚的戏服,有时需要在泥水里翻滚,但收入很低。对大多数“横漂”来说,让他们坚持下去的理由,就是成为知名演员的希望。
          ②还有很多人,坚持不懈地写小说,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这上面。他们接到出版社一次又一次的退稿信,而让他们坚持的,是有一天自己的作品成为畅销书,被放在书店显眼位置的希望。
          ③《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把这样的职业称为“成功集中”的职业,因为“他们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等待重大日子到来的那一天,而这一天,通常永远不会来”。
          ④能坚持这样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的祖先每天出发去打猎或采集果实,他们需要当天或者几天内就得到成果,而不是等上几个月才猎到一头大象,那样的话捕猎者恐怕早就饿死了。同样,如果我们一年赚了100万元,在之前的9年中一分钱也不赚(假如还不至于饿死),与在相同的时间里平均地获得相同的收入,即10年内每年获得10万元的收入,带来的幸福感是不同的。实际上,你的幸福感更多地取决于正面情绪出现的次数,心理学家称之为“积极影响”,而不是某次正面情绪的强度。
          ⑤我们常说,一场胜利会带来另一场胜利。当我们经历一场胜利后,激素的分泌会加速身体的反应,视觉会变得更敏锐,耐力也会增强,同时具有更无所畏惧的心态。然而失败对我们的消极影响也同样如此。长期的失败会减少我们的激素分泌,我们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甚至破坏心脑血管,在一连串的失败后,我们不再相信自己有能力掌拉自己的命运,这就会处于“习得性无助”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动物会表现为,即使把笼子的门打开,它也不会逃走,而人则会自暴自弃、心灰意冷,坐在椅子上发呆。
          ⑥因此,当立志从事这些“成功集中”的职业,为了让自己更好坚持下去,你需要来自自己的小奖励。即便你每一天都在作为群众演员为生计奔波,也仍可以总结出今天相较于昨天的进步;当你埋头创作那些无人赏识的作品时,起码你要认可艺术和文学本身就能给你带来快乐。而且,你应该尽可能平均分配这些“积极影响”,大量的、小小的好消息,远比只有一个非常好的消息更令人感到幸福。
          ⑦等待是如此艰难,但我们还是不该放弃这些为了希望而坚持的努力。“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穷困涤倒、饥寒交迫、步履维艰、心力交瘁……这些其实是一把筛子,通过它才筛选出真正优秀的人。而人类历史的进程,往往与这些能够坚守、推迟获得满足感的人有关。如果只着眼于眼前,航海家何必耗费数年去远洋航行,物理学家又何必耗费一生去寻找某个未知的粒子。于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卫星如今仍在茫茫太空中飞行,当它获得“大奖”传回太阳系以外的珍贵信号时,那些设计它的科学家大都不在世上了。这可能就是对人类的坚持与等候的最好诠释。
    (1)第①段中的“群众演员”与第②段中的“很多人”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简要概括。
    (2)第④段中,“能坚持这样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请结合上下文说说“这样做”指的是什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悄”的原因有哪些?
    (3)怎样才能让立志从事“成功集中”职业的人更好坚持下去?请结合第⑥段内容简要概括。
    (4)请结合第⑦段内容说说“不该放弃为了希望而坚持的努力”的理由有哪些?

    组卷:26引用:2难度:0.3

六、(15分)

  •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①唐诗是一罐酒,引天上来的黄河水,采楚国的香花美草,吸日月江河之___,天山云海之___,醮几滴边塞征人的___,摘几缕少妇回首时眼波的___,让贵妇素雅的纤手封装,包裹上宫廷的裳玉衣,【甲】然后洒上千树万树的梨花,埋在时间的尘土之下。千年后的今天,诗香熏得饮诗的人酣睡不起。
          ②在紧张的尘世生活中,饮诗之人捧一本古籍,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倾听那清晰的却来自远古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时间的沟壑。我们可以看到唐诗在马嵬坡下的长恨歌中哀悼,在成都草堂的茅草上飘扬,在长安酒家的备战中出售豪情,在浔阳江头琵琶女伤感的眼睛中停留,在霓裳羽衣舞的奢华中掠过,在哀号遍野的战场上空徘,在床前明月光中结成细细的霜……【乙】唐诗是历史火化后珍贵的舍利子,闪放着时代的强光。
          ③读这样的唐诗恰似与古人进行一次情感对话,一次穿越时空的绿色交流,在诗句垒起的世界里寻找生命的真。【丙】世事沧桑,时间的距离阻隔不了诗香的漫延。张继的寒山寺虽然寄托着他个人科举挫败和羁旅生活的凄凉,但今天的人们依然在寒山寺的钟声里,感受到忧伤在空气中平平仄仄地飞翔;秦淮河在诗人笔下是繁华掩盖不住的苍老,是歌舞升平中掩盖不住的世事哀怨,但今天的人们在游人如织的秦淮河里,依然承继于繁华与衰亡的忧患与思考;走进草堂,就走进了唐朝最伟大,【丁】最贫寒的殿堂,一个瘦弱的身躯撑起了唐诗的半壁江山,一抱伟大的胸襟,一声震撼千年的“呜呼……”,在今天依然哺育着文化的成长。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qiān)手
    B.(ní)裳
    C.徘(huái)
    D.真(dì)
    (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气势 精华 离泪 忧愁
    B.精华 气势 忧愁 离泪
    C.精华 气势 离泪 忧愁
    D.气势 精华 忧愁 离泪
    (3)文中【甲】【乙】【丙】【丁】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文中画横线的子是个病句,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饮诗之人捧一本古籍,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倾听那清晰的却来自远古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时间的沟壑。
    B.饮诗之人捧一本古籍,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之中,倾听那清晰的却来自远古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时间的沟壑。
    C.饮诗之人捧一本古籍,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之中,倾听那来自远古却很清晰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时间的沟壑。
    D.饮诗之人捧一本古籍,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倾听那来自远古却很清晰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时间的沟壑。
    (5)将“卷帙浩繁的唐诗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诉说着兴衰哀乐”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A.第②段开头
    B.第②段结尾
    C.第③段开头
    D.第③段结尾

    组卷:49引用:4难度:0.5

七、(50分)

  •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ㅤㅤ花草树木是园艺师修剪的对象。他们会将过多的树叶剪掉,让花草得到更多阳光的照耀,以便它们更好地生长;他们有时还会修剪斜出的枝丫,均衡植物走势形态,培养出更加美观的造型。正是因为园艺师的精心修剪,才有了满园春色和硕果累累。
    ㅤㅤ我们也可以如园艺师一样,结合个人情况,精心“修剪”自己,使自身能够茁壮成长。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组卷:14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