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9分)
-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①中国传统文化里那些神秘而幻化万方的吉祥图案可以变得时尚吗?央视日前开播的一档名为《时尚大师》的节目里,一位年轻设计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位年轻而时尚的新生代设计师在自己设计的卫衣、T 恤和手包里,不仅运用了龙生九子中的螭吻和椒图这两个神兽元素,还加入了我国传统建筑中榫卯结构等模块。整个设计呈现的结果是简洁、舒服、时尚,恰到好处。尤其是受到在门上衔环的椒图神兽的启发,她将手包的提手设计成一个环状并让椒图“咬”住,创意满分,韵味十足,以至现场的专业观察团成员纷纷直接询问手包的价格,以强烈的购买冲动来表达对作品的喜爱。
②长久以来,提起时尚,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新潮、前卫,以至于好像只有前卫到有些异类或者让人看不懂才能称之为时尚。然而这种关于时尚的定义显然有失偏颇。中国服装设计师张庆辉对时尚有一番阐述,在他看来,时尚的意义在于打破界域。无论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还是对多元文化的包容,都传递出创新勇气和文化自信。时尚应该代表着文化自信和自我态度的表达。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当我们厘清了时尚的概念,再回头讨论时尚和传统文化能否结合这个话题时,答案就显而易见了。那些看起来表面并不相关的内容,完全可以和谐共存。一方面,几千年来熠熠生辉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可以跳出严肃、古老等人们固有的印象,依托时尚的载体、借助开放的视野和灵动的设计活在当代;另一方面,时尚若脱离了文化的支撑,必然不能成为经典。相反,时尚产业如果能充分表达文化意象,就可以得到文化源远流长的滋养。可以说,时尚根植于文化,而我国独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及其独特的韵味则可以为时尚产业提供更多新鲜元素,给业内人士带来更多灵感,让时尚充满更多可能。尤其在当前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进行自信重塑的阶段,我国的时尚产业发展可谓时机大好。
④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用时尚的方式打开传统文化脉络,要让传统文化注入时尚产业,需要业内人士抱以虔诚的文化敬畏态度,系统地梳理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绚丽多彩的苗绣、历史悠久的夏布等散落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可以成为时尚元素;“高冷”如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也可以为时尚产业提供设计灵感。2018年9月9日一则名为《故宫口红,真的来了》的文章在朋友圈迅速发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据报道,这六款口红膏体的颜色均来自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红色国宝器物。雍容华贵、高端大气的故宫口红一时成为时尚界的新宠。这几款具有中国风神韵的限定版口红发扬传承了东方美学,传递出了真正的东方时尚。凡此种种,都可以让我们在坚守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为传统文化注入青春的时尚活力;也通过人们对东方时尚审美的追求传递出了千百年永恒不变的魅力。
⑤当然,传统文化与时尚产业的融合不能“为了融而融”。融合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何以时尚的方式活在当代、活在日常是业内人士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⑥时尚和传统的融合,需要业内人士找到恰当的契合点,以一种舒服自在的形式设计表达,还要顺应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毕竟,只有走进了生活,让人们觉得把传统文化穿在身上、摆在家中也可以是一件很酷很潮很时髦的事,文化和时尚的融合才算恰如其分,才能深入人心,用时尚的方式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才算成功。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久以来对于时尚的定义有认识上的偏颇,时尚应该代表着文化自信和自我态度的表达。
B.只有在设计作品时将传统与时尚融合,有创意,有韵味,作品就一定能深受大家喜爱。
C.我国独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和独特的韵味为我国时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D.要让传统文化在时尚产业中发挥作用,需要业内人士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以一位设计师的作品深受喜爱的事实,说明传统的吉祥图案也可以变得时尚。
B.文章第二段从两个方面论述时尚和传统文化不仅不相悖,而且还可以和谐共存。
C.文章第四段通过举例子的论证方法,论证时尚可打开传统文化的脉络,传统文化可注入时尚产业。
D.文章行文思路清晰,主要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长久以来,人们都习惯性地认为时尚就是新潮、前卫,传统就等同于严肃、古老。
B.只要我国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可以为时尚产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契机。
C.文化依托时尚的载体活在当代,时尚依赖文化的支撑成为经典,二者相辅相成。
D.要使文化与时尚融合,只能通过业内人士去深入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走进生活、活在日常。组卷:1引用:2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材料一:
中华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纵观 1600 余家老字号的发展历程,它们能够永续长存,一个重要原因是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特色产品,这是许多老字号的命根子。老字号产品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它们赖以生存的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例如,茅台酒之所以香溢五湖四海,是因为其“两山夹一河、出门就爬坡”形如天然酒窖的产地;而六必居酱菜等许多著名土特产,都因为类似条件成为中华一绝。此外,独特的加工工艺过程和产品配方则是形成产品特色的另一个原因。同仁堂生产的数百种中成药材中,安宫牛黄丸、乌鸡白凤丸等最负盛名。这些名牌产品原料珍贵、配方科学、制作工艺独特、疗效神奇,成为中华医药宝库中的珍品。
(摘编自程鹏《中华老字号,民族品牌的独门武功》,有删改)材料二:
2003 年 1 月,始创于清朝顺治八年的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刀剪厂向法院申请破产。“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依托 300 多年的品牌积淀,“王麻子”几乎成了北京刀剪业的象征。这样一块老字号招牌怎么说倒下就倒下了?问题首先出在品牌继承与创新上。1959 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命名成立王麻子刀剪厂后,充实了设备,改进了工艺,其产品一度远销港澳及东南亚各国。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品牌缺乏创新意识,坐吃老本,逐渐显露出新产品开发速度过慢、难以跟上市场步伐的弊端。另外,机制老化、延伸失误、传播乏力等因素也导致“王麻子”处境日趋艰险。“王麻子”事件是对中国老字号品牌经营的一声断喝。历史文化积淀是老字号的优势,但优势不等同于强势,如果老字号品牌抱着这点“文化”固守,恐怕难逃被颠覆和取代的命运。相对于老字号,“十八子”没有老本可吃,没有历史可靠,十几年来,凭借“打造全国最好的刀”的理念,从求变角度出发并结合技艺创新,填补国内制刀史上 10 多个空白,累计获得 60 多项专利,丰富和充实了品牌发展的文化,充分体现了“十八子”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摘编自李星海《百年老店“王麻子”错在哪里》,有删改)材料三:
走进一家老字号店铺,人们常能看到刻在匾额上的店规家训,如瑞蚨祥布庄的“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这些店规家训内涵丰富,是店铺价值观的具体展现,更是老字号的立店之本。1862 年创办的龙顺成,是京作硬木家具的嫡传,开业 157 年,从未关张过一天。在龙顺成,师父收徒最重要的标准,是看小伙子的品性是否专注踏实。“那时候师父就说,干什么工作得有耐心,得要专心,得坐得住,我们这行叫能‘靠得住愣’。”龙顺成的刘更生师傅告诉我们。龙顺成的一代代人一脉相承,坚守着“学做事,先做人”的价值理念。百余年来,这一价值观随着制作工艺一起,深深刻印在每一个传承人心中。
(摘编自严冰等《中华老字号:用影像发掘“活化石”的文化价值》,有删改)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大“字号”为新时代品牌工作指明了方向。国家商务部也发布“振兴老字号工程”方案,号召继承和发扬老字号文化,实施品牌战略,促进民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中的积极作用。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响应商务部号召,2018 年 12 月 27 日,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中国食品报》联合推出“百年老字号•中华行”活动。该活动整合 100 家百年食品老字号企业,通过举办美食节、行业峰会等形式,拉动食品市场消费,加快食品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2019 年,“百年老字号•中华行”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举办 12场,将散落在各地的老字号企业凝聚在一起,弘扬工匠精神,鼓励传统技艺的薪火相传,加强青年一代对老字号情怀的培养,在真正意义上做到百年老字号的文化传承。
(摘编自傅昱佳《“百年老字号•中华行”活动启动》,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茅台酒和六必居酱菜等老字号之所以不可替代,主要原因是其产品有特色。
B.“王麻子”被市场淘汰,问题是出在“十八子”的后来者居上。
C.“学做事,先做人”是龙顺成的立店之本,这一理念与其制作工艺一起传承至今。
D.历史悠久的老字号文化,在今天仍可发挥其在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中的作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瑞蚨祥布庄给世人的启示是,如果不放弃以往的优势,就无法应对今天的市场挑战。
B.中华老字号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既得益于其产品特色,也依托于其品牌文化。
C.总书记对三大“字号”提出要求,其目的是振兴中华老字号,促进民族企业发展。
D.只有培养起青年一代对老字号的情怀,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百年老字号的文化传承。
(3)请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改造升级“老字号”企业。组卷:2引用:4难度:0.5
(三)文学类阅读(15分)
-
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狼叫
甘应鑫 三只羊乡的光棍表叔秃顶那年,刚过56岁,随村里人去市火车站当临时搬运工。
有一天,路过站外一处垃圾堆,忽然听见婴儿啼哭,觉得蹊跷,揭开脏包一看,是女婴,已经生命垂危。他心软了,说:“天送的,我收养了。”最后牢牢地抱了回去。
转眼十年过去。养女吃着百家饭,纳着百家福长大了,而表叔已不经熬,刀耕火种,骨瘦如柴,又害眼疾,为了养女上学,多攒点钱,上山采药又摔伤腰椎,差点见阎王。
当年表叔家日子过得实在太苦,餐餐清汤寡水,顿顿眼泪水泡饭。父女俩去赶集,村民指指点点,句句戳心。有夸他行善添寿,有骂他窝囊造孽,自己吃不饱肚,还捡个小孩养……表叔听过苦笑一声,便默不吭声,照旧当成亲生的养。
最近几年,乡政府抓精准扶贫,划拨出专款补贴,鼓励村民自筹资金挪窝,到乡里建洋房,表叔拿不出足够自筹款建房,一直与山相依、以水为伴。
以往,村里人能关照则关照他,如今人畜搬走,他就成了单身独户,住在村东山脚下一栋毛南族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养牛。逢上刮风下雨,烧瓦裂缝漏雨,房梁摇摇欲坠,有时还掉落下蛇鼠,住得心惊肉跳。好在,乡干部经常来慰问,又帮他落实贫困户补助金、五保供养金、农村低保金,生活改善了,心坎压的石头也落地了。
村上生源少,小学教学点早就撤销,邻近村小学和初中,合并为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方圆二十多公里内的小孩,得走路去乡里读书。表叔家去乡小学,步行至少一个小时方穿过雾气笼罩的莽莽森林,途中一段险滩要趟过小溪,一段险路要从悬崖巨石间挤过去。这里山高水深,荒无人烟,却一点也不寂静,鸟鸣兽啸,奇香弥漫,连大人都惧怕,嫌远,更何况小孩;所以家境好的小孩转学,家没钱的小孩,有的就辍了学。养女想退学,表叔对养女说:“凭一口气,点一盏灯,有我吃就有你吃,你要念好书,争口气!”然后卖掉了家畜。从此,天麻麻亮养女又出门上学,放学又随着星辰到家。
有一天傍晚,养女放学路过老坟山,乌鸦乱叫,她见一堆新坟招魂幡下,猛蹿出一只白兔,吓得她背脊发冷,中邪似的絮絮叨叨一晚胡话。另一夜,一群野猪又把表叔家稻田拱得颗粒无收。打那以后,表叔为给养女壮胆,想出一个护身秘法,并教会她:学狼叫。
过了这么多年,又听见狼叫了,消息传开去,人们觉得怪。
记者们驱车到了乡里探秘,不少人说亲眼见过狼。看见她牵牛出门,记者好奇地问:“山里有狼,你不怕吗?”她苦笑答:“不怕,我有办法对付狼。”记者一愣,是小瞧了女孩,瞪大眼一瞄,女孩天生一双鸳鸯眼,眼珠子左边幽蓝色、右边褐橘色,一眨一眨,璀璨,勾魂。记者问:“你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她鼻子有些酸,说:“去打工赚钱,照顾爸爸。”在一旁的表叔听了搂住养女无声地抹泪。表叔边招呼记者坐下吃五彩糯米饭,边烧水泡茶,说:“小女从上小学起,成绩在年级里数一数二,非常懂事乖巧,平时放学回家,就主动做家务……”
记者们蔫头耷脑钻进密林,喘气爬上磐石,忽听见山崖背后“嗷呜——嗷呜——”的哀声与风声从极远之地呼啸而来,在人迹罕至的山谷间激荡,那声浪足以将人掀下山崖。记者们疑心是风声作怪?是狼嗥?是人喊?
记者们走后,清明阴雨就来了,断断续续,没有放晴过,偶尔还打几个炸雷,屋顶上的瓦被震落下来,门前一株古树被劈开了花。万幸的是,石楼没塌,父女俩躲过了一难。
表叔没想到,过完分龙节不久,乡政府忽然安置他去了一家养殖场帮忙;还为他养女找到寄养家庭,是一对没有孩子且富裕的中年夫妇。
终于,三只羊乡里没了狼叫。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描写光棍表叔家餐餐清汤寡水、房梁摇摇欲坠、门前古树被劈等细节、有利于突出对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的必要性。
B.养女是一个懂事的乡村少女形象,她在学习上十分努力,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她主动做家务,她希望将来能挣钱孝顺养父。
C.记者在乡里和女孩分别不久就听到了“狼叫”,因此发现了真相。在他们努力下,乡政府终于对父女二人做出了适当的安置。
D.开头交代地名“三只羊乡”,暗示了地瘠民贫;交代表叔的光棍身份,以及他当搬运工的事,为下文写他收养孩子作了铺垫。
(2)小说的表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读完小说,你认为故事中有狼吗?请你从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思考,说说文中“狼”有何蕴意?组卷:4引用:1难度:0.7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以“志愿服务”开头,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要求内容全面,不超过50个字。
作为一项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志愿服务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助力。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就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的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组卷:87引用:68难度:0.8
四、【原创题】作文(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她是一只听不到声音的“丑小鸭”,却依靠顽强的毅力变成一只令人称羡的“白天鹅”。她不能像常人一样交流,却相继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业,还考上大学、研究生,并成为北大博士。宜章县唇语女孩江梦南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比拼的是速度,更是决心和毅力。”这是江梦南充满坚毅、自信的话语。
听完她的故事,你一定有所感悟。请你以高一学生的身份,给她写一封信,谈谈你的感受和想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组卷:0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