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沙湖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2021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组卷:304引用:25难度:0.7 -
2.科学家与其研究成果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组卷:57引用:6难度:0.8 -
3.下列反应的现象描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74引用:1难度:0.6 -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238引用:19难度:0.9 -
5.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组卷:59引用:6难度:0.9 -
6.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组卷:22引用:5难度:0.6 -
7.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组卷:40引用:1难度:0.9 -
8.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组卷:1003引用:93难度:0.7 -
9.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组卷:41引用:1难度:0.7
二、非选择题(共8小题,共60分)
-
27.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表所示的对比实验来比较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所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2中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
(2)实验需要测量并记录的数据有:氧气体积和
(3)实验时,分别将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注入盛有催化剂的小试管中,测量并记录数据,实验过程中发现U型管内右侧液面上升,原因是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 催化剂 实验1 5mL 4% 粉末状MnO2 0.2g 实验2 5mL 4% 粉末状CuO 0.2g 组卷:39引用:1难度:0.5 -
28.有关空气组成的研究与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也尝试通过自己的实验研究空气的组成。
Ⅰ.拉瓦锡的研究:用加热汞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如图1所示,拉瓦锡把少量的汞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连续加热12天后,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容器内空气体积减少了约五分之一。收集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氧化汞),置于另一容器内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原来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空气体积。
(1)上述实验中,使用汞的优点有
A.汞为液态,在加热的条件下只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
B.时间足够长,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C.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D.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2)继拉瓦锡研究后,英国科学家瑞利经多次实验发现从空气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略大于纯净氮气密度,造成这一差异主要与空气中的
Ⅱ.兴趣小组A的实验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内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3所示。
【进行实验】
活动1:证明红磷熄灭后,氧气还有剩余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Ⅰ.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 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白磷始终不燃烧 红磷熄灭后,氧气还有剩余 Ⅱ.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用高能激光笔照射 白磷燃烧
(1)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2)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
活动2:探究影响剩余氧气浓度的因素。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得到数据如下表。
资料卡片: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着火点。可燃物 白磷 红磷 木炭 着火点℃ 40 240 370 生成物状态 固态 固态 气态 剩余氧气浓度 3.1% 7.0% 14.0%
(4)根据以上探究和表中数据,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通常使用红磷而不用木炭的原因可能有
Ⅲ.兴趣小组B用如图5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
集气瓶容积为700mL,集气瓶内水的体积为100mL,实验开始前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00mL,实验结束后量筒中水的体积为100mL。
(1)用力将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燃烧时的现象是
(2)将步骤(1)后的集气瓶内气体换成等体积的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为1%,氮气体积分数为99%),再次实验,发现白磷不能被点燃。由此可知,在所有操作均规范的情况下,步骤(1)实验所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理论
(3)已知氧气密度为1.4g/L,每31g白磷燃烧需要消耗40g氧气,按上述实验数据尽可能消耗完瓶中的氧气,至少需要白磷组卷:116引用:1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