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内蒙古阿拉善盟一中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35引用:2难度:0.9
  • 2.中国不少古诗词清晰地描绘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如刘禹锡的《浪淘沙》:“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下列有关本诗中蕴含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组卷:14引用:2难度:0.8
  • 3.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  )

    组卷:49引用:3难度:0.8
  • 4.下列有关物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组卷:35引用:4难度:0.6
  • 5.下列各组离子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组卷:19引用:1难度:0.7
  • 6.反应8NH3+3Cl2=N2+6NH4Cl,被还原的分子与被氧化的分子个数比为(  )

    组卷:111引用:4难度:0.5

二、选择题:本题共19小题,每小题2分,共3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7.以下过程会使溶液导电性减弱的是(  )

    组卷:94引用:1难度:0.8
  • 8.节日焰火绚烂多彩,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68引用:1难度:0.7
  • 9.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组卷:36引用:4难度:0.7
  • 10.铁的合金是当今世界使用量最大的合金,下列关于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48引用:1难度:0.7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6分.

  • 29.某铜矿石的主要成分是Cu2O,还含有少量的Al2O3、Fe2O3和SiO2.某工厂利用此矿石炼制粗铜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Cu2O+2H+=Cu+Cu2++H2O).

    请结合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滤液A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
     
    (填离子符号),生成该离子的离子方程式为
     

    (2)已知滤液C的主要成分为NaAlO2溶液,请写出由滤液A生成滤液C的离子方程式
     

    (3)固体E中有两种物质,一种是黑色固体,另一种为
     
    (填化学式),生成黑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4)金属单质Al与固体混合物E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u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5)已知废液的主要成分是Na2SiO3溶液.固体混合物B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反应后,实现铜与废液分离的实验操作为
     
    (填操作名称).

    组卷:6引用:1难度:0.5
  • 30.过氧化钠常作漂白剂、杀菌剂、消毒剂.过氧化钠保存不当会变质.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粗略测定过氧化钠的纯度,他们称取ag样品,并设计用如图装置来测定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1)将仪器连接好以后,必须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
     

    (2)装置B的作用是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3)D中NaOH溶液的作用
     

    (4)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5)实验结束时,读取实验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时,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
    a.直接读取气体体积,不需冷却到室温
    b.上下移动量筒,使得E、F中液面高度相同
    c.视线与量筒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
    (6)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VmL,已知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ρg/L,则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7)实验完成后,E到F之间导管内残留水的体积会使测量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组卷:11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