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艺术学校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31 11:30:2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农耕文明催生了数以万计的乡村聚落。在自然和文化的共同约来下,当地居民通过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适应和改造着周边的自然环境,塑造了独特的景观形态和社会关系。这些保留至今由人与自然持续互动的结果就是乡村遗产,也是研究乡村地区人地关系的重要的“活”文本。因此,乡村遗产兼具“历史文化遗产地”和“乡村生产生活承载地”的双重特征,包含了山体、水体、建筑、植被等有形的物质层面,也蕴含了哲学观、生产技术、生活智慧等一切无形的精神层面。
          在遗产保护领域,价值认定是保护的前提。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通常被理解为历史、审美和科学价值。所以,对乡村遗产的认知与保护首先应以价值为导向。作为乡村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乡土建筑是指散落于村镇中、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除了一般的居民住宅,还包括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祠堂、商销、作坊、桥梁等建筑。乡土建筑是乡居文明的物质和精神载体,其建筑形态和建筑装饰等更为多样复杂,与其周边自然环境的关系更密切,很多乡村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建筑中包含有浓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在乡村遗产视野下审视乡土建筑的价值时,不仅要关注建筑本体的价值(其蕴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包括建筑自身的历史久远度,与重要事件、人物或文化的关联度,某一地域或民族建筑类型的代表性,或者艺术审美上的价值),更要研究其背后所体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摘编自侯实、杜晓帆《乡村遗产视野下的乡土建筑》)材料二
          在乡村遗产的保护实践工作中,应尝试在原生土壤中理解、尊重当地居民关于遗产的种种认知和实践行为,协助他们找到一条可持续的保护道路。
          位于福建省永泰县的永泰庄寨的建设与不同家族的迁徙繁衍有关。诸多家族搬迁到永泰后,开始建造居所。一些家族在营建过程中更注重安全性,逐渐形成了一个大家族共有的聚居防御空间。由此可见,永泰庄寨正是“家文化”的社区凝聚力的外在表现。而面对部分庄寨倒塌损毁等残损现象,所采取的保护手段要重在通过现代的组织方式,强化庄寨文化遗产价值内涵的传承,增强当地居民对乡土的归属感和参与感。所以,对庄寨的修缮既是对文化道产的保护,也是构建身份认同的重要手段。
          另外,运用文化景观的方法和视角重新认知乡村遗产的价值,注重挖掘人与自然相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土地利用模式,景观内涵和文化观念,是近年来乡村保护的一个重要突破。
          对当地居民来说,乡村文化景观是他们悉心培育的结果,蕴含着他们在和自然共处中摸索出的生存智慧与相处模式。在西南地区的一些村落中,可以看到当地居民对各类自然要素的灵活运用,包括气候、土壤、水体、石材、动植物等,如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榕江大利村古建筑群、石阡楼上村古建筑群等。与之互为表里的是敬畏自然。亲近自然的观念,这是他们所秉持的遗产观念,或者说一种生活态度。
          进行乡村遗产保护,我们还需要将它放在城乡关系的视角下进行定位。明清时期,商业氛围有所改善,江南市镇经济发达,不少乡村集市朝者市镇方向发展。同样,在现代频繁的城乡往来中,乡村向城镇“破界”的可能性也在增大。
          比如位于浙江兰溪的诸葛村。历史上,诸葛村村民借由水运条件,在勃兴的兰溪药业中脱颖而出。中药业、商业和农业的并行,塑造了诸葛村的文化面貌,城乡间互动更加频繁。从其古建筑与村落格局可见,业态的更新与诸葛村乡村遗产的成型和发展有着紧密联系。20世纪90年代后,诸葛村逐步走出了一条旅游利用、文物保护和社区发展的融合之路。2018年,诸葛村带动400余位当地村民直接从事旅游业,年接待量达60余万人次,旅游年综合收入破亿。通过对家园的共同维护和旅游产业的开发,诸葛村的集体经济和社区凝聚力得到了较大提升,既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了解乡土文化的平台,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乡村遗产价值转化,这在中国众多乡村遗产保护案例中是较为难得的。
    (摘编自刘邵远、杜晓帆《乡村遗产:田野中的家国情怀》)材料三
          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有过发展的“外源型”和“内源型”争论,最典型的是联合国第一个发展十年计划(1960—1970),由于采取“外源型”发展模式,试图让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复制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其结果是无功而终,到20世纪90年代,内源型发展模式逐渐成为联合国向国际社会推介的一种新型发展理念。内源型发展模式指的是“基于社会本身的文化特征和行为结构,来构建自己的发展方式”。内源型发展战略否定了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唯一性,否定了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文化发展的模式。
          历史文化资源的积累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物化形式与现实载体,在各个村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当地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不单是各个村落独特的文化资本,也是各个村落内源性的生产要素。进一步挖掘、利用乡村各个方面的历史文化遗产,使乡村成百上千年积淀下来的“静态”历史文化遗产,转变成为与乡村现代化进程有机嫁接起来的“活态遗产”和“动态遗产”,成为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摘编自李宇军《用好乡村历史文化遗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正是由于以价值为导向是对乡村遗产的认知与保护的首要选择,所以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也通常被理解为历史、审美与科学价值。
    B.在对乡土建筑进行保护时,应在乡村遗产的视野下重点审视其建筑本体价值,同时也要研究其背后体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C.红河哈尼梯田、榕江大利村古建筑群、石阡楼上村古建筑群都充分体现了当地居民灵活运用自然要素的智慧,敬畏亲近自然的理念
    D.诸葛村成为乡村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根源是其发展了集体经济,提升了社区凝聚力,这在中国众多乡村遗产保护案例中是较为难得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注乡土建筑的本体价值,研究其背后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体现了以价值为导向的乡村遗产保护理念。
    B.内源型发展模式是以社会本身的文化特征和行为结构为基础的,它的发展道路不是唯一的,它更注重发展社会文化。
    C.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源性生产要素,使其由“静态遗产”转变为“动态遗产”,能够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D.永泰庄寨保护过程中强化当地居民对乡土的归属感和参与感,给如何找到一条可持续的乡村遗产保护道路提供了思路。
    (3)下列说法中,不能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长沙市天心区积极推进文庙坪社区有机更新,保留了历史街区原生态生活结构和传统生活气息的同时,也保留了历史文化遗产。
    B.有必要深入挖掘乡村的文化价值,融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C.贵州“千户苗赛”所拥有的民族文化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D.传统村落孕育出的乡贤文化具有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作用,应使其再度成为农村靓丽的文化风景,促进乡村社会进步。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位于长沙市望城区的新华联铜官窑古镇总建筑面积达到110万平方米,涵盖八大博物馆、五大演艺中心、三个星级酒店和十八处人文景点,再现了汉唐盛世风采,传承了千年湖湘文明,同时重现了历史繁华,改善了旅游生态,提升了城市形象。请你结合材料,为这一文旅项目的成功总结几条经验。

    组卷:8引用:2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玛丝洛娃出庭受审
    列夫•托尔斯泰
          好几十万人聚居在一小块地方,竭力把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尽管他们肆意把石头砸进地里,不让花草树木生长,尽管他们除尽刚出土的小草,把煤炭和石油烧得烟雾腾腾,尽管他们滥伐树木,驱逐鸟兽,但在城市里,春天毕竟还是春天。阳光和煦,青草又到处生长,不仅在林荫道上,而且在石板缝里。凡是青草没有锄尽的地方,都一片翠绿,生意盎然。桦树、杨树和稠李纷纷抽出芬芳的粘稠嫩叶,菩提树上鼓起一个个胀裂的新芽。寒鸦、麻雀和鸽子感到春天已经来临,都在欢乐地筑巢。花草树木也好,鸟雀昆虫也好,儿童也好,全都欢欢喜喜,生气蓬勃。唯独人,唯独成年人,却一直在自欺欺人,折磨自己,也折磨别人。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不是这春色迷人的早晨,不是那种使万物趋向和平、协调、互爱的美;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发明的统治别人的种种手段。
          就因为这个缘故,省监狱办公室官员认为神圣而重要的,是昨天接到的那份编号盖印、写明案由的公文。公文指定今天,四月二十八日,上午九时以前把三名受过侦讯的在押犯,一男两女,解送法院受审。其中一名女的是主犯,须单独押解送审。八时,监狱看守长走进又暗又臭的女监走廊。他后面跟着一个面容憔悴、鬓发花白的女人,身穿袖口镶金绦的制服,腰束一根蓝边带子。这是女看守。
    “您是要玛丝洛娃吧?”她同值班的看守来到一间直通走廊的牢房门口,问看守长说。
          值班的看守哐啷一声开了铁锁,打开牢门,一股比走廊里更难闻的恶臭立即从里面冲了出来。看守吆喝道“玛丝洛娃,过堂去”随即又带上牢门,等待着。
          牢房里传出女人的说话声和光脚板的走路声。
    “喂,玛丝洛娃,快点儿,别磨磨蹭蹭的!”看守长对着牢门喝道。
          过了两分钟光景,一个个儿不高的年轻女人,身穿白衣白裙,外面套着一件灰色囚袍,大踏步走出牢房,在看守长旁边站住。这个女人脚穿麻布袜,外套囚犯穿的棉鞋,头上扎着一块白头巾,显然有意让几绺乌黑的鬓发从头巾里露出来。她的脸色异常苍白,仿佛储存在地窖里的土豆的新芽。从囚袍宽大领口里露出来的丰满脖子,也是那样苍白。她那双眼睛,显得格外乌黑发亮,虽然有点浮肿,但十分灵活。其中一只眼睛稍微有点斜视。她挺直身子站着,丰满的胸部高高地隆起。她来到走廊里,微微仰起头,盯住看守长的眼睛,现出一副唯命是从的样子。看守长刚要关门,一个没戴头巾的白发老太婆,从牢房里探出她那张满是皱纹的脸来。老太婆对玛丝洛娃说了几句话。看守长就对着老太婆的脑袋推上牢门,把她们隔开了。牢房里响起了女人的哄笑声。玛丝洛娃也微微一笑,向牢门上装有铁栅的小窗洞转过脸去。老太婆在里面凑近窗洞,哑着嗓子说:
    “千万别跟他们多啰嗦,咬定了别改口,就行了。”
    “只要有个结局就行,不会比现在更糟的。”玛丝洛娃晃了晃脑袋说。
    “结局当然只有一个,不会有两个。”看守长煞有介事地摆出长官的架势,显然自以为说得很俏皮。
          老太婆的眼睛从窗洞里消失了。玛丝洛娃来到走廊中间,跟在看守长后面,急步走着。他们走下石楼梯,经过比女监更臭更闹、每个窗洞里都有眼睛盯着他们的男监,走进办公室。办公室里已有两个持枪的押送兵等着。坐在那里的文书把一份烟味很重的公文交给一个押送兵,说“把她带去。”
          那押送兵是红脸,有麻子,他把公文掖在军大衣翻袖里,目光对着那女犯,笑嘻嘻地向颧骨很高的楚瓦什同伴挤挤眼。这两个士兵押着女犯走下台阶,向大门口走去。
          大门上的一扇便门开了,两个士兵押着女犯走到院子里,再走出围墙,来到石子铺成的大街上。
          马车夫、小店老板、厨娘纷纷站住,好奇地打量着女犯。有人摇摇头,心里想:“瞧,不像我们那样规规矩矩做人,就会弄到这个下场!”孩子们恐惧地望着这个女强盗,唯一可以放心的是她被士兵押着,不能再干坏事了。一个乡下人卖掉了煤炭,在茶馆里喝够了茶,走到她身边,画了个十字,送给她一个戈比。女犯脸红了,低下头,嘴里喃喃地说了句什么。
          女犯察觉向她射来的一道道目光,并不转过头,却悄悄地斜睨着那些向她注视的人。大家在注意她,她觉得高兴。这里的空气比牢房里清爽些,带有春天的气息,这也使她高兴。不过,她好久没有在石子路上行走,这会儿又穿着笨重的囚鞋,她的脚感到疼痛。她瞧瞧自己的双脚,竭力走得轻一点。他们经过一家面粉店,店门前有许多鸽子,摇摇摆摆地走来走去,没有人来打扰它们。女犯的脚差点儿碰到一只瓦灰鸽。那只鸽子拍拍翅膀飞起来,从女犯耳边飞过,给她送来一阵清风。女犯微微一笑,接着想到自己的处境,不禁长叹了一声。
    (《复活》第一章,略有删节)(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牢里比走廊有“更难闻的恶臭”,而男牢房“比女监更臭更闹”,突出了监狱卫生条件之差,以及统治者对犯人的冷酷。
    B.小说交代“四月二十八日”“上午九时”等,能够给读者以具体的印象,有利于把读者引入情节,引发其对当时情景的想象。
    C.凑近窗洞叮嘱玛丝洛娃“千万别跟他们多啰嗦,咬定了别改口”,强调了老太婆屡经审讯、对抗经验十分丰富的个性特征。
    D.《复活》尽管是长篇,但即使刻画小人物,也照样一丝不苟,使其活灵活现,如写押送兵“红脸,有麻子”,笑嘻嘻地挤眼。
    (2)关于文中对玛丝洛娃出场时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较为详细地描写玛丝洛娃的个头、穿戴、相貌,初步确立了她的俊美形象。
    B.有意在巾下露几绺乌黑鬓发,突出了玛丝洛娃自信能够引起男人们的注意。
    C.脸色和脖子都异常苍白,眼睛也有点浮肿,从侧面反映了监狱生活之艰苦。
    D.“一副唯命是从的样子”的细节,反映了玛丝洛娃“复活”前的自暴自弃。
    (3)小说开头一段在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4)从文中看,哪些情节可暗示玛丝洛娃能够“复活”?

    组卷:4引用:3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上,一棵由焰火组成的“迎客松”出现在空中。它姿态优美奇特,一侧的枝杈伸出,像一个人伸出一只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迎客松”的这种形状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根据“树干”和“树杈”的比例、造型高度,安排弹药发射和炸开时间点,他们对传统焰火产品加以改造,经过多次试验,最终取得了成功。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烟花炸开时本来呈立体四散喷射状,但“迎客松”造型要求焰火只能向上喷射形成松针状
    B.“迎客松”造型要求焰火只能向上喷射形成松针状,但烟花炸开时本来呈立体四散喷射状
    C.烟花炸开时不是呈立体四散喷射状,而是呈焰火向上喷射形成松针状的“迎客松”形状
    D.烟花炸开时不仅可以呈现出焰火向上喷射形成松针状的“迎客松”形状,还可以呈立体四散喷射状
    (2)作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直播的解说员,请你以北京国家体育场上空出现的“迎客松”为话题,对来自世界各国的冬奥健儿写一段欢迎词。要求:语言简洁顺畅,整散句相结合,不超过120个字。

    组卷:0引用:3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热情呼吁:“少年强则国强。”一百多年后,教育部提出倡议:要注重对青少年“阳刚之气”的培养,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协调发展。
          为此,学校也开展了相关的宣传、学习,并希望同学们相互勉励,共同进步。
          假如你班有这样三名同学:
          小文,性格文静,喜爱打扮,做事常犹豫不决,被人私下称为“娘炮”;
          小刚,擅长体育,体格健壮,常凭借“拳头”打抱不平,学习上爱偷懒;
          小莉,刻苦勤奋,成绩优异,是大家公认的“学霸”,不关心班级事务。
          请你从中选择一名同学,给他(她)写一封信,就“阳刚之气”的问题展开交流,并提出合理建议。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1引用:10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