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发布:2024/12/12 22:30: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错漏选均不得分)

  • 1.下列物质元素组成相同的是(  )

    组卷:33引用:2难度:0.8
  • 2.下列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

    组卷:13引用:1难度:0.7
  • 3.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

    组卷:9引用:2难度:0.8
  • 4.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3引用:2难度:0.7
  • 5.骨髓中存在的一类间充质干细胞(MSC)在体外特定的诱导情况下可以分化成脂肪、软骨和成骨,可以迁移和植入受损组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4引用:1难度:0.7
  • 6.菜粉蝶幼虫细胞中NADH脱氢酶(一种催化[H]与氧反应的酶)对广泛存在于植物根部的鱼藤酮十分敏感,生产上常利用鱼藤酮来防治害虫。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22引用:3难度:0.7
  • 7.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7引用:1难度:0.8
  • 8.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组卷:7引用:1难度:0.6
  • 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3引用:1难度:0.8
  • 10.如图是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过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28引用:2难度:0.8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50分)

  • 29.塑料中含有的双酚A(BPA)可在生物体内富集,导致生物体内分泌系统失衡和紊乱。漆酶是一类蓝色胞外含铜多酚氧化酶,能使愈创木酚氧化产生红褐色物质,能有效降解BPA,广泛分布于白腐真菌中。科研人员欲从土壤中筛选和分离出高产漆酶的菌株,构建高效的BPA处理方法,实验思路。
    (1)培养基的配制:
    PDA培养基:土豆20%+葡萄糖20%+琼脂2%+水:
    G-PDA培养基:PDA培养基+0.04%愈创木酚+100μg/mL氨苄青霉素;
    (2)菌种的分离:
    采集林下土样加入
     
    制成土壤悬液,利用
     
    法接种于G-PDA培养基平板上,将其
     
    于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隔24h观察
     
    等指标来衡量产漆酶的能力。
    (3)粗酶液的制备:
    将分离出的菌株接种于液体产酶培养基中,30℃恒温振荡培养7d,培养液经离心后取
     
    作为粗酶液。漆酶的产量受发酵液初始pH、培养温度
     
     (至少两点)因素的影响。
    (4)酶的应用:
    游离的漆酶的催化活性易受环境因素等影响,且难
     
    ,利
     
    技术,可显著增强漆酶的利用率和对废水中BPA的去除效益。
    (二)自然界中只有极少数原核微生物能固氮,而大多数农作物不具备固氮能力,近些年来人们尝试通过植物细胞工程的两条途径来培养固氮植株。
    (1)途径一:
    ①获得目的基因:若固氮基因片段是已知的,可用
     
     
    方法获得。
    ②形成重组DNA分子并导入受体细胞:将固氮基因与载体DNA连接在-起,常选用
     
    作为该基因的载体使用,之后把形成的重组DNA分子导入植物细胞:
    ③筛选与表达:若受体细胞转入
     
    培养基中仍能继续生长发育,说明固氮基因已在受体细胞中表达;
    ④植物组织培养:分离上述成功表达固氮基因的单个植物细胞,经过培养基中成分诱导,可发生类似受精卵经过卵裂、分化、
     
    和形态建成而发育成胚的过程,之后培养获得具有固氮能力试管苗.
    (2)途径二:将植物细胞
     
    酶处理得到的原生质体与去壁后的固氮菌进行
     
    ,再通过培养获得具有固氮能力的试管苗。
    (3)上述两条途径获得的试管苗数量不够,需在初代培养后连续数代扩大繁殖,
     
    过程。

    组卷:9引用:1难度:0.7
  • 30.2020年底在英国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B.1.1.7毒株传染性更强,病人由普通症状转化为重症的概率与死亡率更高。某科研小组为研究我国研制的新冠疫苗w对变异新冠病毒B.1.1.7的预防效果,设计了实验,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分析回答:
    要求与说明:调查数据包括疫苗W对新冠病毒引起的所有症状总体保护率以及对重症的保护率;疫苗总体保护率=
    对照组发病率
    -
    接种组发病率
    对照组发病率
    ;疫苗重症保护率=
    对照组发病率
    -
    接种组发病率
    对照组发病率

    (一)实验思路:
    (1)在高发病率国家的18-59岁健康人群中,通过抗体检测以及核酸检测选出5万个
     
    .的志愿者参与实验。
    (2)将参试人员随机均分为2组,其中A组接种疫苗W,14 天后再接种一次,B组注射安慰剂作为对照。10天后对参试人员进行抗体检测。
    (3)对参试人员进行连续5个月的跟踪调查。期间若参试人员中出现新冠患者,对其进行
     
    并精心治疗。
    (4)根据病人感染的毒株类型是否属于B.1.1.7 以及发病前是否接种过疫苗,分类统计,
     
    (其它毒株组的数据合并统计)。
    (二)预测实验结果
    新冠疫苗W针对除B.1.1.7之外其它新冠病毒毒株引起的重症保护率为100%,总保护率为72.51%。人群接种该疫苗后,与感染其它毒株相比,如果感染B.1.1.7后发病率明显提高,病人由普通症状转化为重症的概率相同。对A组的统计结果请以柱形图表示。
    (三)分析与讨论
    (1)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因此更容易发生变异。
    (2)疫苗接种14天后再接种一次的目的是
     

    (3)疫苗的推广接种除了要考虑疫苗的有效性、
     
     性,还要考虑疫苗的生产成本及运输、存储的条件等多方面因素。

    组卷:11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