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南雅中学七年级(上)入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基础知识.(30分)

  • 1.根据拼音提示,填写空白处的汉字。
    (1)在贫困山区,不少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
     
    chuò)学。
    (2)他有个温
     
    (xīn)的家。
    (3)敬请
     
    (lì)临指导。
    (4)我们见面时先是寒
     
    (xuān)。

    组卷:8引用:1难度:0.9
  • 2.下面各组汉字,书写时起笔笔顺相同的一组是(  )

    组卷:67引用:1难度:0.9
  • 3.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12引用:1难度:0.8
  • 4.下列词语都有“看”的意思,但又有差异。请你认真阅读,比较分析,找出相对应的近义词并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鸟瞰 b.注目  c.侧目 d.远眺  e.怒目 f.窥探
    (1)窥视
     
      (2)睥睨
     
      (3)嗔视
     

    (4)瞩目
     
      (5)骋目
     
      (6)俯视
     

    组卷:12引用:1难度:0.9
  • 5.能依次填入括号的一组恰当的词语是(  )
          任何物质产品,都会因_____而消失,而知识却在“_____”中永生。任何物质产品在_____中“给了别人,自己就没有了”,而知识却在_____中“给了别人,自己仍然有”。

    组卷:13引用:1难度:0.9

三、综合阅读。(共18分)

  • 15.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其四曰:存疑读书法。②古人云:a“尽信书不如无书。”实为精辟之论。③我们读书,就是要处处b“设防”,对那些还没有证实过的新观点,更不能轻易相信或随便放过。④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设疑,看书中的论述能否释疑。⑤若能,它是怎样解疑的;不能,自己便要试着去解。⑥如果二者都做不到,那么,把这一观点姑且记下,留待日后寻答案。⑦不要小看这c“存疑法”,更不要以为读书留的疑问越多就越没有读通。⑧一个人读书,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疑问,往往比会背十页书的收获还大。⑨因为前者是能动的创造,而后者是简单的记忆。
          ⑩总之,读书不要把自己仅仅当成一只d“空筐”光想着e“装”知识,而要讲究发现、创造。⑪只注重积累,不过在别人身后爬行,只有同时也注重创造,才能建立自己的学业大厦。
    (选自《读书四法》,作者汪以群)
    (1)文中画线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是
     

    (2)文中五处引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a表引用 b表强调 c表强调 d表特称 e表否定
    B.a表引用 b表强调 c表强调 d表特称 e表强调
    C.a表引用 b表特称 c表强调 d表强调 e表否定
    (3)文中加点句中的“二者“指的是
     

    A.“能释疑”和“不能释疑”
    B.“学会从不同角度设疑”和“自己试着解疑”。
    C.了解“它是怎样解的”和“自己试着去解,
    (4)①〜⑨句的意思是
     

    A.说明什么是存疑读书法。
    B.说明为什么“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说明读书时如何存疑及“存疑法”的价值。
    (5)⑩句和⑪句在内容上的关系是
     

    A.⑪句是对⑩句的具体阐释,说明为什么“不要把自己仅仅当成一只'空筐’,而要讲究发现、创造”。
    B.⑩句是比喻的说法,⑪句是平实的说明。
    C.⑩句是总说,⑪句是分说。
    (6)①〜⑨句的层次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组卷:12引用:1难度:0.6

四、作文(40分)

  •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课堂中,我们学到了许多语文知识;课堂外,生活中,我们在学习、实践、创造中,更加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感受到学语文、用语文的乐趣。
          如:学拼音,查字典,纠正错别字,阅读书报,收集信息,用普通话与人交流,参加采访活动……
          请围绕“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这个话题,写一件你亲身经历的事。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不限。
          要求:(1)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表达真情实感;(2)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500字以上;(3)题目自拟。

    组卷:6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