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语文一调试卷
发布:2025/1/6 11:3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体:讲述主体(谁在讲述),故事主体(谁被讲述),接受主体(谁在观看)。互联网时代参与主体边界模糊、角色重叠,各民族、各群体、各阶层都在“讲述”“被讲述”,也都在“观看”“被观看”,多主体多元化传播已成现实。“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把握这一时代特征,并从以上三种主体入手,创新思维,调整策略,从分散失衡走向多元协同。
从故事主体来看,“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讲好中国普通人的故事。在权力、资本与眼球经济的驱动下,传播场域两极分化的现象仍很严重,国际传播秩序处于失衡状态。国内的普通人和弱势群体作为讲述主体的话语权和作为故事主体的存在感都过于弱化,尤其在被西方媒体遮蔽、忽略之后。更多地让他们发声、为他们发声,对高举人民性旗帜、秉持“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大国而言,是国际传播秩序再平衡的使命担当,这也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软实力巧实力的战略选择。
从接受主体来看,“讲好中国故事”还要进一步明确中国故事的受众群体。我们要相应地调整方向,不囿于“影响有影响力的人”,而采取“边缘突破”战略。以欧美为中心的西方精英群体和意见领袖,他们属于西方意识形态最顽固、对中国成见最深的受众群体,我们应该把战略重点从他们向发展中国家以及西方国家中的草根群体、非政府组织转移。就前者而言,我们虽然经常强调提高议题设置能力,增强话语权,而实际上常常“被议题设置”,围着西方媒体的议题打转。从客观原因来看,我们和西方存在软硬实力差距;从主观原因来看,我们不够自信,太在乎西方,且存在缺乏省思的战略失误。就后者而言,他们在发展阶段、发展诉求、价值观和利益点上与中国很接近,这使他们对中国故事有更多共鸣,他们的“中国观”也更具可塑性,相关调查报告印证了这一点。
从讲述主体来看,“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做到多方协作,一起来讲。讲述主体是最能动、最重要的要素。在讲述主体层面,有两个并行的趋势:一个是多主体多元化,一个是战略传播和整合传播。从多主体多元化角度看,政府不是国际传播中的唯一主体,非官方的传播主体以其更具亲和力的民间立场,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若要扩大与主导话语权,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不可替代。所以,从战略传播和整合传播角度看,国家需要高度整合内政外交、对外广播以及网络媒体等资源,联动合作。“讲好中国故事”,除了发挥非官方传播主体的作用,还要做好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以便发挥国家统筹协调的优势,在这方面,我们还有一段路要走。
(摘编自李成《抓住三个主体,讲好中国故事》)材料二:
讲好中国故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世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更重要的是把中国的价值观和道德理念传播给世界,争取文化上的领导权。但近年来,我国对外宣传力度很大,实际效果却不甚理想,基本停留在讲述中国故事的层面。要实现中国故事从“讲述”到“讲好”的转变,就必须认清讲好中国故事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一方面,当今国际舆论格局呈现“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特征,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世界新闻舆论,控制世界传媒市场,外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主要是从西方主流媒体获得。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昔日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的辉煌已成遥远的过去,当前中国文化传播缺乏高超的传播技巧和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此外,由于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相对有限,外国民众获得有关中国的信息不多,加上西方媒体给外国受众造成的先入印象,使得他们即使看到我们的报道也很难相信。
(摘编自李子祥《新形势下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探索》)材料三:
李子柒能够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案例,必有其不寻常之处。作为真实的人,李子柒所选择的生活洋溢着中国风的美,满足了人们对传统中国、诗意生活的想象,有效缓解了工业化社会、高风险社会中人们的焦虑,特别能够绕开海外用户的心防。作为网红,李子柒有着明显服务于市场营销所需要的清晰“人设”,她活跃在国内外社交媒体平台,并取得成功,这显然是有策略、有布局的。作为文化符号,李子柒已经在人们的接受过程中,被确认为可以代言中国文化的最新的、可能也是最具辨识度的符号。外国网友称李子柒为“中国的迪士尼公主”,央视称赞李子柒“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成为话题后,李子柒一如既往,并没有急切地想要乘势做大,一飞冲天。这种“稳扎稳打”,其实就是内涵式发展,具有国际传播方法论意义。
当然,没有中国发展成就的备受瞩目,没有中华文化吸引力在全球范围的重获认可,也很难想象李子柒的成功。她是“中国制造”在软实力领域中极具代表性的那一个。她的走红海外洋溢着新时代的气息,预示着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走向新阶段。
(摘编自李习文《李子柒走红海外的国际传播逻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展中国家与以欧美为中心的精英群体和意见领袖相比,对中国故事有更多共鸣,我们面向他们的宣传效果会更好。
B.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世界新闻舆论,控制世界传媒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外国民众客观而全面地认识中国。
C.讲好中国故事不是为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而是要把中国的价值观和道德理念传播给世界,争取文化上的领导权。
D.我国更多地让弱势群体发声,为弱势群体发声,体现我国对国际传播秩序再平衡的担当,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际舆论格局的不均衡,某些精英群体和意见领袖对中国成见很深,这些都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客观困难。
B.近年来,虽然我国对外宣传力度很大,但是实际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基本停留在讲述中国故事的层面。
C.采取内涵式发展策略,提升“中国制造”软实力,避免空泛生硬的宣传,这有助于中国故事在国际社会传播。
D.政府应当以非官方的身份出现,顺应讲述主体的多主体多元化趋势,以便更好地在国际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3)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特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立足时代背景,基于大国立场,强调国家在讲好中国故事时的重要作用。
B.材料通过比较,论证中国故事的接受主体应该是发展中国家而不是西方精英。
C.材料采取总分结构,先点明“讲好故事”的三大主体,再分别提出具体策略。
D.材料在论述讲述主体的策略转变时使用因果论证,阐明了多方协作的重要性。
(4)正视不足是自我提升的开始。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我国还存在不足。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简要的概括。
(5)李子柒“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请根据“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的三种主体”,分析材料三中李子柒案例的值得借鉴之处。组卷:9引用:11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被施了魔的花园
[意]卡尔维诺 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在路上走着。底下是鳞光闪闪的大海,上头是白云隐约浮现的天空。他们之前去捉过螃蟹,现在决定勘探一下没走过的路。
往海边去的路上有着无数大株龙舌兰,往山上跑着一排甘薯的篱笆,上面重压着没花的叶子。乔瓦尼诺在篱笆间找到一处裂口,两人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
他们来到了花园一角。四周一切寂静无声,树叶都不会动一下,那里有棵高大古老的桉树,还有砾石铺出的小路。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踮着脚尖在小路上走着,小心不使脚下的砾石发出窸窣声。
一切是如此的美丽:被拳曲的桉树树叶勾勒出的拱顶细窄而高耸,还有那被树叶切碎的天空。只是他们满怀焦虑,在这个不属于他们的花园,他们随时可能被赶出去。但是什么声音也听不到。在一个拐角处的杨梅丛间,一群麻雀扑腾起来,叽叽喳喳地叫唤了一阵,然后又回复了宁静。也许是个被抛弃的花园?
可是走着走着,他们就来到一片开阔的天空下,来到一个种满花的花坛前,然后是林荫小道和排排栏杆,还有行行的锦熟黄杨。花园的高处,是一幢硕大的别墅,别墅装着亮闪闪的玻璃,还有黄色和橘色的窗帘。
整个房子是荒凉的。两个孩子小心翼翼地踩着砾石,走上前去。也许玻璃窗会被突然打开,苛刻的先生和夫人就要出现在阳台上,肥大的狗就要被松开锁链,跑到路上来了。他们在路边找到一辆独轮小推车。赛来内拉坐在车上,乔瓦尼诺推着车,他们就这样一声不吭地前进着。
“那个……”赛来内拉不时地低声说道。乔瓦尼诺就停好车,去把花采下来。她手里已经攥满一束漂亮的花了。但逃跑时要从篱笆缝里钻出去,可能得把它们都扔掉!
砾石路也走到了尽头。空地的中间,劈开了一块庞大空旷的长方形:一个游泳池。“我们跳进去?”乔瓦尼诺问赛来内拉。如果他是询问她,而不是单说一句“下去!”,那就肯定说明是相当的危险。但水是那么澄净与碧蓝,而赛来内拉又是从不害怕的,他们已经是穿着泳衣的--这之前他们一直都在逮螃蟹。乔瓦尼诺怕溅泼声会太响,于是从池边上下去,他睁大眼睛,不断地往下游啊游,却只能看见蓝色,双手就好似玫瑰色的鱼;这跟在大海里的水下不同,那里的水中全是无形的绿黑色阴影。一片玫瑰色的阴影出现在自己上方--赛来内拉!他们手牵着手,从池子的另一头冒出来,他们有一点点的焦虑。不,实在没有任何人在看他们。这不如他们想象美妙:总是有那么一种酸楚而担心的基调,那就是,这一切都不属于他们,而他们也可能会被随时赶走。
从水里出来,在游泳池的边上,他们找到了一张乒乓球桌。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轻轻地击打着、突然一球高高地弹起,而乔瓦尼诺把球打飞了,球撞上了挂在藤廊支架上的一面铜锣,铜锣就低沉而持久地颤响起来。两个孩子赶紧蜷缩在花坛的后面。很快来了两个穿着白上衣的佣人,端着宽阔的托盘,把托盘搁置在一张圆桌上后,就走掉了。
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来到圆桌旁。上面有茶、牛奶和面包。他们只得坐下享用起来。但他们坐得不是很安稳,只是坐在板凳边缘那一点点的地方,不停地挪动着膝盖。他们一点都感受不到甜点、茶和牛奶的味道。那个花园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是如此:美妙而难以受用,带着那种内心的不适与恐慌。这也许只是命运的什么消遣吧,而他们可能很快就会被叫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他们悄无声息地靠近了别墅。在一扇木制对开的百叶窗叶片之间,他们看见一间漂亮荫蔽的房间,墙上尽是蝴蝶标本。一个苍白的男孩--应该就是这幢别墅和花园的主人,幸运的他,正坐在一张躺椅上,翻着一本厚厚的带插图的书。他的双手纤细白皙,睡衣的扣子一直系到脖子上,尽管那是夏天。
现在,这两个窥视的孩子紧张的心跳缓缓减弱下去。事实上,那个富有的男孩望着自己的周围时,显得比他们还要焦虑与局促,就好像他感到那本书,那张躺椅,墙上那些被装上框的蝴蝶,下午茶,游泳池,林荫小道,都只是因为一个巨大的错误才被授予他的;而他也是不能享用它们的,却只感受到那个错误的痛楚。
苍白的男孩在他阴翳的房间里转来转去,脚步偷偷摸摸的。他用那白皙的手指摩挲着镶有玻璃的蝴蝶标本的边框,并时不时地停住听着什么。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刚缓下来的心跳声又密集起来。那是一种对什么魔法的害怕,那魔法正压迫在那幢别墅、那个花园上,压迫在所有那些美丽而舒适的东西上,就好像一种古老的不公。
太阳被云朵遮住了。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默不作声地离开了。他们再次匍匐着穿过那排篱笆。在龙舌兰丛间,他们找到通往海边的一条小路。于是他们发明出来一个有意思极了的游戏--用海带打仗。他们将一把把海带摔到对方的脸上,一直摔到晚上。好在赛来内拉从来不哭。
(马小漠译,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丽的花坛,硕大的别墅,澄净碧蓝的游泳池,以及佣人们一听到锣声就端上来的下午茶,这些都表明了花园里的生活十分富足。
B.乔瓦尼诺用小推车推着赛来内拉走,为她采摘鲜花,两人用海带打仗,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这两个小伙伴相处融洽,亲密无间。
C.苛刻的先生、夫人和肥大的狗虽然没有真正出现,却给这两个闯入的孩子带来不适与恐慌,也似乎时刻影响着小说中的其他人物。
D.赛来内拉和乔瓦尼诺对花园里的事物感到十分新奇,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自己并不属于这里,最后只好在沉默中依依不舍地离开。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与结尾都写到龙舌兰与篱笆,首尾呼应,意味深长,通向海边与通向花园是两条不同的道路,指向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B.小说多次提到的蝴蝶标本,与房间里的男孩的处境形成微妙呼应;男孩用手指摩挲标本边框的细节,进一步突出他内心的渴望。
C.小说的叙述从容不迫却又富于变化,在游泳池里游水的刺激,掀起了小小的波澜;无意中敲响铜锣的紧张,是情节发展的高潮。
D.小说主要以闯入花园的孩子的视角,展现美丽却又如同“被施了魔”的花园;在孩子的真切感受中,暗含作者对某类病态生活的否定。
(3)赛来内拉和乔瓦尼诺的心理变化主要经历哪几个阶段?请简要概括。
(4)小说中的矛盾冲突通常涉及人与人、人与环境以及人物内心等三个方面。请以这篇小说中房间内的男孩为例,对此作简要分析。组卷:50引用:16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1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变黑。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请爱吃酱油的小伙伴放心,①______,因为普油不是光敏感食物,并没有增加光敏感的功能。它无法促进黑色素细胞的合成、运输、分解,也就不会引起皮肤的色素沉着。
那么,②______?受伤后新生的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侵害。当紫外线照射到上面,它会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以酪氨酸为材料生成黑色素,从而导致浅表创面愈合后的黑色素沉着,于是伤口就变黑了。最后提醒大家,③______,应尽快采取措施来消除炎症,避免感染。伤口一旦发生感染,会严重破坏皮肤的真皮层,并导致肉芽组织增生,从而大大提高色素沉着的概率。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9个字。
(2)请根据上面材料,就“如何预防伤口的色素沉着”给出三点提醒。要求:使用否定句,每句不超过10个字。组卷:25引用:15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曾自述心志:“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又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与颜回乐在何处,所乐何事,周敦颐也曾要求程颐、程颢好好参悟。
作为儒家思想重要内容的“孔颜之乐”,千百年来,一直启迪与引导着无数人积极探索人生真谛,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它对生活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的青年人,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语文老师计划在课堂上举行“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主题交流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06引用:4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