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古诗文阅读(一)理解性默写

  •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中“
     
     
    ”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和爱人相爱却不能相守,团聚无望的忧伤之情。
    (2)《劝学》中“
     
     
    ”启迪我们:整天沉溺于空想,不如抓紧时间学习。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
     
     
    ”写出了沦陷区百姓忘却亡国之耻,安于异族统治的现象。
    (4)姚鼐《登泰山记》中的“
     
     
    ”写出了因道路冰滑而登山不易的情景。

    组卷:6引用:2难度:0.6

  • 2.阅读下列课内文言文,完成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同“授”,传授
    B.是故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论,不分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的方面学习
    D.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模仿,效仿
    (2)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师不必贤于弟子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首先阐述了老师的作用,然后论证从师的必要性,最后总结出择师的标准。
    B.本文第二段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讽刺了士大夫之流虚荣自误、迂腐可笑的不良言行。
    C.本文最后一段提到的“古文”是指六朝以来重文轻道的骈体文,“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D.本文作者韩愈针砭时弊,有理有据地批判了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组卷:7引用:3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意事项华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跬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注],一月之间,即平复矣。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又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或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选自《三国志•华佗传》,有删改)注:差,通“瘥”,病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B.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C.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D.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一般有意义上的联系。与人交往时,自称字表示谦虚,称对方的字则表示尊敬。
    B.游学,古代学者远游异地、从师求学的一种方式;也可指以所学游说各地,增智广识,交友致学,求取官职等。
    C.孝廉,汉朝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察举科目之一。被举荐孝廉者,应孝顺父母,行为清廉,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
    D.太祖,皇帝的庙号,多用以称开国君主,如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本文的“太祖”是指曹操。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佗本是读书人,又通晓养生术,当时的人以为他虽然年近百岁,却有壮年的容颜。
    B.倪寻、李延同时得病,华佗认为他们病因同但病症不同,就分别施治,让他们同时痊愈。
    C.华佗被押送许都下狱问罪,荀或认为华佗的医术精湛,能救人性命,应当宽容饶恕他。
    D.太祖认为华佗本来能够治好他的头风病却故意留着病根不治,想借此抬高自己的地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②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5)华佗不愿回到太祖身边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组卷:9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

  • 9.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电影从诞生起,就一直在技术层面追求变革、创新和突破,让观众的观影体验更为逼真,更为震撼,有更丰富细腻的视听享受。但人类对于感官欲望的追逐永不满足,其上限在哪无人知晓,这意味着电影创作者需要在这条技术代的道路上步不停。
          大多数人其实无法分辨4K画质和8K画质有什么区别,也说不清多了两条声道之后是否听觉效果就有了质的飞跃,至于能否看清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里人的面容,也不是那么重要。进一步说,如果超出了人类感官的生理极限,对那些           的声音处理、那些            的画面质感,观众一旦习以为常,就会熟视无睹。电影的复杂性在于,它虽然也是机复制的产物,但观众从来不会先入为主地嫌弃它没有“灵韵”。因为,电影的内容和形式本身形成了它的魅力,这与它的载体和播放媒介关系不大。从这个层面来说,某些电影近乎迷狂地追求视听效果,不仅是            ,还容易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迭
     

    ②履
     

    ③械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细致入微 纤毫毕现 舍本逐末 自食其果
    B.纤毫毕现 细致入微 本末倒置 自食其果
    C.纤毫毕现 细致入微 本末倒置 作茧自缚
    D.细致入微 纤毫毕现 舍本逐末 作茧自缚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电影的魅力来自它的内容和形式本身,与它的载体和播放媒介关系不大。
    B.电影的魅力来自它的内容和形式本身,它的载体和播放媒介与之关系不大。
    C.电影的内容和形式本身导致了它的魅力,与它的载体和播放媒介关系不大。
    D.电影的内容和形式本身导致了它的魅力,它的载体和播放媒介与之关系不大。

    组卷:12引用:2难度:0.5

四、写作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高中语文老师提倡大家多读书,读好书,还为同学们列了阅读书单。张华同学打算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时间好好读书。可是,平时课余时间总是很少,而一到周末,他又忍不住拿起手机,点开朋友圈,刷起短视频……一学期下来,张华一本书都没有认真读完,他感到很懊恼。
          如果你是张华的同学李明,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和体会,给张华写一封信,引导他更好地阅读。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6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