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ㅤㅤ把所有的夜归还给杳杳星河,把所有的春光归还给疏疏篱落。静静的溪边一坐,嗅幽幽花香,看粼粼波光,听潺潺流水……思量一处风景,冥想一场往事。曾经年少,想要弹琴学画,想要做雅(  )的公子,妙语佳句信手拈来,想要册马驰骋,想要当执剑的大侠,看尽人世繁华……数载人海沉浮,世事苍桑,只想剪一段时光温暖你,只愿你我将苦sè作茶,推杯换盏,以敬韶华。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苦sè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为
     

     
    改为
     

    组卷:2引用:1难度:0.8
  • 2.古诗文名句默写。
    (1)身无彩凤双飞翼,
     
    。(李商隐《无题》)
    (2)
     
    ,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3)自非亭午夜分,
     
    。(郦道元《三峡》)
    (4)《答谢中书书》用“夕日欲颓,
     
    ”描绘傍晚美景。(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5)暑假时,你有幸游览塞外,面对雄奇的风光,你会不由自主地吟咏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壮观景象的名句:
     
     
    。(王维《使至塞上》)
    (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组卷:1引用:1难度:0.5
  • 3.下面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99引用:3难度:0.7
  •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13引用:1难度:0.5

二、阅读理解。(35分)

  • 1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望春风      ①一夜之间,田野山间的野菜被微风吹绿了——几次探头探脑后,终于在黎明到来之前晕出活泼泼的一片。在人们的翘首盼望中,春天终于如约而来。
          ②路边的大树开始褪去了枯黄,和田间的桃枝一起绽出新叶。我也受到了感染,心情顿时明媚了许多。路上行人明显多了起来,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喧嚣。不时看到戴着口罩、装备齐全的骑行者,他们塌下身子,双手稳稳地攥住把手,如一尾尾灵活的鱼儿,在车流的汪洋中穿行。
          ③第一批被春天唤醒的,总是乡间的农人。在乡村,春风是人们最好的朋友。它把山坡吹绿,把枝头的新芽催绽,与田野上每一个守护着土地的人不期而遇,带来花的清香与叶的肥嫩。
          ④疫情逐渐缓解,卡口渐次开放。麦子地里,农业站的技术管理员在查看麦苗长势,指导农民除草施肥、喷洒农药。苹果地里,果农们在为果树剪枝、开沟、追肥。农民们终于回到那片一生难以割舍的土地,扑向那地毯般铺张开来的田野,不错过惊蛰前后的每一个日子。
          ⑤郊外田畦都齐齐整整,荠菜花满坡满地,不时能看见三五个人戴着口罩在麦地里挖野菜。那些肥嫩的荠菜、苦菜子被人们摘下,收进随身带来的布袋、提篮中。在挟裹着乡土气息的清风里,他们带着满心的喜悦回家,品尝这大自然恩赐的美味。
          ⑥姜地里,一家家姜农戴着口罩,扛犁带锨,拉着竹竿和塑料薄膜,提着推着正月里在土炕上生的姜芽,开始下地种姜了。干活干得起了兴,他们脱掉了羽绒服外套,忙得满头大汗。很快,白花花的塑料膜包上地畦,一大块黄土地就这样落了一层亮亮的白雪。
          ⑦村庄路口,一个穿深绿棉衣的老太太正拉着一个穿暗红外衣的老太太的手,隔着彼此的口罩,絮絮地嘱咐着什么。两位老太太都是70多岁的年纪,干瘦矮小的身体,核桃般沟壑纵横的面孔,灰白的头发。两人拉扯了一会儿,红衣老太终于离开绿衣老太,走向马路对面,步子缓慢,但是很沉着,稳稳的,没有回头。春天的风依然凛冽,吹着老人灰白的头发、瘦小的身子。绿衣老太一直站在那里,目光始终追随着红衣老太。终于走到了路南侧的人行道上,红衣老太默契地回首,仰起菊花般的笑脸,挥舞着胜利的手势,向对面的老太太大声喊着什么。隔着一条路的距离,只能看到口罩在动。绿衣老太也挥起了手,大声地喊着什么,那笑容也如菊花般,层层叠叠。然后,红衣老太转过身,步子似乎轻盈了很多,继续向前方走去。
          ⑧她们应该是一对老友吧。疫情阻隔多日不见,红衣老太一定是惦记着闺蜜,于是穿过村庄路口去看望。离别时,绿衣老太不放心,执意要送老友,红衣老太摆脱了她拉扯的手,安慰说自己能走。老人过马路时故意走得镇静而从容,因为她知道,老友温暖的目光正陪伴着她前行。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文本第①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2)文本形象地描绘了疫情缓解后乡村中哪几幅劳动场景?请简要概括。
    (3)文本中作者是如何刻画两位老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4)一边是友情,一边是疫情。文中两位老人在疫情还未完全解除的情况下,为友情而相聚的行为,有人认为不可取,有人认为值得赞赏。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组卷:185引用:4难度:0.5

三、写作。(50分)

  • 13.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我以________为知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全;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和校名。

    组卷:2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