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宁夏石嘴山三中高考语文四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每年5月20日-22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北半球的节气物候又发生了变化。《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在中国内地的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小满不满,麦有一险”。南方地区总结的农谚则说:“小满不满,干断思坎”。
          ②小满节气跟雨水相关。如果北方冷空气深入到南方,南方暖湿气流也强盛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在华南一带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小满大满江河满”,小满节气的后期往往是南方防汛的紧张阶段。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在黄河流域的麦产区,小麦刚刚进入乳熟阶段,如无雨水,再受干热风的侵害,就会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
          ③小满节气跟农事相关。传统农谚说:“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三车指水车、油车和丝车。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农民们要忙着踏水车翻水。收割下来的油菜籽也等待着农人们去舂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农活不能耽误,家里的桑蚕业也到了紧张关头,小满前后,蚕要开始结茧了,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丝。
          ④小满节气跟生长相关,是反映生物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出现生长发育现象的节气。大自然如此,人也如此。人体的生理活动在此节气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消耗的营养物质在二十四节气中最多,故人体应及时补充营养,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受损伤。
          ⑤中国文化对时空的把握多落实到身体语言上,对小满节气的观察就是如此,人们以色声味触等来理解时间的属性。如夏天的味道,在中国人看来,就是苦味。夏天的瓜果蔬菜多有苦味,人们甚至直接以苦命名,如苦瓜、苦菜等。《诗经》曰:“谁谓荼苦?”什么是苦味?人们说:“感火之气而苦味成。”可见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苦味与火热的夏天之间的关系。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书》:“小满之日苦菜秀”。《诗经》:“采苦采苦,首阳之下”。
          ⑥苦味是夏天的本味,是南方的本味,也是青春的本味。青春需要吃苦,夏天需要吃苦,南方食物有苦味之底蕴,往往要加上糖以中和提鲜。相对应的,春天的本味是酸,秋天的本味是辛辣,冬天的本味是咸。生命在时空坐标里要深味当下的本质。这是时空的逻辑,是生命的逻辑。中国人称赞一个人会说,吃苦耐劳,说明了一个生命之坚韧持久跟苦相关。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⑦小满,春光谢过,初夏来临。时令的更替,亦如绿肥红瘦。此刻,每一片中国土地也都种下“小满”的期待。
    (选编自余世存《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农谚“小满不满,麦有一险”与“小满不满,干断思坎”中,“满”均形容雨水的盈缺。
    B.5月间北方冷空气深入,遇上强暖湿气流,是造成华南一带暴雨、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
    C.小满反映了生物受气候变化影响而生长发育的现象,因此人体生理活动此时处于最旺盛时期。
    D.以色声味触等来理解时间的属性体现了中国文化用身体语言来把握时空的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小满与雨水、农事、生长三者关系的基础上,论说了人们对小满的观察与理解。
    B.文章引用老子的话,是为了论证“一个生命之坚韧持久跟苦相关”的生命逻辑。
    C.第⑤段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论证了“人们以色声味触等来理解时间的属性”。
    D.第⑥段采用议论方式,由苦味在时空坐标中的意义推及谈其在生命坐标中的意义。
    (3)下列诗句中,与表达小满前后中国土地上“小满期待”不符的一项是
     

    A.绿满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D.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组卷:14引用:10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种子主权包含种子保育和普惠使用的权利。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种子选育推广的主力,而近百年的农业现代化,使市场力量成为主导力量。但如果没有农民的参与,种子主权就将失去社会基础。另外,种子是农业与食物体系构建与发展的基础,与空气、阳光、水等农业必须的要素一样,种子不是任何人或任何国家的创造物,而是源于自然的馈赠。因此,人类需要以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基础,而非基于商业经济,来实现对种子主权的普惠分配。
          种子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密切联系,对跨国粮商和资本集团更普遍直接投资于种子研发并从中获利的模式构成了天然障碍,第一个障碍是自然环境和生态过程的不确定性。气候、土地等自然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植物的生长节奏,但不易控制。第二个障碍是劳动时间和生产时间存在差异,这违背了资本为了逐利而快速流通的本质。为此,资本主导的商业化食物体系以改造种子为切入口,通过加快甚至规避农业生产的自然过程,减少自然不可控因素对资本获益所产生的破坏。资本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必然遵循产量、产值最大化的逻辑,强调单一种检与强制推广。通过专业化育种和常规育种相结合,包括转基因育种等,商业化食物体系的确能实现对种子主权的改造。跨国粮商也将原本属于农民和主权国家的权益转移到自己手中,攫取了巨大专利垄断利润。
          笔者曾在2018年对巴西的多家农场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在跨国粮商经营、规模扩大、种子技术垄断的合力作用下,哪怕是当地的大农场合作社,若不使用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种子,不追随这种模式,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就连巴西政府在跨国集团面前也缺少话语权,他们不得不通过改变国内税制,甚至让渡国家在某些关键资源或基础设施的发展权益,来迎合跨国粮商的垄断经营。
          可见,种子主权的抗争对象,是一整套资本控制的过度商业化的育种体系。种子研发不能排斥,甚至应当鼓励传统育种和农民自留种,且应当避免这一权利被转基因、杂交育种等专利权剥夺和侵蚀。
    (摘编自周立《新粮食安全观下种子主权发展路径探析》)材料二:
          清明一过,73岁的山西翼城老农刘怀智从墙上取下一袋珍珠玉米“老种子”,又要开始播种了。产量不高,格外“娇气”,这把不起眼的小粒玉米;整个翼城只有他家还在种,却让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的科研人员如获至宝。
    “这是一个珍贵的地方品种,至少有100年历史。经过鉴定,爆米花率达到99%以上,粒粒都能爆开,品相优于当前主流品种,极具开发价值,能够保留下来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说。
          如今,这把濒临消失的种子有了安全的家。2021年9月,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作为全球单体量最大、保存能力最强的国家级种质库这里可以收藏各类珍贵的农作物种子等品种资源150万份,贮藏寿命最长可达50年,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资源,堪称种子的“诺亚方舟”。
          小小种子,为什么要精心保护?1954年,孢囊线虫病使美国大豆产业遭遇毁灭性打击,该国科学家从种质资源库中“翻箱倒柜”,找到了20世纪初从中国收集到的独特品种-北京小黑豆,正是利用其中特有的抗病基因,最终培育出的大豆新品种才令产业得以复苏。
          高产、抗病、抗旱、耐盐碱……多种多样的农作物种子蕴含着巨量的遗传基因,成为培育农作物新种的坚实“素材库”。然而,许多像珍珠玉米这样的品种正在加速消失,种质资源库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已保存种质资源总量突破52万份,位居世界第二。而其中约28万份资源已经在野外、农业生产上消失或绝种,库中所藏,已是“绝版”。
          在钱前看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国重器,是作物种质资源的“人才库”,也是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弹药库”。依靠这些珍贵的种质资源,科学家们正通过杂交、分子设计等手段,将优异的农作物基因结合在一起,最终育出突破性的新品种,让中国人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
    (摘编自杨舒《种子方舟: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材料三: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生物技术的应用使生物育种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当前,国外种业已进入育种4.0时代,正迎来以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而我国尚处于以杂交选育为主的育种2.0时代向以转基因育种为主的育种3.0时代过渡的阶段。不过,在被称为农业领域5G技术的基因编辑育种方面,我国已取得一系列成果,成功构建了水稻、玉米、小麦等基因编辑系统,培育出了高油酸大豆、香味玉米、低镉水稻、抗病小麦等新品种,特别是Casl2i、Casl2j这两项中国自己的新型编辑工具取得了创新突破,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摘编自黄耀辉、孙眉、林敏等人的文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子是农业与食物体系构建与发展的基础,是基本的自然资源,所有人都应该享有种子普惠使用的权利。
    B.跨国粮商运用各类育种技术改造种子,并强调单一种植与强制推广,从而提高资本逐利效率,攫取利润。
    C.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既能保护种质资源,也为培育农作物新种提供素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大国重器。
    D.我国在基因编辑育种的相关技术上取得创新突破,培育了一系列农作物新种,已具备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巴西政府和农民丧失了种子主权,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已经失去了保障。
    B.我国应当鼓励传统育种和农民自留种,以免种业走上以市场为主导的商业化道路。
    C.农作物种子蕴含着巨量的遗传基因,要让中国人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需要依靠种子方舟中的珍贵种质资源。
    D.大力研发转基因育种技术是我国快速提升种业竞争力,实现弯道超车的首选路径。
    (3)有人认为,在国家高度重视粮食自主供给的背景下,我们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分子育种技术上。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理性看待这种观点。

    组卷:3引用:1难度:0.2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红鬃马
    贺敬涛
          壮硕紧实的肌肉如同雕刻般凸起,油亮血红的毛发像披了鲜红的毯子,高高扬起的鬃毛迎风飘动,粗大的鼻孔猛烈地喷着白气,由于连续地奔跑、渗出的汗水闪耀着红光,像是在流血。
          这是一匹纯正的蒙古红鬃马。
          红鬃马兀立在队列中间,对面乌压压排列着一个日本骑兵中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此刻,凛冽的寒风像一头发怒的野兽,横冲直撞,涤荡着山野,在这荒凉的山谷里,呜咽嘶鸣,鹅毛般的雪花迎面扑来,拍在脸上沙沙地疼。
          红鬃马摆动了一下头,两边是十四匹八路军骑兵团的战马,“火车头”“黑骏马”“青花梨”……高扬着头,喷着白气,躁动着,不停地用前蹄刨着脚下的积雪。
          红鬃马背上威然端坐着杨班长,灰布军装整齐地扎进皮带里,乌亮的马枪背在身后,细长的马刀笔直地立在右侧,刀背轻薄,刀刃锋利异常。他目光如炬,充满杀气,左手轻抚着红鬃,像每次大战之前一样。
    此时,风雪戛然而止。
    “老杨同志,这次你的任务,是带领你的骑兵班引开敌人,掩护大部队转移,敌人是一个中队的日本骑兵!”骑兵团周团长脸色铁青,眼睛盯着杨班长,“有问题吗?”
    “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杨班长挺直了身板,后脚跟猛的一磕,举手行了个军礼。
          走出团部,红鬃马正静立在那儿,高扬着头,目视前方,仿佛一百年、一千年,就那样立着,像一尊雕像,左腿上一道五厘米的伤疤分外抢眼,那是与日本骑兵激战时挂的彩。
    “兄弟,一个中队,交给你了!”杨班长伏在马耳边交代完,像蚱蜢一样飞身上马,一抖马缰,红鬃马一声长啸,飞驰而去。
    “唰!”那是向前挥动马刀的声音。
    “骑兵团,冲锋!”杨班长的声音炸雷般响起。
          战士们高举着马刀,十五匹战马像一股巨大的旋风,向小野中队冲去。
          狂风骤然猛烈,雪花打着旋地扫向前方,呼啸声、马蹄声、嘶鸣声、马刀碰击声与呻吟声交织在一起,声震山野。
          空旷的开阔地上,红鬃马傲然与小野中队对视,雪地上横躺着十多具尸体和马匹,一匹战马吃力地爬起来,又无力地躺在地上,脖子上的血汩汩地流了出来。
    “骑兵团,冲锋!”杨班长高亢的声音再次响起。
          折返时,只有红鬃马立在雪中,它左腿被马刀刺中,鲜血顺着腿注入雪中。杨班长左臂也被砍掉了,血流不停,右手的马刀刀刃已卷了口,手哆嗦不止。
          风陡然增大,飞起的雪花飘在杨班长残臂上,白雪瞬间变成了红色羽片,杨班长回望一眼大部队突围方向,仰天大笑,高声呐喊:“骑兵团,冲锋!”一抖马缰,冲向日本骑兵。
          好大的白绢布哇,就在身下,杨班长静静躺在白绢布上,右手举着马刀,斜着身子,嘴巴大张着像在嘶喊,一副冲锋击杀的姿势,身边,立着红鬃马。
          红鬃马低下头,衔起杨班长衣角,拖曳着向前挪动,一步、二步……雪地上,徐徐铺展开一匹鲜艳的红帛。
          雪花又飘了下来,像白色的蝴蝶在红鬃马面前起舞。
    “下马!”旷野上响起小野的狂叫。日本兵齐刷刷地下了马,士兵们开始在雪地上刨土,“咚、咚!”土太硬了,日本兵轮番刨着。坑刨好了,日本兵抬起杨班长,轻轻放入土坑中,开始封土,红鬃马却衔着杨班长衣角,半天不松口……
          小野走到坟前,双腿并立,恭恭敬敬地弯腰行礼,身后,整个日本骑兵中队默然肃立。
          接下来,红鬓马的举动,令小野一行惊呆了!
          只见红鬃马绕坟一周,猛然卧倒,头深深地偎依在坟土上,眼眶里流出泪水,许久,它站起身,回头看了一眼覆满雪花的坟茔,径自踉踉跄跄往远方走去……枯树,原野,大山,白雪,正前方就是百丈悬崖。
          风雪猛然增大,风,嘶鸣着,一阵猛过一阵,雪,重重拍在马背上,红鬃马吃力地抖擞起身形——那是一匹多么健美的骏马呀,壮硕紧实的肌肉如同雕刻般凸起,油亮血红的毛发像披了鲜红的毯子,高高扬起的鬃毛迎风飘动,粗大的鼻孔猛烈地喷着白气……
          红鬃马长啸一声,用尽气力紧走几步,迎着风雪,纵身跳下悬崖……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叙述了骑兵班在战斗中的壮烈事迹,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塑造形象,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反侵略战争中不屈的精神。
    B.小说使用插叙的手法,在紧张的两军对峙当中,插入周团长安排任务的情节,既交代了故事背景,又舒缓了小说叙事的节奏。
    C.杨班长三次带队冲锋,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牺牲整个骑兵班为代价,成功掩护了大部队的转移,光荣地完成了任务。
    D.小说结尾通过红鬃马在杨班长的坟土上偎依流泪后跳崖的情节,刻画出重情重义、视死如归的战马形象,富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2)本篇小说大量使用烘托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当今时代,文学艺术难免会受到影音艺术的影响,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组卷:9引用:2难度:0.7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古典诗词的生命力穿越时空经久不衰,其中原因除了文辞韵律之美,还在于常读常新的文化内涵以及真切动人的情感体验。这也意味着,这份共情是助推古诗词传播的重要入口。《2022中国诗词大会》选取的“少年”“出发”等节目主题词,(  )。
          古典诗词的感染力①
     
    ,还来自作者的人格魅力和传诵者、演绎者的风采。《2022中国诗词大会》既展示诗词创作者的人生,②
     
    。节目邀请的非遗传承人、空军飞行员、缉毒警察、搜救犬训导员等时代传诵者,用自己的故事诠释古人的诗意,诠释古典诗词的力量。
          当前,数字技术的进步和媒体融合的环境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更多元的展示路径、更广阔的传播空间。期待看到更多节目在古典诗词传播与立体沉浸、影像互动等视听技术的结合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具新意的探索,③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搭建出一个个思接千载、沟通古今的通道,让古典诗词的美学内涵走进当代人的审美世界。
    B.让古典诗词的美学内涵走进当代人的审美世界,搭建出一个个思接千载、沟通古今的通道。
    C.一个个思接千载、沟通古今的通道被搭建出来,古典诗词的美学内涵走进当代人的审美世界。
    D.古典诗词的美学内涵走进当代人的审美世界,一个个思接千载、沟通古今的通道被搭建出来。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组卷:12引用:4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9年,一直被视为小众亚文化传播平台的B站举办了首届跨年晚会,凭借精良而走心的内容受到公众的一致好评,迅速破圈。“肯定赢了!我的眼睛就是尺!不用看回放了!”“短道速滑大魔王”王濛凭借“唠嗑式”解说,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霸屏网络,成功破圈。
    材料二:
          2016年,知名药企金嗓子成立食品公司,进行食品及饮料的开发及销售,当年的企业财报显示,因为推出草本植物饮料,公司销售开支增加,盈利水平减少。摇滚乐队“旅行团乐队”的在某次综艺选秀比赛中跳起了啦啦舞,拿到的却是全场最低分,由乐评人组成的专业乐迷认为他们“不够摇滚,放弃了自己”,专业评审认为他们降格求俗“向下兼容”。
          互联网时代,不同价值观、文化体系和兴趣爱好,催生了无数个独立圈层,也让无数人想打破桎梏。所谓“破圈”,就是指突破自己的原有圈层或打破固有的形象,以期被更多的人接纳并认可。面对社会上层出不穷的“破圈”现象,有人主张勇于“破圈”,有人强调坚守本心……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整体把握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向校刊“文化争鸣”专栏投稿,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4引用:3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