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乐山市、雅安市、眉山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费孝通《乡土中国》有删节)材料二:
乡土中国在经历土地革命、社会主义改造、新时期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制度变迁之后,出现后乡土社会。后乡土社会依然是熟人社会,只不过以同村而居为基础的熟人社会已经在范围上大大拓展,熟人社会网络随着流动性的提高在不断向外延伸。但其熟人社会及相应的社会信任体系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亲属、亲戚、邻里之间,人情、面子和礼节等乡土规范依然在人际交往中发挥作用,可能稍有变化的是,在人际交往中,市场交易规则的成分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情、面子的规则之中。
今天,后乡土中国有哪些乡土社会特征呢?一是农村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封闭半封闭的、流动性极低的生活空间,而是进入快速转型和高流动性的状态。快速的变迁和高流动性带来了村落内部的分化以及村落的空巢化。后乡土社会的村落,差序格局已经发生一定变迁,以自我为中心向外推出去的关系圈或网络,不完全是家庭和亲属关系的组合,人们在更加广泛的交流以及频繁的流动中,形成了许多不属于亲属关系的网络,其中同乡关系、权力关系等网络也已成为人们关系网的重要构成。二是基层社会的秩序已经不再是礼制秩序,尽管礼俗文化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留并具有一定影响,但是在当前高流动性的村落社会,礼俗规则已经不是秩序的基础。在国家基层政权建构过程中,乡村社会秩序和管理实际已被纳入现代国家公共管理体系之列,因此,其特征还表现为基层社会的秩序是一种行政化的、制度化的秩序。村民自治制度及其推行进一步改变了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和政治生活,村干部的直接选举及农村基层组织的建立在现代程序民主的话语及制度中获得了合法性权威,并在实践中拥有了管理乡村社会的权力,从而彻底改变乡土社会中长老权力或教化权威的支配地位。
虽然法治权威目前仍不是乡村社会控制的主要力量,但基层组织权威即村干部的权威及其更高级的行政权威如乡镇及县干部权威在实施社会控制、实现社会正义中却发挥着主导作用,这一点从较多农民选择村干部和行政正义系统来解决自己所遭受或感受的冤屈和纠纷的经验现实中可得到验证。村民自治组织即村委会作为行政正义系统的基层延伸,在管理乡村社会公共事务和维护基层秩序中,正起着主导的作用。
(陆益龙《乡土中国的转型与后乡土性特征的形成》,有删节)(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中国亲属及地缘关系都以“己”为中心,如石子投入水中波纹由中心向远处扩展,形成超稳定团体。
B.乡土中国是礼治社会,传统在这里能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因而乡土社会主要靠礼维持社会秩序。
C.在后乡土中国,市场交易规则成为基本规则,但人情、面子及礼节等乡土规范在人际交往中依然发挥作用。
D.在后乡土中国,村干部直选及农村基层组织的建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乡土社会中长老权力的支配地位。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乡土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以“己”为中心,与“己”越近关系越紧密,反之则越疏远。
B.维持社会秩序,礼和法有不同之处,礼并不完全靠有形的权力机构,而法律要靠国家权力的推行。
C.在当今村落社会,快速变迁及高流动性使同乡关系和权力关系成为人们关系网络的重要构成部分。
D.在当今中国乡村社会的公共事务管理与秩序维护中,村民自治组织作为行政正义系统起主导作用。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传统乡土中国人际关系特点的一项是
A.回乡创业并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农大毕业生小张,最近又在忙着网络直播,他要把自己的经验传给全国广大农户。
B.陈大爷在城里工作的儿子回乡下老家接父亲去城里生活,以方便照顾,邻居们都赶来送别,并送上家乡的土特产。
C.苏州某光电是家族企业,林总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林总外出时由林总夫人主持全面工作,林总远房堂弟负责车间生产。
D.某大型民企董事长每年春节回老家探亲,为全村每位60岁以上老人发放一千元春节慰问费,表达对乡亲们的感激之情。
(4)今天后乡土中国有哪些乡土社会特征?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5)下面链接材料体现了现代乡村治理的哪些特点?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
[链接材料]张朴村年近八旬的徐小妹老人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张朴村拆迁时老人获得58万元拆迁补偿款。接下来老人面临今后住谁家、由谁赡养、财产如何分配等问题,几个子女产生分歧。老人请健在的同族老辈子张爷在家庭会上帮助调解,调解失败,后通过张朴村村委会调解,问题得到解决,老人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组卷:6引用:3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白马湖记①
汗漫 我坐在平屋门前一块石头上,看白马湖。
夏丏尊当年大概也坐在这块石头上,眺望未来。
湖边,一棵类似千手佛的巨大香樟树,枝条纷纷向上扬起,把天空抱在绿的胸怀里,像母亲。他和我大概都会想到宋代李唐的《坐石观云图》—一两个隐士,坐在溪流边乱石上,仰望周遭群山涌起的云团,念诵诗词,比如杜牧的“行乐及时时已晚,对酒当歌歌不成。千里暮山重叠翠,一溪寒水浅深清”。夏先生与朱自清、俞平伯、丰子恺、朱光潜等友人,一同坐在石头上看湖望云。尤其是暑天傍晚,室内闷热,湖边凉风有充分的吸引力。如果有学生来,石头不够用,就搬来几把竹椅、一张茶几,围坐聊天、喝酒,叙说南方北国的烟火世态。
在上世纪初期纷乱的辰光里,谁也无法成为真正的隐士。没有桃花源、乌托邦可寄居偷生,连弘一法师也需要时时来白马湖小住,闭门静修,避开杭州、泉州的喧嚣与扰攘。在一九一八年转身成为弘一之际,李叔同为浙江第一师范同事、好友夏丏尊临别题词:勇猛精进。此言出人意料,但合于情理。自古至今,中国不乏独善其身者,更需舍身赴死之人,夙兴夜寐,使一个古老国度朝理想的方向演进。所以痛苦,也因此动人——“冰炭满怀抱”(陶渊明)。
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的,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萧瑟,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若干年后,夏丏尊在上海写出《白马湖之冬》,如此自况。
从宋代的李唐,到现代春晖中学里授课、交流的黄宾虹、张大千,都明白:没有人物的山水画,寂寞无聊。哪怕出现一个樵夫、一匹驴子或一角屋檐,弥天寒意间就会透露一线生机,给观者带来安抚和怀想。白马湖这一山水长卷,四季嬗变色调,始终是一群师生引人注目的焦点,让周遭风物不同寻常。
丰子恺在春晖中学创造了中国漫画这一品类:人,成为被表达的主角,山水花木充满世俗的喜乐和善意。
留学日本归来,丰子恺到春晖中学讲授美术、音乐。平屋旁就是小杨柳屋。夜深了,月华如水,如同窗外白马湖上的水。丰子恺与夏丏尊、朱自清等人,酒聚毕,醺然难眠,展纸挥笔画下一幅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这幅作品发表在《春晖》半月刊,成为丰子恺代表作,代表一个典型的中国月夜、一种雅致的古典生活方式:竹帘半卷,新月妩媚,窗前木桌上是一个茶壶、四个杯子。虽无人,显然在人间。
我坐在平屋前石头上,喝一瓶矿泉水。农夫、拖拉机和轿车来来往往,这景象,早年那几位先生没见过。当时的煤渣路到平屋为止,仿佛是天尽头,的确是到了一个时代新思想的高迥处。现在,一条水泥路延展通往驿亭镇的北部。连绵群山间有一个缺口,北风就是从那里吹袭、进入夏丏尊的文章。早年往来于杭州和宁波之间的火车道,依旧存在于缺口外。隐约有汽笛传来,像利用那一缺口、嘴巴,呼唤一代又一代新人次第出现。
前人有“坐石上,说因果”之谓。石头之永恒,与所坐者之须臾一闪,构成强烈对比。眼前石头依旧,二十年代的先生们移居于历史深处。我来访,稍纵即逝,亦微微能证明:古老中国爱与美之间的因果关系,生生不息,于今未休。
平屋前,一棵高大果树结着累累金黄色果实,像橘子。水边菜园里摘南瓜的老人告诉我,这叫香泡树,树龄有几十年了,大概是夏丏尊们种下的树。当时,周围还没有民居,一派荒凉。
《春晖》上发表的另一幅丰子恺的漫画,也让我欢喜:三先生围坐,木桌上散放几个果子,似乎就是香泡。一只猫,站在墙洞里俯瞰桌面,像壁龛里的神在思考人间忧乐。漫画一角题款:“草草杯盘供语笑,昏昏灯火话平生。”
画中人,大约对应着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他们的三处旧居依偎湖边,像三人依偎在桌边。
那盛油灯火苗硕大,像倾吐出一个又一个准确的动词,推动新世界破晓、来临。
(节选自《野草》2022年第5期,有删改)【注释】①白马湖:位于浙江绍兴,近代著名的春晖中学曾在此办学。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杜牧的诗句是由李唐画作而引发的联想,意在表现夏丏尊及其友人们在此间孤寂的心境。
B.即将出家的李叔同给夏丏尊的临别题词与自己的人生选择截然不同,因此文中说“此言出人意料”。
C.宋代李唐与现代的黄宾虹、张大千都注意人物在山水画中的作用,这也与丰子恺的创作理念一致。
D.文章以“嘴巴”形容白马湖畔远处群山的缺口,以此表达时代对一代又一代新人及新思想的呼唤。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触景生情,情由景生,作者由夏丏尊旧居平屋前的一块石头自然地生发出对夏丏尊在春晖生活的感怀。
B.文中摘录的夏丏尊《白马湖之冬》中的文字,生动表现了纷乱时代中,他在白马湖期间内心的痛苦与彷徨。
C.文中提到了一棵大概是夏丏尊们种下的香泡树,这是作者为了寄托情感而有意选取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景物。
D.本文名为记湖,实为写人,作者通过大量写实的笔墨再现了丰子恺等人聊天、喝酒,充满烟火气息的生活。
(3)文章多处详细写到了丰子恺漫画的内容,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请根据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处画线句子的深层意蕴。组卷:5引用:3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紫露草开紫色的小花,三片近圆形的花瓣,犹如风扇的扇叶,产地是乡间温润的泥土,一接通太阳的光源,它就转动出诱人的芬芳和怡人的清爽。空气很干净,干净得只有鸟鸣在滑翔。紫色花瓣有着雍容大气之美,她的花丝与柱头又有纤瘦俏丽之容,许多细长的花丝簇拥着金黄色的柱头。紫色清纯优雅,金黄天真无邪,整朵花完美绽放,富丽华瞻。紫露草的花期只有一天,一朵一朵的紫色花接续起来,却能从初夏延绵到晚秋。
紫露草对美有着独特的理解,牵牛花晨开午谢,芳菲一瞬,香消玉殒。紫露草绽放在露珠里,隐身在阳光下,和牵牛花归宿迥然不同。在太阳最灿烂的时候,紫露草慢慢收拾着自己紫色的伤口,无限柔情地理顺着那些细碎的心事,把他们一并裹在花苞里,依然是含苞欲放的模样,那花苞依然像高贵女子的琳琅环佩,流光溢彩。我们遇见过许多这样的紫色花,有一朵叫林黛玉。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另写一句使用了该修辞手法的句子。
(2)文中除了写紫露草,还写到了牵牛花,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文中画横线处作者由紫露草想到了林黛玉,请结合原文分析这样联想的原因。组卷:6引用:2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乐山大佛,剑门古道;三苏祠、小平故居,朱德故里;五粮液酒,东坡肘子;抬工号子,唢呐闹春……这些地方特有的风物,承载了当地丰富的历史记忆。在你生命出发的地方,也有特色鲜明的风物,丰富着灿烂的文化生活,凝聚着深刻的文化记忆,沉淀着浓郁的文化情感。
学校组织同学们考察家乡文化生活,校刊“话家乡”栏目以“感知家乡风物•唤醒文化记忆”为主题,举行“家乡风物博览”征文活动,请你参加,选择自己最熟悉、最能彰显家乡特色的或风景名胜、或建筑特产、或传统习俗……写一篇“家乡风物志”。
要求: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