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传统语境中,“才子”一般用于称赞富有文学才华之人,又为文学批评家所常用,已经成为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多数情况下,“才子”之“才”均作“文才”理解,鲁迅将明代人情小说分出“才子佳人”一类,并指出其中“所谓才者,惟在能诗”就是典型的例子。但是“才子”一词最早出现时,“才”却并非专指“文才”。《左传•文公十八年》载高阳氏和高辛氏各有“才子八人”,合称“八元八恺”,是传世文献中“才子”概念的最早用例。《左传》中“八元八恺”的“才”并非在文学方面,而是表现为“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忠肃共懿,宣慈惠和”的德行与政才。此外,按照杜预注,这里的“子”也不是男子的通称,而是“苗裔”之意。结合上下文,《左传》中“才子”之义可以理解为“某家族中具有政治德行之才的苗裔”,与后世“才子”的义涵有较大差别。在汉代,人物品鉴中多见“才子”的称呼,其含义基本与《左传》相同。
那么,从何时开始,“才子”与《左传》中的原义脱离了关系呢?这最早可追溯到西晋潘岳的《西征赋》。潘岳作《西征赋》述行怀古,历数西汉名臣,其中特别举出“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贾谊出身甚微,家世无闻,不符合“世家子弟”的条件,此处将贾谊称为“才子”,显然与《左传》中的意思有所区别。
不过,《西征赋》中“才子”的用法并未完全脱离政才的范畴,更非偏指文才,真正使“才子”义涵转向“文才”的关键,是《西征赋》将“才子”与“贾谊”绑定的做法。到了南朝以后,贾谊则越来越多地被当作知名文人来看待,他的“才”也越来越多地被指向文才。在这样的语境下,用以形容贾谊的“才子”之“才”,也开始指向“文才”。
南朝以“才子”表示“文才之士”的例子中,最令人瞩目的是梁武帝对“才子”评语的频繁使用。梁武帝对“才子”评语的大量使用,与他的用人政策息息相关。梁武帝利用自己在文学和政治方面的权威,为寒门子弟冠以“才子”称号,正是为紧随其后的拔擢做铺垫。比如梁武帝将张率评为“才子”之后,一年内便将他升为秘书丞。梁武帝赠张率诗中“东南有才子,故能服官政”的表述,暗示张率可以凭借文学才能在政治上发挥作用,正是对“才子”义涵丰富性的充分利用。
在“才子”偏指“文才之士”的用法流行之后,又出现了“辞人才子”的搭配。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说“自汉至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明确将“才子”与“辞人”并列,定位为诗赋创作者。唐代以后,“词人才子”或“才子辞人”成为固定搭配,“才子”偏指文才的义涵由此进一步固定了下来。综上所述,“才子”一词的义涵由《左传》中仅指“某家族中具有政治德行之才的后裔”转变为“富有文学才华之人”,其中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贾谊形象的变化带来了“才”向“文才”转变的契机。梁武帝出于政治考量对“才子”名号频繁使用,使其“文才之士”的义项被普遍接受。而沈约将“才子”与“辞人”搭配,则进一步固化其指向“文才”的意义。这些因素看似复杂,但都与魏晋以后文学逐渐受到重视、文才在政治与社会中影响力的大幅提升密切相关。
(摘自徐郦城《从政才到文才——魏晋南北朝“才子”义涵的确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政才到文才之士再到辞人才子,“才子”偏指文才的义涵一步步固定下来,成为中国文学批评的重要范畴。
B.《左传》和汉代人物品鉴中出现的“才”“子”两个字,在基本含义和对身份的表征上都与后世有较大差别。
C.“才子”与《左传》中的原义脱离关系的转折点是潘岳在《西征赋》中将出身甚微的贾谊也称为“才子”。
D.从“齐圣广渊,明允笃诚”等对“才子”的表述可以看出,此时的“才”偏重于“圣”“诚”等德行与政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才子”的常见用法,从而引出下文对“才子”原义的追溯,以及对“才子”义涵转变的论述。
B.文章主要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在结尾对“才子”义涵的转变过程、影响因素、价值意义作了进一步总结。
C.围绕文章论点,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不但梳理了“才子”一词义涵的变化,还分析了其变化的内在和外在原因。
D.文章举梁武帝将张率评为“才子”后提拔他的事例,意在说明梁武帝用人能打破常规,真正做到任人唯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政才”到“文才”,魏晋南北朝时期确立了“才子”在传统语境中的义涵,这个确立的过程是复杂而漫长的。
B.“才子”后来虽然偏指文才,但并未脱离与德行政治的关系,只是弱化了它们的限制,突出了文学、文才的地位。
C.鲁迅对小说进行分类中的“才子佳人”与沈约文论的“辞人才子”中的才子,大意上都是指进行诗赋创作的人。
D.“才子”中的“才”最早出现时专指德行与政才,后来因为对“才”的要求发生变化,“子”的含义也随之变化。组卷:4引用:3难度:0.5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玫瑰的颜色是红的,而矢车菊的颜色是蓝的。为什么会这样?一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试图揭开这个谜团。
尽管花儿有着明显不同的颜色,但它们有共同的色素。自1913年以来,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植物学家。109年前,科学家首先在蓝色的矢车菊中发现了花色素,后来,科学家又在红色的玫瑰中发现了同样的花色素,问题是:为什么一种花色素会呈现两种不同的颜色呢?
关于这个问题有许多理论,有人认为不同花的细胞中含有不同的pH值,pH值的不同导致花颜色的不同;有人认为不同的花从土壤中吸取了不同的金属离子,金属离子的不同导致花颜色的不同,如今,植物学家提出了新的理论,他们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色素在矢车菊植物的细胞中形成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微胞”,也叫超分子。这种现象不仅让科学家感兴趣,也让商业花农感兴趣。多年来,他们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试图在不能开出蓝花的植物上培育出蓝色的花朵。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研究培育出不褪色的蓝色玫瑰。这种玫瑰中产生了一种蓝色的色素,叫飞燕草色素苷,这种物质在飞燕草中能够自然发现,但从来没有在玫瑰中发现。
科学家发现,矢车菊中的色素形成一个大的分子联合体,这个联合体由6个花色素分子组成,它们与1个被称为黄酮的色素分子结合,又与另外4个金属离子结合在一起,其中包括一个铁离子、一个镁离子和两个钙离子。但是在玫瑰中,就没有这种超分子形成,所以同样的色素在这两种花中形成了不同的颜色。
科学家的这一研究打破了固有的做法,那就是可以在一种植物中加入飞燕草色素苷,得到想要的蓝色花朵。人们已经开始尝试用新方法把一些不是蓝色的花变成蓝色的,比如康乃馨、玫瑰和菊花等。以前,人们一直认为蓝色只能由飞燕草色素苷形成,这是多年来的教条。科学家的研究不是说这种观念是错的,而是说如今似乎有另外的方法可以培育蓝色的花朵,而且是矢车菊那样的蓝色,这种蓝色是真正的蓝色,非常漂亮。
玫瑰花中的色素在矢车菊中也能发现,而这种色素在矢车菊中却形成了美丽的天蓝色,如果发现其中的原因就有可能改变培育战略,从而能够培育蓝色的玫瑰。矢车菊和玫瑰色素中的基本化学物质是一样的,是组成化学结构的方法不同才导致了颜色的不同。
(摘编自任秋凌《花儿为什么颜色不同?》)材料二:
花儿五颜六色,主要是因为花瓣中含有不同的色素。如果不含有色素,或者由于某些原因,色素没有发挥作用,花儿只能呈现纯洁的白色。
植物呈现黄色与橙色通常是类胡萝卜素的功劳,红、蓝、紫等色彩则主要靠以花青素为代表的类黄酮色素来描绘。石竹目植物则比较特别,它们的黄色或红色主要源于甜菜红碱。至于花朵中的绿色和茎叶中的翠绿色,则一样来自叶绿素。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这些植物色素的名称全都是一类化学物质的统称,成员都比较复杂,比如花青素就是一个大家族,广泛存在于众多植物的大多数器官之中。不同种类植物体内的花青素,不论是分子结构,还是呈现的颜色,都不相同。
植物体内的天然色素都是个性活泼的家伙,环境中的温度、酸碱度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等因素稍有差异,即使是同一种色素也会显现不同的颜色。花朵与果实中最常见的花青素类色素,在偏碱性的植物体内通常呈现浓郁的蓝紫色,在酸性条件下却会变脸为漂亮的红色。
不过这种情况并不绝对,飞燕草色素也是一种花青素,但颜色却和植物体内的铝离子浓度高度相关,铝离子浓度高的时候呈现艳丽的蓝色,反之就是粉红或鲜红色的。不少品种的绣球花色决定于花萼中的飞燕草色素,酸性土壤中的铝离子活性通常比较高,因而可以培育出蓝色的绣球花。仅仅一个花青素家族,就能在红、蓝、紫、黑等颜色之间玩出诸多花样。如果一朵鲜花上有多种色素的同时出演,不同色素之间复杂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会使得花朵们的色彩魔术更加变幻无穷。
一旦体内植物色素的颜色或浓度发生变化,俏丽的花朵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来个大变脸。在鸳鸯茉莉的花朵刚刚开放的时候,花瓣中的花青素浓度比较高,花朵的蓝紫色也显得格外深沉。随着花青素慢慢被鸳鸯茉莉花朵的母体分解与回收,花朵的颜色随之越来越淡,最后几乎变成纯白色。木芙蓉花的变色不仅与花青素的浓度有关,同时还受到气温以及植物体内酸度的影响。花儿的变脸把戏,归根结底是植物色素浓度和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秦彧《花为什么有颜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曾为在不能开出蓝花的植物上培育蓝色的花朵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后来研究培育出不褪色的蓝色玫瑰。
B.科学家发现,矢车菊中的色素形成一个大的分子联合体,与1个黄酮色素分子结合,又与4个金属离子相结合,而玫瑰中就没有这种超分子形成。
C.类胡萝卜素、类黄酮色素、甜菜红碱等植物色素使植物颜色各异,但同一种色素因温度等因素的不同也会显现不同的颜色。
D.鸳鸯茉莉的花朵刚开时,花青素浓度比较高,显现深沉的蓝紫色;随着花青素浓度变低,花朵的颜色变为纯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花儿颜色不同的原因,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谈颜色不同的原因,后者侧重谈颜色产生变化的原因。
B.对于同一种花色素因何呈现不同颜色的问题,以前认为原因在于pH值不同或金属离子不同,从新近的研究发现,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C.科学家曾经在一种植物中加入飞燕草色素苷培育出了想要的蓝色花朵,在发现新理论以后,已经熟练掌握了一条培育蓝色花朵的新办法。
D.花瓣中含有的单一或多种色素,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呈现赤橙黄绿青蓝紫白等复杂的颜色,造成了花的颜色在不同时间的变化。
(3)如何通过人工干预改变花的颜色?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组卷:2引用:3难度:0.5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关丁
冯骥才 天津是北方头号的水陆码头,什么好吃的都打这儿过,什么好玩的都扎到这儿来。这就把当地的阔少爷们惯坏了——比方北大关丁家的大少爷丁伯钰。
丁家原本是浙江绍兴的一个望族,祖上在北城外南运河边弄到一个肥差——钞关的主事。不用干活,坐地收钱,眼瞅着金山银山往上长,铜子儿扔着花也花不完。故人叫他家为“大关丁”。
在天津这码头上,天下各种口味一概全有,好吃的东西五花八门。可是丁大少爷口味个别,他顶爱吃一样,这东西吃不腻吃不够,却并不金贵,也不稀罕,街头巷尾到处见,就是——糖堆。
一次,一位打京城来的阔少爷来拜访他。一提糖堆,京城阔少问丁大少:“这糖堆在我们京城叫作糖葫芦。老佛爷也爱吃糖葫芦,你可知道?”
丁大少摇头。京城阔少神气起来,笑道:“老佛爷吃的糖葫芦是仙品,与你们这儿街头货色可是一天一地了。”随后他顺口又说了一句,“现在京城鼓楼前九龙斋饭庄掌勺的王老五,在御膳房里干过,据说就给老佛爷蘸过糖葫芦。”
京城阔少见自己把津门阔少压住了,心里高兴,不再说糖堆的事,换了话题。其实他也就知道这么一点。
可是等京城阔少一走,丁大少马上派两个能人,带许多银子,跑到京城,在鼓楼跟前找到九龙斋,接着找到王老五,跟着把这退了役却正缺钱的御膳房的厨师请到了天津。这王老五人矮,微胖,小手,小脚,小鼻子,小耳朵,其貌不扬,也不好说话,可是身上透着一点威严。待他到丁家院子当中,先支起火炉,架上铁锅,铺好石板和案板,随后把从京城带来的两个大包袱打开,将各种见所未见的干活的家伙,还有花花绿绿、奇香异味的食材,一样一样、有章有法地铺开摆开。这阵势,叫四周围观的男仆女婢全都看傻了眼。丁大少头次见糖堆还能做得这么晶亮悦眼,五彩斑斓,玲珑剔透,好似一串串小花灯。他叫人把蘸好的糖堆送到家中各房,自己挑了新奇俏皮的一串,张口一咬,立时觉得自己已经是老佛爷了。
渐渐,人们把他家这个有钱有势的称号“大关丁”给了他,称他“大关丁”了。
庚子年间,天降大祸,大关丁家富得惹眼,便被联军抄得精光,此后他家的摇钱树——钞关也不叫干了。一下子,他从天上掉在了地上。
一天,他在估衣街上看见一个卖山里红的老乡。他吃了半辈子糖堆,见了山里红哪能不动心。但这次不是心里一动,而是脑筋一动。他口袋只有几个铜子儿,便买了三五十个山里红,又去杂货店买了一小包糖,回家后切果、剔核、熬糖稀,然后从堆在墙角的苇帘中抽出几根苇秆,抽出干皮露出白秆,截断削尖,穿果蘸糖,拿到街上一卖,都说好吃,顷刻卖光。他攥着钱又去买山里红、买糖、做糖堆,这么来来去去,跑来跑去,快断绝了的一口气就这么一点点缓过来了。
两个月后,大关丁居然有模有样站在估衣街江西会馆对面一条胡同口卖糖堆了。天气凉,他居然穿上了一件二大棉袄,头戴无檐毡帽,脚下蹬兔皮里子的一双毡靴。一根裹着厚厚一圈稻草的木杆上,插满红通通的糖堆。估衣街上平日总有几个卖糖堆的,可人嘴挑好的,很快都认大关丁的了。大关丁的糖堆果大,足实透亮,糖裹得又厚又匀,松脆不粘牙;吃他一串,赛别人两串。
快到年底,丁大少手头阔绰些,开始在糖堆上玩起花活,夹豆馅的,裹黑白芝麻的,镶上各种干鲜杂果的,愈做愈好愈奇愈精,天津人吃了多少年的糖堆,还没吃过大关丁这些花样翻新的糖堆。这就奇了,他不过一个玩玩闹闹的少爷,哪来的这种能耐?连大关丁家里的人也不知道大少爷的能耐哪儿来的。谁也没想到,不过是当年御厨王老五在他家当院做糖堆时,他在一边拿眼看到的。怎么选果、除核、做馅、熬糖、夹花、配料、削签、穿果、蘸糖等等,他全看在眼里。他那时候并无心偷艺,王老五对这好吃的阔少爷也全无戒心。大少爷好奇便问,王老五有问必答,可就把一生的诀窍全说给了大少爷。大少爷拿糖堆当命,这些话听了自然全都记住。谁想到王老五当年每句话,今天在大关丁手里全成了真刀真枪。
这一来,大关丁又站了起来。
他在钞关长大,懂得做事要讲规矩。他每天必走一条路线,天天下午,按时准到,只是刮风、下雨、三伏天不出来。北门里的富人多,想叫他到那儿去卖,被他婉拒。他说他每天做的东西有限,只够估衣街那边的老主顾。他的糖堆是在估衣街上卖出名来的,心里总装着这里的老主顾们。
他富裕起来后,衣装也更像样。小瓜皮帽是用俄国的材料定做的,褂子裤子干干净净。他面有红晕,眸子发光。自己不再担糖堆挑子,专门雇一个人替他担。他大腹便便走在前边,每到一个小胡同口,必朝胡同里边喊一声:“堆儿——”
他身上总还有点当年大关丁的派头。
(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有删改)(1)下列对于小说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京城阔少对糖堆的事所知不多,却神气活现,吹嘘卖弄,特意提“老佛爷”,贬低天津的糖堆,以压住丁大少为乐,作品对他持否定态度。
B.丁大少重金请来了王老五,体现他受辱后的不甘心;“觉得自己已经是老佛爷了”,则刻画出他财大气粗、胜过京城阔少之后的洋洋自得。
C.小说对大关丁衣着的两处细节描写相互呼应,呈现了人物生活状况的变化和精神状态,“干干净净”语带双关,凸显了勤劳致富这一主题。
D.大关丁卖糖堆优先估衣街的老主顾们,这一情节正好印证了《乡土中国》所述的熟人社会的特点,熟人好办事,彼此熟识信任,不怕赖账。
(2)小说为什么要浓墨重彩地描写王老五做糖堆?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本文是冯骥才小说集《俗世奇人》中的一篇,请结合本文内容,从“俗世”与“奇人”的角度进行评析。组卷:5引用:2难度:0.6
七、简答题组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阳暴晒过的毛巾① 。我们喜欢把这种太阳晒过的毛巾所散发出的味道称为“太阳的味道”。但大家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吗?
研究表明,在太阳下做过日光浴的毛巾之所以会有香味,是因为它们在晒太阳的过程中会与空气中的臭氧接触,空气中的微量臭氧可以与衣物上残存的化学分子(比如洗衣精中的荧光增白剂)产生烯烃的氧化反应,② 。醛和酮这类挥发性有机物通常在植物或是香水、清新剂等常见日用品都找得到,包括带有小豆蔻味的戊醛、带有柑桔味的辛醛、带有玫瑰味的壬醛等,它们正是因为暴晒后的毛巾会留有香味的原因。
研究人员还表示,当湿毛巾暴晒在阳光下时,某些染料分子的生色团(生色团是指分子中含有的能对光辐射产生作用的不饱和基团及其相关的一种化学物质)在受紫外线照射后,也会形成高活性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又会与来自大气、溶进衣表水层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氧化反应。而后,这些氧化的挥发性有机物便吸附在毛巾纤维上,③ 。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组卷:1引用:2难度:0.5
八、材料作文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在写到如何绘画大观园时,薛宝钗的言谈展现了高超的绘画造诣,认为“如今画这园子”即使就起稿构思而言,也至少要经历两个阶段。一是“肚子里头有几幅丘壑”以供参考借鉴;二是需结合作画纸张“地步远近”的特点,“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如此,“方成一幅图样”。
《红楼梦》中薛宝钗关于图样起稿构思“两个阶段”的见解,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学习与生活的认识,对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36引用:1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