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题2分)
-
1.实验操作顺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表中实验操作顺序有误的是( )
选项 高中生物学实验内容 操作步骤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向待测样液中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B液 B 观察细胞质流动 先用低倍镜找到特定区域的黑藻叶肉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室温下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匀后,在设定温度下保温 D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将解离后的根尖用清水漂洗后,再用甲紫溶液染色 组卷:310引用:18难度:0.5 -
2.图甲、乙为某生物的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9引用:3难度:0.7 -
3.在一定光照条件下,科研人员研究了温度变化对某种蔬菜进行呼吸作用时CO2产生量和进行光合作用时CO2消耗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合理的是( )
组卷:68引用:4难度:0.5 -
4.某反应进行时,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29引用:3难度:0.7 -
5.如图是某化合物的结构式。关于该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30引用:7难度:0.7 -
6.下列关于探究酶特性的实验方法和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36引用:5难度:0.7 -
7.某深海鱼,外形非常奇特。雌鱼的第一背鳍向上延伸形成肉状突起,形似“灯笼”,可发出荧光,引诱周围游动的小鱼。雄鱼依附在雌鱼身体上,靠雌鱼血液获取营养物质,从而进行繁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3引用:2难度:0.7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0题11分,22题14分,19和21题12分)
-
21.新冠病毒通过其表面刺突蛋白中的细胞受体结合域(RBD)与宿主细胞结合并完成侵染和增殖。其变异毒株奥密克戎(Omicron)与德尔塔(Delta)相比,细胞受体结合域发生的变异更多,且具有更强的传染力。为做到更好防护和治疗,科学家进行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侵入正常机体后,相应的
(2)通过分析新冠病毒野生型与这2种变异毒株对人体细胞相应受体(ACE2)亲和力的情况,所得结果如图(注:KD.app为表观解离平衡常数,反映亲和力强弱)。
一般认为,病毒与宿主细胞的亲和力越强,传染能力越
(3)为探究奥密克戎传染力更强的原因,研究人员对奥密克戎对抗体中和的影响进行了实验:使用含有野生型、奥密克戎刺突蛋白的假病毒进行中和实验,比较两种假病毒逃避6种不同单克隆抗体的能力。结果如图2:
结果显示
(4)针对当前疫苗的免疫效果,研究人员也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显示与未接种疫苗的新冠患者产生的自然感染免疫力相比,疫苗对奥密克戎的效果依然更强。综合上述信息分析目前预防新冠病毒最主要的手段是组卷:7引用:2难度:0.6 -
22.果荚开裂并释放种子,是植物繁衍后代的重要途径。模式植物拟南芥果荚的开裂与传统油料作物具有相似的调控机制。研究者对拟南芥果荚开裂机理进行了系列研究。
(1)植物果荚开裂区域细胞的细胞壁在
(2)研究者通过筛选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库,获得两个果荚不开裂的突变体甲和乙。检测发现突变体甲的M酶活性丧失,推测编码M酶的M基因由于插入T-DNA,突变为m基因。研究者利用不同的引物对,分别进行PCR,检测野生型拟南芥及突变体甲的基因型,结果如图1所示,验证了上述推测。在图2中标出引物1、2的位置及方向。
注:完整的T-DNA长度过大,不能完成PCR扩增
(3)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体乙的E酶活性丧失。另有一突变体丙的果荚开裂程度介于不开裂与完全开裂之间(中等开裂)。突变体乙、丙的果荚开裂程度分别由E/e、A/a基因控制。将上述突变体进行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比例 乙×丙 完全开裂 完全开裂:中等开裂:不开裂=9:3:4 甲×丙 完全开裂 完全开裂:中等开裂:不开裂=2:1:1
(4)研究者检测了野生型及突变体丙体内E基因及M基因的转录量,结果如图4所示。根据图4数据推测突变体丙果荚开裂程度下降的原因是组卷:19引用:4难度:0.5