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高一(上)第一次段考地理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50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

  • 1.嫦娥五号探测器,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航天器。其计划在探月工程三期中完成月面取样返回任务,是该工程中最关键的探测器,也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据此完成1~2题。
    月球属于(  )

    组卷:0引用:0难度:0.70
  • 2.嫦娥五号探测器,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航天器。其计划在探月工程三期中完成月面取样返回任务,是该工程中最关键的探测器,也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据此完成1~2题。
    进入月球轨道之后的“嫦娥五号”属于(  )
    ①河外星系
    ②地月系
    ③银河系
    ④太阳系
    ⑤可观测宇宙

    组卷:0引用:0难度:0.70
  • 3.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科幻影片《流浪地球》火爆荧屏,该片叙述由于太阳直径增大将吞没地球,导致地球被迫流浪逃离太阳系的科幻故事。据此回答3~4题。
    地球在流浪的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天体运行轨道是(  )

    组卷:3引用:0难度:0.70
  • 4.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科幻影片《流浪地球》火爆荧屏,该片叙述由于太阳直径增大将吞没地球,导致地球被迫流浪逃离太阳系的科幻故事。据此回答3~4题。
    人类试图带领地球到达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在到达比邻星宜居轨道后,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组卷:1引用:0难度:0.70
  • 5.凌日是指地内行星(运 行轨道在地球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当金星与太阳、地球排成一条直线时,就会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据此完成5~6题。
    假若发生金星凌日现象,则下列四图能正确表示此现象的是(  )

    组卷:0引用:0难度:0.60
  • 6.凌日是指地内行星(运 行轨道在地球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当金星与太阳、地球排成一条直线时,就会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据此完成5~6题。
    下列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0引用:0难度:0.60
  • 7.读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7~8题。

    图示共包含几级天体系统(  )

    组卷:1引用:0难度:0.70
  • 8.读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7~8题。

    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可以降落在火星,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  )

    组卷:0引用:0难度:0.70
  • 9.天文学家研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据此完成9~10题。
    “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组卷:0引用:0难度:0.70
  • 10.天文学家研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据此完成9~10题。
    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可能没有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上要原因是该行星(  )

    组卷:0引用:0难度:0.70

二、非选择题,2道大题,共25分

  • 51.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两个不连续面A为
     
    ,B为
     
    。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
    (2)图中界面A以上的圈层名称为
     
    ,E所示范围的圈层名称为
     
    。G所示范围的圈层名称是
     

    (3)图中自地面以下、E层(软流层)以上的固体物质部分被称为
     

    组卷:4引用:1难度:0.7
  • 5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降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
     
    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准备: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
     
    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较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
     
    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
     
    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区应为
     
    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
     

    (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
    ①地理环境经历了
     
    环境向
     
    环境的演变。
    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
     
    (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组卷:57引用:20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