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三中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发布:2024/12/8 23:30:2
一、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注: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以下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组卷:16引用:1难度:0.9 -
2.2022年11月30日,扬州市江都区受寒潮影响,部分地区出现雨夹雪现象。以下四幅图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与雪的形成相同的是( )
组卷:7引用:1难度:0.7 -
3.“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组卷:220引用:33难度:0.9 -
4.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快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组卷:1817引用:30难度:0.7 -
5.5月11日,青竹湖湘一少年合唱团暨昱老师作品音乐会在长沙音乐厅举行。在音乐会中,小歌手们在乐队的伴奏下,尽情高唱,歌颂,讴歌祖国的繁荣强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644引用:3难度:0.6 -
6.如图所示,凸透镜位于P处(图中未画出)位置不变,移动蜡烛,光屏先后在P同侧的甲、乙两处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且甲处的像比乙处大,则( )
组卷:67引用:1难度:0.8 -
7.如图所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时,使用甲、乙两种加热方式,都会出现碘蒸气。已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8引用:1难度:0.9 -
8.如图所示,为了让反射光可以照射到墙上的A点,下列办法可行的是( )
①入射点位置不变,入射光线逆时针转动一定的角度;
②入射点位置不变,入射光顺时针转动一定的角度;
③入射角不变,入射光向左平移一段距离;
④入射角不变,入射光向右平移一段距离。组卷:183引用:2难度:0.4 -
9.小明做作业时,动手操作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找了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普通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如图所示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不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组卷:1161引用:4难度:0.4 -
10.如图所示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只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1732引用:121难度:0.9
三、解答题(其中作图题6分,计算题8分,其余每空1分,共48分)
-
29.物理兴趣小组想知道某只透镜的焦距f为多少,做实验甲,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镜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min,绘出图线乙。
(1)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 cm。
(2)将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丙),器材正确放置后,还应对其进行调整,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u+v),绘出图线丁(以f为长度单位),由图可知,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用f表示)。
(3)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新概念“放大率n==A′B′AB”,结合丙、丁两图可知,当物距u=1.5f时,n=。vu
(4)另一组同学用另一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图戊所示,此时光屏上已经呈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此时成倒立、(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该成像原理可以用于制作 (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5)保持图戊中蜡烛、光屏的位置不动,左右移动凸透镜,则当凸透镜移至刻度值为 cm处时,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6)另一兴趣小组利用“F”发光物和凸透镜进行实验,适当调节后,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眼睛从如图己所示的视角观察,则此时观察到光屏上所成像应该是图庚中的 (填数字序号①/②/③/④)。
(7)如图辛,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迷糊了,将光屏远离透镜适当距离后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时 眼镜(近视/远视)。组卷:98引用:1难度:0.5 -
30.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实验中:先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分别裁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如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将纸锥按如图乙中 (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
(2)若将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 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3)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过程中,发现纸锥下落的时间较难测准,我们可采用增加 或换用锥角较 (选填:大、小)的纸锥进行实验。
(4)为了进一步探究纸锥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频闪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纸锥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丙所示。可以看出纸锥在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5)另一小组利用斜面来测小球的平均速度,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片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丁所示。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CD段的路程为 m,比较AB与BC段的平均速度得vABvBC(选填“>”“<”或“=”)。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经过某点时的速度(m/s) sAB=0.3 tAB=0.5 vAB=0.6 vB=1.2 sBC=0.9 tBC=0.5 vBC= vC=2.4 sCD= tCD=0.5 vCD=3 vD=3.6
(7)对于做加速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用v=来计算(其中v1表示某段时间开始时物体的速度,v2表示某段时间结束时物体的速度)。如图戊所示,是小球从A点运动到D的速度-时间图像,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含义是:。v1+v22组卷:63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