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发布:2024/12/3 16:0:2
一、单项选择:以下每题都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22分。
-
1.2021年12月21日,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厦门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再开新局,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再谱新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 )
组卷:19引用:4难度:0.8 -
2.2022年3月4日,科技部等发布的《“十四五”东西部科技合作实施方案》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要素融通、合作共赢,健全东西部科技合作体系,推动资源共享、人才交流、平台联建、联合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这有利于解决我国当前( )
组卷:5引用:1难度:0.5 -
3.习近平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说,“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说明( )
①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③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同步富裕组卷:17引用:2难度:0.7 -
4.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0多年来,突破了一项项关键技术,取得了一个个辉煌成就。这( )
①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②表明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果显著
③说明科技创新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④表明我国科技水平总体很高,已建成创新型国家组卷:14引用:2难度:0.3 -
5.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指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总量的38.6%,保持9.7%高速增长。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一步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建设数字中国。上述材料表明( )
①发展数字经济是当前我国的中心工作
②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③数字经济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④发展数字经济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组卷:15引用:1难度:0.3 -
6.“双减”旨在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因为教育是( )
组卷:25引用:3难度:0.5 -
7.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下列对上述的“制度体系”认识正确的是( )
组卷:18引用:2难度:0.9 -
8.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采取的诸如建方舱医院、居家隔离、武汉封城等有力措施,都是经专家、学者论证后实施的。这体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 )
组卷:396引用:56难度:0.8
二、简要回答: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问题。本大题共两小题,23题6分,24题9分,共15分)
-
24.2022年2月,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
以“中国风”托起“冬奥范”,是文化自信的生动表达,惊艳了世界。北京冬奥会会徽,方寸之间创造性地融汇了篆刻、剪纸、书法与冰雪运动,让世界品味意蕴丰厚的东方美学。“科技冬奥”研发项目,为更好办赛、参赛、观赛提供了科技支撑。工作人员、志愿者们敬业奉献,收获了来自世界的掌声。2022年4月8日,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
(1)中华文化闪耀冬奥舞台,惊艳了世界,请你阐述它的特点。
(2)北京冬奥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彰显。有同学认为:“自强不息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北京冬奥会收获来自世界的掌声,皆因我们高扬这一精神。”请你联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组卷:5引用:1难度:0.1
三、分析说明: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取信息解决问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
25.某校九(1)班开展“推进民主法治,体现责任担当”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民主有亮度】2021年,共有33部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0多万人次参与提出意见,不少意见得到吸收采纳。全国人大常委会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使更多人由立法的旁观者成为参与者,让每一个人的智慧在立法中闪光。
(1)请运用追求民主价值的相关知识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举措进行分析。
【民生有温度】新华社大型纪录片《共同的追求》彰显着党的奋斗目标,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真实写照。邮政小哥柴闪闪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扛着责任去往北京“递民意”;高铁时代,中国仍保留81对公益性“慢火车”,拉近偏远山村与城市生活的距离;透过治沙措施“草方格”,人们欣喜看到中国荒漠化面积持续缩减;20多年三万余场“恳谈会”,记录了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一种典型形式。
(2)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党和国家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做的努力。
【法治有力度】江苏擦亮“不见面审批”品牌。对纳入“不见面审批”的事项,在同级政务服务网上公布统一标准和流程,让企业群众看得懂、走得通、办得好。按“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谁行权、谁担责”原则,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确保“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举措落地生效。
(3)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建设法治政府要求的?组卷:23引用:1难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