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春雨国文学校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8 22:0:3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李子柒,“现象级”网红。这位美食博主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线,用时间跨度极大的镜头记录了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三时三餐、四季流转的农家生活,创造了一幅田园牧歌的美好画卷。令人惊叹的是,她的视频在国外社交网站上备受追捧,收获了735万粉丝,影响力堪比CNN,无数外国粉丝留言“她让我爱上中国文化”“求英文字幕跟进”。
          不过,相较于外网的齐声点赞,国内网友则质疑颇多,很多人觉得她的视频总在中国农村的旧式耕作生活上打转转,是展示中国的“落后”,是负面文化输出。
          落后还是先进,很多时候只是相对概念。持有这类看法的网友其实是在潜意识中将叙事背景设定为超现代的工业社会,选择的参照系大概也是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礼赞工业成果无可厚非,可讴歌田园生活就是展示“落后”吗?事实上,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并无绝对意义上的先进与落后。至于有人质疑李子柒镜头下的农家生活不真实,其实更无必要。艺术源于生活必然高于生活,田园牧歌不一定要唯浑身污泥才是真实,美学大家朱光潜早就说过,完全依葫芦画瓢,把现实复制到艺术作品里,难有美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草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堡。”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做纸……李子柒的故事何以无障碍地跨越地理,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交融和对话?与其说是迎合了外国人对中国旧式田园生活的想象,不如说是戳中了在钢铁森林中栖居太久的人类对田园诗意的怀念与畅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返璞归真,爱生活、爱家乡的朴素情感,往往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让不同肤色、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心生共鸣,心有慰藉。
          当然,李子柒的爆火并非偶然。在视频高点击量的背后,其实是西方世界对崛起的中国之好奇。他们以这位网红博主的视频为窗口,探寻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与魅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李子柒至少是丰富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的一个剪影。崛起中的东方古国,不仅有高楼大厦、大国重器,还有“一箪食一瓢饮”的田园诗意。
          与其纠结李子柒的视频算不算文化输出,或许我们更该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输出。任何一种文化,要想被理解,首先得动人。记得在李子柒做“古法长安纸”的视频下,很多外国人惊诧不已,然后有中国人用英语给他们科普这是中国古老的造纸术。文化输出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长期过程,仅凭一人之力肯定无法传递全部,还期待更多“李子柒”,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向全世界展示一个既富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又不断向现代化前行,丰富、多样、精彩的中国。
    (摘编自《北京日报》,2019年12月11日)      材料二:
          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又引发了舆论广泛关注。一是因为她因在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贡献,被成都文旅局授予“成都非遗推广大使”的荣誉称号;二是因为她田园牧歌的生活在海外圈粉无数,激起了许多国家的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甚至还引发了许多网友对文化输出的讨论。
    毋庸置疑,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她摘来制成枇杷酥。还有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等,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意象,加之视频后期制作采用的低沉悠扬的传统曲风,成功塑造了一种诗意的山居生活情境。这些作品可以让人们回味中国古人的衣食寝居,畅想一种超脱于消费社会的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裹挟的现代性问题席卷世界之时,这种生活方式很容易引起各国网友的共鸣。【甲】
          李子柒的海外走红,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带有不同文明竞逐高下的“文明冲突论”意味。【乙】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事实上,她只是一个抓住了短视频发展机遇的创业者,用自己的勤奋和纤巧展示山村生活的美好部分,以期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关注。【丙】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于不同文化语境,传递出精致的、文明的、可亲的、具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中国形象,这是一个全媒体时代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动案例,其中具有值得总结的文化传播规律。
          文化的融合和文明的传播是一个奇妙的旅程,常常暗合“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规律。如何让一种文化理想精准落地于另一种文化土壤,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交融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孤芳自赏,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在李子柒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剖析出诸多为世界各国文化广泛接受的价值理念,如仁爱、勤劳、勇敢、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这也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内在的价值理念也具有很多面向,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展其中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的价值理念。【丁】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叙事,其记录的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却恰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这正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价值共识。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12月9日)      材料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文化输出”是文创领域高大上的、有着强烈使命感的一种行为,需要很强大的包装能力。所以当《功夫熊猫》这部充满中国元素却是由外国人制作的电影火爆市场时,很多人为之遗憾—中国有许多很好的文化资源,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并开始感叹,做文化输出是一件很讲究技术实力的工作。
    套用上面这种逻辑,李子柒显然不算文化输出,她只是误打误撞,让很多外国人了解到中国的乡村生活和美食文化。而且,客观地说,外国网友关注她可能有着复杂的动机,文化好奇心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人是带着某种治愈的目的,尤其是那些在都市强大压力之下生活的人们,需要在这样的童话世界里寻找慰藉。对于他们而言,李子柒来自哪儿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到她的视频能获得愉悦,得到放松,仅此而已。
          那些认为李子柒不算文化输出的观点中,还有一种非常普遍的说法,即李子柒把中国落后的一面展示给了外国人,“中国人不是这样生活”,李子柒这样做其实是中国的罪人。准确地说,这种观点并非否定李子柒是文化输出,而是认为李子柒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文化输出。那么这里所要讨论的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文化输出。
          呈现中国真实甚至落后的一面到底对不对,这个问题几十年前就有过讨论。1972年,享誉世界的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曾受中国政府之邀来到中国,拍摄了一部名为《中国》的大型纪录片。但因为认为《中国》并没有展现中国最好的一面,国内并不欢迎此片。而按照安东尼奥尼的说法,“其实《中国》是一部关于中国人的电影”。他表示,“我没有坚持去寻找一个想象中的中国,而是把自己交付给了能看到的现实,我觉得是做对了”。这部电影后来获得了很多大奖,一直被视为国外了解中国的窗口,即便到今天,它仍然是那个年代重要的影像资料,极具历史价值。
          如今,《中国》成了怀旧的珍贵素材,很多人因此感激安东尼奥尼的工作。从对《中国》的评价的改变不难看出,一些陈旧过时的观点正逐渐被抛弃,只是时不时还会冒出来吓唬人。从《中国》到李子柒,这些成功的案例表明,表现普通人的生活也能打动人感染人,文化输出需要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
          李子柒用唯美的风格讲述乡村故事,她的拍摄讲究商业技巧,但这只是提升了消费体验,她所讲述的那些故事,其“剧本”来自真实的乡村生活,这才是很多人喜欢她的一个主要原因。澄清争议,走出误区,李子柒呈现给国外网友的东西,这种小而美的中国故事所获得的共鸣,相信会激励更多的李子柒,因为这是文化输出,而且是我们所需要的文化输出。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2019年12月8日)(1)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子柒的作品在海外备受追捧,但在国内却受到冷落,不断遭到众多网友的质疑。
    B.国内一些网友认为李子柒的作品展示了中国“落后”的一面,而且不够真实。
    C.作者认为李子柒的作品是不是文化输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引发的对文化输出方式的深层思考。
    D.材料采用了驳立结合的论证结构,先反驳网友的观点,然后正面阐述自己的看法。
    (2)下面一句话放回材料二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楼宇烈先生曾指出,“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A.【甲】
    B.【乙】
    C.【丙】
    D.【丁】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认为,虽然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创业者,但是她的作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于不同文化语境,是真正的“文化输出”。
    B.《功夫熊猫》的例子证明,中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为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贡献中国智慧。
    C.安东尼奥尼拍摄的《中国》因为没有展现中国最好的一面,最初在国内并不受欢迎,但最终获得了广泛认同。
    D.材料三认为,李子柒的行为是一种文化输出,她的成功会激励更多的人以小而美的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
    (4)请根据三则材料,简要概括李子柒的作品能够火爆的原因。
    (5)结合三则材料,谈谈李子柒的故事对中国文化输出有怎样的启示。

    组卷:4引用:1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百合花
    茹志鹃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作些零碎活。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的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的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的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两张课桌拼起来,就是一张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
          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1958年3月(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合花》是一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对战争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从中我们能体会作者的审美感受。
    B.“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表明此时她发现伤员竟是那个小通讯员,非常惊讶;“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表明她被小通讯员英勇的举动感动,并为他的牺牲而痛心。
    C.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小通讯员和年轻媳妇的质朴与纯洁。
    D.《百合花》中的英雄人物——小通讯员,是一位“高、大、全”式的完美英雄,有惊天动地的救人壮举,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
    (2)下列关于《百合花》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合花》以解放战争时期某地前线包扎所作为具体环境,讲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赞美了小战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人性的呼唤。
    B.“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表现出新媳妇对烈士的敬佩和痛悼之情。
    C.当“我”说不要缝了时,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写出了新媳妇对“我”的不满,从而表现出新媳妇的愤怒之情。
    D.“‘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新媳妇这一行为的发生是由于自己的伤心和内疚,表现了她的善良和对人民军队的热爱。
    (3)选文中的小通讯员是个怎样的人?请指出他的形象特点并举例简要分析。
    (4)文中划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组卷:18引用:7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像一只美丽的蓝色闪蝶,5月22日已安全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祝融”号火星车,①        。一是能够承受整个任务过程中的力学、热、辐射等空间环境;二是落火后火星车与进入舱配合完成释放、分离任务;三是在火昼时完成火面感知、探测、移动等工作,在火夜时进入待机状态;四是能够适应火面环境,具有自主休眠唤醒能力。
          研制团队针对火星独有的光照、沙尘、大气、温度、土壤等特点,创新技术,量身打造了“祝融”号,设计了蝶形四展太阳翼,配置了特殊的电池等,采用了纳米气凝胶保温……确保了火星车能够有效应对严酷的环境。
          当火星车受到沙尘的遮盖时,它接收到的太阳光能量急剧下降,这时就必须为火星车设计一“休眠”模式,等待沙尘暴过去。其次,当进入火星深秋后,光照强度会持续减弱,这时②        ,直至第二年的春季再“醒来”。同时,火昼时锂离子蓄电池可能会面临充电量不足的情况,研制人员也为火夜制定了一份休眠唤醒“备份”计划:在火昼转火夜前,③        ,火星车转入休眠状态。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齐齐哈尔市某中学的学生计划利用上述语段制作一个科普小视频,介绍“祝融”号的小秘密,视频分三个板块,请你为这三个板块各设计一个小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组卷:24引用:10难度:0.6

四、写作

  • 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一个人在路上走着走着,最后走到了家,这是散文;一个人在路上走着走着,在转弯处有人为她撑起一把伞,这是小说;一个人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蹦到月亮上去了,这就是诗歌。那同学们关于“青春”的诗歌是如何书写的呢?
          要求:以“青春”为主题,写一篇诗歌;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300字。

    组卷:5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