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漳州高新职业技术学校高二(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3 1:0:1
一、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共6小题,第1—6题每小题4分,第7题8分,共32分)(一)选择题
-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6引用:1难度:0.5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5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13引用:1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题
-
8.阅读《荷塘月色》选段,完成各题。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给选文①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一个是
A.月下荷塘
B.荷塘四周
C.塘上月色
D.荷塘月色
(2)把荷叶比作舞女的群,荷叶给人最大的感受是
A.翠绿欲滴
B.豪放飘逸
C.舒然展放
D.高高耸立
(3)指出文中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指出感觉的转移及其表达效果。
(4)选段②中“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中“酣眠”和“小睡”分别指的是什么?组卷:1引用:1难度:0.5 -
9.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①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甲)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乙)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做人的原则,从(丙)学得入世的激情,从(丁)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②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影响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趁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③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选段①甲、乙、丙、丁四处对应的书名和作家应是A.《论语》 《资治通鉴》 马克思 鲁迅 B.《荀子》 《论语》 鲁迅 马克思 C.《荀子》 《资治通鉴》 鲁迅 马克思 D.《论语》 《史记》 马克思 鲁迅
A.举例论证
B.引用论证
C.比喻论证
D.因果论证
(3)选段③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A.起承转合
B.过渡连接
C.开门见山
D.总结概括
(4)选段②中加点字“极大的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组卷:3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