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7分)
-
1.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
材料一: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礼却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曾子易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节选自《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 材料二: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朋友写信说他将要“带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你就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却模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常用“阖第光临”,但是很少人能说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提到用字,“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指自己太太一个人,“家门”可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西洋的格局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我们的格局(实际上就是差序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节选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1)材料一中关于“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是在教化中养成的敬畏之感,但有时也需要一定的外在权力来推行。
B.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并不带“文明”“慈善”等意思。
C.礼是由个人习惯来维持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会自己私下停止。
D.礼是高于道德的,并非社会舆论所维持,是经教化而主动服礼的习惯。
(2)请结合材料二,概括“差序格局”的主要特点。组卷:11引用:4难度:0.3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流经中国九省区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滋养的土地创造出了璀璨的黄河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黄河文化作为一种大河文化,是一种具有黄河地理特点的旱地农耕文化,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它起源早,成熟快。黄河流域拥有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先民们很早就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农业文化。在距今7500年左右的河北磁山和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大量炭化的粟类,家畜、家禽的化石以及石斧等生产工具。殷商时中国的蚕丝纺织已达到较高水平,卜辞中屡次出现桑、丝、帛等字。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单字数量和笔画工整程度都表明其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系统,因此汉字的起源应该很早。文字的产生使黄河文化迅速成熟。现在,有些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遗址、文献遭到了破坏损毁,黄河文化中的优秀内核也遭到破坏和侵蚀,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刻不容缓。
黄河文化的另一特征是政治色彩鲜明,这与黄河流域旱地农业的特点有关。旱地农业必须以水利设施为基础。人们共同关心、治理与他们的生存休戚相关的水利问题,从而养成了关心社会问题的文化心理。另外,治水斗争和水利灌溉事业也需要形成集中的社会权力,从而促成了国家的产生。儒家学说就是在这种关心政治的文化心理下逐渐形成的。孔子几乎把一切问题都看作是政治问题。在他看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即是一个政治问题,读书学习也是为了参与政治。政治问题在人们的一切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中占有最重要、最突出的位置。这就是黄河文化、儒家精神最重要的特色,其中熔铸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范、价值理念和民族心理。
黄河文化绵延发展数千年,虽不断遭受外部文化的入侵,但始终保持其道统,显示出强大的同化能力。黄河文化以它博大的胸怀,吸纳周边多种原始文化,形成了文明国家。中国对外的经济联系、文化交流、政治外交也主要兴起和发展于黄河流域。早在汉朝,中央政权就曾派遣张骞等人出使西域,开辟从长安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建立起中原王朝与西亚和欧洲的政治、贸易等联系。这条通道也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的主要通道,即丝绸之路。千年来,丝绸之路上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对外文化交往极为活跃。在交流过程中,黄河文化不仅扩大了自身影响力,也不断从其他地域和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展示了多元一体、兼容并包的特点,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历久弥新,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创新动能和发展活力。
(取材于牛建强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
黄河在造就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灿烂文化的同时,也曾因频繁改道、泛滥,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治理黄河一直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
黄土高原地区总土地面积64.06万km2,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决口改道频繁,“黄泛区”良田沙化,风沙弥漫,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黄土高原坚持不懈地开展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使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面积、强度减小,沙尘暴次数减少,自然生态得到有效修复,构建了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扭转了黄河下游决口改道的历史。70年来,黄河岁岁安澜。
黄河治理面临的另一大难题是断流。黄河断流导致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河口湿地萎缩和生物多样性衰减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自1999年我国实施黄河干流水量统一调度等政策以来,黄河下游再没有发生过断流,沿黄湿地补水需求得以满足,河流湿地面积增加,河道基本生态功能恢复,黄河生命健康得以维护。
此外,通过强化流域内节能减排、工业污染治理等措施,黄河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黄河干流兰州、包头、潼关等重要河段水体水质明显好转,水体功能恢复,为水生生物的繁殖、栖息提供了支撑,为水生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了保障。
黄河治理还有巨大的社会效益。黄河决口历史的扭转,避免了大量的人民群众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避免了道路、生产生活设施以及引黄灌溉系统等遭受破坏,为黄河流域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保障。黄河作为我国重要的供水水源,为山西、鄂尔多斯等国家重点能源基地提供水源保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减少了入黄泥沙,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增加了区域内耕地面积,促进了当地脱贫致富。引黄灌溉、引洪放淤等措施还有效利用了黄河水含沙量大的特点,放淤改土数十万公顷,形成了良田,为粮食连年增产提供了重要保障,不仅满足了流域内的需求,还供给流域外其他省区,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治理黄河70年取得了巨大而辉煌的成就。为谋求黄河长治久安,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支撑流域及相关地区可持续发展,今后还需要继续加大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力度,让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
(取材于李文学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黄河文化的特征,不属于与旱地农业发展关系密切的一项是
A.蕴含着儒家精神
B.起源早,成熟快
C.政治色彩鲜明
D.同化能力强大
(2)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治理黄河水患、开发黄河水利促进了黄河文化形成。
B.材料二认为要改善黄河的水体水质,必须抑制流域内工业发展。
C.两则材料都列举了黄河流域的考古发现和客观数据,令人信服。
D.两则材料关于农业生产对黄河文化发展的作用,看法是相反的。
(3)以上两则材料能为“谋求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让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提供哪些方面的借鉴?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阐释。组卷:1引用:1难度:0.6
(三)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夜明砂 午后时分,从南面汶河上徐徐吹来的风,带来一些凉爽,也飘来缕缕高粱花的清香。刘佈堂坐在南窗前,手里在不停地用自制的木模做药片,但眼睛却不时地向街上瞅一眼。连日来他和几个老人为八路军筹集给养,加上最近邻村又出现了疫病,身为一个医生,刘佈堂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更让刘佈堂着急的是,今天早上接到的一个新任务,上级命他无论如何也要将情报送到双泉峪子村去,让那里的八路军过汶河绕到万良庄的日军背后,干校的队伍从山东这边开赴万良庄,隐藏在村西边的树林里,定好在半夜时分,对敌人两面夹击,干净利落地消灭这小股日军。
被日军扫荡过的街道上,到处是砸坏的家具、农具和死去的牲畜,家家户户的门都紧闭着,没有人敢出来,到处一片凄凉颓败的景象。
这时,街角处突然出现了一辆木推车,刘佈堂赶紧放下手里的活,眼睛直盯着外面。
木推车吱吱呀呀地停在了药铺门口,刘佈堂赶紧迎出去,见推车的是一个壮年汉子,刘佈堂上前和他一起,把车上的病人抬进了屋里。他扒开病人的眼皮,又摸着病人的脉说,这病多久了?壮年汉子说,已经一月多了,近五天高烧发热,神志昏迷。
刘佈堂半晌才把手从病人腕上抬起,说,怎么才来看?
壮年汉子说,这是我兄弟,在淄博日本人开的煤矿上干苦力,病得不行了才被赶了出来,嗨,一言难尽呢!
刘佈堂说,此病乃肠热腑实,病情虽属危重,但尚存一线希望。我给你开两个药方,先以通腑泄热,用“大承气汤”重剂,一服便通,随后神志也会转醒。再一方是养阴清热之剂,做善后调剂,七天后便差不多了。
两张药方开完后,刘佈堂递到汉子手里,郑重地嘱咐道,你认真看看,这是两张药方,第一味药千万不能少,也不能替换,弄错了后果可不得了!
壮年汉子接过两张药方,放在一起看了看,眉头紧皱成一个疙瘩,片刻之后,他抬头望着刘佈堂,眼睛里放射出一种坚定的光芒,他使劲点点头说,先生,我看明白了,我一定会遵照先生的去做,早日把我兄弟的病治好。
刘佈堂和汉子抬起病人,放在木推车上,又嘱咐道,你家离这里这么远,我开的药必须在半夜前吃上,可要记牢了呀!
汉子点点头说,先生放心吧,东波池那边有个亲戚,让他和我一起去,一定会按时到家的。
刘佈堂说,那就好,赶紧走吧。
汉子答应一声,弯腰去推车子,可就在这时,街头突然传来一阵吵嚷声,刘佈堂站在那里没动,汉子推着车刚走几步,四个伪军和汉奸已经到了跟前。其中一个头目样子的瞪着眼问道,你是干什么的?私通八路的可要枪毙!
汉子一脸伤悲,他说,我兄弟今年才四十,家里有五个孩子,得了这种病,我老娘眼睛都哭瞎了……说着话,他呜呜地哭起来。
什么病?是不是霍乱?要是霍乱就赶紧找地方埋了,怎么还到处跑?为首的伪军掏出匣子枪指向汉子,自己却在连连后退。
刘佈堂赶紧上前,赔着笑说,不是霍乱病,但也奄奄一息了,在发热高烧阶段,还是少接触的好。几个人一听不是霍乱,便上前把汉子浑身搜了,当他们搜出两张药方后,为首的那个举着一张看了又看,嘴里嘟噜着,半……枝莲……最后把药方递给了汉子。接着,举起另一张,看了看,嘴里骂道,什么玩意儿!然后把药方扔在地上,带着几个人走了。
送走汉子和病人,刘佈堂重新坐到南窗前,又拿起自制的压药片的木模,做起药片来。他静静地坐在那里,一直做啊做,药片做好了他就用纸包好,一包一包放在桌子上。夜深了,家人几次叫他吃饭,他只是摇摇头,也不言语,直到第二天清晨,有来看病的人说,昨夜里万良庄的日军遭到了八路军的埋伏袭击,这一次真是太痛快了!
刘佈堂听着,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这时他才感到浑身疲惫,但内心里仍感到有种兴奋,使得他一时并不想去休息。
不知不觉间,刘佈堂来到了盛药的壁橱前,他拉开一个小抽屉,从里面拿出一味中药,在手里捻了捻,嘴里轻轻念道,夜明砂,呵呵,好药,好药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处是砸坏的家具、农具和死去的牲畜,家家户户的门都紧闭着”描绘出被日军扫荡过的街道上的景象,揭露日本侵略者的凶残。
B.病人病情危重,刘佈堂连开两张药方,敢用重剂,又辅以善后调剂,展现了他高明的医术。
C.壮年汉子虽未领会刘佈堂的药方的意思,但感恩于刘佈堂为其兄弟治病,所以勇敢地接受了任务。
D.刘佈堂所开药方“半枝莲”“夜明砂”,不仅是为壮年汉子的兄弟治病,更巧妙地传递了情报,可见其足智多谋。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的环境描写,不仅点出环境平静祥和的特点,也反衬出刘佈堂面对任务难以完成时焦虑急迫的心情。
B.壮年汉子的兄弟在淄博日本人开的煤矿上备受压迫至病危,为下文壮年汉子冒死完成任务做铺垫。
C.本文通过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向读者全面展现刘佈堂以药方为掩护,积极帮助八路军抗日的乡村医生形象。
D.小说构思精巧,跳跃性的叙事方式,情节波澜起伏、环环相扣,标题“夜明砂”更是令人回味无穷。
(3)“话中有话”是一种语言艺术,文中刘佈堂多次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内心想法,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4)请探究小说的最后一段有何作用。组卷:2引用:2难度:0.7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请概括网络文学近20年来的三个变化,每条不超过10个字。
近20年来,网络文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早的时候,论坛上每晚所有小说的更新内容,早晨一两个小时就可以读完。现在网络小说每天的更新量之大,无论怎么翻页都翻不完。当时的内容,10部有9部是玄幻类作品,题材比较单一,而现在仅大类就有200多个。而且当时的作品大多比较稚嫩,模仿痕迹重。现在很多作家的创作日见老练,作品原创性大大提高。组卷:5引用:6难度:0.9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由地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门手艺,去遥远的地方旅行……从小你们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
--何冰《奔涌吧,后浪》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冯骥才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不去想身后是否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汪国真 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海底里/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戴望舒 面对徐徐展开在你面前的人生画卷,迈入青春门槛的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综合上述文字,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组卷:5引用:7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