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6课 我的叔叔于勒》2023年同步练习卷(6)

发布:2024/10/5 16:0:2

一、选择题

  • 1.选出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116引用:8难度:0.9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组卷:154引用:3难度:0.9
  •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395引用:6难度:0.7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29引用:2难度:0.8
  • 5.下列句子中配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读小说,实际上也就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
    ②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
    ③当然,想象不要太离谱,要尽可能遵循原作的思路。
    ④其实,这种想象的快乐不是小说家的专利,也可以通过你自己的尝试来获得。
    ⑤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组卷:684引用:36难度:0.7

四、现代文阅读

  • 14.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高贵的慈善
    李良旭
          ①母亲在街头摆了个小摊卖茶叶蛋:一个小火炉,钢精锅里煮着热气腾腾的茶叶蛋,袅袅香味在街头弥散开来。路过的人们,常常被这清香扑鼻的气味吸引,情不自禁地走过来,买上一两个茶叶蛋,呵着热气,吃着香喷喷的茶叶蛋,感到特别的温暖和舒坦。一块钱一个茶叶蛋,物美价廉,很受消费者青睐。
          ②母亲70多岁了,本该在家好好享受清福了,可母亲却闲不住,硬要到街头去卖茶叶蛋。母亲说,一个茶叶蛋赚不了几分钱,但看到人们喜滋滋地品尝她煮的茶叶蛋,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③看到母亲喜欢干这件事,我们做儿女的也只好由着她了。就这样,在街头卖茶叶蛋,成为母亲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
          ④每天收摊回来,母亲总是将一小袋硬币倒在桌子上,认真地清理着。不经意地,我发现母亲总是从一堆硬币中清理出几块放在旁边。我问母亲,这几块硬币为什么不和其他硬币放在一起?
          ⑤母亲笑了笑,说道,这是几块类似1元硬币的游戏机牌子,不是钱。
          ⑥我拿起一块仔细一看,还真是游戏机牌子呢。
          ⑦我说道,那您以后注意了,不要总收到这种游戏机牌子。母亲笑道,我早知道是什么人给的这种游戏机的牌子,不过我从没有说过他。
          ⑧我一愣,问道,您知道是谁给的,为什么不说呢?母亲说道,这是一个捡破烂老人给的。母亲慢慢向我讲述起发生在老人和她之间的故事。
          ⑨那老人每天佝偻着腰,花白的头发,手里拿着一个蛇皮袋,里面装着废纸、废塑料什么的。他每天从母亲摊位前经过,闻着香喷喷的茶叶蛋,流着鼻涕,眼睛里露出饥饿的神色。他犹豫了很长时间,然后从口袋里颤巍巍地掏出一枚硬币递了过来。老人的目光极力躲闪着,不敢和母亲对视。母亲接过硬币用手一摸,就知道这是一枚游戏机牌子。A.母亲知道,老人饿了,对他来说,要佝偻着身子走多远的路,拾多少破烂,才能卖到一块钱啊。母亲眼睛湿润了。什么也没说,母亲递给老人两个茶叶蛋,说道,一块钱两个茶叶蛋。B.老人双手接过茶叶蛋,眼睛里流出两行浑浊的泪水。就这样,老人每天经过母亲的小摊前,踟蹰一会儿,就会从口袋里颤巍巍地掏出这样一枚游戏机牌子来。母亲假装不识,接过这游戏机的牌子,热情地递上两个茶叶蛋。
          ⑩母亲说,如果我说送他两个茶叶蛋不要钱,他肯定不干,收下老人递过来的一块类似硬币的游戏机牌子,对老人来说,就是一种尊严。
    ⑪我不禁被母亲的慈善之心深深地感动了。对于母亲来说,施舍也是要顾及对方尊严的。
    (摘自《作文•初中版》2015年11期)(1)文章标题“高贵的慈善”中的“慈善”指什么事情?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高贵”一词的含义。
    (2)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作用。
    老人的目光极力躲闪着,不敢和母亲对视。
    (3)品读文章中A、B两处画线句子,思考母亲“眼睛湿润”和老人流泪的原因。
    (4)文章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5)选文第⑨段使用了插叙,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也使用了插叙。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它们各自的作用。

    组卷:16引用:2难度:0.5
  • 15.阅读拓展。
          体裁:小说
          作者:黄静远
          选篇理由:每个人心中都有弥足珍贵的东西。在菲利普夫妇心中,金钱是最珍贵的东西。在下文中的“她”的心中,承载温馨亲情的旧屋以及旧屋中满满的回忆,是最珍贵的东西。在你的心中呢?什么是最珍贵的东西?
    旧屋里的宝物
    黄静远
          ①旧屋的外围已经拉起了警戒线,一阵阵机器轰鸣的巨响,刨机、挖机、铲车等开始张牙舞爪地撕扯着旧屋沧桑的面容。
          ②她行色匆匆、风尘仆仆地拖着行李箱赶来,满面倦容。远远地望见警戒线里尘土飞扬,暗自懊恼来迟。
          ③于是加快脚步,向旧屋飞奔而去。
          ④她从人群中挤出,赶到拆迁现场指挥长面前,焦虑急迫地恳求道:“您好!非常抱歉,由于飞机误点,我来晚了。我家旧屋里还落下了几件很重要的东西,恳请你们暂停施工,让我进屋取下吧!”
          ⑤指挥长干脆地拒绝道:“那可不行,上面规定了时间,我们可耽误不得!”
          ⑥四周看热闹的人议论纷纷,有人道:“指挥长同志,让人家姑娘进去吧!说不定人家落下的是啥价值连城的宝贝呢,到时候弄不好还要找你们索赔呢!”
          ⑦话音刚落,人群中响起一片戏谑的哄笑,继而有人起哄道:“说得对啊,指不定是祖传的宝物呢。”
          ⑧“停下工吧,让人家姑娘进屋去找找也好。”
          ⑨“这栋老屋有上百年的历史,听说原先还是民国时期大户人家的宅子,没想到如今也……唉……”一位白须老者捋须感叹。
          ⑩一些原本欲散去的人,听到老者的话顿时来了精神,个个像待宰的鹅似的伸长脖子翘首以盼。
    ⑪无奈之下,指挥长只好挥挥手,示意停工,同意她进屋。
    ⑫门虚掩着,并未关上。她轻轻一推,走了进去。
    ⑬旧屋里空荡荡的,墙角停放着一辆款式老旧、手工焊接的童车,漆红交错着锈色,那锈迹显然是时光沉淀的印记。依稀还可以听见从厨房里传来“咕噜咕噜”煮东西的声音。国外留学五年,她第一次回到这个旧屋。
    ⑭厨房门口放着一张竹编的老式摇篮。竹条早已褪去了当年的青涩,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润泽的棕红色外表,留下了时间的韵味。摇篮里摊着一床手工缝制的小被子,红底碎花的被面也有些陈旧。
    ⑮她走到厨房门口,思绪瞬间飘飞到从前……
    ⑯父亲忙碌的身影微佝,切菜的动作也有些迟缓,还时不时用左食指顶下已滑到鼻尖上的眼镜。后面跟着的那个“小不点”,身高不及他的腰部,正扯着他的皮带,哭闹着不让他做饭,要他陪着玩。他一面安抚着那个“小不点”,一面照应着灶台上的炉火。
    她转头望向窗外,暖冬的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填满了旧屋子的每一处角落。她推开窗,闭上眼,将和煦的日光拥抱入怀。隐约间,她听见楼下传来小女孩“咯咯”的笑声……
    ⑱“来追我,快来追我呀……”扎着羊角辫的“小不点”双脚快速地蹬着爸爸为她手工打造的童车,犹如脚踏风火轮般神气。两只小手握着的小车龙头“吱呀吱呀”地左右摇晃着,链条随着转动也发出涩涩的响声。夕阳下的红光映着一身红衣的“小不点”,羊角辫上的红绸在风中肆意飞扬,发夹上亮晶晶的水钻装饰随着“小不点”渐行渐远,不断变换着角度,在阳光下折射出令人目眩的光……光影变幻让他头晕目眩。“扑通”一声响,一路小跑在童车后面的他摔倒在地,破碎的镜片深深地扎进了他的额角……
    ⑲她的视线逐渐模糊。“啪嗒”一声,眼泪滴在相册封面上,溅起一朵小水花。那两个身影已然消失不见,化作旧照片里的缩影。旧照片里,他额头上的疤痕依然清晰。
    ⑳“屋里的人赶紧出来啊,我们要开工了。”屋外传来不耐烦的催促。
    ㉑她猛然一惊,旧屋即将不复存在,而她能带走的除了眼前这些旧物便只剩了满腔的思绪回忆……
    ㉒她用双手吃力地搬着旧竹床,走出旧屋,走向人群。旧竹床里静静地躺着那辆散架的旧童车和那一张张发黄的旧照片。
    ㉓人群中唏嘘声四起,等着一睹宝物的众人愕然。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结合具体语境,请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⑰段画线的句子。
          她转头望向窗外,暖冬的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填满了旧屋子的每一处角落。她推开窗。闭上眼,将和煦的日光拥抱入怀。
    (2)下面A、B两句中哪句的表达效果更好?说明理由。
    A.她用双手搬着旧竹床,走出旧屋,走向人群。
    B.她用双手吃力地搬着旧竹床,走出旧屋,走向人群。
    (3)选文第⑯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文中圈观者心中的宝物和“她”心中的宝物有什么不同?

    组卷:43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